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733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73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73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BCEA7D0-6279-4B8E-B322-E80F60011C5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31T12:4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33
Id
659733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
1_OGDL_
-
2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31T12:43:5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51
Id:
264951
Title:
前殿左壁:顯應祖師預言靈驗
Description:
本作品位於頂泰山巖的前殿左壁,主題為顯應祖師預言靈驗,為人間國寶劉家正所繪製,本作品拍攝於2019年與匠同行專題時採訪劉家正所拍攝。
2014年,劉家正受頂泰山巖的董事長林志峰邀請,修復、彩繪位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438
Id:
600438
Title:
全臺灣中學校野球大會對戰組合 第一次花中對臺中商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7月23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島都臺北市舉辦的全臺灣中等學校棒球大會,花蓮港中學的選手一行人於22日早上起床後,即在臺北帝國大學球場練習,頗有今年一定
螺旋金字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37
Id:
595937
Title:
螺旋金字塔
Description:
〈螺旋金字塔〉雙重纏繞形成像紡梭的串連螺旋體,兩邊各有一個螺旋接點,一端像海貝殼的紋路,另一端則類似美索不達米亞金字塔或巴比倫塔的結構。這件作品除了充滿海洋訊息的符號,也展現出建築模仿自然的精神。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723
Id:
604723
Title:
入選-代表台灣參與國際賽事-北埔姜家古廟
Description:
姜氏家廟位於北埔街區的南面,由於姜家在當時是北埔最大的家族,故聘請名匠來興建這座祠堂,姜氏家廟由大木名匠葉金萬的高徒徐清所規劃,整體為兩堂兩廊兩橫屋規模。 祠內的彩繪、石雕及木雕非常精緻,因匠藝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544
Id:
210544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19:東北帝國大學農業經濟學講堂(札幌)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註明「東北帝國大學農業經濟學講堂(札幌)」。
本圖亦為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校園即景。農業經濟學講堂建築格局方正,附近林木繁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57
Id:
649757
Title:
國民精神作興週間行事(中文:國民精神振興週間行事)
Description:
本文為「國民精神作興週間行事(中文:國民精神振興週間行事)」,由樂生學園堀江生發表,刊登在1937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4卷第4號。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本文說明樂生院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49
Id:
180749
Title:
2019年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食物設計師陳小曼小姐蒞臨聆聽嶺貴子小姐演講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日籍花藝藝術家嶺貴子小姐演講時,食物設計師陳小曼小姐亦蒞臨現場聆聽,並參與討論。
嶺貴子小姐講述一個茶席中除了茶的品質,器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264942
Id:
264942
Title:
劉家正作品彭祖焚香祝壽長
Description:
劉家正作品彭祖焚香祝壽長圖,內容為四不足之一,民間故事相傳彭祖已經活了820歲,每天都要焚香祈天求神希望活得長長久久,比喻人應該自我警惕節制慾望,本作品為2019年與匠同行專題所拍攝。
2014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89
Id:
514289
Title:
社區入口招牌揭幕慶典
Description:
2005年社區日曆計包含:蘇澳鎮龍德;五結鄉大利澤;礁溪鄉白雲、湯圍;冬山鄉丸山;宜蘭市建軍;壯圍鄉新南;大同鄉松羅、樂水;冬山鄉香員宅、群英以及羅東鎮開羅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樂水社區的日曆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033
Id:
211033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60:北海道札幌 帝國製麻株式會社札幌製品工場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60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北海道札幌 帝國製麻株式會社札幌製品工場」,以及英譯「The Sappor
布農之初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66
Id:
285866
Title:
布農之初
Description:
〈布農之初〉形容布農族的誕生。卓溪鄉為布農居住之所,布農bunun意為「人」,布農之初即以布農族人從裂開之原石步出,以闡釋布農為人之初始意象。此作品因應1999花蓮縣石雕景觀大道設置計畫建設,現由交通
隨鷗集(第三百三十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490
Id:
467490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三十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30號,隨鷗吟社於1932年(昭和7年)4月15日發行。
本集前有久保天隨等人的四幅書畫作品,久保天隨是日治後期在臺最為
漢文軌範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11240
Id:
611240
Title:
漢文軌範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三屋清陰所藏《漢文軌範》為1888年(明治21年)第2版。封面書底破損不堪,字體難辨。書籤應為「漢文軌範改正再版」,分上下兩冊。上冊牌記
杜鵑遺落的文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95
Id:
289395
Title:
杜鵑遺落的文卷
Description:
《杜鵑遺落的文卷》主要分為四大部分:「生命行腳」、「文學清風」、「愛戀宜蘭」、「童心不滅」,以及附錄。卷一「生命行腳」寫童年、成長過程與家人,曾在羅東鎮郊外北投巷居住過的難忘記憶。卷二「文學清風」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29
Id:
301129
Title:
陳黎詩集Ⅰ:1973-1993
Description:
《陳黎詩集:1973-1993》收錄陳黎前五本詩集——《廟前》、《動物搖籃曲》、《小丑畢費的戀歌》、《家庭之旅》、《小宇宙》——共兩百八十餘首詩作,並校正修訂,總結詩人二十年來的詩創作。陳黎,本名陳膺
阿美族祭師服02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443
Id:
287443
Title:
阿美族祭師服02
Description:
此件服飾為近代阿美族人重製早期阿美族祭司的服飾形制,阿美族傳統服飾主色是黑色,後因觀光及表演追求喜慶熱鬧的視覺效果,才因應外在環境將服飾顏色改為紅色,年長者與部落祭司則仍穿著黑色族服。sikawasa
人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64
Id:
285964
Title:
人體
Description:
作品〈人體〉以白色大理石為材質,表現女體的柔美細緻,簡約化的線條呈現一跪姿的女子,正面跪坐姿勢似脫衣或慵懶的伸腰,高舉的雙手敘事內涵所投射的情感,極簡約的肌理展示女性細緻光滑的質感,僅將女性的身體曲線
在花蓮港地方法院前合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56
Id:
514756
Title:
在花蓮港地方法院前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中的建築為花蓮港地方法院,位於今花蓮市東洋廣場舊址,而東洋廣場現今已被拍賣。從照片上的招牌中寫著「臺灣花蓮港地方法院」字樣,可以清楚地知道這張照片是在1951年(民國40年)以前所拍攝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57
Id:
514757
Title:
花蓮縣警察局潘林新舊局長交接典禮攝影紀念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潘林新舊局長1949年(民國38年)5月20日於花蓮縣警察局局長的交接典禮。「潘」便是潘揚海,其號為漢傑,生於民國元年(1912),為中國湖北人,曾擔任過軍職,在軍中擔任步兵上校,而後轉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44
Id:
600544
Title:
花柳病診療所五月中旬竣工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說明花蓮港廳立花柳病診療所,總工程費用三萬四千餘圓,新建築工程已大致完成。預定五月十五日竣工。東臺灣新報的地方新聞版面有豐富的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92
Id:
559992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陸軍船型軍帽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陸軍船型軍帽,綠色軍帽旁邊鑲有中華民國國徽,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此軍帽為何朱靄蘭女士的先生所有,帽子呈現船型,
花女游泳池即將完工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69
Id:
516669
Title:
花女游泳池即將完工
Description:
此報紙影像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1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說明當時花蓮港女子高級中學的游泳池即將完工,在當時可謂令人稱羨的校內游泳池。文中提及泳池的建設由基金會與學生家長負責補助,當建
MOC_Id:
Culture_Place702565
Id:
702565
Title:
彰化梨春園後場指導先生—楊茂基
Description:
此照片由陳柔樺提供,攝於民國108年(2019)7月21日,於彰化梨春園曲館(彰化縣彰化市華山路138巷51號),當日為西秦王爺聖誕祭典之祭拜地基主。 照片中為楊茂基先生,館員們稱「土龍先」出生於
無碑仰頭墨石龜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87
Id:
595487
Title:
無碑仰頭墨石龜
Description:
此石龜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之一,形式依據石龜背上之長方形平台底座可推測此石龜應屬中國「石雕龜駝碑」形式之底座,上方碑石佚失何處已不明。石雕龜駝碑為石雕功德碑的其中一種造型
MOC_Id:
Culture_Event288595
Id:
288595
Title:
第二屆蘭陽文學獎頒獎典禮:散文組得獎者合影
Description:
第二屆蘭陽文學獎於2006年10月14日頒獎,圖為散文組得獎者合影,左一第一名高自芬,得獎作品〈霧雨風聲~一八九五年海邊傳說〉;左二第二名歐陽嘉,得獎作品〈搶孤〉;左三第三名李清鈿,得獎作品〈09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38
Id:
559938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迎娶喜宴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迎娶喜宴照,係馬祖新村社區居民迎娶畫面,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
眷村社區的婚禮是整個眷村的大事,所有住戶皆是親友
MOC_Id:
Culture_Object189471
Id:
189471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姜憲明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瑞芳創生小聚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685575
Id:
685575
Title:
瑞芳創生小聚
Description:
瑞芳老街,甚至瑞芳區,一直缺乏藝文空間與公共空間。
有了空間,人們才能相會在一起,
有了空間,創意才能被激發與交流,
有了空間,我們可以一起想說做點什麼,可以有無限的可能性。
於是,我
吳上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087
Id:
638087
Title:
吳上花
Description:
吳上花(1893-1984),彰化人,字筱鈿,號仲簪。父汝翰,吳德功弟,字書功,號位西,少時讀書中舉,之後因病而居家中,教育鄉里,平時勤於著作,好善布施,母丁閣。幼時學習漢學,後進入彰化公學校(今
巴哈迪爾˙格拉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06
Id:
283706
Title:
巴哈迪爾˙格拉克
Description:
巴哈迪爾於1983年出生於伊斯坦布爾。他於2010年畢業於馬爾馬拉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2007年至210年間,他擔任凱末爾圖凡的助手,創作了、大理石和鋼鐵的紀念雕塑。隨後,他於2009年至20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17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8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2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18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5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7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