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藝術與人文

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6589 , 欄位Id的內容是26658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位於正殿虎邊上,設有《三國演義》中的名場景——諸葛亮請東風,戲碼內容為:周瑜驚駭於諸葛亮真有異能,命徐盛、丁奉二將水旱二路包抄,抓住諸葛亮斬首回報,只是孔明早已吩咐趙子龍駕來快船,先行遁走。 該幅場景的精妙之處在於,追兵滿處搜索,且已然趕至,而諸葛亮正還一派神閒,與舟上的子龍互相作揖。這種悠閒與緊張的衝突,正是使人屏息,細細體會之處。本作品造型完整,人物豐富,孔明位於左下側披髮造型,符合詩曰: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之七星潭做法的情節描述,全禎大小約100公分。 【所在建築物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大正年間(1918)隨表姊夫洪坤福來臺,於大龍峒保安宮開始學習剪花工藝。昭和初(1928)開始獨自承包工程,作品多位於南部,但戰爭爆發期間,寺廟工程多半停頓,便改作土水工程,維持家計。 戰後承包的工程不斷,尤以1961年開始收徒弟後達到高峰。陳天乞最早師承泉州府同安縣交趾陶燒師傳柯訓,柯訓曾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來北港朝天宮參與交趾陶工程,這時他的徒弟洪坤福亦跟隨前來;到了大正七年(1918), 洪坤福正式攜外甥陳天乞抵臺,參與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交趾陶、剪黏施作,也開啟陳天乞在臺灣的執業生涯。 桃園溥濟宮、台北福景宮、淡水福佑宮等,都存留乞司的親手之作。而陳天乞繼承的留灰縫傳統技法,也讓乞司的作品除了更能耐受風雨,在多年之後,更能洗練出一種古物的韻味。 【宮廟資訊】 平鎮褒忠祠主要供奉客家先賢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林爽文叛變時,奮勇發揮客家剛強弘毅及傳統忠義精神平亂,所犧牲的二百多位義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鄉民在義民墓前興建廟宇奉祀英靈,併合祀三山護國王、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神明,還呈請乾隆皇帝御題「褒忠」清乾隆56年(1791)桃澗堡宋屋廣興庄總理宋廷龍,感佩義民軍的壯烈犧牲,從新埔枋寮褒忠亭分香,而於廣興庄創建「義民亭」,供桃園客家地區信眾參拜,以彰顯義民的忠烈。清咸豐10年(1860)由總理宋寶雲募捐增建前堂及兩廊,並勒碑為記,名「褒忠祠」。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658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4194FAC1-4D1E-4C58-AF1B-2418760FBEE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14T17:12:2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589

Id

266589

Title

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

Description

位於正殿虎邊上,設有《三國演義》中的名場景——諸葛亮請東風,戲碼內容為:周瑜驚駭於諸葛亮真有異能,命徐盛、丁奉二將水旱二路包抄,抓住諸葛亮斬首回報,只是孔明早已吩咐趙子龍駕來快船,先行遁走。 該幅場景的精妙之處在於,追兵滿處搜索,且已然趕至,而諸葛亮正還一派神閒,與舟上的子龍互相作揖。這種悠閒與緊張的衝突,正是使人屏息,細細體會之處。本作品造型完整,人物豐富,孔明位於左下側披髮造型,符合詩曰:壇上臥龍登,一夜東風江水騰之七星潭做法的情節描述,全禎大小約100公分。 【所在建築物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大正年間(1918)隨表姊夫洪坤福來臺,於大龍峒保安宮開始學習剪花工藝。昭和初(1928)開始獨自承包工程,作品多位於南部,但戰爭爆發期間,寺廟工程多半停頓,便改作土水工程,維持家計。 戰後承包的工程不斷,尤以1961年開始收徒弟後達到高峰。陳天乞最早師承泉州府同安縣交趾陶燒師傳柯訓,柯訓曾於明治四十四年(1911)來北港朝天宮參與交趾陶工程,這時他的徒弟洪坤福亦跟隨前來;到了大正七年(1918), 洪坤福正式攜外甥陳天乞抵臺,參與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交趾陶、剪黏施作,也開啟陳天乞在臺灣的執業生涯。 桃園溥濟宮、台北福景宮、淡水福佑宮等,都存留乞司的親手之作。而陳天乞繼承的留灰縫傳統技法,也讓乞司的作品除了更能耐受風雨,在多年之後,更能洗練出一種古物的韻味。 【宮廟資訊】 平鎮褒忠祠主要供奉客家先賢于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林爽文叛變時,奮勇發揮客家剛強弘毅及傳統忠義精神平亂,所犧牲的二百多位義民。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鄉民在義民墓前興建廟宇奉祀英靈,併合祀三山護國王、觀音佛祖、福德正神等神明,還呈請乾隆皇帝御題「褒忠」清乾隆56年(1791)桃澗堡宋屋廣興庄總理宋廷龍,感佩義民軍的壯烈犧牲,從新埔枋寮褒忠亭分香,而於廣興庄創建「義民亭」,供桃園客家地區信眾參拜,以彰顯義民的忠烈。清咸豐10年(1860)由總理宋寶雲募捐增建前堂及兩廊,並勒碑為記,名「褒忠祠」。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14T17:12:21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薛丁山對樊梨花陳天乞代表作借東風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51
Id: 283651
Title: 保羅‧凡‧拉爾
Description: 保羅.凡.拉爾20歲進入藝術學校,後來他又到一家石雕工廠,由於荷蘭是一個沒有石頭的國家,所有的石頭都是國外來的,也因為如此,他在這家石雕工廠看的比別人多、學得的東西也更多。保羅總是隨身都帶著一塊黏土,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75
Id: 514175
Title: 陳氏鑑湖堂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12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27
Id: 267527
Title: 山高水長
Description: 周澄(1941-)所作〈山高水長〉描繪高山流泉,山嵐掩映。作者款識:「山高水長。滄波先生方家雅教,壬戌小雪,蓴波,晚,周澄畫。」姓名章:「周澄」(白文)、「蓴波」(朱文),引首章:「大方無隅」(朱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15
Id: 180715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茶未來實驗室」茶冰淇淋食用情形
Description: 照片展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茶未來實驗室」的茶冰淇淋食用情形。 「茶未來實驗室」是個實驗性計畫,試圖去探索未來茶型態與個人狀態行為之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17
Id: 284717
Title: 橘之鄉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洲社區的日曆。本篇六月二十七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373
Id: 164373
Title: 德風居雅集
Description: 首唱 德風居雅集 左詞宗卓夢庵 右詞宗李嘯庵 左八右二十 黃得時 一例蘭亭禊暮春。德風居裡會芳晨。礦開三合煤無盡。酒飲千鍾筆有神。刼後乾坤猶對壘。花前鷗鷺益相親。斯文今只留鯤島。鼓吹中興意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21
Id: 169221
Title: 洗淨塵囂
Description: 〈洗淨塵囂〉為徐明義(1947-)1993年之作。此作畫親友齊聚山中草堂,享受山林泉瀑之洗禮的美好時光。作者款識:「癸酉年,明義。」姓名章:「徐」(白文)、「明義」(朱文)。畫中草堂臨瀑而建,座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55
Id: 594055
Title: 國軍家眷一同撤退來臺
Description: 此照片是黃爺爺的丈母娘初到臺灣時所留下的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子嗣。 照片中的老太太雖然來到比當時中國情勢相對安穩的臺灣,但初來乍到還是不免

MOC_Id: Culture_Event603132
Id: 603132
Title: 新部落之舞---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
Description:   「瑪嘎巴嗨文化藝術團」成立於2002年,由宜蘭縣孫湯玉惠議員帶領一群遠從花東地區移居至宜蘭縣的阿美族人所創立。原本的初衷是為了讓都會區阿美族人不要忘了祖先優美的樂舞文化,並能在宜蘭縣將阿美族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028
Id: 211028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59:札幌停車場構內雪景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59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札幌停車場構內雪景」,日文由右向左橫書。 從標題可以知道,此名信片乃是以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99
Id: 18069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內,謝博中講師帶領揉茶體驗活動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5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內,民眾的紅茶揉茶體驗活動。講師為國立臺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的謝博中(照片中站立者),先透過簡報讓參與民眾理解茶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19
Id: 638119
Title: 莊嵩
Description: 莊嵩(1880-1938),彰化鹿港人,族譜名排行垂訓,字伊若,號太岳、劣存、松陵。出身書香世家,父士哲為清朝廩生,母施烏緞,為長男。叔父士勳為舉人。1902年(明治35年)畢業於臺中師範學校,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78
Id: 285978
Title: 自由之窗
Description: 作者默許‧帕羅曼的作品〈自由之窗〉,用大理石創造一個長方型立體空間,表面用半磨光處理出平滑表面,四面各有不同功能象徵,如一個鏤空正圓形窗口,裡層有堅固的門板造型,呈現半遮樣子,另一面還使用鐵條栓住石板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42
Id: 301142
Title: 花與淚與河流
Description: 陳克華似乎不是個多情的創作者,對愛情只有冷眼,本書號稱為其創作以來最具「浪漫」情懷的詩集,細膩呈現男女之間身心靈的對話與反省,意象豐富,充分展現詩的創意與美感。陳克華台灣中生代代表詩人之一,也是台灣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82
Id: 628182
Title: 黃遇雄先生畫報背景個人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黃遇雄先生畫報背景個人照片,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子嗣。 馬祖新村50號眷戶是最早搬遷至社區的大陸移民眷戶,照片中的男士黃爺爺為國軍校

MOC_Id: Culture_Place595502
Id: 595502
Title: 空間中的幻術
Description: 作者將這件作品〈空間中的幻術〉視為一種媒介或實驗狀態,透過雕塑本身的各種可能,例如幾何線條的重覆、扁平的層次壓縮、由廣至深,直到消失的視點變化,去引發它與周遭「看不見卻真實的空間」之間的荒謬對比感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36
Id: 559936
Title: 陸軍少將軍服襯衫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陸軍少將軍服襯衫,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該襯衫徐將軍之軍服襯衫。 軍服承載了軍人一生的榮辱,軍服上的軍徽與軍階象徵著軍人一生的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48
Id: 509148
Title: 快樂的小木馬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46年(1957)以小女孩騎的小木馬為主題所拍攝之照片。在昔日的年代,類似於小木馬這樣的玩具是生活在40、50年代,更甚至是60年代的長輩們所共有的回憶。當時除了小木馬以外,像是無敵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218
Id: 562218
Title: 嘉義水上善德堂佛救嬰兒圖
Description: 佛救嬰兒圖位於虎邊七祖廳樑枋,主題為佛顯神通,解救嬰兒並渡化鬼王,典出觀佛三昧經,屬因緣故事圖。陳玉峰彰顯齋教佛堂之性質,繪製近三分之一比例佛教題材的畫作,營造出濃厚的佛教空間氛圍,本作品為善德堂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411
Id: 289411
Title: 羅東林場(選自《地景的詩意——宜蘭歪仔歪詩社詩選》)
Description: 本詩節自《地景的詩意——宜蘭歪仔歪詩社詩選》。 這首〈羅東林場〉以著名的「羅東林場」寫下了宜蘭從日治時期到現代的變遷,點出了宜蘭的變化之無情,宛若時代的眼淚。一開始就將時間拉回到作者的童年,「回到

MOC_Id: Culture_Place141014
Id: 141014
Title: 鍾家古宅
Description: 受訪者為西部大家族,經叔公介紹父親帶著母親兄妹五人至花蓮定居,曾經歷二次大戰盟軍轟炸台灣後,家族努力開墾原先荒涼之土地並種植地瓜、甘蔗也另外養殖豬隻,充分表現農家人勤儉刻苦的特質。 此間特色屋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32
Id: 594032
Title: 畫報背景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畫報背景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畫報背景照片是臺灣早期流行的攝影風格,站在畫有山水或景點的畫作前拍攝照片,此風格演變自上海畫報,照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476
Id: 287476
Title: 水平式背帶織布機組
Description: 該組水平背帶織布機包括:腰固定帶、夾布軸、梭杼、打緯板、挑紗棒、順紗弓形棒、綜絖棒、經紗軸等物件,織布塊為噶瑪蘭族文化復振行動的重要推手之一偕萬來的妻子嚴玉英(Aing)所織。噶瑪蘭人的傳統布匹是用苧

MOC_Id: Culture_Event177197
Id: 17719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跡」區「種籽設計」的「平安茶」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跡」區內展示由「種籽設計」的「平安茶」陳列照片。「種籽設計」於「跡」區展示展出魚池茶區四種紅茶的「風味輪」及「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36
Id: 177636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提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內容為「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此次童玩DIY研習的活動由歷史在造街坊與教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20
Id: 300120
Title: 斧頭拍鑿鑿拍柴,娘爸吼囝囝吼孫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斧頭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0
Id: 185010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徐藍松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36
Id: 267536
Title: 春江水暖
Description: 〈春江水暖〉為畫家林玉山(1907-2004)作品,款識:「春暖灘頭頻出沒,溪深波上自逍遙。聯熞仁弟清賞,癸丑(1973)除夕桃城玉山作。」姓名章:「桃城散人」(白文)、「玉山」(朱文)。 此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26
Id: 300126
Title: 面底無疤,〔勿會〕像禪師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面底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52
Id: 559952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照,居民在其中休憩,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為社區住民休憩及集會場所,自活動中心建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4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3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0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