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缸藝術與人文
「分水缸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14532 , 欄位Id的內容是51453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分水缸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早年來到匏崙開墾的先民,有鑒於小礁溪河流因地勢關係都往下流、或滲透到地底,欲取得飲用水相當困難。因此,先民到處尋找水源,終於在匏崙城仔的山邊,找到水源極少的湧泉。初期居民都到湧泉處挑水回家食用;後為了省去來回奔波挑水的困擾,於是用竹子剖半當成引水的工具,把中間的竹節打通,一片接一片的把水接回家裡。然而,往往一有風吹草動、或是人為疏失,便造成無水可用的處境;直到後來水泥出現了,才用水泥來固定竹片。民國50年塑膠水管產品出現後,才改用PVC水管接水;其後,更發展為5到10戶人家集資、相互合作製作分水缸,再各自引管到自家中。但因生活困苦,仍有人負擔不起接水費用,於是曾有兄弟兩人共用一條管線,然後於分水缸接管後再各自分線,於是兄弟倆用水時間各自錯開,煮飯洗澡時間亦必須輪流。更重要的是,為了公平起見,使各戶能平均分到水源,因此分水時要用水平儀測量,以弭平紛爭。匏崙社區的分水缸,運用水平儀測量以達公平分配水源,充分展現了先人的智慧,厥為社區珍貴的文化資產,現在仍有11座分水缸,大小不一,依使用戶數及水源的大小而定,使用至今已約有50年的歷史。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453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C7BD68E-FEFF-417A-A4B0-620483DF344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0-28T03:16:0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32
Id
514532
Title
分水缸
Description
早年來到匏崙開墾的先民,有鑒於小礁溪河流因地勢關係都往下流、或滲透到地底,欲取得飲用水相當困難。因此,先民到處尋找水源,終於在匏崙城仔的山邊,找到水源極少的湧泉。初期居民都到湧泉處挑水回家食用;後為了省去來回奔波挑水的困擾,於是用竹子剖半當成引水的工具,把中間的竹節打通,一片接一片的把水接回家裡。然而,往往一有風吹草動、或是人為疏失,便造成無水可用的處境;直到後來水泥出現了,才用水泥來固定竹片。民國50年塑膠水管產品出現後,才改用PVC水管接水;其後,更發展為5到10戶人家集資、相互合作製作分水缸,再各自引管到自家中。但因生活困苦,仍有人負擔不起接水費用,於是曾有兄弟兩人共用一條管線,然後於分水缸接管後再各自分線,於是兄弟倆用水時間各自錯開,煮飯洗澡時間亦必須輪流。更重要的是,為了公平起見,使各戶能平均分到水源,因此分水時要用水平儀測量,以弭平紛爭。匏崙社區的分水缸,運用水平儀測量以達公平分配水源,充分展現了先人的智慧,厥為社區珍貴的文化資產,現在仍有11座分水缸,大小不一,依使用戶數及水源的大小而定,使用至今已約有50年的歷史。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0_
-
1_CC0_
-
2_CC0_
-
3_CC0_
-
4_CC0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0-28T03:16:07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分水缸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30
Id:
180630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境」區「慈心淨源茶場」熟香烏龍茶茶葉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境」區「慈心淨源茶場」熟香烏龍茶茶葉,是「慈心淨源茶場」在坪林茶園的產品。
「慈心淨源茶場」的茶園距離熱鬧繁華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65
Id:
296365
Title:
冬節碰著月尾,寒死鴉片鬼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冬節
石硬港畔的民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828
Id:
258828
Title:
石硬港畔的民宅
Description:
「石硬港畔的民宅」照片,拍攝時間不詳,拍攝地點在基隆石硬港畔,為黃國雄提供。
關於石硬港庄,正式的紀錄始於《淡水廳志》。基隆地區在早期有四大港門,分別是田寮港、蚵殼港、牛稠港、石硬港。石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05
Id:
515905
Title:
昭和八年二月專賣局於花蓮港支局臺北支部從業員視察團一行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1933年(昭和8年)所拍攝,位於花蓮港支局的視察團一行。其最早設立於1922年(大正11年),而後在太平洋戰爭中遭到盟軍的空襲,被炸毀後,直到戰後的1946年(民國35年)才重新復工,且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68
Id:
649668
Title:
〔漢詩〕途中觸景偶成
Description:
本作品〈途中觸景偶成〉,由樂生院院民沈發達所撰寫,刊登在1937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三號。
本文為所謂的癩文學創作,以漢文寫作而成。綜觀沈發達其他詩作如〈朝景感作〉、〈家鄉離別
王標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00
Id:
283700
Title:
王標
Description:
王標於2012入選阿根廷Chaco國際雙年展石雕創作營、2013入選埃及Ostraka國際藝術節石雕創作營。「留聲機」是王標創作脈絡中很重要的核心,它來自童年的一段記憶,他時常和父親一起在家聽音樂,喜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3
Id:
185013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張穆希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31
Id:
180731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演講「混種新世界」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策展團隊,包含策展人徐景亭小姐(面對照片四人中,左起第二位)、協同策展人吳孝儒先生(面對照片四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55
Id:
516655
Title:
哈爾濱市視察團來花
Description:
本篇報導滿州國哈爾濱市臺灣經濟視察團的行程,一行人共22名將於1941年(昭和16年)1月14日前往太魯閣遊覽,15日前往花蓮港市,16日在市內外視察後,下午搭乘巴士返回台北。因應築港完成,花蓮港
南部患者收容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99
Id:
649699
Title:
南部患者收容記
Description:
本文「南部患者収容記」刊登在1936年8月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二號,作者為樂生院職員蘇月生,記述前往臺灣南部收容患者的過程。
本文記錄臺灣第一次大規模收容漢生病患者的經過,包括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431
Id:
289431
Title:
他們到過天堂(選自《第四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四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新詩組第一名。 李振豪的〈他們到過天堂〉,作為蘭陽文學獎首獎作品非常有趣,此詩並非如常人一般為了獲獎而刻意書寫蘭陽地景,反而是先有創作理念,再搭配蘭陽地景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4
Id:
603874
Title:
少年相撲爭霸戰十七日盛大舉行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6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體育協會花蓮港廳支部相撲部,在本月17日(週日)上午9點將於花岡山土俵辦理第十回廳下少年相撲爭霸戰,邀請各國民學校報名參加。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78
Id:
180778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紅琉璃玻璃吹製整型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紅琉璃玻璃吹製後,整型之影片。
「藝」區展示茶具工藝,尤其是以陶瓷、玻
空間的溝通08-10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18
Id:
285918
Title:
空間的溝通08-10
Description:
〈空間的溝通08-10〉此作品,作者以長方形作為主體,四邊具有寬度,主體的框內部有幾處交叉的支架,極為理性的結構象徵,視覺上形成「內」、「外」兩部分空間,他表示希望透過這種內外的分別,呈現出時間與空間
非來不可的啡嚐不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25
Id:
514525
Title:
非來不可的啡嚐不可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30
愛的朝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98
Id:
595498
Title:
愛的朝露
Description:
〈愛的朝露〉各種生命的形式都是來自大地之母和帶著大自然之愛的海洋,而各種生命的成長及帶來的水滴彷如極大的祝福一般,水滴是新生命的象徵。其創作者為日本籍石雕家緒方良信(Yoshin Ogata),他
消逝的語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33
Id:
595933
Title:
消逝的語言
Description:
〈消逝的語言〉作品延續作者保羅‧馬蘭登(Paul Marandon)以往的創作題材,以人類五官為中心,並由兩部份組合而成,一為柔美感性的;一為直線機械的。這件女神雕刻表現出人類在現實生活中所承受的
MOC_Id:
Culture_Event629669
Id:
629669
Title:
與會各校來賓集合於虎尾糖廠中山堂大廳參加安慶小學教學觀摩會
Description:
安慶代用國民學校於民國46年,配合雲林縣教育主管單位的政策,舉辦全縣性質「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暨加強生活教育暨社會教育觀摩會」,邀請全縣相關學科教師參加觀摩。
全體與會的各校師長齊聚於虎尾糖廠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369
Id:
660369
Title:
2014年「拍!歌劇院之美」得獎作品--青花瓷
Description:
2014年「拍!歌劇院之美」攝影比賽原攝原味類入選作品。 臺中國家歌劇院由普立茲克(PRITZKER)獎得主伊東豊雄建築師所設計,定位為國家級水準及國際性規模之表演場館,國際媒體報導更將其列為「即
齋藤徹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3
Id:
283533
Title:
齋藤徹
Description:
留著小鬍子,現年四十一歲的齋藤.徹,舉手投足之間都帶有日本人彬彬有禮的性格,在這次石雕創作時不慎意外受傷,但仍然熱情洋溢、堅持創作,精神令人感佩!齋藤‧徹的作品上面是銳角的方塊,下面是刻著木紋或水紋的
〈牛稠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618
Id:
258618
Title:
〈牛稠港〉
Description:
〈牛稠港〉,創作時間為1929年(昭和4年),創作地點在基隆市的牛稠港,由倪蔣懷繪製。牛稠港,在今中山區,沿岸多為丘陵地;早年因有農家的牛舍聚落,因而得名。由倪氏家族收藏。
有賴於
李小石紀念公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15791
Id:
515791
Title:
李小石紀念公園
Description:
李小石紀念公園前身為津沙東營區、津沙公園,2014年由連江縣政府更名規劃為李小石紀念公園,紀念2013年逝世於洛子峰山區的馬祖鄉親李小石。該園區現有一座李小石銅像、李小石紀念館等設施。
李小石原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80
Id:
180680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與開展前,策展及工作團隊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主辦之,「茶3.1415」展場入口前螢幕牆,以及「茶3.1415」之策展人與工作團隊於正式開展前,於展場入口牆前之合影。
照片人物中分別為
三川殿中央太子造型剪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503
Id:
292503
Title:
三川殿中央太子造型剪粘
Description:
本作品為於北港朝天宮正殿,為三太子騎麒麟,人物神彩飛揚,胸腹用整塊紅色碗片,色澤亮麗,麒麟回首,鬍鬚飛揚,周身鱗片應為玻璃剪黏,鱗片雖小但每個大小相同,排列有序,為江清露代表作品。
雲林北港朝天
MOC_Id:
Culture_Event603106
Id:
603106
Title:
多必優(dobiyo)部落與烤飛魚
Description:
東澳、東岳村、東岳部落、伊柚(Iyo)部落、多必優(Dobiyo)部落,怎麼這麼多的稱呼,令人傻傻分不清。其實上述都講同一地名,即行政區地名東岳村(屬南澳鄉)與東澳里(屬蘇澳鎮)。那麼多必優(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797
Id:
604797
Title:
入選-Ruin of the Shuei-Nan-Dong Gold-Copper Ore Processing Plant – Kochunhuang
Description:
Ruin of the Shuei-Nan-Dong Gold-Copper Ore Processing Plant. The Plant was constructed in 1933 by
空間的溝通08-10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18
Id:
285918
Title:
空間的溝通08-10
Description:
〈空間的溝通08-10〉此作品,作者以長方形作為主體,四邊具有寬度,主體的框內部有幾處交叉的支架,極為理性的結構象徵,視覺上形成「內」、「外」兩部分空間,他表示希望透過這種內外的分別,呈現出時間與空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641
Id:
304641
Title:
天后宮正殿門扇花鳥屏堵作品
Description:
本文來自《西瀛風物》第二期,由王文良所撰寫的〈澎湖的木雕師黃良師傅及其傳承(上)〉,文章介紹澎湖著名的鑿花木雕師傅及其弟子與再傳弟子,文章分為上中下三篇分別介紹,本張照片為花鳥屏堵作品,位於天后宮
部落共同努力的林蔭大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05
Id:
514505
Title:
部落共同努力的林蔭大道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3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5
Id:
283535
Title:
板井達省(板字為相似字,實為土反)
Description:
日本籍的板井達省30年前就開始創作,一直秉持著「自然就是美」的理念:「唯有自然才能長久、唯有自然才可以呈現最真實,也因為自然,學會與石頭和平共處。他認為在石雕創作中,要真實的表達自己,與他人分享石雕創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博物館
每1年更新,50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2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9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6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4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