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609 頁, 第9121~9135筆
傅昌銘先生指出日據時期長屋所在地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1/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41
Id - 233841
Title - 傅昌銘先生指出日據時期長屋所在地
Description - 來草分移民村工作的客家移民,都零散地分布在以下的幾處,其一是永興村的草分外三鄰(1945年後稱永興外三鄰),包括長屋、復興段、新庄是客家族群為主的零散聚落。日治時代長屋及新庄都屬復興段,門牌都是寫復興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日據時期講習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2/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40
Id - 233840
Title - 日據時期講習所
Description - 日據時期竹篙厝周邊的道路是現在的中興路、吉興二街及中興路190巷、186巷,中興路180巷,在日據時期為菜園、牛棚等用途。講習所為日本人所設,對台灣人宣布事項和開會用的,戰後國民政府時期曾為公立托兒所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竹篙厝街景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3/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9
Id - 233839
Title - 竹篙厝街景
Description - 照片為竹篙厝街景,上面有鐵皮屋處,為日據之講習所,光復後成為公立托兒所,現今為私人民宿。竹篙厝共有四列,因為巷弄小且又很直,像竹竿一樣,所以叫竹篙厝。剛開始只有一列,為現在的吉興二街,約民國15年(1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今日清水舊村景象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4/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8
Id - 233838
Title - 今日清水舊村景象
Description - 民國27年(西元1938年)後,舊村一帶同時居住者大約55戶,其中閩南35戶,客家17戶,噶瑪蘭1戶,有兩戶不確定。當時有的道路是現在的福興路、舊村五街、無名的小巷子、舊村三街、舊村二街。舊村四街當時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清水舊村(川端)家戶地圖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5/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7
Id - 233837
Title - 清水舊村(川端)家戶地圖
Description - 據王裕德口述,王裕德爸爸在民國23年(西元1934年)搬進規劃給日本人居住的吉野村清水聚落(新村),同年將大約有十戶台灣人從清水聚落的區域陸續趕到舊村。日本人居住的清水聚落一戶約有一分地,但王家就在新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吉野村拓村紀念碑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6/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5
Id - 233835
Title - 吉野村拓村紀念碑
Description - 1908年七腳川事件後,日本沒收了七腳川社的土地,於1910年建立台灣第一個官營的移民村──吉野移民村,並陸續建立宮前、清水、草分聚落,設立開村紀念碑以為紀念。日本政府一方面為抒解人口過剩的壓力,一方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七腳川隘勇線(此地點為隘勇線為最南端)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7/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4
Id - 233834
Title - 七腳川隘勇線(此地點為隘勇線為最南端)
Description - 在七腳川事件過程當中,於1909年2月17日修築完成七腳川隘勇線,目的為防止潛入山區的七腳川社及巴托蘭社、木瓜蕃等,抗日者下山襲擊。南起鯉魚溪,沿著荖溪經銅文蘭、木瓜溪、七腳川山麓至娑婆礑(水源),與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七腳川隘勇線(此地點為隘勇線為最北端)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8/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3
Id - 233833
Title - 七腳川隘勇線(此地點為隘勇線為最北端)
Description - 在七腳川事件過程當中,於1909年2月17日修築完成七腳川隘勇線,目的為防止潛入山區的七腳川社及巴托蘭社、木瓜蕃等,抗日者下山襲擊。南起鯉魚溪,沿著荖溪經銅文蘭、木瓜溪、七腳川山麓至娑婆礑(水源),與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吉安火車站舊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9129/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1
Id - 233831
Title - 吉安火車站舊址
Description - 舊吉安火車站現今獨自躲在路的盡頭生長雜草,也只有像傅昌銘這樣走過歷史歲月的老人還記得它們。一路上伴隨著這七十多歲老人充滿幼年回憶的解說下,這風景在他眼裡是如此美麗,雖然旁人無法完全體會,但也該試著珍惜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舊田埔車站現況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0/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30
Id - 233830
Title - 舊田埔車站現況
Description - 在讀高等科期間,戰爭開始波及到台灣(約1944年),因此傅昌銘大多由老師帶著全校一起去挖機堡,也就是飛機的防空壕。傅昌銘說,他和班上同學都是從田埔火車站,搭載甘蔗的火車路到北埔站下車,走路到山腳下、樹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吉野郵便局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1/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29
Id - 233829
Title - 吉野郵便局
Description - 移民時期的吉野郵便局現址為吉安路2段107號,現已改建得不復原樣。幸好有騎著摩托車,帶領導覽的傅昌銘先生說,以前他二哥在這裡做收保險的工作。從他的記憶廊道和口述歷史中尋回當時的地景,了解吉野村的移民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七腳川事件紀念碑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2/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33828
Id - 233828
Title - 七腳川事件紀念碑
Description - 日本對於原住民的統治策略,沿襲清朝「以蕃制蕃」的統治手段,利用七腳川社長期以來和太魯閣群敵對的情勢,遏止太魯閣人南下奇萊平原。威里事件後,設置威里隘勇線(又稱北埔隘勇線),1908年6月設置巴托蘭隘勇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十二月:Ciyakang Yayung Qeyjing-夏趣清水溪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22387
Id - 222387
Title - 十二月:Ciyakang Yayung Qeyjing-夏趣清水溪
Description - 12鄰是支亞干部落尾端,分別有兩個出入口,一條通往新白楊部落,一條通往林榮里。12鄰雖然人數不多,但仍有許多不同家族聚居再一起,包含來自加灣附近Krusaw部落的卓姓家族,以及來自木瓜溪-Mkmq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豐田移民村標準格局日式農舍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4/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22345
Id - 222345
Title - 豐田移民村標準格局日式農舍
Description - 受到道路擴寬、颱風、屋舍整建等等的影響,那些擁有歷史的日式建築逐漸淡出,目前尚遺留在社區的日式房舍建築大都於1937年左右興建,屋頂為厚瓦片,外牆則採魚鱗板方式舖設,屋內通鋪為防淹水及濕氣影響身體健康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豐田移民村日式農舍空間、地域與遷徙
#9135/10002MOC_Id - Culture_Place222344
Id - 222344
Title - 豐田移民村日式農舍
Description - 受到道路擴寬、颱風、屋舍整建等等的影響,那些擁有歷史的日式建築逐漸淡出,目前尚遺留在社區的日式房舍建築大都於1937年左右興建,屋頂為厚瓦片,外牆則採魚鱗板方式舖設,屋內通鋪為防淹水及濕氣影響身體健康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25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6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5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18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9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演唱會
每1日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6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4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7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2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8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