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墩_大街尾福德祠民俗與宗教@#@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葫蘆墩_大街尾福德祠民俗與宗教@#@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59557 , 欄位Id的內容是65955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葫蘆墩_大街尾福德祠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大街尾福德祠位於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281巷5號,民國52年廟成、76年修建,主祀福德正神。 大街尾福德祠前後分別陳設了日治時期豐原神社(原址在南陽國小,今已拆除不存)的狛犬及石燈籠。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意指獅子狗,為日本傳說介於狗和獅子之間的動物,最早僅作日本宮廷中的吉祥物,後隨佛教日益普及演變成鎮守神社的吉祥獸,也稱唐獅子。
石燈籠也是神社文物之一,設於鳥居後參拜道兩旁,常刻有奉獻或奉納字樣。可惜福德祠之石燈籠經廟宇上漆後已原貌盡失。 福德祠前有豐原古地名「葫蘆墩」之墩腳,現狀成圓形,是座直徑約十公尺、高約兩公尺的小土丘。葫蘆墩一名據傳源自平埔族巴宰舊社名Haluton。清代漢人移民漸成聚落後,就依諧音,加上三座合起來似一葫蘆形狀的土丘地貌稱之。
日治時期曾一度稱「可樂墩」,此後又因葫蘆墩產米味美量豐,日人再將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とよあしはらのみずほのくに「豊葦原の瑞穂の国」)中擇「豐原」二字取代古名,並沿用至今。據文獻與口傳記錄,已被剷平的墩頭在張麗俊故宅(又稱南村草堂或水竹居)前,約今南陽里圓環東路、南陽路交叉處。墩身(或稱中墩)在中陽里聚星觀(又稱萬善堂)後(自立街132巷)。 大街尾福德祠不僅是地方信仰中心,土地公廟與今已不存之豐原神社遺物的融合,也見證了本地聚落與歷史的發展及變遷。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0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5955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F91A4BC-34B6-4980-810A-3ECDBC0552C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0T15:44:1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557
Id
659557
Title
葫蘆墩_大街尾福德祠
Description
大街尾福德祠位於臺中市豐原區中正路281巷5號,民國52年廟成、76年修建,主祀福德正神。 大街尾福德祠前後分別陳設了日治時期豐原神社(原址在南陽國小,今已拆除不存)的狛犬及石燈籠。狛犬(こまいぬ,Koma-inu)意指獅子狗,為日本傳說介於狗和獅子之間的動物,最早僅作日本宮廷中的吉祥物,後隨佛教日益普及演變成鎮守神社的吉祥獸,也稱唐獅子。 石燈籠也是神社文物之一,設於鳥居後參拜道兩旁,常刻有奉獻或奉納字樣。可惜福德祠之石燈籠經廟宇上漆後已原貌盡失。 福德祠前有豐原古地名「葫蘆墩」之墩腳,現狀成圓形,是座直徑約十公尺、高約兩公尺的小土丘。葫蘆墩一名據傳源自平埔族巴宰舊社名Haluton。清代漢人移民漸成聚落後,就依諧音,加上三座合起來似一葫蘆形狀的土丘地貌稱之。 日治時期曾一度稱「可樂墩」,此後又因葫蘆墩產米味美量豐,日人再將古印璽「豐葦之原瑞穗之國」(とよあしはらのみずほのくに「豊葦原の瑞穂の国」)中擇「豐原」二字取代古名,並沿用至今。據文獻與口傳記錄,已被剷平的墩頭在張麗俊故宅(又稱南村草堂或水竹居)前,約今南陽里圓環東路、南陽路交叉處。墩身(或稱中墩)在中陽里聚星觀(又稱萬善堂)後(自立街132巷)。 大街尾福德祠不僅是地方信仰中心,土地公廟與今已不存之豐原神社遺物的融合,也見證了本地聚落與歷史的發展及變遷。
Keyword_Des_Rights_2
CC0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0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0T15:44:15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
「葫蘆墩_大街尾福德祠民俗與宗教@#@社會與政治@#@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64
Id:
164564
Title:
老湖口天主堂
Description:
老湖口天主堂位於湖口老街南方端點,其址原舊大湖口火車站。1953年陶神父到湖口老街傳教,後來1959年由滿思謙神父籌措資金買下舊火車站,改建為今天主堂。教堂是由一位義大利的司修士所設計,於1966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42
Id:
272042
Title:
宜蘭縣綜合發展計畫-現況調查.資料蒐集及發展預測分析-第一階段(增修)
Description:
本報告已完成初步分析並依內容主題及問題的性質分為13個部門,加以分析並提出初步發展課題。而本增修版的報告在完善且增加〈第二部發展課題〉份及〈第三部份部門發展現況與預測〉的資料內容。
本計畫為了擴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852
Id:
298852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35號
Description: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山河大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31
Id:
509531
Title:
山河大地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從志學村上空北眺壽豐鄉、鳳林鎮的景象,圖中地標由近至遠分別為:鯉魚山、花東公路、花蓮溪、海岸山脈。花東公路為臺9線於花東縱谷平原之間的路段,起於花蓮縣花蓮市,終於臺東縣臺東市;上接蘇花公路
MOC_Id:
Culture_Object567724
Id:
567724
Title:
消逝的身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由周黃得榮提供,照片中的地點為舊東里站與不再使用的舊東線鐵道。大庄驛於大正13年(1924)5月1日開始營業,同日玉里至大庄間完工通車。昭和12年(1937)11月1日改稱東部大里驛,為與宜
MOC_Id:
Culture_Place196639
Id:
196639
Title:
蚵殼港圳第10號池
Description:
蚵殼港圳第10號池,屬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新屋工作站管轄,位置在新屋區後庄路2010地號,即新屋區後莊里活動中心右側300公尺。蓄水面積7.73公頃,蓄水量142,484立方公尺,灌溉面積100.18公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83
Id:
284683
Title:
狀元及第 社區之光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23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61
Id:
512261
Title:
合歡山集合地全景
Description:
太魯閣戰役為日治時期日本政府與臺灣原住民族之間規模最大的戰役,同時也是「五年理蕃計畫」最後一次軍事行動。經歷戰前隘勇線推進、多次蕃地探勘、蕃情調查的準備期,戰事從1914年(大正3年)5月下旬進行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42
Id:
595842
Title:
達固部灣/Takubuwan
Description:
早期達固部灣部落(Takubuwan)的族人原居住於今北新橋,嘉新臺灣電力公司變電所以西,十六股古城一帶,周邊約有五個聚落,相互聯盟,自成一個達固部灣大部落。居住地因周邊有很多泥澤地,低窪處形成許
溪底營盤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39
Id:
325239
Title:
溪底營盤
Description:
清光緒11年(1885),三條崙道路開通後設置溪底營,清代商旅、官吏往來三條崙古道都在溪底營過夜。大正5年(1916),曾設姑仔崙住在所於此,大正12(1923)遷移至稜線上方。戰後1968年,設
滬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3591
Id:
163591
Title:
滬尾
Description:
禮密臣於6月29日返回臺北府當天,曾前往滬尾。滬尾就是今天的淡水。淡水曾是北臺灣的名稱(清代的淡水廳),到清末外國人開港設稅關,已縮小至淡水河流域,而「滬尾」與「淡水」常常交替使用。日治時期為了統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29
Id:
293329
Title:
原八芝蘭公學校講堂
Description:
士林國小前身為芝山岩學堂,初設於芝山岩開漳聖王廟內,為日據之初(1895)全臺最早設立的學校,後改稱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與「八芝蘭公學校」。1904年新校舍落成後,八芝蘭公學校遷至現址。本建
牛角村曹常健宅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6029
Id:
156029
Title:
牛角村曹常健宅
Description:
依據《⾺祖南竿⽜⾓⼤澳老街⺠居保存及活化計畫成果報告書》,1930年代,⽜⾓村(現復興村)的漁業發達,澳⼝經常停泊⼆百多艘船隻,村內開設有雜貨店、酒莊、餐館、糕餅店、賭館、鴉片館、餛飩店、理髮店等
芹壁聚落的發展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Event488232
Id:
488232
Title:
芹壁聚落的發展
Description:
本文由連江縣政府委託案件《連江縣縣定古蹟「芹壁天后宮」修復及再利用調查研究成果報告書》為撰寫依據,此調查報告完成於民國108年(2019)4月,果相建築事務所為研究單位。內容記錄為芹壁天后宮歷史背
MOC_Id:
Culture_Event668234
Id:
668234
Title:
張達五與林連治結婚照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拍攝於1961年(民國50年)元月,為中心新村居民張達五與妻子林連治結婚照。
在當時軍官要滿28歲經報准才可以結婚,並且保防單位還必須做嚴密的身家調查,夫妻倆結婚後住在松山富台新村的四爺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33
Id:
233933
Title:
蔣公百年紀念球場誌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蔣公百年紀念球場誌,現存於連江縣北竿鄉塘岐村蔣公百年紀念球場,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
於《北竿鄉志》附錄中,記載此碑文全文如下:
奉參謀總長劉一級
MOC_Id:
Culture_Place333766
Id:
333766
Title:
「新芳春茶行」展示的茶葉木箱文物
Description:
照片為「新芳春茶行」2018(民國107)年「芳春茶徑—臺茶流金歲月展」主題特展,展示之茶葉外銷木箱,並於茶箱外以文字及圖像說明新芳春茶行之歷史沿革。
臺灣茶葉外銷,最早以麻袋或布袋包裝,每袋1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141
Id:
672141
Title:
臺北市松山區復源新城
Description:
復源新城位於臺北市松山區光復南路上,靠近八德路及市民大道,文教、交通、休閒育樂便利。原址由空軍列管,後轉交陸軍後勤司令部,再經國防部、陸軍總部規劃,原眷戶全數搬出,再劃分為三基地興建眷舍。
三基
熟番土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4761
Id:
324761
Title:
熟番土地
Description:
熟番土地,坐落台中縣苗栗三堡西勢庄59、60號,運用地理資訊系統套疊古今地圖後,可知即今臺中市大甲區如意路36一帶,《土地申告書》記載此兩筆土地地目為田,明治34年(1901)11月7日,地主陳秋
晉發米穀商店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28723
Id:
628723
Title:
晉發米穀商店
Description:
新化老街,穿越上百年歷史,至今僅剩晉發米店(正稱為晉發米穀商店)與新勝興布庄仍保持同樣的業態經營,實為難能可貴。而本計畫所欲整建的老屋—晉發米店(以下簡稱:米店)自1872年便已創設,取名晉發,乃
MOC_Id:
Culture_Place488768
Id:
488768
Title:
1960年代塘岐村的熾坪
Description:
圖片為塘岐村中熾坪一處現況,靠機場附近一帶。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北竿鄉塘岐社區發協會出版的《尋訪50年代壁山下的塘岐》,塘岐村中有處被稱為「小塘岐」,當地人也稱熾坪(Tshie21-pang53
台灣碼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587
Id:
604587
Title:
台灣碼
Description:
圖片中的資訊看起來很亂,因為這是隨手筆記,裡面有一些訊息,包括畑租、人名和一堆數字。紙張上面有兩種顏色,一種黑色,是毛筆沾墨水寫的,另外則是青色,應該是原子筆褪色後的情形。這份文件至少有70年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19
Id:
168019
Title:
蓖麻(t-021)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1871年4月來臺時所拍,為負片。可見照片中的傳統建築前有一植物,為蓖麻,並有一婦女一手插腰,一手正觸摸蓖麻。臺灣的蓖麻為荷蘭人所引進,全株具毒性,但其種子內的蓖麻油可作為中醫上腹瀉的用
MOC_Id:
Culture_Object679575
Id:
679575
Title:
新北市永和區永和新城
Description:
永和新城原為永和眷舍,民國46年興建,民國49年遷入,所在地早年是水塘墳場,填平後興建眷舍。
爾後由後備部委託興建,民國88年完工,共56戶,除原眷戶外其餘配售。
「眷村」主要意指西元1949
MOC_Id:
Culture_Object590315
Id:
590315
Title:
刀仔埔砲兵陣地往南部九碗社眺望真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收錄於臺灣古寫真帖的老照片之一,因年代久遠,故較為模糊不易辨識,但右側有附上「刀仔埔砲兵陣地往南部九碗社眺望真影」之說明,推測為1896-1897年(明治29至30年)與花蓮港守備隊及新城
934峰下的水源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581
Id:
325581
Title:
934峰下的水源
Description:
哈盆越嶺古道從福山出發,一路沿南勢溪右岸腰繞,渡過數條支流後,抵達哈盆溪與南勢溪匯流口,之後繼續沿南勢溪溪谷上溯,到達另一個雙溪匯流口時,爬上兩溪中間的稜線,抵達934峰東鞍,之後繼續爬升到新北市
MOC_Id:
Culture_Place235957
Id:
235957
Title:
馬祖飲食地景:東莒福正沙灘
Description:
依據《107年連江縣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發展整合協作平臺計畫》成果報告所梳理之馬祖飲食文化特色,其所定義之「飲食地景」包含:各種食物產地,如:漁場、潮間帶、養殖海域、農田等,以及市場、港口等商業貿易
MOC_Id:
Culture_Place566711
Id:
566711
Title:
牛角村復興國校的禮堂─立志堂
Description:
依據⺠國47年(1958)6⽉14⽇《⾺祖⽇報》:「遠遠地望⾒連江縣府左端,有⼀幅鮮艷美麗的國旗,迎風⾶揚,這就是正在增建校舍中的復興國校,它位於⽜⾓東⻄村之間,後⾯臨碧綠蕩漾的海港,前有⼀塊寬闊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70
Id:
153570
Title:
東引26據點(26高地、中柱據點)
Description:
東引26據點位於連江縣東引鄉蓮花潭,由於是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早期編號26號高地上的據點,因此稱26據點,又稱中柱據點。東引26據點設有哨口、機槍堡、砲口,目前已撤軍,今因其山頭勒石自中柱港眺望極
MOC_Id:
Culture_Place618594
Id:
618594
Title:
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
Description:
「霍亂事件追悼紀念碑」碑亭,此碑坐落於台東縣成功鎮博愛里重安部落公墓區。霍亂事件發生於1946年7月,一名入贅於宜灣部落的族人,食用了在海灘採集的海藻後生病,被送回重安老家,不久其病蔓延全社區,經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6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58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1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4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5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7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9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