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733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73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73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2BCEA7D0-6279-4B8E-B322-E80F60011C5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1-31T12:43: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33
Id
659733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林星華所創作的膠彩畫。 第一張作品名為「搖曳的水面」(膠彩麻紙,65.2x53cm,2013),岸上靜息的白鴨,此時雖不在動,映到水中的影子卻歪七扭八、搖曳不停。這是風的傑作,恰似現今社會的種種風聲。 第二張作品名為「憶佛誕」(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5),據說四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昔日(幼稚園時期)手牽手去浴佛的同伴,如今各奔西東,是否無恙。」 第三張作品名為「家貓」(膠彩麻紙,72.7 x 53 cm,2018),家貓蹲在窗台,一直看玻璃窗外的動靜。是在想甚麼,沒人知。只是看到主人回來,就會跳下來撒嬌。 林星華生於臺中市,1952年畢業於臺灣省立臺中師範學校(現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早年跟林之助學習膠彩畫,林星華將膠彩作為忙碌生活中自娛的一種方式,1951至1995年間入選多次「全省美展」,期間並曾獲得第10屆省展主席獎。1952至1992年間,參與「臺陽美展」多次入選,也獲得第16屆臺陽獎、第54、55屆銀牌獎等。1963-1980期間,因身兼教職、學生、家庭等多重角色,所以大都以此為生活重心較少關注公募展,此時期轉而以創作小品自娛。但至1986年於教育界服務34年退休後,為了學畫毅然選擇至日本兵庫教育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進修,並取得碩士學位,在日期間更轉赴京都研究膠彩繪畫,回國後至今持續活躍於膠彩的創作,目前為「臺灣膠彩畫協會」會員,也從1982年起每年參與協會年度的聯展、1997年入選「臺中市第86年度資深優秀美術家」等,1999年起也每年參與臺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和女性藝術家聯展等。 在創作上畢生尊崇恩師教誨,大都以寫生,關注大自然裡得到的靈感,從巧妙的規律中創造屬於自己的意境,作品中細膩溫婉的筆觸與色彩,散發女性特有的氣韻及人文特質,1996年於臺中市大墩文化中心舉辦生平第一次個展,並出版「林星華膠彩個展」畫集。2019年以88歲高齡,林星華展現女性強韌的創作力,再次於同處舉辦個人畫展。創作方向多元,舉凡花卉、蟲鳥、人物甚至到抽象小品,構圖嚴謹、溫和的色彩中蘊藏豐富的語彙,靜謐而樸素的繪畫天地中,充分顯現林星華個人獨特的氣質與風格。(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
1OGDL
-
2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1-31T12:43:5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林星華 - 搖曳的水面、憶佛誕、家貓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843
Id:
288843
Title:
太平山雨中行(選自《逃匿者的天空》)
Description:
這篇〈太平山雨中行〉是紀錄作者在1970年代,一次冒雨攀爬太平山的生活紀錄。不同於他在《逃匿者的天空》的其他文章,這篇文章純粹書寫他的逃匿旅程,沒有其他的環境問題討論。 太平山位在宜蘭縣大同鄉太平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10
Id:
301110
Title:
心花朵朵,陳克華的心經曼陀羅
Description:
陳克華,筆名田自由、克克,是一位出身花蓮的眼科醫師、作家、攝影家、畫家,其作品(如《欠砍頭詩》、《我撿到一顆頭顱》等)以對政治與道德威權提出聳動挑戰而著名。臺北醫學院畢業,美國哈佛醫學博士後研究員。日
伴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62
Id:
285862
Title:
伴
Description:
〈伴〉以石頭的厚重純樸,結合鄉土呈現直接而誠摯的情感。在作品造型上追求正確而嚴謹的結構,動向和比例的均衡美感,簡約的線條和量塊,以及環境空間的融合等要件,將作品帶入泥土芬芳裡。且選用水牛外觀,呼喚上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81
Id:
515981
Title:
臺灣鐵道臺東縣花蓮港樸石閣間開通記念2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從《臺灣日日新報》上之臺灣鐵道臺東縣花蓮港璞石閣間開通紀念的繪葉書。從其上的圖案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日本官在當地是倚靠原住民以抬轎之方式進行遊歷的。玉里驛為日本治理臺灣時期所創建之老火車
大樹論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508
Id:
595508
Title:
大樹論
Description:
本作品〈大樹論〉展示氣候與能量的六種關係。〈大樹論〉有三公尺高,猶如一棵大樹,完成後將「種」在土裡,因此該作分為二部分,由鋁管相接,為呈現欣欣向榮的樹葉、枝枒與樹洞,每一的動作不僅考驗技術,也相當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72
Id:
271372
Title:
馬祖民居外牆形式:花崗岩與福杉版牆混合式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為因應氣候環境與材料取得,馬祖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築多選擇以花崗岩為主、福杉為輔作為外牆建料,大致可分為四種,其中之一為「花崗岩與福杉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587
Id:
293587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四屆》澎湖宮廟裝飾藝術的海洋色彩—以將軍村三座宮廟為例
Description:
澎湖地區四面環海、多宮廟,廟宇裝飾、外觀更具備了地域性的文化。本文以望安鄉將軍村的三座宮廟為例,探討澎湖宮廟裝飾藝術的海洋色彩。裝飾的意義主要在於美化建築,甚而帶來好兆頭,材質的選用影響了成品帶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952
Id:
660952
Title:
大里市志-教育志、經濟志
Description:
大里舊稱大里杙,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捷,工商發達,為臺中通往臺灣省政府、南投必經之重鎮。撫今之安和樂利,追昔之慘澹經營,歷經滄海桑田,物換星移,期間不乏可歌可泣之艱辛奮鬥史事與先民開荒拓野事蹟,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234663
Id:
234663
Title:
食譜─ 清蒸淡菜
Description:
紫貽貝(Mytilus edulis)俗稱淡菜,馬祖人又稱「穀菜」,為馬祖地區最主要的經濟貝類。據當地學者考據,蜑民最常以貽貝為主食,所以貽貝原先稱為「蜑菜」,後來民間以訛傳訛,寫成了「淡菜」。
郡下教育所補習科生旅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62
Id:
601262
Title:
郡下教育所補習科生旅行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5日以「郡下教育所補習科生旅行」為題,副標以「臺北、基隆參觀學習」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ブセガン(富世岡,今秀林鄉富世)、タツキリ(德
林振聲藏書-油車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47280
Id:
147280
Title:
林振聲藏書-油車粿
Description:
油車粿的作者為王國樑,四海創刊號中的一篇文章,內容從不知道油車粿為何物開始談起,進而提到作法,觸感以及口感。作者在第二段帶入了當時台灣社會市井小民生活的情況,雖然只是片面性的描寫,但在他眼中所見到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壽宴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41
Id:
560041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壽宴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參與壽宴之畫面,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間的感情都非常好,一家人舉辦壽宴往往會邀請左鄰右舍一同參加,此照片為韓麟將軍於壽宴飯桌用餐時所拍攝,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
百步蛇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30
Id:
595930
Title:
百步蛇
Description:
〈百步蛇〉作者為娜莉達‧曼多荷(Nélida Mendoza),其作品大多契合巴拉圭印第安的傳統文化,將大自然千變萬化的面貌,藉由羽毛無限旋轉的舞姿呈現出來。本作品為根據臺灣原住民的古老傳說,雕刻
入口的茶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10
Id:
506410
Title:
入口的茶屋
Description:
此處為三棧溪附近的茶屋。茶屋為日本中世紀到近代以來的一種休憩所,提供休息與茶、甜點等等的飲食店,甚至有的會提供住宿。在過去以雙腳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會在主要道路上看到各式各樣的茶屋,為往來的旅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78
Id:
628178
Title:
劉寶琳先生與開屏的孔雀於庭院合影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劉寶琳先生與飼養的孔雀於自家庭院合影照片,由其妻子黃秀恩女士所提供。因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及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故熟知村內各項公共事務。
劉寶琳先生雖為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907
Id:
509907
Title:
現代臺灣茶文化暨新式茶具設計創作研究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鄭惟之,指導教授梁桂嘉博士,出自國立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11(民國100)年6月。內容探討臺灣茶文化的現代風貌,聚焦於臺灣當地茶文化與現代人的飲茶習慣。
研究者透過專
左傳句解(六)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29
Id:
467629
Title:
左傳句解(六)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左傳句解》卷六,韓菼編,上海文瑞樓石印,出版年代不詳。線裝書,直式右翻。封面題籤「左傳句解 六」,正式書名為「批點春秋左傳綱目句解彙鐫
海洋變奏曲(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56
Id:
597456
Title:
海洋變奏曲(三)
Description: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受教於席慕容、鄭善禧、羅芳、劉文煒、李焜培等人,擁有紮實的繪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開
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63
Id:
594263
Title:
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文鵬先生投身軍旅期間,因表現優良,獲得軍方肯定,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46
Id:
660046
Title:
3陳松 大地秀麗350x350x250CM
Description: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
民間遊藝─拍錢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17
Id:
235517
Title:
民間遊藝─拍錢套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拍錢套」是馬祖早期地方年節的項目之一,由四位少女著紅綠等色彩鮮豔勁裝腰繫帶,腳踩高蹺,右手持兩端穿上銅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園藝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68
Id:
559968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園藝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舍區居民園藝照,居民在自家花園拍攝,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照片中是黃秀恩女士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30
Id:
594430
Title:
文鵬先生於營區心戰資料展覽室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文鵬先生於高雄鳳山營區心戰資料展覽室前留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文鵬先生具有反共義士的
太魯閣交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2
Id:
286042
Title:
太魯閣交響
Description:
〈太魯閣交響〉這件作品的外觀,以戒指為基本型,利用弧形支撐架,頂著一塊樹脂塊體,光源自塊體中射出,如閃耀的明珠。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此件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82
Id:
594482
Title:
36號與81號住戶結婚紀念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36號與81號住戶結婚紀念照,分別由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及81號住戶孫金榮提供。36號的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81號的孫金榮先生亦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74
Id:
600974
Title:
陸軍紀念日全市民的志氣高揚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7日的報導。日治時期的陸軍紀念日為紀念日俄戰爭奉天(今瀋陽)會戰中的大捷,1905年(明治38年)3月10日,當日大日本帝國陸軍成功地戰勝俄國進入奉天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9
Id:
603879
Title:
宗教報國會結成宗教家的職域奉公機關昨日會議決定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9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教育當局將透過信仰生活指導皇道精神,邀集各宗教家組合花蓮港廳宗教報國會,昨8日上午9點在花岡山軍人援護會館由市內各宗
女學校畢業生過半數就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74979
Id:
574979
Title:
女學校畢業生過半數就職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2月7日地方版新聞報導,說明3月即將到來,花蓮港高等女學校將有50幾名的畢業生進入社會,目前花蓮港市內役所、各會社已來學校洽談。學校當局則指出:去年度50名
嘉慶君遊臺灣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75739
Id:
575739
Title:
嘉慶君遊臺灣
Description:
《嘉慶君遊臺灣》,臺南大東書局發行,鉛印本,1966年(民國55年)7月出版,此版本未載明著作者,經考,與1954年(民國43年)臺中瑞成書局所出版之《嘉慶君遊臺灣》回數、正文皆相同,當同為古鴻文
萬榮華牧師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09662
Id:
209662
Title:
萬榮華牧師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圖為長老教中學第三任校長萬榮華(Edward Band)牧師。
西元1886年出生於英國伯肯赫(Birkenhead),1908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3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9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0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5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4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0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4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7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8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