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生物、生態與環境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54600 , 欄位Id的內容是75460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廖日京與學生合照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3人站於戶外合影,左1人揹袋子且其旁有另一袋子,後方有植物;背面黑筆書寫「18」。其他同系列照片記錄此次調查為廖日京與學生至大屯山植物採集。 畫面中央人物為廖日京。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經廖日京的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學生陳明哲確認,左方為當時森林系的學生賴明洲(後為東海大學教授),右方為沈啟。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460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D4AA11F-C044-4420-AB03-3E819D1427F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4:00:1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600

Id

754600

Title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3人站於戶外合影,左1人揹袋子且其旁有另一袋子,後方有植物;背面黑筆書寫「18」。其他同系列照片記錄此次調查為廖日京與學生至大屯山植物採集。 畫面中央人物為廖日京。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經廖日京的臺灣大學森林學系學生陳明哲確認,左方為當時森林系的學生賴明洲(後為東海大學教授),右方為沈啟。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4:00:14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廖日京與學生合照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83
Id: 280483
Title: 莧菜可解熱毒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莧菜(有紅、白二種.「清異錄」:以紅莧為鼈還丹,故俗謂不可與鼈同食.吳允睿云;解熱毒,通竅,利大小腸)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60
Id: 512760
Title: 東港榕樹公園
Description: 宜蘭東港公園位於蘭陽溪出海口旁的堤頂小公園,也是宜蘭濱海自行車道的南端出口,而蘭陽溪口已被劃為「水鳥保護區」,這裡也是賞鳥的好地方。東港公園種有兩排榕樹,樹冠枝葉茂盛且彼此交錯,濃蔭形成天然的綠色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297
Id: 284297
Title: 宜蘭市寶─白蒜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13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06
Id: 277006
Title: 大港口兵丁先後撤回,水土不服患病者多 甲戌公牘鈔存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二十二日,將前紮豬朥束社、大港口兵丁先後撤回,稱為水土不服,患病者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85
Id: 276585
Title: 辛未年八月怪風暴雨,死傷慘重,發倉賑貸平臺紀略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八月十有三日辛未,怪風暴雨,屋瓦齊飛。風雨中流火條條,竟夜燭天。海水驟漲,所泊臺港大小船,擊碎殆盡,或飄而上之平陸。拔大樹,傾牆垣,萬姓哀號,無容身地。施世驃、藍廷珍各終夜露立風雨中。軍士蜂擁相攜

MOC_Id: Culture_Place293260
Id: 293260
Title: 竹灣有棵老雀榕(三)
Description: 「老雀榕」立身於「竹灣村前寮豬母生」。陳仁和校長編撰《竹灣風情》對此地多有描述:「豬母生」的上游為「港仔溝」,港仔溝出海口為「港仔喉」。明末,先民為逃避兵燹之禍,於「港仔喉」附近之「池裡」登陸。「池裡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47
Id: 755247
Title: 雙忠市場9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畫面為位於嘉義市東區中正路一帶,鄰近東市場的雙忠市場,該地前身為上池醫院,而雙忠市場今日亦已不存。本件自雙忠市場內朝西北側拍攝。 廖日京(1929-20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30
Id: 755030
Title: 屏東中正國小校景2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本件為屏東中正國小校舍照片。松田英二在1971年9月再度來到臺灣,廖日京陪同松田參訪屏東、嘉義、南投、臺北等地。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66
Id: 514666
Title: 烏石鼻的遠望
Description: 烏石鼻位於臺東縣長濱鄉南方的寧埔村中,一片伸入海中的岬角。所謂的岬角指的是突出於海中的黝黑岩體,此黝黑的岩體為火山活動造成熔岩噴發後凝固的產物,學界稱之為柱狀火山岩體,由黑色安山岩所構成,以大約2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00
Id: 506300
Title: 原始森林道路1
Description: 此圖的原始森林道路根據《東臺灣展望》一書中,可得知大約位於奇萊駐在所與東能高駐在所之間的雜木原始森林中,今檜林保線所附近。樹林裡充滿著茂密的植物,特別是藤蔓性的植物,白天時太陽光總能灑在林蔭中,讓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75
Id: 280775
Title: 鹿茸味甘、性質溫和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鹿茸 鹿兒角之初發而茸者,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其味甘,其氣溫.鳳、諸二縣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50
Id: 514750
Title: 大太魯閣合流的峽谷
Description: 本影像紀錄了合流地區峽谷的模樣,高聳的岩壁與向下深鑿的河谷形成強烈對比,令人讚嘆自然的鬼斧神工。因塔次基里溪的主流與荖西溪在合流地區匯流,故將此地取名為合流。戰後的合流地區,曾有退輔會森林開發處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51
Id: 506551
Title: 八千尺上的林相
Description: 根據《東臺灣展望》作者毛利之俊對這張照片的描述,從托馬斯到米亞桑這段約二、三日里的路程,是由檜、松、杉、栂等樹所構成的原始林;而該照片的名稱「八千尺上的林相」的「八千尺」,即八千日尺,經換算約為2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738
Id: 754738
Title: 「大有巴士6路:永吉路口」公車站牌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編號「30B」、底片品牌「FUJI FILM」,畫面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84
Id: 280284
Title: 益母草可助孕婦行氣活血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益母草:「爾雅」:荏蓷.葉似荏,莖方,花淡紅,生節間.宜孕婦行瘀血、生新血.其子名茺蔚,功用略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73
Id: 278873
Title: 鳳山珠只能充藥品 鳳山縣志卷之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地從無產珠.開闢後,鳳山下莊海中,蠣產珠如稷米大,名鳳山珠;不堪飾簪珥,只用以充藥品。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52
Id: 755052
Title: 真理大學牧師樓加拿列海棗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背面黑筆書寫「57.11.12」、「314 加拿利海棗」、「淡水青龍寮」(為現今「真理大學牧師樓」)、「18」。此植物為加拿利海棗,攝於真理大學牧師樓。文字為廖日京所寫。

MOC_Id: Culture_Place293076
Id: 293076
Title: 嵵裡的西裡滬(三)
Description: 《長族公賬簿》文中的大山砲臺,依據《澎湖縣縣定古蹟馬公大山堡壘砲臺調查研究》:源於1894清日兩國爆發甲午戰爭,清政府緊急於澎湖圓頂半島的大山頂構建一座砲臺,安置8吋口徑阿姆斯托朗後膛砲一門。1895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92
Id: 662792
Title: 林產品:原木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遠景的小屋前,堆疊著多絡木材,木材幾乎占滿畫面前、中景,直逼拍攝者。照片拍攝的地點已難以查證,但應為臺灣某處的集材場。1956年,本照片被刊載於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09
Id: 514209
Title: 進士橋(兩側綠美化點)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9月14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25
Id: 514425
Title: 百年土地公廟
Description: 2004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大隱;礁溪鄉光武、林美、時潮;羅東鎮東安;南澳鄉東岳;大同鄉英士;冬山鄉梅花、大進;員山鄉七賢、湖東;以及蘇澳鎮存仁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6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84
Id: 662784
Title: 松果乾燥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裡佈滿松果,細長的松針散落其間。本照片曾登載於1955年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出版的《林業推廣專刊》第5號「松果的採摘與松籽的播種」,並作內文配圖,圖說「松果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08
Id: 662808
Title: 琉球松林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裡是一片稍顯歪斜的樹林。一如本照片背面的手寫文字所示,拍攝者應意在捕捉「琉球松林相」。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又名沖繩松、八重山松,原產琉球群島一帶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88
Id: 662888
Title: 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議事大樓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大約有12人於圓頂建築物前,前景右方有1戴斗笠男童正手持長條管子在澆水。此照片拍攝地點應為位於臺中霧峰的臺灣省議會(後為臺灣省諮議會),該建物則應為議事大樓。 根據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69
Id: 514269
Title: 林蔭大道
Description: 2005年社區日曆計包含:蘇澳鎮龍德;五結鄉大利澤;礁溪鄉白雲、湯圍;冬山鄉丸山;宜蘭市建軍;壯圍鄉新南;大同鄉松羅、樂水;冬山鄉香員宅、群英以及羅東鎮開羅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樂水社區的日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56
Id: 279256
Title: 海龍入藥功效比海馬強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於澎湖,首尾似龍,無足,長及尺,冬日雙躍海灘,以之入藥,功倍海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79
Id: 506279
Title: 大濁水的夕映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大濁水溪又稱和平溪,以起源於南湖大山附近的和平北溪及和平南溪為主要支流,出海口位於宜蘭縣與花蓮縣交界處,總長約50餘公里。由於短短50公里從3000公尺的高山上下切流入至海,停留於水域時間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21
Id: 280321
Title: 木鼈子治瀉熱,外用治瘡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鼈子:核扁如鼈,綠色,瀉熱,外用治瘡.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14
Id: 280414
Title: 熊掌以蘭地豬種為多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熊掌:蘭地豬種為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70
Id: 279170
Title: 硫磺產地環境惡劣,工人多生病 臺灣通史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硫磺產於淡水,為今北投之地。當西班牙人據臺時,曾掘取之。而瘴毒披猖,蟲滋水惡,工人多病。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1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9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07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5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2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

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