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蘭嶼五孔洞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蘭嶼五孔洞生物、生態與環境

蘭嶼五孔洞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5202 , 欄位Id的內容是75520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蘭嶼五孔洞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本件由礁岩洞穴往外拍攝,照片背面書寫「五空洞」‧本照片為廖日京拍攝。五空洞為今日的五孔洞,是蘭嶼西北端一帶的地質景觀。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1969年代表臺灣大學森林系參與救國團所舉辦的蘭嶼生物調查隊,在蘭嶼期間拍攝了一些系列照片,包含植物、自然風景和部落建築等。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520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5710449E-99DB-4058-89F3-A73AC10C242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4:00:4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02

Id

755202

Title

蘭嶼五孔洞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本件由礁岩洞穴往外拍攝,照片背面書寫「五空洞」‧本照片為廖日京拍攝。五空洞為今日的五孔洞,是蘭嶼西北端一帶的地質景觀。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1969年代表臺灣大學森林系參與救國團所舉辦的蘭嶼生物調查隊,在蘭嶼期間拍攝了一些系列照片,包含植物、自然風景和部落建築等。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4:00:49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蘭嶼五孔洞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01
Id: 278201
Title: 天南星之型態 臺灣縣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天南星:本草曰:「苗類荷,梗直起,葉如蒟蒻,兩枝相抱.花若蛇頭,結子作穗,根似芋而圓」。

MOC_Id: Culture_Place603020
Id: 603020
Title: 蘭陽溪甜根子草
Description:   宜蘭河川豐枯期水量變化差異大,又因受東北季風、颱風及全球氣候變遷之影響,每逢枯水期時,河道水位降低甚而出現河床裸露,又上游沖刷至下游的細粒質粉土不斷覆蓋於河床,每當強風吹襲,常夾帶大量砂塵,更

MOC_Id: Culture_Place603456
Id: 603456
Title: 二結圳公園
Description:   二結圳為萬長春圳的分支,始於羅東鎮仁愛里和五結鄉鎮安村交界處,流經大二結地區,包含鎮安村、二結村及三興村,在2006年登錄為宜蘭縣文化景觀。   二結圳除了提供當地灌溉水源外,早期居民經常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569
Id: 665569
Title: 沿海防風植物生態調查之照片-堆砂垣之構築
Description: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有3人戴斗笠,或彎腰或蹲踞於沙地上勞動,似在架設用來防風固砂的圍籬,推測照片拍攝地點應位於臺灣西部大河下游南岸或沿海地區等風砂較大之處。 此照片刊登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14
Id: 662814
Title: 木材加工製造試驗記錄之照片系列:膠料塗布機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件大型機具置於室內;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原大小」。 此照片用於林業試驗所1955年發表之文獻《林業推廣專刊》〈木材加工製造試驗的成就〉,附於文獻內頁的此張照

MOC_Id: Culture_Object317668
Id: 317668
Title: 春耕種花生
Description: 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到春節前後,一遇春雨足以讓地上濕潤,澎湖農民便趕緊播下花生。以前農民種花生,是用牛犁出一溝一溝的土堤,再播下花生種子,並用一腳踢花生另一腳掩土。花生春節播種,秋天才能收成,中間要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54
Id: 661454
Title: 高美濕地說明會-反海渡民眾插花抗議剪報
Description: 前往會場拉白布條,要求舉行公投,縣長不悅,盼不要被有心人士做選舉文章。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11月14日(西元1998年11月14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274
Id: 278274
Title: 水燭生水中,形如燭故名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水燭(生水中,形如燭;故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336
Id: 278336
Title: 海龍產於澎湖,可入藥,功效倍於海馬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澎湖澳.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首尾似龍,無牙爪;長不徑尺.以之入藥,功倍海馬.孫元衡有詩云:『澎島漁人乞我歌,海龍雙躍出盤渦;爪牙未具空鱗鬣,直似枯魚泣過河』(「赤嵌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83
Id: 280583
Title: 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白扁豆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白扁豆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66
Id: 506266
Title: 坂邊的遠眺
Description: 坂邊駐在所為能高越嶺步道其中的駐在所之一,以此照片來推測應該為坂邊駐在所所遠眺出去的美麗景致,不但能看到陽光與山脈相應的景色,又能將整個木瓜山的美景盡收眼底的好地方。如今雖然位置不明確,僅能推測大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23
Id: 293223
Title: 草蓆仔尾v.s草樹仔尾(一)
Description: 馬公市草蓆仔尾,又稱草蓆尾,此地新近因BOT案而聲名大噪。其地名由來多以此地自清代以來即為亂葬荒塚,有論者遂以處理往生者須包覆草蓆而得名-草蓆仔尾。臺灣以草蓆為地名者,以地名資訊服務網搜尋共有三筆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913
Id: 754913
Title: 臺灣省立華南商業職業學校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圍牆上寫有「臺灣省立華南商業職業學校」門口招牌,左方有柵欄,後方為建築物。收存之底片套正面有黑筆書寫文字「58.3.18.」、「嘉義」。本底片為廖日京拍攝。 本件為「森林與歷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33
Id: 662733
Title: 沿海防風植物生態調查之照片系列1
Description: 此為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有6人,在一畦畦平整的長方形土堆間彎腰勞動,似正以乾草鋪於土堆之上。在這群勞動者的後方,另站立一名著領帶及襯衫者,很可能是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第一任

MOC_Id: Culture_Event608144
Id: 608144
Title: 鐵牛力阿卡生態導覽
Description: 內城社區是典型以務農為主的村落,1970年代臺灣農業剛開始機械化,當時農民紛紛改用進口的耕耘機-「鐵牛」取代傳統獸力耕田,鐵牛除了是翻耕農地的得力助手外,更曾是許多農夫的第一臺「汽車」,載運各種貨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76
Id: 662776
Title: 竹類造林照片系列2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一片竹林,其前方立有一名著長筒工作鞋的男士。該照片收藏於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標本館內,推測應為舊時的竹類造林地,但不清楚影中竹類屬何物種,而影中人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14
Id: 279814
Title: 絲瓜性寒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絲瓜:一名天羅、一名布瓜、一名蠻瓜;性寒.「泉郡志」:『老則其中有絲;去皮取絲,可擦鍋.俗亦名菜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467
Id: 276467
Title: 山景如畫境舟人曰嵐氣瘴氣 臺游日記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午餐後買小舟登岸,榕陰如幄,流泉出蹊術間,頗饒幽致。小市居岡麓,肆廛櫛比,海腥羅列,狀多詭異。略一涉歷,復登輪舶,憑闌側顧,山勢邐迤,如屏如幛,艸茻蒙密,不見山骨。海關及軍壘隱露其顛,疑入畫境。向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86
Id: 754586
Title: 臺灣省林業試驗所森林殖育系苗圃底片系列2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印有底片商標「KODAK SAFETY FILM」。收存頁面有黑筆書寫「殖育系苗圃」(森林殖育系,今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育林組)。畫面中央1人於苗圃工作,左後方有1人及數棵樹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626
Id: 280626
Title: 鹿茸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鹿茸(產大姑嵌尤佳)

MOC_Id: Culture_Object593427
Id: 593427
Title: 包種茶萎凋與攪拌製程中茶菁之生理變化與利用生物電子鼻監測之可行性探討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蔡志賢,指導教授張唯勤博士,出自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博士論文,發表於2002(民國91)年1月。內容敘述決定包種茶品質好壞之關鍵步驟在於氧化作用中之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與攪拌,而萎凋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65
Id: 278865
Title: 鯪鯉,一名穿山甲,有白皮、紅皮二種,白皮者能去風疾 鳳山縣志卷之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鯪鯉:一名穿山甲;謂能穿土為穴也.見人,則身縮不敢動.形如鼠,渾身皆甲.有白皮、紅皮二種;白皮者能卻風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08
Id: 506308
Title: 東能高的檜木林
Description: 此圖應該為東能高駐在所附近的檜木林景觀,其枝幹高大聳立於森林,因此森林看起來非常茂密。時而霧氣瀰漫整個檜木林,時而陽光照射在此地,能感受此地樹林與陽光交織的美麗景象。若從東能高駐在所附近眺望整個山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466
Id: 732466
Title: 恆春林業試驗場事務室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藏於《寫真帖》內,上方書寫「恆春林業試驗場事務室」。拍攝時間是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林業試驗場恆春支場初成立之時,其前身為殖產局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1903~1910),恆春支場期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899
Id: 276899
Title: 黑水溝為渡臺最險處,水益深黑,必藉風而過 臺陽見聞錄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黑水溝為渡臺最險處。水益深黑,必藉風而過,否則進退維谷。舵工云:常下鉛筒棕繩盡百數十尋,未及底。「臺灣雜記」云:溝中有蛇,皆長數丈,通身花色;有梢向上,如花瓣六、七出,紅而尖,觸之即死。舟過,溝水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17
Id: 280117
Title: 鼈不可與莧同食 彰化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鼈,一名團魚,殺鼈得莧復生,故鼈不可與莧同食.段成式曰:甲蟲影伏,羽蟲體伏,鼈伏於淵,而卵破於陸,此思化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98
Id: 279198
Title: 簞種類多,大多有毒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簞:類多,皆有毒,唯雨後生於竹下者曰竹菰,清早採之,煮食味美,過午則蟲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404
Id: 279404
Title: 雙鉤籐可祛風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雙鉤籐,「名醫別錄」:鉤籐同建平,一名弔籐.療小兒:最袪風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686279
Id: 686279
Title: 安南漆樹栽培及收穫相關:漆液(生漆)之加工設備—內型
Description: 本系列資料有12張底片,從底片內容與上頭文字推測,從底片及照片內容與上頭文字推測,此應為生漆採集與加工作業之相關記錄。本筆資料為方形黑白底片。畫面為1個大桶子,上方疑似有吊掛物;背面有藍筆書寫文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331
Id: 278331
Title: 螥螂煎食可解毒 重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螥螂(臺多藏櫥中.「漳志」謂之蝤虫.煎食解毒最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4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35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

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0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

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