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韋應物龍潭詩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韋應物龍潭詩藝術與人文

韋應物龍潭詩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7160 , 欄位Id的內容是26716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韋應物龍潭詩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韋應物龍潭詩〉為宋良銘(1958-)書法作品。所書寫之詩為中唐代宗大歷年間詩人韋應物(737-792)〈龍潭〉詩(一說稱韋莊之作),釋文:「石激(原詩為「激石」)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歲在癸未(2003)麥月下澣,書韋應物龍潭詩。宋良銘于靜心齋。」姓名章:「宋良銘」(白文)、「良善」(朱文),右上鈐有「勤能補拙」之引首章。 〈龍潭〉詩描寫五龍盤據的潭水山光水色,秀麗如畫,而使遊人流連忘返。韋應物以描寫田園風物著稱,與王維(692-761;一作692或701)、孟浩然(689-740)、柳宗元(773-819)並稱。歷來咸認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五律一氣流轉,情文相生,五、七絕清韻秀朗,風格沖淡閑遠。但以五言古詩成就最高,學自陶淵明(365-427)與謝靈運(385-433),兼具婉約、飄逸空靈之特質。 此作以鄧石如(1743-1805)篆書結合吳昌碩(1844-1927)石鼓文筆意寫成,特色為單字筆畫粗細變化大,其圓弧連結多以兩筆畫寫成,不講求圓轉。書者復於字體結構上作各種變化,重心忽而偏右忽而偏左,飽含動勢與張力,成為書者的獨特書風。此作榮獲2004年第21屆桃源美展書法類第1名。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716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4DF4662-B2F1-4018-ACB4-6E0E03F35AC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17T14:14:1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160

Id

267160

Title

韋應物龍潭詩

Description

〈韋應物龍潭詩〉為宋良銘(1958-)書法作品。所書寫之詩為中唐代宗大歷年間詩人韋應物(737-792)〈龍潭〉詩(一說稱韋莊之作),釋文:「石激(原詩為「激石」)懸流雪滿灣,五龍潛處野雲閑。暫收雷電九峰下,且飲溪潭一水間。浪引浮槎依北岸,波分曉日浸東山。回瞻四面如看畫,須信遊人不欲還。歲在癸未(2003)麥月下澣,書韋應物龍潭詩。宋良銘于靜心齋。」姓名章:「宋良銘」(白文)、「良善」(朱文),右上鈐有「勤能補拙」之引首章。 〈龍潭〉詩描寫五龍盤據的潭水山光水色,秀麗如畫,而使遊人流連忘返。韋應物以描寫田園風物著稱,與王維(692-761;一作692或701)、孟浩然(689-740)、柳宗元(773-819)並稱。歷來咸認韋詩各體俱長,七言歌行音調流美、五律一氣流轉,情文相生,五、七絕清韻秀朗,風格沖淡閑遠。但以五言古詩成就最高,學自陶淵明(365-427)與謝靈運(385-433),兼具婉約、飄逸空靈之特質。 此作以鄧石如(1743-1805)篆書結合吳昌碩(1844-1927)石鼓文筆意寫成,特色為單字筆畫粗細變化大,其圓弧連結多以兩筆畫寫成,不講求圓轉。書者復於字體結構上作各種變化,重心忽而偏右忽而偏左,飽含動勢與張力,成為書者的獨特書風。此作榮獲2004年第21屆桃源美展書法類第1名。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17T14:14:12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韋應物龍潭詩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428
Id: 287428
Title: 勇士鼓
Description: 此木鼓取樹幹,挖空成鼓胴,以牛皮為鼓面,再上以高彈力繩繃鼓,另以阿美族傳統編織、圖騰彩繪與雕刻為飾。阿美族人的傳統樂器有口簧琴、竹鼓、木鼓、竹笛、弓琴等,竹鼓製作以兩端有節的大型竹筒為材,用藤皮細絲環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717
Id: 649717
Title: 〔樂生歌壇〕近詠
Description: 詩作「近詠」為樂生院患者南山的創作,刊登在1937年3月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四卷第一號。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文中敘述作者在樂生院忙碌的生活中,仍十分想念故鄉的父親,卻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29
Id: 300129
Title: 媒儂講親,無耐當真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媒儂

MOC_Id: Culture_Object605325
Id: 605325
Title: 黑色金線緄邊旗袍
Description: 小圓角立領,右衽半開式襟型(大圓襟),脇邊開隱形拉鍊,短袖,合身收腰(含胸褶、前腰褶、後腰褶),胸折的部分沒有給予胸部太多空間,所以胸部不明顯。衣長至小腿肚,脇邊兩側開衩。領、襟、袖口、衩、下襬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81
Id: 594481
Title: 馬祖新村軍眷聯合桃園空軍基地美軍活動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軍眷聯合桃園空軍基地美軍為主的活動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94號及122號住戶姜延庚先生所提供,姜先生為前國軍居住於馬祖新村尉級與士官位階眷舍的第一代居民,曾任馬祖新村發展協會理事,另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222
Id: 562222
Title: 嘉義水上善德堂壽翁圖
Description: 位於龍邊祿位廳牆堵的壽翁圖,為陳玉峰的作品,落款有:西持蟠桃大如斗,色是濃豔味如酒,開花結果三千歲,食之共與天地久 試筆額易,落款上方已經脫落,為根據陳玉峰原閉戶南極星輝一圖所推測。落款書法神似板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7
Id: 595637
Title: 豐年(莊丁坤)
Description: 在一件以現代抽象為風格的石雕作品中,作者莊丁坤善以臺灣水牛作為創作元素,作品〈豐年〉顯得親切近人,主題不帶抽象卻又令人費思索的距離感,如同作者出生於早期臺灣農業社會,講的是人親、土親又憨厚的農村特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16
Id: 659716
Title: 凃曉慧_賞遊花漾桃源
Description: 為了迎接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臺中市政府舉辦了一系列與花相關的2016臺中花都藝術季,以「跨域、翻新」為主軸,從10月14日開始,持續到12月31日結束,結合大臺中山海屯各區的文化中心、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65
Id: 516665
Title: 花蓮港廳主辦祭式講習會二月一日在瑞穗溫泉
Description: 本篇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11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由花蓮港廳主辦的昭和十五年度祭式講習會(節日研討會)將於2月1日至5日在鳳林郡瑞穗庄瑞穗公共浴場辦理,各郡市的參加人員分別為花蓮港市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45
Id: 267545
Title: 山中霧濛似詩境
Description: 〈山中霧濛似詩境〉為著名水墨畫家黃昭雄(1941-)作品,款識:「山中霧濛似詩境。乙丑春日黃昭雄」,姓名章:「昭雄」(白文)。此畫以俯瞰視角構圖,描寫崇山穹谷之間,煙嵐浮動、松林蒼鬱之景色。 在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98
Id: 594298
Title: 馬祖新村-舊活動中心前的敬老大會合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舊活動中心前的敬老大會合影,為馬祖新村社區168號住戶古玉英女士所提供。古玉英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其先生劉元戎曾經擔任馬祖新村村長。 該照片可看到馬祖新村活動中心的舊貌

MOC_Id: Culture_Object323253
Id: 323253
Title: 入選-黥面原住民姥姥
Description: 昔日臺灣傳統泰雅族原住民,大部份都在額頭及臉部有紋面(臉部刺青)現象,這種紋面文化相傳已久,無論男女大約在童年或少年時期,就會完成紋面禮俗,據說完成紋面者,才可以論及婚嫁,所以黥面象徵榮譽與美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640
Id: 281640
Title: 2014年恆春民謠音樂節閉幕式明華園戲劇團演出
Description: 恆春民謠反映早期恆春社會為謀求生計,恆春地區無論男女皆須下田做工、上山砍材燒炭,他們藉由民謠唱出他們心中的辛酸、勞苦以及思鄉情懷,藉此排解情緒。而恆春民謠音樂節旨在推廣並傳承恆春民謠,將恆春民謠文化推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89
Id: 514789
Title: 花蓮義工專校教堂1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中的建築物為1966年(民國55年)所拍攝的花蓮義工專校教堂。由花蓮基督教芥菜種會所興建,現今則是成為芥菜種會的少年之家。1948年(民國37年)開始,芥菜種會便在花蓮與南投地區的山區落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89
Id: 285989
Title: 能量與實體
Description:   〈能量與實體〉又譯作〈能量與物質〉,為一長165cm,寬70cm,高220cm的長方體,上方有一洞穿的圓孔與其下交叉排列、宛若鑲嵌上去的小圓柱。作者嘗試以此作品探索虛體與實體之間的生命連結。鏤空圓

MOC_Id: Culture_Object308652
Id: 308652
Title: 〈靈醫修女會第一位台籍修女〉
Description: 天主教靈醫會於60多年前一群來自義大利的會士、修女遵從會祖聖嘉民以服侍貧窮病人為祖訓,在宜蘭縣羅東鎮開辦聖母醫院,展開對貧病者照護的服務。同時靈醫會修女們,在照顧病人之餘,並開設瑪利亞幼稚園,藍錦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23
Id: 301223
Title: 不盡長江滾滾來—中國新詩選注
Description: 本書選注、賞析了二十至六十年代的中國當代新詩,共二十三家、六十六首,在續以七、八十年代詩人十五家作品,試著呈現出中國新詩的發展軌跡,編者亦以「不進長江滾滾來」做導言。首尾各立「新詩導論」及「新詩習作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12
Id: 514412
Title: 磚窯變蕨園
Description: 2004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大隱;礁溪鄉光武、林美、時潮;羅東鎮東安;南澳鄉東岳;大同鄉英士;冬山鄉梅花、大進;員山鄉七賢、湖東;以及蘇澳鎮存仁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6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84
Id: 515884
Title: 在地震中倒塌的第一旅社2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後第一旅社倒塌之影像。雖然照片自遠處拍攝第一旅社側面倒塌之情形,不過還是可以觀察到,當時倒塌的情形相當嚴重,原本以水泥所搭建起來,應相當堅固的第二層樓也塌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597948
Id: 597948
Title: 風箏四藝
Description: 臺灣風箏技藝起源於中國,中國最早出現風箏的記載為西元前四世紀,「墨子,魯問篇」中「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子,三日不下」,公輸子即為土木工醬的祖師爺魯班,第一只風箏便是以竹木為結構材料、繪以鵲鳥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39
Id: 594239
Title: 馬祖新村居民何朱靄蘭女士五姊妹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居民何朱靄蘭女士五姊妹合照,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並熱心提供旗袍、縫紉機等物品。 何朱靄蘭女士在採訪中提到,當初大陸移民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054
Id: 187054
Title: 2014年蓪草花藝師資群作品_曇花永現
Description: 「曇花永現」的創作理念乃是表達綻放一夜的曇花難得一見,神祕的美感令人嚮往。人稱曇花一現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為了掌握如此稍縱即逝的美麗,蓪草紙花師資群運用蓪草紙讓這美麗身影永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967
Id: 659967
Title: 文學臺中:添福魚行
Description: 添福魚行自日治時期開業至今,已是傳到第四代的臺中老店,其魚貨、南北貨品質優秀,培養大批老饕熟客,成為桌上佳餚的關鍵食材。 臺中作家林婉瑜在其散文作品《我的台中》裡,提及此店名「添福」起名自其祖父,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94
Id: 514394
Title: 電影「本事」之回顧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影像札記計包含:宜蘭市北津、民負、建業;羅東鎮漢民、仁愛;壯圍鄉後埤、壯五;礁溪鄉匏崙;五結鄉大眾、二結;三星鄉尾塹;以及冬山鄉珍珠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二結社區的影像札記。本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35
Id: 301235
Title: 要勇敢喔!--第一次上幼稚園
Description: 此書為方梓第二本兒童文學創作,內容簡單易懂,以小孩子第一次就讀幼稚園的經驗為主題,書寫小孩面對嶄新環境的心境,也試著鼓勵年幼的讀者群,不必懼怕接觸新環境。方梓,本名林麗貞,生於台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創

MOC_Id: Culture_People602143
Id: 602143
Title: 謝自南
Description: 謝自南(1907-1990),1907年(明治40年)出生於澎湖後窟潭,1923年(大正12年)自馬公公學校畢業後,16歲起正式跟隨父兄謝江與謝建左右學習版築、木工與圖面繪製等技術,未及一年便公推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44
Id: 514344
Title: 羅東藝穗節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行健、拱照;五結鄉孝威、大吉;蘇澳鎮永光;羅東鎮竹林、仁和;頭城鎮中崙、更新;員山鄉員山、蓁巷;以及冬山鄉柯林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仁和社區的日曆。本篇6月22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35522
Id: 235522
Title: 民間遊藝─公揹婆
Description: 依據2008年連江縣政府委託雲台文化協會執行《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之成果報告,公揹婆或老揹少,是由一人扮演兩人,穿梭在眾多遊藝中的一項表演,清光緒時始有表演,流行於福州的合江、平潭、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363
Id: 296363
Title: 大嬤〔多角〕驚你孫婿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大嬤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83
Id: 286483
Title: 劉翠華(翠笛酥)
Description: 劉翠華為花蓮縣表演藝術類街頭藝人,擅長陶笛演奏。為鼓勵街頭藝文活動多元發展,培養民眾參與藝術活動習慣,及豐富花蓮縣公共空間人文風貌,特訂定花蓮縣街頭藝人從事藝文活動辦法。102年度花蓮縣街頭藝人從事藝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2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1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壓克力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39

文化部

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6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18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6

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0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3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0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