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藝術與人文

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93597 , 欄位Id的內容是29359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中可見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內含瓜筒、通樑、座、拱、雞蛇等構造。疊斗式的結構就是通梁上有短柱來支撐屋頂的橫梁, 短柱下端有瓜筒,常雕成鷹爪狀或鴨蹼狀, 可以有效的包住通梁,就像把通梁抬起來一般, 在寺廟、殿堂等較大的室內空間,柱子數目不能太多, 又要能支撐起華麗的屋頂,所以抬梁式構造是最好的作法。 一般廟宇多用兩道通梁,上有三個瓜筒,,稱為 「二通三瓜式」 。 但也有些規模較龐大的廟宇用三道通梁,五個瓜筒,稱為 「三通五瓜式」 。。本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頂泰山巖主體建築的平面佈局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廊道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共設置四個過水廊相連,建築左右對稱。 主體建築前方設置前埕。 頂泰山巖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面寬三開間,三川門的牆面以石材組成,前檐柱為一柱單龍盤柱,後檐柱為花鳥柱,屋頂採斷檐升箭口的型式,明間屋頂高於次間屋頂,屋架進深共十一架,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脊線彎曲、高聳,屋脊佈滿剪黏。 正殿面寬三開間,作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式,屋頂採雙坡式,前後用五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檐口構架為一通疊斗柱棟架,疊斗柱頂起捲棚頂的雙脊檁,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全部進深共十五架, 頂泰山巖最為人所樂道的是廟宇的木雕和石雕都非常講究,石雕為日治昭和8年至日治昭和10年所雕鑿,這時期的臺灣廟宇建築開始在柱子上裝飾西洋柱式的柱頭,然而頂泰山巖並未見到。 日治明治39年經臺灣總督府核准進行重修,至日治明治40年(西元1907年)竣工,日治昭和7年再次整修,重修工程至日治昭和10年竣工,這次重修委請陳應彬主持,並添置了日式石燈籠。 民國64年增建左右廂房,民國81年拆除廟前階梯、駁坎,並將左右廂房改建為鐘鼓樓,民國94年進行古蹟修復,民國97年竣工。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9359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8EC2E9BB-065D-4ADE-ACB5-3D8ECFDEC8A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24T11:15:2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597

Id

293597

Title

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見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內含瓜筒、通樑、座、拱、雞蛇等構造。疊斗式的結構就是通梁上有短柱來支撐屋頂的橫梁, 短柱下端有瓜筒,常雕成鷹爪狀或鴨蹼狀, 可以有效的包住通梁,就像把通梁抬起來一般, 在寺廟、殿堂等較大的室內空間,柱子數目不能太多, 又要能支撐起華麗的屋頂,所以抬梁式構造是最好的作法。 一般廟宇多用兩道通梁,上有三個瓜筒,,稱為 「二通三瓜式」 。 但也有些規模較龐大的廟宇用三道通梁,五個瓜筒,稱為 「三通五瓜式」 。。本照片為班馬傳媒於2019年製作與匠同行:臺灣傳統建築匠師專訪系列時拍攝。 頂泰山巖主體建築的平面佈局屬於兩落兩廊及兩護龍之建築格局,兩落即三川門與正殿,兩廊即連接三川門與正殿的廊道,廊道設隔牆,兩護龍即是左右護室,兩側護龍與中軸的正殿、三川門共設置四個過水廊相連,建築左右對稱。 主體建築前方設置前埕。 頂泰山巖的結構牆體均採磚石造,建築構造為抬樑式構造及硬山擱檁承重牆系統混合,三川面寬三開間,三川門的牆面以石材組成,前檐柱為一柱單龍盤柱,後檐柱為花鳥柱,屋頂採斷檐升箭口的型式,明間屋頂高於次間屋頂,屋架進深共十一架,屋頂鋪設素燒筒板瓦,屋脊為翹脊,脊線彎曲、高聳,屋脊佈滿剪黏。 正殿面寬三開間,作不裝設門扇之敞廳式,屋頂採雙坡式,前後用五柱,前面二柱構成部口,檐口構架為一通疊斗柱棟架,疊斗柱頂起捲棚頂的雙脊檁,中央點金柱棟架架內採三通五瓜疊斗式,全部進深共十五架, 頂泰山巖最為人所樂道的是廟宇的木雕和石雕都非常講究,石雕為日治昭和8年至日治昭和10年所雕鑿,這時期的臺灣廟宇建築開始在柱子上裝飾西洋柱式的柱頭,然而頂泰山巖並未見到。 日治明治39年經臺灣總督府核准進行重修,至日治明治40年(西元1907年)竣工,日治昭和7年再次整修,重修工程至日治昭和10年竣工,這次重修委請陳應彬主持,並添置了日式石燈籠。 民國64年增建左右廂房,民國81年拆除廟前階梯、駁坎,並將左右廂房改建為鐘鼓樓,民國94年進行古蹟修復,民國97年竣工。 陳應彬是出身台灣的大木匠師,清同治三年生於現在新北中和區、他的父親陳井泉和家族中不少長輩都是木匠。明治四十一年,四十四歲的陳應彬主持北港朝天宮的重建,之後他陸陸續續修築了大稻埕慈聖宮、朴子配天宮、貢寮澳底仁和宮、豐原慈濟宮、臺中旱溪樂成宮、臺北保安宮、木柵指南宮…等寺廟。其中尤以媽祖廟最多,所以也被奉為專修媽祖廟的匠師。由於日本統治台灣以後,許多原本來自大陸的唐山大木匠師都回去福建或廣東的故鄉,陳應彬逐漸發展出屬於自己的建築特色和風格,加上其長子己堂、次子己元,和幾位有名的徒弟像是廖石成、黃龜理共同構成一派匠師的系統,一般都稱作「彬司派」。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24T11:15:2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新北泰山巖前殿之二通三瓜疊斗式屋架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23547
Id: 223547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66-2:(札幌)大通電話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明信片內文為: 東京小石川區大塚窪町二十七 三屋祐子收 札幌 忍 八月二十八日 日前信函已拜見,謝謝。今年到處都開滿了漂亮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74
Id: 289374
Title: 不變的方向
Description: 本書分為〈人情篇〉與〈事情篇〉,是作者在成長過程中,對他影響深遠的人、事、物的總結,尤以昔日在壯圍鄉下的農村生活最為深刻,更型塑了他的性格和價值觀。〈人情篇〉中,收錄如〈溪叔傳奇〉、〈長仔叔的鬱卒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80
Id: 559980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重陽敬老大會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重陽敬老大會照,馬祖新村居民參與重陽敬老活動畫面,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重陽節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700
Id: 177700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 地方文化館九十二年度鄉鎮藝文活動計畫 編號11 親近土地系列:鄉土歌謠演唱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紀錄地方文化館九十二年度鄉鎮藝文活動計畫「親近土地系列:鄉土歌謠演唱」的成果報告,內容收入計畫施行情形、活動DM、活動節目單、活動海報、活動照片與相關文件。 「台灣的歌.台灣的故事 簡上仁說唱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47
Id: 301347
Title: 普拉斯:精靈
Description: 由陳黎、張芬齡合譯。《精靈》是普拉斯死前留在書桌上的手稿,在普拉斯辭世後由丈夫泰德.休斯編輯並出版,四十年後由普拉斯女兒弗莉達.休斯重編,出版還原版,呈現出普拉斯的內心世界,是普拉斯最後也最重要的詩集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0
Id: 301250
Title: 傳說
Description: 楊牧十五歲開始以筆名「葉珊」寫詩出版《傳說》作為「楊牧」出現前的預示,收入《燈船》之後將近五年詩作的三分之二。當時葉珊對自己早年風格感到不滿,因此這本作品中,無論就視野或技巧方面看,都是極不統一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627
Id: 659627
Title: 2016花都藝術季攝影比賽第三名 許哲嘉-追夢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李坤育參加2016花都藝術季攝影比賽的作品-美豔台中 花藝非凡,獲得第三名。 照片拍下了在臺中市進行的踩街遊行活動,舞者們穿著絢麗服飾盡情舞蹈的身影。以紅、黃暖色調為主的嘉年華服飾,與後方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48
Id: 638148
Title: 楊木
Description: 楊木(1898-1977),彰化人,又名雪峰。父鏡湖為文人士紳,曾任和美線公學校(今和美國小)及北斗公學校(今北斗國小)訓導,並為崇文社發起人。母張金。為家中長男,承襲家風,自幼研習漢學。1921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80
Id: 285880
Title: 致永恆
Description: 〈致永恆〉作者為阿根廷籍的石雕藝術家米蓋利‧恩瑞柯‧奧斯立(Michele Enrico Ausili),為營造出時間與空間的相對與互動,以類似曰昝儀的裝置造成光影的移動,並表現出時間和空間的永恆與無

MOC_Id: Culture_Event163711
Id: 163711
Title: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展場王彥又茶師解說泡茶方法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上,王彥又茶師於奉茶茶席上泡製茶湯,進行奉茶活動。講師藉由展演實作,展現如何用簡易的方式,泡出各種場合所需之茶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28
Id: 513228
Title: 織麻
Description: 照片拍攝於1980年代,兩位玉里鎮松浦村的阿美族年長女性在豐年祭中示範織麻技巧。阿美族的服飾稱作Riko或Fodoy,以麻、皮革為主要原料,有時會用到樹皮布、草和藤。阿美族的服飾從外觀上可分辨出穿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179
Id: 563179
Title: 鄭成功傳
Description: 《鄭成功傳》,臺北文化書店發行,香港華美書局印行,鉛印本,1952年(民國41年)12月出版,此版本未載明著作者,查考諸家小說書目亦無著錄[1]。封面書題「鄭成功傳」,書題旁另有小字「民族英雄故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9
Id: 600959
Title: 新設農林學校,著手學徒的募集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2日的報導,花蓮港廳當局於1941年(昭和16年)向總督府申辦設立甲種花蓮港廳立花蓮港農林學校。因預計該年4月1日可獲得總督府的設立認可,所以地方政府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14
Id: 286014
Title:
Description: 林正仁的作品〈謎〉為三件一組,將不同時間、空間之物分解,再運用錯位、疊合、重組等手法,將廣闊的空間與長久的時間交錯在一起,產生如幻似夢,充滿神秘,表現出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時間的序列,以神像的局部及斷柱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582
Id: 467582
Title: 小學鈔本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書封面左上角標籤提名書名「小學鈔本」、「兒島獻吉郎編」、「完」等字樣,內頁標明「日本外史鈔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 兒島獻吉郎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63
Id: 285863
Title: 陽光、空氣、水
Description: 〈陽光、空氣、水〉名字所取用的元素,是生命不可或缺的條件。代表力與美的水中精靈「海豚」串連三者的緊密關係,以凌空跳躍的海豚象徵花東海岸乾淨的空氣與清澈的海洋;以活躍的海豚凸顯台灣東海岸的環境特質。此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62
Id: 594262
Title: 徐將軍與馬祖新村後代合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徐將軍與馬祖新村後代合照,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將軍之子。 照片中的孩童是徐將軍的女兒及孫子,因眷村中的男性長期駐紮軍中,孩子們從小就懂得協助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37883
Id: 237883
Title: 海濤劇團
Description: 馬祖居民為來自福州的移民,為捕獲閩江口的豐饒漁產而落腳在馬祖列島,福州地區盛行的福州戲,也是馬祖人最感興趣的戲劇。 依據《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盤點表演藝術歷年發展,民國38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57
Id: 285957
Title:
Description: 〈門〉的作者安東•布隆思瑪試著營造出一條通往高度自覺境界的道路。這道門代表的是許多相對事物的臨界點,包括現實與虛幻、生與死、白天與黑夜等,如果想要通過這道門,必須先體認到融合這些相對事物的精神力量。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25
Id: 212325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88:札幌豊平川ト水泳(其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下方有日文標題「(北海道)札幌豐平川ト水泳(其一)」及英譯「Bathing Place Of Toyoherakawa Sa

MOC_Id: Culture_Event282707
Id: 282707
Title: 開蘭第一城與被遺忘的沙林聽濤
Description: 此活動為 108 年「經典蘭陽–宜蘭縣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之推廣活動,以”開蘭第一城”為走讀核心,尋訪先民入蘭足跡,再隨著風聲、濤聲的腳步走進曾為蘭陽十二勝景之一的 “沙林聽濤,接著穿越時光隧道,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54
Id: 595454
Title: 川流不息
Description: 〈川流不息〉百轉千旋,迂迴曲折,連綿不斷的川流淌過天與地,而流水蘊含的內容已潛伏在柔美的波浪和起伏的心情之中。此為「2014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戶外創作營」獲獎作品,而後設置於澎湖縣西臺古堡展示。作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88
Id: 271388
Title: 福正聚落民居類型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位於莒光鄉的福正聚落,曾是東莒島上最繁榮的村落,後來因漁獲量減少,漁業發展衰落,人口漸漸外移,難以再現過往榮景。福正聚落中的傳統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25
Id: 659925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鄭延熙 - 紅蓮、皎月下的文學院、飄落的記憶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鄭延熙所創作的膠彩畫,以下是創作者對作品的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紅蓮」(膠彩紙本,116.7 cm x 91 cm,2012),紅蓮以敦煌石窟的塑像作為創作靈感,主尊佛像週身散發出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31
Id: 560031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屋頂修繕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屋頂修繕照,係馬祖新村社區建立早期居民從事屋頂修繕畫面,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81號住戶孫金榮先生所提供,孫金榮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馬祖新村社區建立早期,由於住宅上方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257
Id: 211257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72:札幌郊外ノ練兵場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72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札幌郊外ノ練兵場」,以及英譯「Parade Grounds, Sappor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159
Id: 267159
Title: 韓退之〈山石〉詩
Description: 〈韓退之山石詩〉為宋良銘(1958-)書法作品。譯文:「山石犖確行徑微,黃昏到寺蝙蝠飛。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梔子肥。僧言古壁佛畫好,以火來照所見稀。鋪床拂席置羹飯,疏糲亦足飽我饑。夜深靜臥百蟲

MOC_Id: Culture_Object236056
Id: 236056
Title: 馬祖傳統婚宴及菜餚簡介
Description: 2017至2018年連江縣政府文化處為執行《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在推動「馬祖島嶼博物館」願景架構下,以「馬祖好食」作為連續兩年度的串聯主軸,著重在馬祖傳統飲食文化源流的盤點梳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36
Id: 594236
Title: 陸軍弼亮乙種獎章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陸軍弼亮乙種獎章執照,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弼亮獎章屬於綠軍榮譽之一,1958年(民國47年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567141
Id: 567141
Title: 東華皮影戲團
Description: 東華皮影劇團是為臺灣歷史最悠久的皮影劇團,有皮影世家之稱,自張狀創團以來,歷經了張旺、張川、張叫、張德成等五代子孫的傳承,目前已經傳承到了第六代的張榑國。 東華皮影劇團原名德興班,西元1947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4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6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3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58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5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3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