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溫泉生物、生態與環境
「深水溫泉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14662 , 欄位Id的內容是51466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深水溫泉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深水溫泉在1914年(大正3年)由日本軍官深水少佐所發現,所以最初被稱之為「深水溫泉」,其水質清澈,湧泉處有硫磺沉積,具有濃厚的硫磺味。溫泉的水溫約43℃,酸鹼值約pH6.5,其屬於中性硫酸鹽泉。深水溫泉在戰後因鄰近塔比多(地名),而改稱其諧音為「大北投溫泉」。後塔比多以中國詩人文天祥之名改稱為天祥,此溫泉也以文天祥之號改稱為現今所稱呼的「文山溫泉」。「文山溫泉」曾發生過落石事故,因此太管處將周邊的人工造物拆除,不再對其進行開發,目前也不向外開放。本資料出自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此書由花蓮出身的葉柏強先生撰寫,是一本擁有大量歷史影像的書籍,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可以透過此書了解花蓮的城市變遷樣貌。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1466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AF69347-9CB3-49A9-A621-D532FB8728F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22T12:57:1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62
Id
514662
Title
深水溫泉
Description
深水溫泉在1914年(大正3年)由日本軍官深水少佐所發現,所以最初被稱之為「深水溫泉」,其水質清澈,湧泉處有硫磺沉積,具有濃厚的硫磺味。溫泉的水溫約43℃,酸鹼值約pH6.5,其屬於中性硫酸鹽泉。深水溫泉在戰後因鄰近塔比多(地名),而改稱其諧音為「大北投溫泉」。後塔比多以中國詩人文天祥之名改稱為天祥,此溫泉也以文天祥之號改稱為現今所稱呼的「文山溫泉」。「文山溫泉」曾發生過落石事故,因此太管處將周邊的人工造物拆除,不再對其進行開發,目前也不向外開放。本資料出自於《顧我洄瀾:花蓮歷史影像集》,此書由花蓮出身的葉柏強先生撰寫,是一本擁有大量歷史影像的書籍,於2016年(民國105年)出版,可以透過此書了解花蓮的城市變遷樣貌。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22T12:57:14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深水溫泉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895
Id:
276895
Title:
臺地暑濕多癘疫 臺陽見聞錄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夾山流水,謂之溪港。港流甚大,源不知遠近; 環城內外,導達溝渠,紆迴曲折,縱橫成十字。市廛民居,密比如櫛;東西對向,人皆背水而居。地暑濕,多癘疫。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19
Id:
662919
Title:
台北植物園-樹木標本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呈不規則狀的疑似大型樹幹切片立於室內地板,上頭有明顯白色線條,疑似為依照其樹幹年輪所繪,並於每條白線旁寫有數值,由內而外依序為「1800」、「1850」、「190
粉蝶燈蛾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256
Id:
661256
Title:
粉蝶燈蛾
Description:
粉蝶燈蛾屬於燈蛾科,展翅長約有 40-54mm,頭部及前胸背板橙黃色具數枚大小不一的圓斑,觸角絲狀黑色,翅膀後段有6條長短不一的平行條紋形成帶狀,外緣尚有3枚白色小斑點排列。雌雄的分辨方式看觸角,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90
Id:
755090
Title:
蘇鴻傑採集植物3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收存之底片套有黑筆書寫「1969.12.12-15」、「大武」。此為廖日京拍攝一系列影像的底片之一,廖日京與蘇鴻傑等人前往臺東大武等地採集所留下的影像紀錄。畫面中蘇鴻傑正在將採集的植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35
Id:
662835
Title:
單寧植物之照片系列:生於臺南鹽埕魚塭之紅茄苳立木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人站立於樹欉旁,周圍皆有草欉,左方有樹欉,右方有人物;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橫放」。
經查此照片曾用於1959年林業試驗所出版之文獻《林業推廣專刊》〈單寧及單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33
Id:
755233
Title:
上池醫院拆除6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畫面前方為拆除中的上池醫院,左上方較近者建物為雙忠廟,較遠的是嘉義城隍廟。本件自上池醫院東側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的家厝二樓向西南拍攝。
廖日京(1929-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643
Id:
280643
Title:
簸箕甲是最毒的蛇,被咬的人即刻死亡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蛇(有草、錦、山辣、草花仔、四足蛇,不傷人,龜殼花、飯匙倩、青竹絲、松柏根、赤尾鮐、簸箕甲、雨傘節數種,嚙人最毒.又「臺海采風圖」云:簸箕甲蛇之最毒者,大者數尺,偏身有橫紋,黑白相間,俗名手巾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74
Id:
280174
Title:
萆麻有紅、白兩種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萆麻:有紅、白二種.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91
Id:
513291
Title:
民國61年的鹽寮海岸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是1972年(民國61年)位於花蓮壽豐的鹽寮海岸,從照片可看見四人腳下踩的是屬於細小礫石的沙灘。這樣風景在現今已不復存在,1991年(民國80年)花蓮鹽寮漁港開始興建,由於漁港設計不良的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51
Id:
279851
Title:
蓖麻子能治風病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蓖麻子:「圖經」:『葉似葎草而厚大;莖赤,有節如蔗.實類巴豆,形似牛蜱,故名.能治風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43
Id:
279843
Title:
山梔子又名越桃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梔子:其花六出,其實七稜.亦名越桃,一名木丹.「圖經」曰:『皮薄而圓,黃色.子多七稜,至九稜者為佳』.「子虛賦」:『鮮支黃爍』.蜀中有紅色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398
Id:
276398
Title:
蛇的形態及當地人捉捕方式 小琉球漫誌卷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吧遊紀略云:「其國有蛇,黑質四足,形如蜥蜴,大者百餘斤,食之不疥。其土人見此蛇,輒驅弄之;伺其倦,生捕之,籠以歸」。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03
Id:
662903
Title:
台北植物園之照片-植物名人園一帶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3人行走於中央道路上,左右方有兩排疑似棕櫚科高大樹木。根據原相本中放置於鄰近本照片的紙條推測,照片拍攝於林業試驗所植物園。此照片為林業試驗所前職員鄭宗元所留下一系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78
Id:
277878
Title:
石決明、天南星、紫蘇 噶瑪蘭志略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石決明、天南星、紫蘇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678
Id:
732678
Title:
黃文陶寄廖日京明信片之二
Description:
本件為黃文陶寄廖日京的明信片。敘述已寄出「祀孔儀禮考」一書,收到後轉贈周楨院長。
本件為廖日京與家人通信的明信片之一。
「祀孔儀禮考」係黃文陶所編《中國歷代及東南亞各國祀孔儀禮考》(嘉義縣文獻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39
Id:
662939
Title:
桉屬植物種子試驗文件
Description:
主標題「E. citroiodond Hook. 檸檬香桉」,標題下方列一表格,由打字合併手寫而成,包含8個欄位:「編號」、「學名」、「中名」、「試驗用量」、「純度」、「每克可發芽粒數」、「硬粒數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23
Id:
278223
Title:
山豬的型態與特性 澎湖臺灣紀略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豬類常豬而色赤,性矯健、善跳躍,捕之不易;有毒,食之輒發瘡癰。
採集紀錄筆記本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33365
Id:
733365
Title:
採集紀錄筆記本
Description:
筆記本。下方書寫「臺北市林試所」、「廖日京」;內頁記錄採集之時間、地點、植物清單及手繪地圖等資訊。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17
Id:
514717
Title:
自山月橋凝望巴達岡之景色
Description:
這是自山月橋向巴達岡望去的景色。圖片中可見一位身穿傳統部落服裝的太魯閣族婦女站在吊橋上,而她後方的錐麓斷崖上,那條沿著山壁的羊腸小徑就是現在著名的「錐麓古道」。巴達岡在太魯閣語有「麻竹」的意思,亦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21
Id:
279921
Title:
番檨可入肝補脾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海采風圖」:番檨大者合抱,高凌雲;葉濃,花微白,朵小,有香.結實皮綠肉黃,其氣辛熱、其味酸甘,入肝補脾.臺產也,切片醃久更美,名曰蓬萊醬.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13
Id:
754613
Title:
廖日京拍攝台北植物園底片系列-欖仁廣場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22」、「22A」。道路旁柵欄內涼亭及周圍植物。根據收存底片套書寫文字,地點為台北植物園。
此系列底片為廖日京所拍攝。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
日本姬螳螂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377
Id:
661377
Title:
日本姬螳螂
Description:
行經新社協中街往五號步道途中一處民宅旁的一株植物上發現了牠-日本姬螳螂是花螳螂科,姬螳屬。體長30-35mm,胸背板瘦長,體色綠至褐色,前翅褐色具黑色斜斑,側緣綠色,前腳腿節內側紅色,中後腳腿節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364
Id:
276364
Title:
咕咾石產地、特性及用途 東瀛識略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螻蟈石,一名老古石,澎湖、淡水最多,乃海中鹹氣所結,取出時石猶鬆脆,久之雨淋日曝即堅實,或如羊肚、或類蜂房,晶瑩如礬,巨細不等,色白如雪,亦有微灰色者。澎民牆壁田塍皆用之,淡、蘭則燒灰墁牆,其玲透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335
Id:
278335
Title:
青竹摽為一種蛇,其疾如鏢,若遭其咬者,行百步即僵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青竹鏢,蛇類;一名百步創、一名青柏絲.長尺餘,深綠色;纏樹杪,與葉無別.有絲如蛛網,人誤觸之,則飛嚙,其疾如鏢.遭其嚙者,行百步即僵(同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07
Id:
279307
Title:
番薑可抵禦濕氣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又有番薑,花白瓣綠,熟時色紅、中有子,味辣(「淡水廳志」).更有實圓尖小者,種出咬口留吧,曬乾可作辣醬,禦濕之菜也(「噶瑪蘭廳志」.謹案:薑「說文」作薑.解云:禦濕之菜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710
Id:
278710
Title:
紅毛茶,遇有時氣不快,熬茶飲之即癒 續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紅毛茶乃草屬,黃花五瓣;葉如瓜子,亦五瓣.其根如藤,刨取曬乾,或遇有時氣不快,熬茶飲之即愈(同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81
Id:
739181
Title:
北港防風林工作站辦公室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原收存頁面書寫「北港防風林工作站」、「辦公室1、2」、「大門1、2、3」,收存於「分所試驗場工作站」底片冊中。畫面後方為1棟建築物,推測為辦公室,建築前方及左右兩側有樹欉與數株植物。
北港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71
Id:
277871
Title:
班節相思類似薄荷 噶瑪蘭志略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班節相思(類薄荷而大)
東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22
Id:
514122
Title:
東港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廍後社區的日曆。本篇2月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94
Id:
304194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3期〈桶盤嶼景觀欣賞〉
Description:
本圖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3期,篇名為「桶盤嶼景觀欣賞」,圖為桶盤嶼的岩石景觀。本篇作者呂文雄,共有三張照片,由左至右依序為桶盤嶼的玄武岩柱、桶盤「貓江石」、桶盤嶼「蓮花台」景觀,本文簡述桶盤嶼的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3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5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80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