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潭寺空間、地域與遷徙
「劍潭寺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64600 , 欄位Id的內容是164600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劍潭寺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底片邊緣手寫"No. 66. Temple at Kentan."現今的廟建築是昭和年間遷建而成。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4600&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FAB164F4-94E6-4CEB-9045-1D5B921FC5B3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09-06T17:08:2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600
Id
164600
Title
劍潭寺
Description
底片邊緣手寫"No. 66. Temple at Kentan."現今的廟建築是昭和年間遷建而成。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09-06T17:08:21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劍潭寺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85
Id:
289785
Title: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與殉職者之碑
Description:
吉安橫斷道路開鑿記念碑位於花蓮縣吉安鄉干城村臺九丙公路旁,碑體為高約160公分,寬約74公分之玄武岩碑石。 大正6年(1917)9月15日,臺灣總督府為了貫徹理蕃政策,將能高越嶺古道拓寬為1公尺半寬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146
Id:
669146
Title:
陸嘉社區—自治會大事記錄-中元祭
Description:
陸軍台南六甲頂單身退員宿舍自治會大事紀錄簿,自1993年7月1日至1994年7月30日,紙質影印本已遭蛀蝕,長25.5公分、寬18.7公分,共6頁。
1993年自治會大事記錄,第11項1993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666
Id:
684666
Title:
臺北新公園兒童繪畫比賽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87年9月13日拍攝,主題為第十三屆全國兒童繪畫比賽。這項比賽在全臺灣各地舉辦,臺北區參賽兒童們在臺北新公園專心畫出屬於自己的滿意作品。
作為市民大眾休閒遊憩的公共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722
Id:
295722
Title:
前南菜園日式宿舍(南昌路2段2巷2號)
Description:
本建築群落之主要管理所有單位包括臺銀及臺大,周邊尚有包括郵局電信局宿舍,共同為日據時期佐久間町3丁目之範圍,日治時期亦大約屬相同管理單位。因此,整區保存可呈現出日據時期公家宿舍群落之特色,建築規模
MOC_Id:
Culture_Place325439
Id:
325439
Title:
賽珂駐在所
Description:
賽珂駐在所位於拉庫拉庫溪左岸的開闊河階上,海拔約1250公尺處,由於溪谷在此地形成曲流地形,郡社群布農人因此稱之為「saigu」,日本人依據布農語而命名爲「サイコ」,戰後音譯為「賽珂」。駐在所於大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69
Id:
753569
Title:
林定邦開鑿的阿罩霧圳
Description:
1838年(道光18年),因霧峰地區拓墾需要,林定邦開鑿阿罩霧圳(今霧峰圳),在六股及坑口附近引草湖溪支流乾溪之水,灌溉今霧峰地區無泉水之土地一百餘甲。隨著霧峰林家勢力發展拓地日廣,原來丁台、南勢
MOC_Id:
Culture_Place566997
Id:
566997
Title:
茶墾駐在所
Description:
影中人陳永龍教授所指之處為茶墾駐在所入口,福巴越嶺古道起點為今日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終點為桃園市境內的巴稜,在日治時期是聯絡新北市烏來區與桃園市復興區的交通要道之一。近年來被林務局規劃、修建為「插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624
Id:
476624
Title:
【湄鼓435_人文地理】武德殿柔道隊
Description:
照片取自蕉城雜誌社出版《旗山老照片集》書冊第23頁,為日治時期拍攝旗山武德殿內,柔道隊合影畫面,地板則是榻榻米樣貌。在日治時期為推廣武道精神,在全台興建許多武道場,其中旗山武德殿,是建於西元193
MOC_Id:
Culture_Place587237
Id:
587237
Title: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Satokoay(舞鶴)考古遺址位於花東縱谷中段秀姑巒溪與紅葉溪匯流口西南側隆起、稱為舞鶴台地的古老紅土台階地上。遺址範圍南北長約600公尺,東西寬約400公尺,形狀似橢圓弧形。阿美族稱這兩支石柱
日本時代豬灶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45
Id:
233845
Title:
日本時代豬灶
Description:
儘管現在吉安的地景已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傅昌銘卻仍然能夠很清楚的指認日本時代豬灶,是日本時代殺豬的地方.在現今福興五街裡就有著日本時代的豬灶。雖然主體建物仍在,但早已荒煙漫草,若不是傅昌銘指出來,還不知
游氏家廟立雪堂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284526
Id:
284526
Title:
游氏家廟立雪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東門社區的日曆。本篇1月14日的主題是
蔣渭水墓園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623
Id:
298623
Title:
蔣渭水墓園
Description:
蔣渭水先生於日治時期為臺灣民主運動先驅,曾組織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喚起臺灣人民族及民權意識,對臺灣民主運動影響深遠,是臺灣重要歷史人物。1931年逝世後原安葬於大直山公墓,1942年因設置要塞被
MOC_Id:
Culture_Place596020
Id:
596020
Title:
達蓋部落/Takay
Description:
Takay部落,漢語稱做達蓋部落,位於花蓮縣玉里鎮三民里,部落族群以阿美族為主。部落中總共162戶,總人口數391人,原住民人口79人,佔總人口百分比20%,非原住民人口數312人,佔總人口數百分
南竿勝利坑道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0544
Id:
160544
Title:
南竿勝利坑道
Description:
南竿勝利坑道位於連江縣南竿鄉清水村文化路近下腰山營區,2007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6年度連江縣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關閉並無對外開放。
1997年開始,政府陸續實行精實案、精進案等軍隊
MOC_Id:
Culture_People281894
Id:
281894
Title:
陳香妹-4個爸爸3個媽媽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故事主人翁為陳香妹,1940年生,但因為家境貧窮,
北竿莒光堡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01
Id:
153501
Title:
北竿莒光堡
Description:
北竿莒光堡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壁山路與環島東路口,曾作為警戒哨、交管哨使用,設施包含衛兵哨、官兵床位、廁所。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已閒置
六龜里第一座山頂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1911
Id:
161911
Title:
六龜里第一座山頂
Description:
六龜里至枋寮的路徑,雖湯姆生在旅行紀錄中僅於文末的段落行間,將其經歷概述濃縮在有限的篇幅中。因此缺乏詳細的里程數,透過湯姆生影像的比對與“Notes of a Journey in Souther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313
Id:
512313
Title:
第二中隊食物的分配
Description:
在作戰時期有補充食品的分配,但由於自然資源的缺乏,在作戰空暇時間男兵們會去收穫一些馬鈴薯等作為糧食,此圖片為當時軍營中分食情形,可見一旁有類似蕃薯的作物。而這些生活面向的情形也被當時由森垣榮所經營
MOC_Id:
Culture_Object473820
Id:
473820
Title:
1985年臺東八仙洞出遊照
Description:
拍攝時間為1985年(民國74年),照片提供者為周蘭妹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坪村。照片為受訪者與友人前往臺東長濱鄉八仙洞出遊照。八仙洞位於省道臺11線公路旁,台灣旅遊景點、考古遺址,位於台
MOC_Id:
Culture_Place222344
Id:
222344
Title:
豐田移民村日式農舍
Description:
受到道路擴寬、颱風、屋舍整建等等的影響,那些擁有歷史的日式建築逐漸淡出,目前尚遺留在社區的日式房舍建築大都於1937年左右興建,屋頂為厚瓦片,外牆則採魚鱗板方式舖設,屋內通鋪為防淹水及濕氣影響身體健康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541
Id:
295541
Title: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建國北路1段11巷40、42、44、46號
Description:
此區為鐵路局機務段的基層員工集合宿舍,充分展現基層鐵路局員工生活面貌,雖每戶均為因應生活所需略有整建,但整體建築特色仍保有原有風貌。整體建築配置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山牆,尤其巷弄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399
Id:
659399
Title:
臺中火車站
Description:
圖為臺中舊火車站,拍攝角度由火車站斜對面俯拍,為呂可喜參加 104年臺中市城中城風華重現攝影比賽的作品,獲得佳作。畫面呈現車站本體、計程車、公車的交通網絡,在 105 年高架化前保留了一抹臺中火車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541
Id:
295541
Title:
鐵路局機務段員工連棟宿舍--建國北路1段11巷40、42、44、46號
Description:
此區為鐵路局機務段的基層員工集合宿舍,充分展現基層鐵路局員工生活面貌,雖每戶均為因應生活所需略有整建,但整體建築特色仍保有原有風貌。整體建築配置為雙併、兩棟間設有防火巷,且設有防火山牆,尤其巷弄之
MOC_Id:
Culture_Event569171
Id:
569171
Title:
宜蘭空間三十第二次座談會大合照
Description:
第二次座談會於2017年1月20日辦理,座談會主題為「宜蘭經驗的發軔」。本照片為第二次座談會與會者大合照,包含時任交通部觀光局技正江惠珍、時任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黃世孟、象設計集團北條健志建築師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74
Id:
595874
Title:
南華A部落/Mabuwakay
Description:
南華A部落(Mabuwakay)位於南華村境內東邊。族人原為七腳川社人,因七腳川事件,原居此地的族人們向南、北兩處逃避日本政府的攻擊,只有少部分的人留在此地。事件過後數年,有一部份族人從各地回到此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628927
Id:
628927
Title:
張火木談寄讀學生的心路歷程
Description:
根據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張火木教授之研究顯示,金門人對戰地戰火不陌生,可是對這個一下子要離鄉背井,大概會有一些心理的適應的問題,尤其上一代的父母,或者是隔代教養的爺爺、奶奶,其實是非常捨不得,尤其五
八仙山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232
Id:
619232
Title:
八仙山
Description:
影像古道調查成員於八仙山山頂合影,左立者為鄭安睎、右立者為林偉盛。八仙山名為明治43年(1912)10月,宇一郎和內田教四郎等人為征戰原住民來到此處,鑑於該山高度為7998日尺即將近八千尺,故命名
薄薄考古遺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587825
Id:
587825
Title:
薄薄考古遺址
Description:
薄薄考古遺址位於吉安鄉仁里村,大正14年(1928)之前由杉山壽榮男調查發現,原記錄本遺址位於花蓮市主權里,阿美族薄薄聚落附近,位置不明。民國93年(2004)2月4日陳俊男、鍾國風、宋文增進行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72
Id:
506472
Title:
「多土袞」(Totokun)駐在所
Description:
「多土袞」(Totokun)源自布農族語,為「樹頭很多」之意,也是八通關越道路上一處展望良好的據點。《東臺灣展望》一書記載,來到此處可以感受到氣溫、景物有明顯的變化。該照片為多土袞駐在所當時的樣貌
MOC_Id:
Culture_Object299413
Id:
299413
Title: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61號
Description: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7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5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建築
每周更新,4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2:28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20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7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2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4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1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4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9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96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5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6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