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人物與團體
「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28983 , 欄位Id的內容是12898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2015年出版的《龜山:眷味家香》專訪、記錄了龜山原眷戶陳俊蘭等8個爸爸媽媽的拿手好菜,以及這些拿手好菜背後的個人故事、家庭記憶和人生傳承。 當時住在龜山千禧新城國宅社區的「吳媽媽」陳俊蘭,雲林人,陸光三村原眷戶。她總說:「受人點滴,湧泉以報。」過去她是大家閨秀,卻嫁給海南島人。剛結婚時,她不會做飯,因此都由她先生掌廚,還傳授她許多做菜技巧。例如青江菜要斜切,吃起來口感才會脆;食材新鮮才吃得健康、安全……。即使今天燒菜對她來說已經易如反掌,但回憶起由食物鋪陳的過去,已經過世的先生好像還在身邊陪她煮飯一樣。 陳俊蘭發明的沙茶玉米好吃到左鄰右舍爭相來跟她學,不過,最初的作法是下油鍋炸,後來接受建議改為半煎炸,最後決定以半悶半煎的方式,不僅醬汁能更入味,還能吃到玉米的甜味,最重要的是不用擔心吃下更多的油,造成身體的負擔。 現在她生活得十分充實,平時在家帶孫子、關懷社區老人或去醫院當志工,閒暇時就到廟裡去進修佛法。以助人為樂的她說:「以前我有困難,大家竭力地幫助我,現在自己有能力,更要回饋這個社會。」她喜歡與孫子一起上市場,對陳俊蘭來說,這種安然、樸實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2898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3C4696A-FBAD-4872-BFEC-F0AEB593FD1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2-27T20:24:2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128983
Id
128983
Title
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
Description
2015年出版的《龜山:眷味家香》專訪、記錄了龜山原眷戶陳俊蘭等8個爸爸媽媽的拿手好菜,以及這些拿手好菜背後的個人故事、家庭記憶和人生傳承。 當時住在龜山千禧新城國宅社區的「吳媽媽」陳俊蘭,雲林人,陸光三村原眷戶。她總說:「受人點滴,湧泉以報。」過去她是大家閨秀,卻嫁給海南島人。剛結婚時,她不會做飯,因此都由她先生掌廚,還傳授她許多做菜技巧。例如青江菜要斜切,吃起來口感才會脆;食材新鮮才吃得健康、安全……。即使今天燒菜對她來說已經易如反掌,但回憶起由食物鋪陳的過去,已經過世的先生好像還在身邊陪她煮飯一樣。 陳俊蘭發明的沙茶玉米好吃到左鄰右舍爭相來跟她學,不過,最初的作法是下油鍋炸,後來接受建議改為半煎炸,最後決定以半悶半煎的方式,不僅醬汁能更入味,還能吃到玉米的甜味,最重要的是不用擔心吃下更多的油,造成身體的負擔。 現在她生活得十分充實,平時在家帶孫子、關懷社區老人或去醫院當志工,閒暇時就到廟裡去進修佛法。以助人為樂的她說:「以前我有困難,大家竭力地幫助我,現在自己有能力,更要回饋這個社會。」她喜歡與孫子一起上市場,對陳俊蘭來說,這種安然、樸實的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OGDL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2-27T20:24:25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陳俊蘭:吳媽媽的故事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76
Id:
276776
Title:
多方調治,非一時醫藥可以痊癒 劉壯肅公奏議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遵即多方調治,原冀病稍輕減,即行力疾從公,免至再三之瀆;無如咯血日多,飲食日少,筋骨疼痛,坐臥不安,左目已盲,右目又生雲翳,紅腫昏暗,咫尺不辨人形。皆由瘴溼過深,關竅阻塞,內虧外感,氣血難通,補瀉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134
Id:
265134
Title:
桃園縣眷村故事館調查研究暨細部設計案期末報告書
Description:
由於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總體營造」概念和「地方文化館計畫」的推動,為使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龜山眷村故事館的歷史跟陸光三村的連結性及共同記憶記入並融入設計中,林志瑞建築師事務所乃就此提案,並於民國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041
Id:
516041
Title:
6月2日新交通道路開鑿預備隊開鑿從得其黎往前進陣地方向之道路
Description:
圖中可觀察到畫面中央有一個高度下降的高地,而畫面左上方的崇山峻嶺,應屬中央山脈的山峰,推斷這張圖的拍攝地點在得其黎溪(今立霧溪)的右岸。「得其黎」(Tkilig)是一個太魯閣族部落的名稱,同時也用
白喬治醫師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84
Id:
513184
Title:
白喬治醫師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1950年代時來花蓮門諾會教會的美籍醫師白喬治,來臺後在東部地區為偏遠部落提供巡迴醫療服務。因1950年代花東地區物資缺乏,僅能以牛車載運醫療用品,在山地村落作巡迴醫療服務,與白喬治醫師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24
Id:
509224
Title:
童子軍光榮的印記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41年(1952)拍攝之鳳林中學童子軍在校園內合影。在國民義務教育只有6年的時代裡,能考上初中穿上童軍服是一件相當光榮的事情。童子軍,為臺灣與港澳地區之舊稱,現今稱為「童軍活動」,又
劉仁裕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5798
Id:
515798
Title:
劉仁裕
Description:
劉仁裕從孩提時代就喜歡畫畫與塗鴉,對參加各種類型的美術競賽也很有興趣,常常在比賽中獲得獎項。高中畢業後考上國立藝專美術科,其後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以及美術研究所;劉仁裕的生命中,有兩位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200
Id:
281200
Title:
詢問黃寬陳愷受傷死亡的案件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那知王珠仍抱住小的不放。小的又把鐵鎚隨手抵嚇去,不料撞在他右太陽穴,跌倒地下叫喊。是店鄰同地保走來,把草藥將王珠的傷敷治了。保鄰隨赴巡檢司衙門稟報驗傷,飭醫調治。誰想他醫不好,到十八日身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19
Id:
276519
Title:
菩提丸止晨瀉 臺游日記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七日,嚳熱,晨起腹瀉,憊甚,服菩提丸一圓,夕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95
Id:
276595
Title:
鄭經病,肺腑大臣皆側目 臺灣鄭氏始末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經病迷眊,益構煽帷幄閒,肺腑大臣皆側目。
林桂興青年時獨照留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39
Id:
222139
Title:
林桂興青年時獨照留影
Description:
此地為林桂興故居。林桂興明治32年(1899年)出生於台東廳台東街寶町。而大正8年(1919)1月,林桂興自台東賀田組櫻組離職,隨即於同年8月進入花蓮港賀田組(後改組為朝日組)任職。之後林桂興就和花蓮
排灣族的頭骨架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45
Id:
168445
Title:
排灣族的頭骨架
Description:
subun社頭骨架,站立在前面的是該社村民。
北高守備區指揮官王振泉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31
Id:
139331
Title:
北高守備區指揮官王振泉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之一部戍守北竿、高登島;陸續又有陸軍207師之一部等軍隊接防。待1955年陸軍馬祖守備區指揮部成立後,編列北高守備隊,此區駐軍由馬祖
老照片父母結婚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363
Id:
304363
Title:
老照片父母結婚照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52期,篇名為「山口正昭回憶錄~懷念的故鄉馬公)(上)」,作者出口正昭,譯者黃有興,圖為昭和3年(1928),作者山口正昭的父親山口秀次和母親山口夕力(TaKa),在馬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03
Id:
512303
Title:
在西拉歐卡夫尼社的討伐軍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1914年(大正3年)太魯閣討伐戰,日皇派遣軍事侍從若見少將當特使,於6月21日抵達位於西拉歐卡夫尼的討伐軍司令部,慰問將校士官,軍隊行禮聽取御令。1914年(大正3年)5月下旬,第五任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123
Id:
265123
Title:
眷村媽媽甘苦談-桃園縣眷村故事館調查研究暨細部設計案期末報告書
Description:
此為林志瑞建築師事務所於民國101年(2012)11月16日就桃園縣政府文化局龜山眷村故事館的歷史跟陸光三村的連結性及共同記憶記入並融入設計中所提的《桃園縣眷村故事館調查研究暨細部設計案期末報告書
邱梅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04
Id:
218104
Title:
邱梅蘭
Description:
邱梅蘭昭和8年(1933)在竹東出生,6歲(1939)時因為父親來花蓮做工程,所以搬到花蓮。剛開始住農校鐵路旁邊,日本時代印象最深刻的是12歲時,一直跑空襲。再則是警察常來家裡巡,如果看到豬肉有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89
Id:
277589
Title:
汪渢晚年喜好道術,有授黃白術者,教以驅率鬼神,痰咳而病逝 南天痕卷十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晚好道,能數日不食飲。有授黃白術者,試之驗,尋棄去;教以驅率鬼神,亦驗而棄去。年四十八,病痰咳。一日,晨起視日曰:可矣。書五言詩十句,投筆就寢而逝。
連江縣長何良壂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87
Id:
139287
Title:
連江縣長何良壂
Description:
1956年7月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成立,合併羅源、長樂、連江3縣為連江縣,實施戰地政務實驗,為軍政一元制,連江縣政府受政委會指導辦理戰地政務工作。《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記載,政委會為最高行政單位,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55
Id:
303855
Title:
《西瀛風物》第二期-澎湖的木雕師-黃良師傅及其傳承(上)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西瀛風物》第二期,篇名為「澎湖的木雕師-黃良師傅及其傳承(上)」,作者王文良。
寺廟在澎湖固然反映居民的宗教信仰、祈求神明庇佑,同時,寺廟也是傳統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然
菁華橋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01
Id:
509201
Title:
菁華橋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陳素嬰提供。陳素嬰在民國51年(1962)進入花女就讀,非常喜歡學校附近美崙溪、菁華橋一帶的美麗風景,因此假日沒有回鳳林也沒錢逛街時,便會和同學相約走趟菁華橋,坐在涼亭內欣賞風景。穿過菁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56
Id:
277656
Title:
李氏佑姐嫁給蔡公受,姑病向上天祈禱,割股調羹以進而癒。 金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李氏佑姐,斗門人;適官澳漁人蔡公受。家貧,勤儉佐之,事舅姑極孝。姑病,祝天割股調羹以進,遂愈。崇禎十四年,巡按李嗣京表曰「淑媛懿行」(「府、縣志」及盧若騰「孝婦傳」。以下明)。
MOC_Id:
Culture_Object473790
Id:
473790
Title:
Panay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Panay(漢名:葉姵羽)製作。採訪者Lisin(漢名:卓春美),故事由花蓮縣光復鄉烏卡蓋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協會採錄。
Panay(漢名:葉姵羽)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烏卡蓋部落
排灣族卑南群少年會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39
Id:
168439
Title:
排灣族卑南群少年會所
Description:
卑南群會所側面。圖示卑南社會所,屋頂以茅草鋪蓋,其他部份皆用竹子與籐所建,土語叫作parakoan,兼作未婚少年夜宿場所,為一種訓練體力及訓練膽量的地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19
Id:
278019
Title:
金光輝其母病痿,侍湯藥不懈怠 廈門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金光輝,字洊文;晉江人,從伯兄遷居廈門港。母病痿,侍湯藥無間。年十七,以家貧輟學,託身市廛,輒執卷讀,越十年復試,遂籍學食餼。充嘉慶二十四年己卯貢生。性廉介;伯兄歿,孤幼,代理肆事八載,所得盡歸諸
MOC_Id:
Culture_Object314603
Id:
314603
Title:
應徵一份需要孤獨地在海邊生存的工作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畢業於成功大學海事所碩士的詹昭賢講述自己為何熱愛海洋、投入海洋生態復育的背景經過。年約28歲的詹昭賢是一個來自苗栗客家庄的年輕人,一個從小生長在山坡丘陵地的年輕人,卻來到大海的故鄉——澎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73
Id:
139273
Title:
馬祖防衛司令部第8任司令官趙萬富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來臺,歷經10年馬祖守備區軍備整建,1965年馬祖守備區改編為馬祖防衛司令部,管轄東引、白犬、北高、南竿東、西5個守備區及1個亮島守備隊,得重新佈署兵力。馬祖防
徒步巡邏的守望相助隊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16
Id:
284316
Title:
徒步巡邏的守望相助隊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大義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16日的主題是
尖石週三親子讀書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739013
Id:
739013
Title:
尖石週三親子讀書會
Description:
2022年(民國111年)尖石地區在完成所有基礎培訓課程後,便開始進行社區親子讀書會的運作,共成立了兩個親子讀書會,透過每週三上午及下午的時間相聚,建立書香社區。
週三上午為小小組讀書會,主要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23
Id:
277323
Title:
腹洩服紅靈丹痛乃止 臺灣日記與禀啟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初九日,突然腹洩六、七次;服紅靈丹,痛乃止。是夜大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39
Id:
280939
Title:
仲吉因抑鬱而嘔血身亡 小腆紀傳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閩事敗,仲吉祝髮於廈門,鬱鬱嘔血卒。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4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4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1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4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8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4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2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3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72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35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6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5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3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4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