枋寮車站生物、生態與環境
「枋寮車站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5094 , 欄位Id的內容是75509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枋寮車站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枋寮火車站,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在臺灣各地進行植物採集或是參訪活動時經常留下各地公路局車站及火車站的影像紀錄。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植物學者松田英二參訪,經枋寮火車站留下的影像。松田英二在1971年9月再度來到臺灣,廖日京陪同松田參訪屏東、嘉義、南投、臺北等地。
畫面中的車站落成於1967年(第二代),之後於1992年重建(第三代),今日的枋寮車站在2016年經過整修。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509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56AE82BF-C74F-4F0E-99D7-07C031B6392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4:00:5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94
Id
755094
Title
枋寮車站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枋寮火車站,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在臺灣各地進行植物採集或是參訪活動時經常留下各地公路局車站及火車站的影像紀錄。本件為廖日京陪同植物學者松田英二參訪,經枋寮火車站留下的影像。松田英二在1971年9月再度來到臺灣,廖日京陪同松田參訪屏東、嘉義、南投、臺北等地。 畫面中的車站落成於1967年(第二代),之後於1992年重建(第三代),今日的枋寮車站在2016年經過整修。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4:00:53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枋寮車站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79
Id:
506279
Title:
大濁水的夕映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大濁水溪又稱和平溪,以起源於南湖大山附近的和平北溪及和平南溪為主要支流,出海口位於宜蘭縣與花蓮縣交界處,總長約50餘公里。由於短短50公里從3000公尺的高山上下切流入至海,停留於水域時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70
Id:
509470
Title:
災難篇-亡羊補牢
Description:
在1951年(民國40年)10月22日上午發生的花蓮大地震中,明星文具行的招牌被震倒,房柱則是稍稍傾斜,當時立即以木柱支撐,就這樣安然度過主震後三天密集的餘震,其他沒有採取補救措施的傾斜房子,幾乎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31
Id:
279531
Title:
樟腦可通竅、除濕、殺蟲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樟腦,「本草」:一名韶腦;初出韶州,狀如龍腦,白色,樟腦膏脂也.其法以樟木切片,井水浸三日夜,入鍋煮之;用柳木枝頻攪.待汁減,柳上有白霜,濾去滓,傾汁入盆,經宿成塊,仍以清水浸之,方不縮化;入藥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585
Id:
278585
Title:
海龍產澎湖,以之入藥,功倍海馬 重修臺灣縣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澎湖,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首尾似龍,無牙,爪長不徑尺,以之入藥,功倍海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85
Id:
734285
Title:
1993年5月25日簽呈(David Christophel及B. P. M. Hyland訪臺調查)
Description:
阿列賴杜大學植物系教授克里斯德(David Christophe)等兩名將於6月20日至26日在臺灣大學實驗林管理處溪頭營林區從事研究、收集樟科植物等標本,請系方協助出函給實驗林管理處請求協助交通
MOC_Id:
Culture_Object139962
Id:
139962
Title:
高山河川襲奪-雙連埤水嬌娘展武技
Description:
因板塊碰撞形成陡峭的山脈,使河川具有溯源侵蝕力,容易發生河川襲奪而留下古河道、無能河、風口等地理景象。雙連埤谷地就是河川襲奪後的古河道。雙連埤舊河道由西向東流入五十溪,因河川襲奪,改由東向西、向南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81
Id:
637681
Title:
整修中的登雲路門樓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8年5月27日(民國97年)整修中的登雲路門樓。
鳳儀書院建成時,要進出書院要從門樓,書院照壁東西二側有「登雲路」和「步天衢」門樓,在書院整修前,登雲路門樓仍是住戶與遊客的出入口,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81
Id:
280281
Title:
薑香又名寶鼎香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薑香,一名,一名寶鼎香,陳藏器曰:畺黃與鬱金藥相似.鬱金味苦寒,色赤;薑黃味辛溫,色黃;味苦,色青;三物不同(「本草」).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51
Id:
755051
Title:
嘉義農業試驗分所旅人蕉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57.11.16」、「288旅人木」(現多稱「旅人蕉」)、「嘉義農業試所」(應為「嘉義農業試驗分所」)、「18」。植物為旅人蕉,攝於嘉義農業試驗分所,
鳥瞰鯉魚潭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23
Id:
509523
Title:
鳥瞰鯉魚潭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拍攝於1997年(民國86年)5月之鯉魚潭北空中鳥瞰圖,照片中白色部分為木瓜溪谷。在1960年代以前鯉魚潭是花蓮人蜜月旅行經常選擇的景點。花蓮縣的鯉魚潭位於木瓜溪南岸,文蘭溪下游、荖溪、白
阿里山神木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520
Id:
732520
Title:
阿里山神木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照片。照片收藏於《寫真帖》,上方書寫「阿里山神木」,此為阿里山神木舊照。由《寫真帖》其他照片推測拍攝於1909年底,阿里山森林鐵路尚未通車至此處。
阿里山神木是樹齡達三千餘年的紅檜樹,樹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79
Id:
279379
Title:
三柰可暖中辟惡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柰,枝葉類薑,根亦似之,味辛(「諸羅縣志」).一名山柰、生廣中,根葉皆如生薑,味辛,溫暖中辟惡(「噶瑪蘭廳志」.案:三山音近互通.「本草綱目」云:山柰生廣中,人家栽之.根葉皆如生薑,作樟木香.土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65
Id:
280265
Title:
檳榔可辟瘴氣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地多瘴,園中多種檳榔,七月漸次成熟,至來年三、四月,則繼用瑯嶠番社檳榔乾(「赤嵌筆談」).
三星蔥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734
Id:
512734
Title:
三星蔥
Description:
畚箕型的蘭陽平原,三面環山、一面靠海,三星鄉正好在蘭陽平原與山脈的交界處,地理環境特殊;該區位於蘭陽溪上游,水質清澈,加上季風多雨與日夜溫差大,因此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氣候適宜,孕育出當地品優質良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450
Id:
732450
Title:
臺北廳烏來附近林相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於《寫真帖》內。左方書寫「臺北廳 烏來附近ノ林相」,拍攝地點在烏來。
樹木林立,遠方有山景。烏來海拔約120公尺,附近山頭海拔約500-700公尺不等,照片呈現低海拔闊葉林樣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405
Id:
279405
Title:
天南星可散血除痰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天南星,根似半夏,而大者似虎掌;故一名虎掌.治風、散血、勝濕、除痰(俱同上).俗名天署(「鳳山縣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84
Id:
279784
Title:
檳榔可辟瘴氣 續修臺灣縣志卷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囊萸載酒啖檳榔(檳榔樹高數丈,花細實如棗,在葉下榦上,攢簇星布.椰樹榦葉亦如之.種檳榔必種椰,有椰則檳榔結實益繁,孟秋以至孟夏,發生不絕.郡人摘其實,合蠣灰、扶留籐、一名荖籐嚼之,可辟瘴氣)
南方澳店家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37
Id:
754737
Title:
南方澳店家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25」、底片品牌「FUJI FILM」,畫面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58
Id:
284558
Title:
思村湧泉農村洗滌場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福德社區的日曆。本篇三月十五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99
Id:
280199
Title:
海龍入藥功效比海馬強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長不經尺.首尾似龍,無爪.入藥功倍海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592090
Id:
592090
Title:
冷藏綠茶色澤變化之影響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方勝德,指導教授吳明昌博士,出自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發表於2004((民國93)年6月。內容針對冷藏綠茶產品色澤變化,尋求有效加工流程及保存方式之條件控制,以減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94
Id:
280294
Title:
鹹酸草治咽喉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鹹酸草:即酸漿草,治咽喉.此為隰草.
安農溪分洪堰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36
Id:
512736
Title:
安農溪分洪堰
Description:
「安農溪」,清治時期稱「泉大湖溪」。1922年日治時期,「天送埤水力發電廠」完工,引蘭陽溪與清水溪之水發電,開渠將尾水排入此溪,民間乃俗稱此溪為「電火溪」。電火溪流向三星、冬山、五結等地,為當地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304
Id:
754304
Title:
林渭訪受勳系列照片-林渭訪等合影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彩色照片,正面邊框下方印有黑色字樣「APR」、「67」。由照片正面的文字推測,此張照片沖洗時間疑為1967年4月。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6人站立於戶外合影,中央有1人手拿方形物件。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205
Id:
739205
Title:
〈ROC/Remote SensingTraining Program〉
Description:
直式英文打字稿文件〈ROC/Remote SensingTraining Program〉(中華民國遙感培訓計劃),本件為1974年8月至10月開設於JCRR(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現行政院農業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91
Id:
280191
Title:
蔓桃花、紅背草、柿蒂、葛根、蛇草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蔓桃花、紅背草、柿蒂、葛根、蛇草
米崙山的水源地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99
Id:
515899
Title:
米崙山的水源地
Description:
日治時期米崙山的水源地負責當時花蓮港內的水源供應,因當時的市區改正規畫於1917年(大正6年)興建,共花費63萬圓,並於1921年(大正10年)11月完工,之後花費了6萬7000圓擴張。自來水廠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703711
Id:
703711
Title:
林業試驗所腊葉館內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共七人站於室內桌旁,桌上擺有植物標本;背面書寫「TFRI/4」。右三推測為時任林業試驗所所長林渭訪,左三推測為時任農復會森林組組長沈格夫(Paul J. Zehngraf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00
Id:
754600
Title: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3人站於戶外合影,左1人揹袋子且其旁有另一袋子,後方有植物;背面黑筆書寫「18」。其他同系列照片記錄此次調查為廖日京與學生至大屯山植物採集。
畫面中央人物為廖日京。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33
Id:
514233
Title:
古早味的廣播電台─洗衣溝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香和、清溝;南澳鄉金岳;員山鄉結頭份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結頭份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7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演唱會
每1日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9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8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4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0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