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3805 , 欄位Id的內容是65380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照片為國防部康樂總隊於1964年6月在金門擎天廳演出《田單復國》劇照。全劇以歷史情節引古喻今,在效法田單以謀略戰術,一舉擊退燕兵光復故土,藉以提倡戰地精神,號召正義之師光復神州之意。當時話劇公演的編劇是丁衣、導演王生善,劇中演員為曹健(飾演田單)、葛香亭(飾演燕昭王)、錢璐(飾演田夫人)、唐如韞(飾演田母)、朱磊(飾演樂間)、董今狐(飾演劇辛)。
1952年,蔣中正總統巡視金門前線,曾親題「毋忘在莒」四字於太武山巔,號召國人團結奮鬥,早日完成反攻復國大業。「毋忘在莒」的原意在歷史上原有兩個記載:其一是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的故事;其二是田單以區區即墨之地,一日復齊七十餘城的故事。後者為蔣中正以「田單復國」史實為證,向戍守臺海前線駐軍闡述「毋忘在莒」的意義與啟示,並以毋忘敵人,毋忘責任,毋忘目的之精神來響應反共必勝,建國必成信念。
當年「田單復國」的盛大公演,以獨樹一幟的戲劇美學,蘸染古希臘悲劇式的崇高與悲壯,有助於後人瞭解反共抗俄時代獨特的戲劇風貌。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380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511D9FE-B00B-46F4-9C67-B96EA72E3F1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2-03-25T19:29:0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3805
Id
653805
Title
《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國防部康樂總隊於1964年6月在金門擎天廳演出《田單復國》劇照。全劇以歷史情節引古喻今,在效法田單以謀略戰術,一舉擊退燕兵光復故土,藉以提倡戰地精神,號召正義之師光復神州之意。當時話劇公演的編劇是丁衣、導演王生善,劇中演員為曹健(飾演田單)、葛香亭(飾演燕昭王)、錢璐(飾演田夫人)、唐如韞(飾演田母)、朱磊(飾演樂間)、董今狐(飾演劇辛)。 1952年,蔣中正總統巡視金門前線,曾親題「毋忘在莒」四字於太武山巔,號召國人團結奮鬥,早日完成反攻復國大業。「毋忘在莒」的原意在歷史上原有兩個記載:其一是齊桓公和管仲、鮑叔的故事;其二是田單以區區即墨之地,一日復齊七十餘城的故事。後者為蔣中正以「田單復國」史實為證,向戍守臺海前線駐軍闡述「毋忘在莒」的意義與啟示,並以毋忘敵人,毋忘責任,毋忘目的之精神來響應反共必勝,建國必成信念。 當年「田單復國」的盛大公演,以獨樹一幟的戲劇美學,蘸染古希臘悲劇式的崇高與悲壯,有助於後人瞭解反共抗俄時代獨特的戲劇風貌。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2-03-25T19:29:07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田單復國》與「毋忘在莒」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加禮遠》刊物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731041
Id:
731041
Title:
《加禮遠》刊物
Description:
《加禮遠》刊物,是幾位宜蘭年輕人共同開創的宜蘭在地刊物品牌,從2021年5月開始,紀錄並匯集冬山河流域的文化、歷史及當代故事,在這個快時尚的時代,我們打造了有溫度、有深度、有厚度的實體刊物,要的不
李開文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74
Id:
286474
Title:
李開文
Description:
李開文為花蓮縣工藝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皮革創作,將不同皮件組合成各種實用功能的皮製用品,多元藝術創作,改變自身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藝術化。玩皮布工作室由一對熱愛皮革素材的夫妻所成立,李開文先生喜歡雕花朵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79
Id:
603879
Title:
宗教報國會結成宗教家的職域奉公機關昨日會議決定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9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廳教育當局將透過信仰生活指導皇道精神,邀集各宗教家組合花蓮港廳宗教報國會,昨8日上午9點在花岡山軍人援護會館由市內各宗
忠雅堂詩鈔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449
Id:
472449
Title:
忠雅堂詩鈔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忠雅堂詩鈔》上中下卷,蔣士銓著,琴希聲(梅辻春樵)檢閱,平井翰鈔錄。1858年(安政戊戌年)新鐫,平安書舖,文榮堂、擁萬堂藏版。半頁十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8
Id:
600958
Title:
花蓮港中學校第一回卒業式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2日的報導,本影像所記載的內容為東台灣教育的重要發展。花蓮港中學校於1936年(昭和11年)假借昭和公學校庭院進行了學生的入學式,視為東臺灣中等教育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79
Id:
594279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祭祖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祭祖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所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經擔任馬祖新村村長。
馬祖新村的劉元榮村長一家正在進行祭組儀式,貢桌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50
Id:
559950
Title:
馬祖新村-馬祖幼稚園教室外觀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馬祖幼稚園教室外觀照,照片中有家長與孩童之合影,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
馬祖新村建成後,由於第84師駐軍於馬祖外島,眷村
隱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75
Id:
286075
Title:
隱山
Description:
臺灣石雕家樊烱烈於201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獲獎作品〈隱山〉,作者說自己的創作理念是「濛濛!青青!茫茫!山陵透出一線金色光芒,恩澤大地。文明的陵線虛隱其中,依靠著,山啊!師法自然,我心所往!」此作品目
成親王行書墨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02
Id:
467602
Title:
成親王行書墨寶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書屬於字帖,線裝書。成親王愛新覺羅永瑆書寫。封面左上題簽「成親王行書墨寶」,內頁版心下方署「樂雅堂」,應為出版商,書最末頁左下角署「每
餐桌美食─鹽酥河蝦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307
Id:
284307
Title:
餐桌美食─鹽酥河蝦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下埔社區的日曆。本篇10月20日的主題
簡石金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501
Id:
286501
Title:
簡石金
Description:
簡石金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以薩克斯風演奏國台語老歌流行歌曲;以及用電子琴彈奏輕音樂及舞曲。在政府指定之街頭藝人表演場所,結婚喜慶宴會會場演奏,百貨公司周年慶現場表演。花蓮縣政府為鼓勵街頭藝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44
Id:
515944
Title:
鳳林公學校修業旅行於臺北合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鳳林公學校的學生們於臺北修業旅行時所拍攝之合影。日語中的「修業旅行」便是「畢業旅行」之意,由此可以了解到,現今學校之所以會在畢業前進行畢業旅行,或許便是從日治時期流傳到現在的一種習慣。此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630075
Id:
630075
Title:
蘭大弼獲頒民國六十八年好人好事代表
Description:
自從蘭大弼醫生偕同妻子高仁愛醫生於1952年返抵彰化,投入彰化基督教醫院的工作後,即全力改善彰基的各項服務能量,改建大樓、培育新進的本土醫療人力、引進新的醫療技術、向國際勸募醫療物資與藥品等,而且
南方澳東南戲院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82857
Id:
282857
Title:
南方澳東南戲院
Description:
上個世紀中期(1960年代)南方澳漁港的追逐魚金滾滾熱潮,匯聚往來的漁船及漁工移民,促使南方澳這個小漁村燈紅酒綠的討海業餘生活愈加琳瑯滿目。作為當時南方澳唯一的南方澳大戲院之經營者,羅東大新戲院東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91
Id:
271391
Title:
馬祖民居屋頂形式:廡殿構架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馬祖傳統民居的屋頂形式,主要分為「硬山式」與「廡殿式」,當中廡殿式構架又以斜梁式與穿斗式兩種構架為基礎變化成丁梁單挑式構架、中梁雙
國父 孫中山塑像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447
Id:
300447
Title:
國父 孫中山塑像
Description:
此件為何金龍於1928年整修台南佳里金唐殿之剪黏作品,作品位於三川入口外的墀頭牆上。整修年間處日治時期,帶有強烈民族主義色彩的孫中山像得以在殖民統治下保存實屬不易,此剪黏作品因而有「台灣第一座孫中
劉沛故居代表作送子觀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432
Id:
266432
Title:
劉沛故居代表作送子觀音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所繪製的送子觀音圖。圖中觀音手中抱著孩童,坐在坐騎「金毛犼」上,身後以明月、仙鶴為背景。劉沛的走獸類作品常見的繪製方式之一是以線條勾勒人物、動物的形象,再以線條密度的不同展現顏色之深淺與陰
拉斐爾‧貝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78
Id:
283678
Title:
拉斐爾‧貝友
Description:
拉斐爾‧貝友1964年生於漢堡,1983~1986年作為Winnenden的石雕藝師與Martin Kirstein一起訓練,1988年至1991年於波恩“阿拉努斯藝術大學”雕塑研究,1991年協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63
Id:
594463
Title:
馬祖新新村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新村電視廣播接收機執照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9號住戶宋劉國順女士所提供,宋劉國順女士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正面是執照名稱和登錄字號,背面註明持有人、裝機地址、電視尺寸與登錄有效
畫報背景家庭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67
Id:
594367
Title:
畫報背景家庭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畫報背景家庭照片,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子嗣。
畫報背景照片是早期臺灣流行的攝影風格,站在畫有山水或景點的畫作前拍攝照片,此風格演變自
MOC_Id:
Culture_Object569929
Id:
569929
Title:
大清一統志.卷156-164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大清一統志》卷一百五十六至一百六十四,本冊除封面稍有褪色之外,各部分毫無破損,保存良好。封面誤植為「自一百五十七」,考內頁所記與四庫版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122
Id:
660122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誼嘉 - 一如往昔、看海、お父さんへプレゼント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陳誼嘉所創作的膠彩畫。陳誼嘉的作品擅長以水干與箔作為創作主要媒材。水干的粉質狀能細緻地分布於畫面上,經由分布的厚度及面積不均等,製造顏色變化,也經由層疊的關係中達到畫面調色與製色。金屬
不能遺忘的遠方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08
Id:
301208
Title:
不能遺忘的遠方
Description:
《不能遺忘的遠方》為陳義芝的第四本詩集,其中在思考模式,以及文句口氣上,都做了新的突破。陳義芝自述,在寫此書內的作品時,他嘗試以輕鬆、快速且不遲疑的筆調書寫,試著做出突破,打破過往寫作者對於文字創作,
大河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56
Id:
285856
Title:
大河頌
Description:
〈大河頌〉這項作品以抽象之根莖和果實兩段成形,其下象徵節節成長之萬物,其上則呈現豐碩累累之果實。其欣欣向榮之狀,座立於木瓜溪畔,呼應大河孕育萬物生機,並傳達天人共存的真理。此作品因應1999花蓮縣景觀
花蓮地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12
Id:
595812
Title:
花蓮地毯
Description:
〈花蓮地毯〉運用白色大理石像地毯一樣輕盈地盤踞在草地上,石頭的質地、顏色,與線條的起伏強化了視覺感官上的輕巧與柔軟。除了用觀看的方式欣賞,這也是一件可觸摸的作品,邀請民眾用手與身體來感受視覺和觸覺
學進之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88
Id:
514388
Title:
學進之光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影像札記計包含:宜蘭市北津、民負、建業;羅東鎮漢民、仁愛;壯圍鄉後埤、壯五;礁溪鄉匏崙;五結鄉大眾、二結;三星鄉尾塹;以及冬山鄉珍珠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二結社區的影像札記。本篇
石坂文庫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178941
Id:
178941
Title:
石坂文庫
Description:
「石坂文庫」,為市立基隆圖書館的前身,乃是一對外開放、供一般民眾自由閱覽的私立圖書館,創設於1909年(明治42年)10月1日,地點在今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上(臺灣銀行基隆分行左側),由日本人石
第一回卒業紀念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122
Id:
210122
Title:
第一回卒業紀念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照片上方註明「第一回卒業紀念」。背景疑似「元長公學校」,推測應是元長公學校第一屆畢業紀念照。並註明陳清雲、李哉、博麻三人。
日本
潘那堤‧契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86
Id:
283686
Title:
潘那堤‧契富
Description:
潘那堤.契富於1953年5月24日出生於羅馬尼亞的錫利什泰亞古梅什蒂鄉(Silistea Gumesti),於 1979年完成畢業於布加勒斯特的 “ Nicolae Grigorescu"美術
田塬藝文咖啡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82901
Id:
282901
Title:
田塬藝文咖啡館
Description:
木房子咖啡顧名思義是在木頭房子裡的咖啡廳,只是這個木頭房子可大有可細數之處,木房子咖啡廳所在的老屋是建於1920年的頭城火車站站務人員宿舍群,典型的日式建築,後來經過修護與空間在利用,讓木房子咖啡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6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1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6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8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4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2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