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藝術與人文
「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0867 , 欄位Id的內容是26086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作品位於三川殿龍邊排頭,為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生動,展現出武將有骨節的威武神勇。
陳天乞作武場時,表現出武將帶騎的韻律動感與磅薄氣勢,其中帽冠及戰甲之裝飾細節刻劃入微,服裝飾品皆細緻講究至為精美,可見捏塑技巧高超,均為其特色。 他的交趾陶多運用「釉上彩」,第一次燒白釉,第二次才燒彩釉,匠界俗稱為馬桶窯,長年日久有褪色現象,但反而露出白瓷底,富樸拙之美。本作品兩張圖為相隔一年所拍攝,因此天色不同,人偶大小約三十公分,兼具陳天乞人物頭大身小造型動感的特點,位於水泥基座上並府以碗片剪黏裝飾,為2019年國家記憶庫與匠同行追尋陳天乞專題所拍攝。
交趾陶的長久歷史,在台灣此地迎來重大的轉折。以民國五十年代為界限,交趾陶的燒製跨入高溫燒時代,而陳天乞則是在其中經驗技術轉變的匠師之一。
泉州洪派剪粘五虎將之首,作品遍佈海內外,總計百餘家,業內尊稱為「乞司」的陳天乞。雖然留下無數傳說,但這位匠師的身世,卻寡為人所認識。土庫順天宮的百餘尊陶偶,平鎮褒忠祠的精彩黃河陣,桃園溥濟宮的超華麗排頭更精彩的是萬華龍山寺的左右對場。走南闖北,甚至遠及日本長崎,為當地的孔子廟,留下了台灣人的手筆。但由於年月漫漫,加以廟宇改建,風雨吹襲,甚至有竊賊盜取變賣,乞司目前存留在台灣的完整作品,已經極為稀有,成為了不僅是一個時代,也是相關手藝歷史上的珍品。經由陳天乞之孫陳世仁的引導,班馬傳媒採訪團隊費經多時,走訪北中南各大廟宇,追蹤乞司存留下的古老作品。煙火裊裊,長久時光內被熏黑的水車堵中,重新發現陳天乞。
壽山巖觀音寺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以雕塑裝飾聞名,包括木雕、石雕、彩繪及泥塑等。木雕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吉祥物、人物等,並採取對稱的佈局。作品多源自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由漳派名師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主持大修所留下,石雕及木雕做工考究,以中國古代祥瑞獸螭虎造型,用來支撐建築重量的溜金斗栱(就是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以求平衡的設計)造形優美。民國52年(公元1963年)再度整修時,廟頂工程剪黏及交趾陶為名匠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1年)所做,是欣賞重點。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086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E2427A2D-AB53-4FB4-84B4-05F887AF44F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17T11:12:5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260867
Id
260867
Title
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
Description
本作品位於三川殿龍邊排頭,為蕭何月下追韓信,人物生動,展現出武將有骨節的威武神勇。 陳天乞作武場時,表現出武將帶騎的韻律動感與磅薄氣勢,其中帽冠及戰甲之裝飾細節刻劃入微,服裝飾品皆細緻講究至為精美,可見捏塑技巧高超,均為其特色。 他的交趾陶多運用「釉上彩」,第一次燒白釉,第二次才燒彩釉,匠界俗稱為馬桶窯,長年日久有褪色現象,但反而露出白瓷底,富樸拙之美。本作品兩張圖為相隔一年所拍攝,因此天色不同,人偶大小約三十公分,兼具陳天乞人物頭大身小造型動感的特點,位於水泥基座上並府以碗片剪黏裝飾,為2019年國家記憶庫與匠同行追尋陳天乞專題所拍攝。 交趾陶的長久歷史,在台灣此地迎來重大的轉折。以民國五十年代為界限,交趾陶的燒製跨入高溫燒時代,而陳天乞則是在其中經驗技術轉變的匠師之一。 泉州洪派剪粘五虎將之首,作品遍佈海內外,總計百餘家,業內尊稱為「乞司」的陳天乞。雖然留下無數傳說,但這位匠師的身世,卻寡為人所認識。土庫順天宮的百餘尊陶偶,平鎮褒忠祠的精彩黃河陣,桃園溥濟宮的超華麗排頭更精彩的是萬華龍山寺的左右對場。走南闖北,甚至遠及日本長崎,為當地的孔子廟,留下了台灣人的手筆。但由於年月漫漫,加以廟宇改建,風雨吹襲,甚至有竊賊盜取變賣,乞司目前存留在台灣的完整作品,已經極為稀有,成為了不僅是一個時代,也是相關手藝歷史上的珍品。經由陳天乞之孫陳世仁的引導,班馬傳媒採訪團隊費經多時,走訪北中南各大廟宇,追蹤乞司存留下的古老作品。煙火裊裊,長久時光內被熏黑的水車堵中,重新發現陳天乞。 壽山巖觀音寺為桃園市市定古蹟,以雕塑裝飾聞名,包括木雕、石雕、彩繪及泥塑等。木雕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吉祥物、人物等,並採取對稱的佈局。作品多源自日治時期大正4年(公元1915年)由漳派名師陳應彬(公元1864年-1944年)主持大修所留下,石雕及木雕做工考究,以中國古代祥瑞獸螭虎造型,用來支撐建築重量的溜金斗栱(就是以槓桿原理支撐屋簷重量,以求平衡的設計)造形優美。民國52年(公元1963年)再度整修時,廟頂工程剪黏及交趾陶為名匠陳天乞(公元1906年-1991年)所做,是欣賞重點。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17T11:12:5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桃園龜山壽山巖:交趾陶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28
Id:
560028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住宅舊式門牌49韓寓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住宅舊式門牌照片,是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照片中是韓麟將軍與父親韓老太爺在自家門口合照之影像。
現今的住宅門牌有固定的樣式,但在早期的
壽公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15
Id:
515915
Title:
壽公學校
Description:
「壽公學校」,其設立的時間為日本治理臺灣的時期的1917年(大正6年)。它位置為現今的壽豐國小,其在設立初期被稱為「鯉魚尾蕃人公學校」,一直到了1922年(大正11年)才又改名為後來的「壽公學校」
祈求吉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493
Id:
292493
Title:
祈求吉慶
Description:
此作是江清露於1963年在北港朝天宮的創作,位於大門屋頂正脊脊背上。祈求吉慶為「旗」、「球」、「戟」、「磬」的諧音,即為旗子、玉器、兵器與樂器四項元素。祈求吉慶是台灣許多廟宇所採用的創作題材,多位
MOC_Id:
Culture_Object597454
Id:
597454
Title:
海洋變奏曲(一)
Description:
蔡水景(1956-2016),雲林北港人,新竹師專及臺師大美術學系畢業,受教於席慕容、鄭善禧、羅芳、劉文煒、李焜培等人,擁有紮實的繪畫基礎。臺師大就讀期間,有感當時臺灣水墨畫師門派系承襲的現況,開
馬祖首次街頭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568618
Id:
568618
Title:
馬祖首次街頭秀
Description:
1991年8月馬祖介壽村有一場別開生面的藝文活動「假日文化廣場」,這場沒有設固定舞台的街頭演出在馬祖算是新鮮事,從照片看來吸引不少軍民駐足欣賞。
據《今日馬祖》80年39期8月號指出,當年在台灣
白詩選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8977
Id:
608977
Title:
白詩選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三屋清陰所藏《白詩選》為四孔線裝書,封面書底為淺藍色,剝落褪色嚴重,內文前後部分較為泛黃,字體清晰可辨。書籤題為白詩選。書牌頁標註為五雲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590
Id:
266590
Title:
褒忠祠陳天乞代表作草船借箭
Description:
陳天乞位於褒忠祠代表作: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大正年間(1918)隨表姊夫洪坤福來臺,於大龍
流不盡的親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58
Id:
285958
Title:
流不盡的親情
Description:
林聰惠的這件作品〈流不盡的親情〉細緻中帶點粗獷,樸實的特色看起來毫不造作,人物的情感自然而真誠地流露。母親的主題,象徵永遠守護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安定的力量,永不求回報便是這樣偉大無私的愛,如同海洋與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905
Id:
288905
Title:
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
Description:
林煥彰這本《童詩二十五講:和小朋友談寫詩》,看似淺白的文字,卻蘊含了現代詩的文學概論,適合閱讀的人,正如林煥彰自己所言︰「小朋友、大人、國小老師都可以閱讀」。這本書不同於以往的童詩導讀或是文學概論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52
Id:
559952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照,居民在其中休憩,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
馬祖新村社區活動中心為社區住民休憩及集會場所,自活動中心建
社區美學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55
Id:
514455
Title:
社區美學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24
入選-水湳洞十三層遺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801
Id:
604801
Title:
入選-水湳洞十三層遺址
Description:
依山傍海的日據時代煉金銅廠遺跡「十三層遺址」
十三層遺址在日治時期是採礦的水湳洞選煉廠,到採礦的晚期則由台電接管,
在1987年正式歇業,為新北市歷史建築、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
到了夜晚點
不一樣的月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29
Id:
514529
Title:
不一樣的月光
Description:
2011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南門、延平、黎明、孝廉;蘇澳鎮後湖;壯圍鄉過嶺;冬山鄉八寶、清溝、香和;南澳鄉金岳;員山鄉頭分以及羅東鎮南豪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金岳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31
沉睡在七星潭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6
Id:
286046
Title:
沉睡在七星潭
Description:
〈沉睡在七星潭〉這件作品,外觀有一矩型輪廓,中間挖空,懸吊一塊原石,這塊原石是旅人的夢,或只是掏洗上岸的鵝卵石,端看觀者使用什麼視角,去搜尋花蓮港外—太平洋的水平線。這正是裝置藝術中「境」與「景」的協
入選-北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921
Id:
604921
Title:
入選-北門
Description:
臺北府城北門,正式名稱為承恩門、或逕稱為北門,是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的清代城門建築,為臺北府城的正門。其坐落於現今臺北市忠孝西路、延平南路與博愛路交叉口,落成於清光緒十年(1884年),為臺北府城
MOC_Id:
Culture_Event177184
Id:
177184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區「三徑就荒」展示區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器」區平面展區內「三徑就荒」展示台面。「三徑就荒」展示台面緊鄰「Design Butik」展示台面。
三徑就荒取
文鵬爺爺及其同袍合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28194
Id:
628194
Title:
文鵬爺爺及其同袍合影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文鵬(左二)及其同袍合影照,由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文鵬先生具有反共義士的特殊背景,國共內戰時
花蓮高女生畢業後的志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702
Id:
516702
Title:
花蓮高女生畢業後的志願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1月27日的地方版報導,文中說明花蓮港高等女學校三月下旬將有55名畢業生,其中約有三成計16人要繼續升學;其餘的39名有10餘名選擇做家務相關的工作,並以
洄轉之間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09
Id:
286009
Title:
洄轉之間
Description:
花蓮的古地名「洄瀾」,傳說約在中國清同治年間,來台拓墾的漢人自宜蘭渡船遷徙到了花蓮溪口。當時花蓮溪奔流入太平洋時,看到流水激盪出的巨浪與漩渦,有感而取洄瀾為名。作品〈迴轉之間〉不只是溪水與海浪激流的流
消逝的語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33
Id:
595933
Title:
消逝的語言
Description:
〈消逝的語言〉作品延續作者保羅‧馬蘭登(Paul Marandon)以往的創作題材,以人類五官為中心,並由兩部份組合而成,一為柔美感性的;一為直線機械的。這件女神雕刻表現出人類在現實生活中所承受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327
Id:
186327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 : 陳家璋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387
Id:
289387
Title:
土伯(選自《第一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Description:
本文出自《第一屆蘭陽文學獎得獎作品集》,為小說組佳作。 故事發生在國道五號未通車前,土伯住在蘭陽平原上140坪的農舍裡,土伯的七個孩子們開枝散葉去了,家中僅土伯和妻子同住,所幸幼子金龍每隔幾週便帶
便郵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54
Id:
514654
Title:
便郵
Description:
此圖為日治時期的風景戳印,從戳印中我們可以看見中間印有花蓮港的字樣與8.6.25,其數字代表1933年(昭和8年)6月25日,而戳印中的圖樣則是清水斷崖上的臨海道路,道路上方畫有汽車行駛的樣貌。臨
山海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61
Id:
595961
Title:
山海情
Description:
花蓮舊稱「花蓮港」,港口不只是交通樞紐,也是花蓮人情感和歷史文化的緬懷永繫。花蓮港務分公司(前身花蓮港務局)特敦請林聰惠設計製作大型石雕作品「山海情」。林聰惠出生臺北縣金瓜石,成長於花蓮。深受父親
旅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67
Id:
285967
Title:
旅路
Description:
從校園民歌銀霞的「蝸牛與黃鸝鳥」,到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蝸牛」,都是隨口傳唱留世的歌。而蝸牛在臺灣文化中已被賦予一種朝著理想目標,不斷努力堅持的形象,在〈旅路〉這件作品中,以蝸牛比喻人生,我們每個人都如
吉歐‧菲林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67
Id:
283667
Title:
吉歐‧菲林
Description:
菲林出生於保加利亞,在保加利亞國立藝術學院畢業後,進入義大利卡拉拉藝術學院就讀,而後定居在義大利石雕之城卡拉拉,幾年來他參加世界各地的創作營,感受到石雕藝術欣賞人口正在下降,他來台時認為花蓮縣的學
景風乙種獎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90
Id:
594290
Title:
景風乙種獎章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景風乙種獎章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照片中的景風乙種獎章呈圓形,銀色不規則金屬邊框內為綠
風之花蓮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34
Id:
286034
Title:
風之花蓮
Description:
〈風之花蓮〉以站立扭擺向上的身軀,呈現有如搖曳生姿的花,欣喜舞蹈的草的姿態。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推動『公共藝術示範(實驗)計畫』之花蓮縣公共藝術入選作品。作者賴純純1953 生於台北,日本多摩美
玉里老店瑞榮五金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812
Id:
514812
Title:
玉里老店瑞榮五金行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約1950年代在玉里的中正路上之瑞榮五金行的照片,其中站在店門口的便是《顧我洄瀾》之作者葉柏強先生的祖父:「葉廷章」先生。戰後開五金行是相當賺錢的一門行業,因為當時的五金行店面中幾乎是應
MOC_Id:
Culture_Object658348
Id:
658348
Title:
《灰塵》本事
Description:
《灰塵》由中華話劇團(即中華實驗劇團)所主演,導演為彭行才、編劇為張永祥。演出日期為1957年9月13日,演出地點為臺北市第一女子中學大禮堂。教育部中華話劇團在1950、1960年代曾演出《旋風》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9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6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書籍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3:34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12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85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
每日更新,150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21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2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