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大甲鎮志-教育篇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大甲鎮志-教育篇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大甲鎮志-教育篇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096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09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大甲鎮志-教育篇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大甲鎮志-教育篇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教育志介紹臺灣教育,肇始於荷蘭人的統治時代(1624 ~ 1664)。明鄭時期(1664 ~1683)雖然引進中原的文教制度,如設科舉、建孔廟,並蓋學堂做為教授儒學的所在,但教育始終未普及於中部。大甲鎮位於西海岸之中部偏北,開發較南部稍晚,直到清代康熙年間臺灣納入版圖,積極招墾,方有漢人進入開墾。為了教育先住民,在各地成立土番社學,為本鎮最早之社學,有:蓬山社學及大甲東社學。「大甲」的名稱,源自道卡斯平埔族人居住而得名(Taokas,閩南語Ta-kah與道卡斯平埔族之族稱Taokas 近音)。清代本鎮曾經是全島南北縱貫交通必經之路,但由於居民複雜,文化差異之故,爭戰連連,漢人進入開墾,如《諸羅縣志》所載「…此後流移日多,乃至南日、後壟、竹塹、南嵌、所在而有。以去縣日遠,聚眾行兇、拒捕奪犯,巧借色目以墾番之地、廬番之居…」迫使最弱勢的道卡斯平埔族人遷移。接著乾隆年間閩粵械鬥,迫使客籍移往苗栗一帶。咸豐年間漳泉械鬥,迫使漳人移向豐原一帶。同治元(1862)年,又有戴潮春抗清之役,清軍援臺平亂之後,最後留下者為泉籍住民聚落。因戰亂連連,導致教育無法施行。 直至同治年間,大甲舉人何清霖向官方申請建文昌祠(文祠),內設義塾,雖已獲准,卻因經費以及建地問題未實施。後賴官方與紳耆設義學於鎮瀾宮內,文昌祠於光緒年間才建造完成。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施行西式教育,制頒法令,並經多次修改,確立教育行政以及學校制度,開創三項教育措施,並納入正軌,即創立女子學校、幼稚園教育、社會教育。雖然當時主政者的教育宗旨,係為配合其殖民統治的政策與目的,卻也奠定了現代化的教育基礎。 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全面普及教育,至今已逾1 甲子。本鎮各階段的教育,成果斐然。目前在學校教育方面,積極適性培養人才,體育方面如手球運動、田徑運動等。藝術方面如管樂團、美術資優班,皆能使學子適性發展,啟發潛能,養成專業人才。故現階段的教育除了適性揚才,迎向全球,更在學校設資源班、啟智班,以補救教學、扶助弱勢,全面性的教育更臻完善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096&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E42167E-5DC8-4230-9C51-897FC51F33F9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4-22T10:20:2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96

Id

660096

Title

大甲鎮志-教育篇

Description

大甲鎮志-教育篇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教育志介紹臺灣教育,肇始於荷蘭人的統治時代(1624 ~ 1664)。明鄭時期(1664 ~1683)雖然引進中原的文教制度,如設科舉、建孔廟,並蓋學堂做為教授儒學的所在,但教育始終未普及於中部。大甲鎮位於西海岸之中部偏北,開發較南部稍晚,直到清代康熙年間臺灣納入版圖,積極招墾,方有漢人進入開墾。為了教育先住民,在各地成立土番社學,為本鎮最早之社學,有:蓬山社學及大甲東社學。「大甲」的名稱,源自道卡斯平埔族人居住而得名(Taokas,閩南語Ta-kah與道卡斯平埔族之族稱Taokas 近音)。清代本鎮曾經是全島南北縱貫交通必經之路,但由於居民複雜,文化差異之故,爭戰連連,漢人進入開墾,如《諸羅縣志》所載「…此後流移日多,乃至南日、後壟、竹塹、南嵌、所在而有。以去縣日遠,聚眾行兇、拒捕奪犯,巧借色目以墾番之地、廬番之居…」迫使最弱勢的道卡斯平埔族人遷移。接著乾隆年間閩粵械鬥,迫使客籍移往苗栗一帶。咸豐年間漳泉械鬥,迫使漳人移向豐原一帶。同治元(1862)年,又有戴潮春抗清之役,清軍援臺平亂之後,最後留下者為泉籍住民聚落。因戰亂連連,導致教育無法施行。 直至同治年間,大甲舉人何清霖向官方申請建文昌祠(文祠),內設義塾,雖已獲准,卻因經費以及建地問題未實施。後賴官方與紳耆設義學於鎮瀾宮內,文昌祠於光緒年間才建造完成。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施行西式教育,制頒法令,並經多次修改,確立教育行政以及學校制度,開創三項教育措施,並納入正軌,即創立女子學校、幼稚園教育、社會教育。雖然當時主政者的教育宗旨,係為配合其殖民統治的政策與目的,卻也奠定了現代化的教育基礎。 戰後國民黨政府在臺灣全面普及教育,至今已逾1 甲子。本鎮各階段的教育,成果斐然。目前在學校教育方面,積極適性培養人才,體育方面如手球運動、田徑運動等。藝術方面如管樂團、美術資優班,皆能使學子適性發展,啟發潛能,養成專業人才。故現階段的教育除了適性揚才,迎向全球,更在學校設資源班、啟智班,以補救教學、扶助弱勢,全面性的教育更臻完善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4-22T10:20:22

Keyword_Subject_1

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

「大甲鎮志-教育篇社會與政治@#@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85
Id: 285885
Title: 鹽寮之花
Description: 〈鹽寮之花〉此作品在表達悠遠深奧而冷酷的生命意境,如同原始成形的螺旋狀化石,矗立於時間之流,傳遞出自然的美與真。〈鹽寮之花〉為「1995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公開賽」得獎之石雕藝術品,目前典藏於花蓮縣政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77
Id: 594177
Title: 中國國民黨特種黨部黨證
Description: 此照片是中國國民黨特種黨部黨證,為馬祖新村社區160號住戶馬小梅女士所提供。馬小梅女士為前婦工隊隊長,後任陸光五村管委會秘書。馬仁聚先生為馬小梅女士的父親。 照片中物件為中國國民黨特種黨部黨證,

MOC_Id: Culture_Object608979
Id: 608979
Title: 曾文正公家書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三屋清陰所藏《曾文正公家書》為1903年(光緒29年)上海錦章書局石印版,共六冊,分為王定安編的《曾文正公大事記》一冊,家書四冊,家訓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75
Id: 628175
Title: 孩童乘坐藤製木馬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孩童乘坐藤製木馬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94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延庚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曾任於社區副理事長與社區福利社共同創辦人,曾經手舉辦社區大小事務,擔任副理事長期間推動社區多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46
Id: 212346
Title: 嘉義新八景—祠頭曉色
Description: 次岡本周南翁嘉義新八景詩韻—祠頭曉色 神樹蒼蒼曉露新。金鈴高響絕浮塵。東方纔白日升未。先賽城中早起人。 這一組詩發表於是作者「次岡本周南翁嘉義新八景詩韻」的其中一首,這首詩所指之祠頭根據詩的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74
Id: 272174
Title: 崁津通訊第61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溪國小家長會出版之《崁津通訊》,為大溪國小校刊。 本期為第61期,頭版內容為像長的話,包含新修建之校園設施。其餘內容有心熱家長會長就任感言、校園榮譽榜、校園活動紀錄、學生文章投稿、美術作品投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35
Id: 285935
Title: 轉變
Description: 作品〈轉變〉是三件組合而成的石雕作品,長97.5cm,寬97.5cm,高292.5cm,分別描繪人的臉部中右邊眼睛、鼻子、嘴巴的組件,並可以隨意組合成不同排列,不論是垂直的、水平的、有秩序的或沒有秩序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92
Id: 286492
Title: 吳美蓮
Description: 吳美蓮與兒子都是手創達人,主要作品為打包帶編織及童玩創意,由以前的編織手法再融入現代編織技巧加上自己的巧思創意,做出以往不一樣的打包帶作品,開發創作各式流行卡通造形、編織昆蟲及動物等,以各種素材如竹子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49
Id: 660049
Title: 4 E世代的肚臍環H40 CM 麥飯石
Description: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425
Id: 660425
Title: 趙水木先生母親蔡氏監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為趙水木先生的母親蔡氏監,於民國前日治時期1915年所攝照片,衣著為清朝時期的女正裝,白長衫,臺灣褲。照片映像清晰,為臺灣歷史人物照的寶貴資料。 趙氏堅為趙作霖先生之妻,趙作霖為居住於臺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39
Id: 660039
Title: 陳文進 王田村景 油彩畫布
Description: 擔任公職兼畫家身分的陳文進來自臺中大肚,於就讀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時期,以故鄉王田村及璜溪書院為主題作畫,參加第一屆「彩筆畫故鄉」活動獲得入選。當時他於創作理念中提及:「忠於物象,更忠於心象,以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67
Id: 301067
Title: 儒林外史(青少年版)
Description: 《儒林外史》是一本社會寫實、反應清朝當時讀書人的原形的小說,原著描寫的讀書人為致力學業,處事虛偽造作,盲從禮教陋習,李潼則提出他理想人生的啟示,推崇品格高潔的平民人物,強調世俗的功名富貴不如人格德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41
Id: 514441
Title: 地方人物:陳世英與吳建原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0

MOC_Id: Culture_Object635721
Id: 635721
Title: 勝美西服號西裝布試色板
Description: 在勝美西服號放置西裝布的玻璃櫥窗裡,展示著一塊橘色透光的塑膠板子,上頭印製一位穿著西裝的男士,西裝外套及西裝褲的部分是透明的。為了讓訂製西服的客人知道布料顏色是否合意,店家可以把透明塑膠板貼上布料

MOC_Id: Culture_People685688
Id: 685688
Title: 生命史訪談-Qurug Sering顏惠英
Description: 受訪者:Qurug Sering 顏惠英 訪談日期:2021年7月2日 受訪地點:受訪者住宅 訪談人:烏茂耿恩吉、葛芸、程廷 撰稿人:程廷 花蓮縣萬榮鄉西林社區發展協會(本會)於2021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64
Id: 595964
Title: 大地頌
Description: 林聰惠出生臺北縣金瓜石,成長於花蓮。深受父親影響,對藝術產生濃厚興趣,求學的過程中,同時喜歡體育、音樂、舞蹈。中學畢業於花蓮師專,也取得中學教師檢定合格。曾擔任中小學教師十七年,以教體育、美術為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055
Id: 594055
Title: 國軍家眷一同撤退來臺
Description: 此照片是黃爺爺的丈母娘初到臺灣時所留下的照片,由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子嗣。 照片中的老太太雖然來到比當時中國情勢相對安穩的臺灣,但初來乍到還是不免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31
Id: 649731
Title: 〔漢詩〕高謝德君之慈母來院慰子傍觀感作
Description: 本漢詩作品「高謝德君之慈母來院慰子傍觀感作」,由樂生學園學生陳瑩謙創作,刊登於1937年6月,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四卷第二號中。有別於多數人使用日文進行的癩文學創作,陳瑩謙以漢文作為基底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39
Id: 514439
Title: 三山國王誕辰與謝平安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08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58
Id: 177658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一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7:產業振興系列─2002工藝之夢系列展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提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內容為「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一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7:產業振興系列─2002工藝之夢系列展」。 本次的展出是以「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29
Id: 467629
Title: 左傳句解(六)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左傳句解》卷六,韓菼編,上海文瑞樓石印,出版年代不詳。線裝書,直式右翻。封面題籤「左傳句解 六」,正式書名為「批點春秋左傳綱目句解彙鐫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8
Id: 600958
Title: 花蓮港中學校第一回卒業式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2日的報導,本影像所記載的內容為東台灣教育的重要發展。花蓮港中學校於1936年(昭和11年)假借昭和公學校庭院進行了學生的入學式,視為東臺灣中等教育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658844
Id: 658844
Title: 「第二屆話劇金鼎獎」得獎人合影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第二屆話劇金鼎獎得獎人員合影照。1966年「臺北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於臺北市國立藝術館舉行第二屆話劇金鼎獎頒獎典禮,政工幹部學校一共獲得四項殊榮:「最佳演出單位」、「最佳編劇」、「最佳舞臺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74
Id: 180774
Title: 2019年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前查訪貴德街千秋街店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前,為展區「境」區大稻埕地圖區資料收集,查訪目前登錄為歷史建物,位於貴德街的「千秋街店屋」,千秋街店屋曾經是茶葉加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315
Id: 298315
Title: 管弦樂組曲「回憶」
Description: 管弦樂組曲「回憶」是郭芝苑於1961年作曲分為4個樂章,分別為:《盛宴》、《夜曲》、《車鼓舞》和《迎神》,第一樂章是藉由小時候聽西方音樂或西洋電影而詮釋出的東方音樂、後三個樂章是從兒時住家附近的田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498
Id: 287498
Title: 太魯閣族男子背心
Description: 該件無袖方衣接近早期太魯閣族人日常生活所穿的白底褐色條紋的麻布衣。太魯閣族人的服飾以白色為底,主要的製作材質是麻、毛與棉線,以夾織法織成的條紋、菱形、與斜十字形的花紋為主,且衣飾圖紋都有其信仰與寓意所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59
Id: 601159
Title: 築紫橋通的鄰組運動會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花蓮港市築紫橋通(通:街、巷之意)的全鄰組於今日的興亞奉公日舉辦各組聯合運動會,參與者約有200餘人,每人各自攜帶日之丸(醃

MOC_Id: Culture_Event472923
Id: 472923
Title: 2019 年揚州南京蓪草行_一、揚州相見歡
Description: 目前已知在中國傳承蓪草花藝的老師傅有三位,兩位在揚州,一位在廣東。2019年2月22日到3月1日台灣蓪草學會特別安排前往揚州進行參訪。。 此照片為2月23日餐敘時合照,前座右起為: 錢宏仁_江

MOC_Id: Culture_Object331458
Id: 331458
Title: 萍聚瓦窯溝
Description: 萍聚瓦窯溝 作者阿盛,本名楊敏盛,為台灣鄉土文學作家,曾任中國時報主編、主任等職,獲得諸多文學獎項,著有小說類、歌詩類,以及《行過急水溪》、《夜燕相思燈》等散文集,作品收入多版高中大學國文科課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86
Id: 594286
Title: 馬祖新村-居家客廳獨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劉元戎先生老年時攝於居家客廳照片,係由劉元戎先生及古玉英女士之幼女劉建筠提供。劉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二代居民,因父母親熱心公益,經常「被迫」投身公共事務。 馬祖新村的居民生活樸實,客廳布置簡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5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69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6

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7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5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43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