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733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73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73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BCEA7D0-6279-4B8E-B322-E80F60011C5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31T12:4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33
Id
659733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
1OGDL
-
2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31T12:43:5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托馬斯警察家族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544
Id:
506544
Title:
托馬斯警察家族
Description:
該照片為托馬斯警眷人員與後方的蘋果樹。《東臺灣展望》作者毛利之俊在照片介紹中提到,該地氣溫即便是在盛夏也不高,約華氏72、73度(約攝氏22度),很適合種植蔬菜;而庭園內所種植的數株蘋果樹,毛利則
女中豪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27
Id:
595927
Title:
女中豪傑
Description:
〈女中豪傑〉的靈感來自慈濟證嚴法師的生平故事。「犧牲」的概念源於自然演進的過程,生命的意義則藉由女性哺育奉獻的形象來傳達。作者譚雅•普明格創作目的為以物質形體傳達非物質本質之事物,創作能讓宇宙萬物
人類宇宙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82
Id:
285882
Title:
人類宇宙
Description:
〈人類宇宙〉作者艾米爾‧烏托荷文(Emiel Uytterhoeven)認為唯有透過自我,我們才能體驗宇宙。這件作品看似裂開的果實,種籽落入土中,開始成長。或者,它可以簡單地被視為由人所雕鑿出特殊形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89
Id:
514489
Title:
社區讀書會-六歲真情告白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371
Id:
186371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水彩 以畫筆耕耘故鄉
光景 : 曾現澄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新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29
Id:
301329
Title:
新生
Description:
原文作家:但丁(1265~1321),義大利文學最偉大的作家,歐洲文學史上繼往開來的詩人。最著名的代表作為長篇史詩『神曲』,以義大利方言完成 ,促進義大利民族語言之統一,堪稱義大利文學之父。楊牧(19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223
Id:
267223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觀音廟楹聯拓片》之二
Description:
《桃園龜山壽山巖觀音廟楹聯拓片》之二為畫家邱創乾(1900-1973)的作品,此拓片拓自桃園龜山壽山巖觀音廟中的方柱楷書楹聯,釋文:「慈悲與佛願拔三塗離業海,威德顯神通超六道會靈山。」
本碑拓為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20
Id:
283620
Title:
孟特雷謝爾‧菲利浦
Description:
孟特雷謝爾‧菲利浦展出的作品「緩坡」是在白色大理石的基座上,雕塑一道立體的坡紋,坡道上高低起伏表面卻平滑,側面雕紋工整粗獷,像是地形剖面圖一般,彷彿刻劃的就是花蓮的地形,高高低低、起起浮浮。作者想從地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93
Id:
180693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民眾參與茶未來實驗室活動,並準備享用問卷結果提供的茶啤酒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內,民眾參與「茶未來實驗室」活動,並準備享用問卷結果提供的茶啤酒。
茶未來實驗室是個實驗性計畫,試圖去探索未來茶型
MOC_Id:
Culture_Object654349
Id:
654349
Title:
政工幹校影劇系第八期軍校同學「四大金剛」和劉立立
Description:
圖為1962年政工幹校影劇系第八期畢業時的黑白學士照,上排左起張暄、劉立立、朱磊,下排左起沈毓立、崔福生,四位男同學號稱「四大金剛」、唯一的女同學是劉立立。
沈毓立,1931年11月生於湖南長沙
騎鯨少年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39
Id:
301139
Title:
騎鯨少年
Description:
〈騎鯨少年〉一詩是陳克華年少之作,如今,二十餘年的寫作與生命體驗,歷經幾個階段,他戲稱自己是由當初的「清純玉女」轉為「肉彈脫星」再「削髮為尼」,而寫詩的初衷,竟是始終如一。始終如一,也依然在茫茫詩海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653805
Id:
653805
Title:
《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國防部康樂總隊於1964年6月在金門擎天廳演出《田單復國》劇照。全劇以歷史情節引古喻今,在效法田單以謀略戰術,一舉擊退燕兵光復故土,藉以提倡戰地精神,號召正義之師光復神州之意。當時話劇公演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558
Id:
210558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20:東北帝國大學水產學講堂(札幌)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下方註明「東北帝國大學水產學講堂(札幌)」字樣,由右置左書寫;日文左側為英譯「FISHER HALL, THE TOHOKU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835
Id:
210835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36: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幌札農科大學試作畑(札幌)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張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36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NO.54. 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幌札農科大學試作畑(札幌)」,右向左橫
MOC_Id:
Culture_Event180807
Id:
18080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紅琉璃玻璃壓模剪料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紅琉璃玻璃壓模剪料過程影片。玻璃在加熱後會使用金屬鉗子分離,這個步驟稱為
龍川文集(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930
Id:
472930
Title:
龍川文集(五)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龍川文集》第五冊,線裝書,直式右翻。南宋.陳亮著,清.胡鳳丹編,1911年(宣統3年)埽葉山房石印本。封面左上題籤「龍川文集」「埽葉山
玉里中學畢業照2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67
Id:
513367
Title:
玉里中學畢業照2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見眾多學生與教職員或坐或站,整齊地列隊集合,一起留下這張大合照。從圖片下方的文字,可以知道這是1960年(民國49年)6月20日花蓮玉里中學,國高中部畢業生跟教職員們的合影。玉里中學創立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302606
Id:
302606
Title:
倪蔣懷「國語學校第8學期圖畫作業」
Description:
倪蔣懷「國語學校第8學期圖畫作業」,共4幅,創作時間約為1910年代(明治43年-大正8年間),繪製主題分別有繡花鞋、馬匹、河岸光景、居民聚落,由倪蔣懷於青年時期、就讀國語學校時,所繪製之圖畫
山水-點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14
Id:
285914
Title:
山水-點
Description:
作品〈山水─點〉以點作為開始,然後連結線的延伸,最終結束於面的結構,從極簡的造形元素,建構出山水虛與實的線性空間。四方體代表土地,圓條狀構築出「虛」的山形,平貼台座的條紋代表「水」的意涵;而山水正是投
竹〔竹杭〕下禪師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67
Id:
296367
Title:
竹〔竹杭〕下禪師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竹〔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201
Id:
628201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眷村二代空軍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眷村二代空軍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照片為何朱藹蘭女士的兒子站在機翼上所拍攝,眷村二代多數人會選擇與父
野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27
Id:
169227
Title:
野餐
Description:
侯清地(1957-)所作〈野餐〉描繪天祥野營之景,天祥位於花蓮秀林鄉,於中橫公路、太魯閣峽谷的西端,溪水切割谷地岩床,景色壯觀,為臺灣東部名勝。畫面中人物如豆,突顯溪谷兩岸的磅礡山勢。作者款識:「
MOC_Id:
Culture_Object185011
Id:
185011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康台生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79
Id:
18077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紅琉璃玻璃壺蓋壓製火拋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紅琉璃玻璃壓製火拋過程影片。火拋為一種拋光手法,以少輻射熱的加熱方式,使
阿美文化村3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66
Id:
509466
Title:
阿美文化村3
Description:
照片為廣角看1970年代之花蓮阿美文化村,後方為阿美文化村代表性地標——大頭目塑像。照片右方還能看到當時統帥大飯店的廣告,統帥大飯店於1977年(民國66年)開業,為許多老花蓮人記憶中的老牌飯店,
《倪蔣懷百年紀念展》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59079
Id:
259079
Title:
《倪蔣懷百年紀念展》
Description:
《倪蔣懷百年紀念展》,1995年(民國84年)8月出版,由黃素貞、王素琴、張鳳美3人編輯,白雪蘭總編;配合「基隆市文化中心10周年慶」,將「純厚、樸實──倪蔣懷百年紀念展」的活動內容,作成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74
Id:
559974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音樂生活
Description:
此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是黃女士的夫婿劉先生在自家客廳中彈奏月琴的畫面。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劉先生極富雅士氣質,平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22
Id:
514522
Title:
與部落建立夥伴關係-真耶穌教會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27
基隆鄉土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179134
Id:
179134
Title:
基隆鄉土館
Description:
「基隆鄉土館」,由基隆市役所將「舊海關」改設,於1934年(昭和9年)9月20日竣工,同年10月10日開館,地點在今基隆市中正路170號。「基隆鄉土館」,為基隆市第1座博物館,專門典藏基隆相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027
Id:
279027
Title:
病中詩作,記述瘴氣致病 續修臺灣府志卷二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物態浮觀物理沉,瘴山淺歷瘴雲深;四時氣有三時夏,一日風生半日陰(俗稱九月烏)。海外自知堅道念,病餘不覺長禪心。大通中散無由覓,九籥應難鍊紫金。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舞蹈
每周更新,3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4:40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5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41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8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7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8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3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