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211000002/50d5a2920be14aa511873ebbbc0b9fe6fc5b02ea.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民國20年代(1930),印尼華僑陳仲厚經商有成,獨資重建永昌堂,建造所需費用則託付予陽翟族人陳伯體、伯札。至印尼發展的陳仲厚因受西方文化之洗禮,欲加入西方建築元素,遂攜帶設計圖返回金門,將已進行至一半之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故此獨具風格、中西合璧之宗祠於民國24年(1935)完竣。隔年,右側興建之五腳基護龍亦竣工,是為「浯陽小學校」,整體總工程經費共計一萬二千銀圓,皆由陳仲厚資付。 陳仲厚(1869-1949),又名陳厚仲,金門陽翟信前房三房人。清光緒年間(1890末)首赴荷印群島謀生,然無功而返。清光緒34年(1908),陳仲厚帶著時年13歲的長子陳川流再度前往南洋,落腳於當時貿易繁榮的印尼邦加檳港,經營胡椒園,店名為「裕發號」。初期向當地人收購胡椒銷售至新加坡,財富積累後則購置土地,自行栽產。約至民國20年代(1930),陳仲厚已成為邦加檳港數一數二之胡椒園主,而後被譽為「檳港第一」。陳仲厚為鄉里族人及華僑社會貢獻甚多,包含同安陽翟小學校創校(並成為該校永久校董)、金門穎川陳氏大宗祠協助修建、獨資重修永昌堂等。同時亦積極參與海外僑社活動,捐輸新加坡及印尼等地之華僑社會,並出任邦加島檳港中華商會主席之職,並熱心於黨國事務,於民國38年(1949)辭世於檳港。 永昌堂於民國24年(1935)竣工,五腳基護龍「浯陽小學校」亦於民國25年(1936)完竣。陽翟文風鼎盛,聚落內皆有私塾教育,浯陽小學校落成後便改以此處教學,此外,學校亦是居民休憩聚會之地。民國30至34年間(1941-1945)永昌堂曾一度遭日軍占用。民國38年(1949)後,永昌堂及浯陽小學校皆為國軍占用,作為師部指揮所,並於周圍築2公尺高之鋼筋混凝土圍牆,禁止居民進入,直至約民國60年代始拆除。浯陽小學校於民國47年(1958)併入安瀾國校,同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遂將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改為簡易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為政戰隊及衛生連共同使用之空間。直至民國83年(1994)國軍撤離,建築閒置至今。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光前里陽翟44號旁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8.4279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4.479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15-02-1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2015021100000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15-02-1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金門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150211000002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52

name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

representImage

intro

陽翟「永昌堂」首建於明宣德年間(約1435),為陽翟陳氏信房前房之小宗祠堂,初建時為傳統閩式一落二攑頭形制建築。嗣後數百年間,宗祠歷經兵燹,幾經修葺,其中一次為清光緒30年(1904)由鄉人修建。直至民國20年代(1930),印尼華僑陳仲厚經商有成,獨資重建永昌堂,建造所需費用則託付予陽翟族人陳伯體、伯札。至印尼發展的陳仲厚因受西方文化之洗禮,欲加入西方建築元素,遂攜帶設計圖返回金門,將已進行至一半之重建工程部分拆除,故此獨具風格、中西合璧之宗祠於民國24年(1935)完竣。隔年,右側興建之五腳基護龍亦竣工,是為「浯陽小學校」,整體總工程經費共計一萬二千銀圓,皆由陳仲厚資付。 陳仲厚(1869-1949),又名陳厚仲,金門陽翟信前房三房人。清光緒年間(1890末)首赴荷印群島謀生,然無功而返。清光緒34年(1908),陳仲厚帶著時年13歲的長子陳川流再度前往南洋,落腳於當時貿易繁榮的印尼邦加檳港,經營胡椒園,店名為「裕發號」。初期向當地人收購胡椒銷售至新加坡,財富積累後則購置土地,自行栽產。約至民國20年代(1930),陳仲厚已成為邦加檳港數一數二之胡椒園主,而後被譽為「檳港第一」。陳仲厚為鄉里族人及華僑社會貢獻甚多,包含同安陽翟小學校創校(並成為該校永久校董)、金門穎川陳氏大宗祠協助修建、獨資重修永昌堂等。同時亦積極參與海外僑社活動,捐輸新加坡及印尼等地之華僑社會,並出任邦加島檳港中華商會主席之職,並熱心於黨國事務,於民國38年(1949)辭世於檳港。 永昌堂於民國24年(1935)竣工,五腳基護龍「浯陽小學校」亦於民國25年(1936)完竣。陽翟文風鼎盛,聚落內皆有私塾教育,浯陽小學校落成後便改以此處教學,此外,學校亦是居民休憩聚會之地。民國30至34年間(1941-1945)永昌堂曾一度遭日軍占用。民國38年(1949)後,永昌堂及浯陽小學校皆為國軍占用,作為師部指揮所,並於周圍築2公尺高之鋼筋混凝土圍牆,禁止居民進入,直至約民國60年代始拆除。浯陽小學校於民國47年(1958)併入安瀾國校,同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遂將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改為簡易醫療站。後由政戰隊進駐,為政戰隊及衛生連共同使用之空間。直至民國83年(1994)國軍撤離,建築閒置至今。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光前里陽翟44號旁

longitude

118.42799

latitude

24.479

registerDateValue

2015-02-11

headCityName

金門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15-02-1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金門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150211000002

version

1.0

hitRate

452

「永昌堂暨浯陽小學校」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原臺南長老教中學校講堂暨校長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20625000003/a3a955
intro: 清光緒 9 年(1883)英國長老教會臺灣南部教士會議決創設中學,光緒 21 年(1885)於臺南市二老口街(現衛民街附近)創立「長老教會中學」,為臺灣最早之中學。雖校務曾經中斷,大正元年(1912)
type: 1.1

name: 花蓮台肥招待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723000001/07e2e7
intro: 該建物內處處可見具創意之配件、設施,且與戶外庭院關係良好,空間頗具歷史意義。為保存完善大型日式木造住屋,可了解該建築之原始格局、構造與樣式,指定為古蹟。
type: 1.1

name: 龍肚鍾富郎派下夥房、伯公及菸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1202000001/ebd1ec
intro: 鍾富郎派下夥房是由鍾富郎、鍾月清兩兄弟建基。早年二兄弟一貧如洗來到龍肚大崎下拓墾,當時大崎下仍為荖濃溪旁氾濫的不毛之地,兩兄弟胼手胝足,才有完善的農田,進而自建夥房。 鍾家夥房於大正元年(1912)
type: 1.1

name: 劉銘傳隧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728000002/e6c798
intro: 咸豐10年(1860年)清廷與外國簽訂北京條約,台灣的滬尾、雞籠、打狗、安平港陸續開放通商,清廷逐漸改變其治台政策。光緒11年(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被拔擢為首任台灣巡撫,展開積極經營。 光緒
type: 1.1

name: 永康三崁店糖廠神社遺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527000001/1e719e
intro: 日治時期日本人於三崁店社之三崁店糖廠設立神社。供奉能久親王、天照大神、豐受大神。二戰後,臺灣人曾於神社前搭建郵局,成為當時鄰近地區唯一一座郵局。
type: 1.1

name: 神岡呂家頂瓦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41022000001/23e043
intro: 乾隆36年(西元1771年)詔安秀篆呂氏族人之呂祥省攜眷渡海來臺,至乾隆55年(西元1790)定居於神岡三角庄,「呂家頂瓦厝」為呂氏渡台在三角仔庄所建的第二座宅第,建造年代推測大約在清道光6年(西元1
type: 1.1

name: 社寮砲台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501000001/40caaf
intro: 社寮島所在的社寮砲台建築遺構,歷經了西班牙、荷蘭時期、鄭氏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二戰後等階段的發展,為台灣地區所有軍事遺構的僅存案例。 這些遺構大致含括了三個重要時期的古蹟元素: (1)十七世紀初
type: 1.1

name: 關西東安古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206000001/afeb22
intro: 橫跨牛欄河上的東安橋為五孔石砌拱橋,造型兼具結構與美學,興建於1933年(昭和8年),為聯絡關西街區與東安里之要道。 東安橋原本只是一座木造便橋,每當山洪爆發時便被沖毀,交通也隨之中斷。地方人士因而
type: 1.1

name: 永和網溪別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1/23dda5
intro: 永和網溪別墅始建於大正八年(1919年)左右,當時的主人為曾任永和鎮首任鎮長的楊仲佐,因別墅位於網溪畔(今新店溪),故名為網溪別墅,後居住者為其子楊三郎及其夫人許玉燕,兩人皆為台灣美術運動史重要推動之
type: 1.1

name: 頭城慶元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630000001/0c7ebc
intro: 頭城慶元宮,「慶元」為「嘉慶元年」(1796年)之意,是吳沙率三籍民眾入墾之年,對於宜蘭漢人移墾歷史饒富意義。就目前慶元宮所保存之建築,由前殿牌樓面及石柱等、可獲修建年代:清道光9年(1827;前殿明
type: 1.1

name: 竹崎車站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304000001/d7efcf
intro: 阿里山林業鐵路產生於1912年(大正元年)12 月 25 日,歷經百年的發展與營運。今日阿里山林業鐵路從嘉義站出發,依序為榮町站85、北門修理工廠、北門站、舊北門站、灣橋站、鹿麻產站、竹崎站、木屐寮站
type: 1.1

name: 白河大仙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78/36c3f0
intro: 白河大仙寺位於臺南市白河區內。白河大仙寺初創於康熙四十年(1701年),原為草廬。據大仙寺所藏《開寺三字經史》記載「肇建時,康熙君,四十年,名僧侶,參徹師,福建省,出龍岩,身佩佛,渡海來,地遊遍,到岩
type: 1.1

name: 開基武廟原正殿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49/271540
intro: 開基武廟創建於鄭氏時期,位於當時承天府西定坊關帝港口附近。所謂「港口」即「關帝港」之指稱,顧名思義,及取其臨接關帝廟口之意。又因其規模體制比祀典武廟小,俗稱「小關帝廟」。因為信奉關帝爺的民眾很踴躍,每
type: 1.1

name: 仁安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0825000001/d64c9a
intro: 1. 仁安醫院為兩層樓的轉角建築,過去一樓為診所,二樓為住家,一樓的空間為診療室並設有車庫。已捐贈給市府,目前一樓作為日治醫生館的展示空間。 2. 柯謙諒(1896-1983)於1912 年以公費生的
type: 1.1

name: 淡水外僑墓園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829000003/522c8f
intro: 在天津、北京條約(1858年、1860年)之後,淡水成為國際通商口岸,促使各國洋行到淡水設行貿易,而咸豐十年七月二十八日(1860年)所立的北京條約之「中德通商條約」中已載明,朝廷允許外國人在傳教、居
type: 1.1

name: 楊氏節孝坊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07/b018c7
intro: 楊氏節孝坊位於現在新竹市石坊街四號,創建於道光四年(1824年),是為旌表竹塹林熾妻楊氏居娘的節孝事蹟而立的牌坊。據清朝欽定大清會典風教旌表例所記,建坊旌表的條件有樂善好施、急公好義、節孝、累世同居、
type: 1.1

name: 虎尾涌翠閣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402000001/427d9f
intro: 虎尾涌翠閣由日治時期的虎尾郡役所主持興建,創建於昭和十四年(1939),依建築內留有之棟札紀錄推測,涌翠閣完工時間應為當年的七至九月間。創建時的虎尾郡守為田中鐵太郎,設計者為鯵坂兼行、請負人田中一松、
type: 1.1

name: 古龍頭水尾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11123000006/df6db7
intro: 古龍頭水尾塔,位於雙鯉古地關帝廟右側,乃進入南山、北山聚落的地標,據《金門縣志》所載,水尾塔肇建於清乾隆年間(1735-1796)。 民國42年(1953)以前,雙鯉湖尚未築堤為湖,此處曾為一港灣,水
type: 1.1

name: 臺南開基靈祐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9/b43582
intro: 開基靈祐宮主祀玄天上帝,俗稱上帝公、上帝爺或帝爺公,因規模小於本市民權路的北極殿(也叫大上帝廟),所以稱為「小上帝廟」。 創建於鄭氏時期,位於當時府城鎮北坊赤嵌街後的開基靈祐宮,在清嘉慶2年(西元1
type: 1.1

name: 北投溫泉浴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220000004/479a5b
intro: 北投溫泉的利用,大約始於日據初期,於一九一三年,由官方主導興建的這座規模完備的大浴場,號稱當時東亞最大的溫泉浴場,這座建築的出現,也象徵著北投溫泉鄉發展高峰的來臨,並見證了臺灣溫泉文化史的一頁。建築的
type: 1.1

name: 大埔永安石板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402000002/160235
intro: 通蘭古道是早期貫穿蘭陽平原的交通重要孔道。此古道南北路上,各有一座小地景元素的石板橋:北有武暖石板橋,南有永安石板橋。永安石板橋建於光緒7年(1881),橋址在現在五結鄉協和村成安宮旁。通蘭古道南路在
type: 1.1

name: 美崙溪畔日式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50223000001/8b025d
intro: 本建築為日治時期高級官舍(原為日軍花蓮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寓所)。
type: 1.1

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戴運軌寓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112000002/5c59bd
intro: (1)經調查研究後,發現潮州街7號及9號之規模及平面形式在台灣日式宿舍為孤例;為本市難得之巨大日式宿舍,屬台灣少見具「入母屋頂」極高等之官舍,室內格局保留完整,具古蹟價值潛力。 (2)保存原有構件多,
type: 1.1

name: 朴子水道配水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1104000001/2138c9
intro: 朴子街為東石郡役所所在地,距離嘉義市、明治製糖會社西方二十餘公里、位於臺南州平原之中央,四周土地肥沃農產品豐富。當地沿朴子溪並可控制東石港,昔日東石港繁華之際為貨客集散地,成為嘉義廳下第二大城鎮,熱鬧
type: 1.1

name: 孫運璿重慶南路寓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23000001/b4f237
intro: 1.本地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明治34年(西元1901年)公佈之「台北城外南方市區計畫」為起始,屬於開發新街區而規劃之計畫。本區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林業試驗所、第一中學附近至高等學校、台北帝國大學等
type: 1.1

name: 榜林王天乞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09000003/12e300
intro: 榜林33號宅為王氏先祖王天乞所興建。王天乞於清末下南洋從事土產貿易行業,致富返鄉後於1911年(民國元年)興建自宅,且赴閩南購置木料、紅料與石材,並特聘請閩南一帶匠司前來金門參與營造,王天乞並親身返鄉
type: 1.1

name: 新莊慈祐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80418000001/179061
intro: 新莊地區約於康熙四十八年(1709)有諸羅縣知事宋永清發給陳賴章墾號請墾淡水大佳臘荒埔的告示,開墾範圍包括臺北平原大部分,其中亦有新莊地區,此告示即為文字記載之最早從事新莊墾拓的漢人墾戶,康熙四十九年
type: 1.1

name: 臺灣府城大東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62/a10e92
intro: 清雍正元年(西元1723年)臺灣知縣周鍾瑄就開始籌畫以木柵築城,並闢建七座城門,到了清雍正3年(西元1725年)開始興工。清乾隆元年,這七座城門改為土石造,並加建城門樓,清乾隆23年(西元1758年)
type: 1.1

name: 西山前李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81111000002/94770d
intro: 金門西山前李宅,分為前後兩座,為西山前李冊騫、李撻於新加坡經商致富後,分別回鄉所興建。前座的始建年代在光緒十年(1884年),後座則為光緒六年(1880年)。李宅位於金門島東北方,即金門縣金沙鎮三山村
type: 1.1

name: 原寶公學校本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13/f48050
intro: 明治31年(1898)設立臺南第二公學校,以西門外水仙宮原三郊本部三益堂(今水仙宮後之永樂市場處)做為第二公學校的校舍。明治42年(1908)於今學校所在地興建校舍,至明治44年(1911)完工,計有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3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34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3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28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15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1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