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人物與團體
「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68565 , 欄位Id的內容是16856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阿里山群的男人側面照。此人所披皮背心,與泰雅族中大嵙崁流域各群及太魯閣群等所用之麻布背心同形式。背心與套袖是分開的。這種裝束可能是土著族中最為古老的衣服傳統。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6856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AA5F0FBD-20A9-40ED-BD86-5A4BF94883E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09-06T17:11:5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65
Id
168565
Title
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阿里山群的男人側面照。此人所披皮背心,與泰雅族中大嵙崁流域各群及太魯閣群等所用之麻布背心同形式。背心與套袖是分開的。這種裝束可能是土著族中最為古老的衣服傳統。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09-06T17:11:55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鄒族阿里山群的男人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Event659178
Id:
659178
Title:
陸軍八零一總醫院精神病科成立十週年特刊王治邦題字
Description:
此張圖片為1962年陸軍八零一總醫院精神病科成立十週年特刊,王志邦院長題詞「十年有成」。
1949年(民國38年)臺灣陸軍醫院改為「陸海空軍第一總醫院」,隸屬於國防部。民國40年首創國軍精神科。
MOC_Id:
Culture_Object484085
Id:
484085
Title:
澎湖縣白沙鄉講美村(港尾)天主堂及幼稚園
Description:
講美村的居民主要經由天主教會在白沙鄉的慈善和福利活動而瞭解天主教。1959年(民國48年)底,應眾多家庭的要求,羅德信神父(Antonio Crotti ,1915-1987)開始在租來的房子裡為
邱玉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00
Id:
218100
Title:
邱玉蘭
Description:
邱玉蘭的父親是桃園大溪人,在28歲時(1929)做開鑿山洞的工作,有一次石頭落下來,雖躲過一劫卻不敢繼續做,後來又去丘陵炒茶、扛茶葉,因為找不到穩定工作無法生活。想說在花蓮有個姊姊可以依靠,爸爸、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57
Id:
277157
Title:
鄭崇和發米、施藥、助棺等造福鄉里之事 新竹縣志初稿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鄭崇和,字其德、號詒菴;監生。籍金門;設教於淡,因家焉。九歲喪母,以耕讀養志,得父歡。淹貫群籍,準先輩法程。門下多達材;晚益好宋儒書,令子弟時讀數行,以窺聖學源流。先,因貧困,有勸以刀筆營生者;崇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85
Id:
277585
Title:
費經虞對母親很孝順, 曾割臂治療母親疾病 南天痕卷十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費經虞,字仲若,新繁人。早孤,事母孝,嘗刲臂療其疾;好學敦行,州里重之。
洪來先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7025
Id:
307025
Title:
洪來先生
Description:
洪來,民國23年生,澎湖縣西嶼鄉大池角人,早期是捕魚為主,但因為無法克服暈船問題,而改為馬公報關行上班,又在台灣中藥行待了一段時間,覺得沒興趣、學起來很辛苦,就自己回澎湖。之後又自學了水電技巧,進
MOC_Id:
Culture_Event649514
Id:
649514
Title:
樂生療養院藥房配藥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戰後初期樂生院藥房配藥」,收錄於1963年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編《癩病防治十年》,圖中可見藥師正在藥房為來看病的漢生病患配藥。1930年代,臺灣的樂生療養院在相關人士的奔走及政府支持下興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129357
Id:
129357
Title:
僑愛新村-〈大溪僑愛社區 成立長壽俱樂部 沙場老將‧濟濟一堂〉剪報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社區活動中心藏原僑愛新村剪報,內容為民國65年(1976)11月1日《聯合報》第7版的〈大溪僑愛社區 成立長壽俱樂部 沙場老將‧濟濟一堂〉。僑愛新村,民國46年(1957)建,由當
一擊定江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70
Id:
509670
Title:
一擊定江山
Description:
照片中打擊者為花蓮小說家林宜澐之父親林先慶,他在「肥瘦大戰」中以一支滿貫全壘打改寫肥瘦大戰歷史。戰後初期至1960年代花蓮市民對棒球的愛好與日俱增,1958年(民國47年)市長盃棒球賽在玉里隊與鐵
花蓮手工麻糬曾水港先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56
Id:
513156
Title:
花蓮手工麻糬曾水港先生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花蓮手工麻糬的創始人曾水港先生與他掙錢的工具。曾水港為祖籍桃園龍潭的客家人,1936年(昭和11年)時,十五歲的曾水港先生聽說「後山」(指花東地區)地廣人稀,官廳與民間的開發組合機構均極力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09
Id:
280709
Title:
萬正色母親得了眼睛疾病,用舌頭舔過後康復 泉州府志選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正色胸有七痣,聲如洪鐘.八歲時,母病目;以舌舐之,遂愈.父以非罪繫,請代,得釋.及貴,修洛陽橋、開八卦溝、建晉江會館,鄉黨尤盛稱之.
張建輝(張穆希)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473143
Id:
473143
Title:
張建輝(張穆希)
Description:
張穆希(1952~)本名建輝,穆希為其字,以字行之,堂號沐曦樓。年少時受祖父指導,背誦古典詩書及學習醫術,長大繼承家業,經營藥舖。工作之餘不忘持續臨書寫字,並請益於寇培深、任博悟(入迂)、陳其銓諸
莊光輝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64877
Id:
264877
Title:
莊光輝
Description:
莊光輝是莊明儀的哥哥,也是土身土長的林田山人,從祖父輩開始就在林田山工作,到莊光輝這輩己經是第三代了,莊光輝剛進入林田山工作室是從修理道班的臨時工開始,後來轉為正式員工,27歲時與住在鳳林南平的莊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23
Id:
139323
Title:
莒光地區指揮部指揮官王清勉
Description:
莒光鄉舊名「白犬」,下轄東莒島(東犬)與西莒島(西犬),位處閩江口、平潭水域,為重要軍事據點。據《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指出,白犬地區在1950年代初期由福建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等10多個單位駐守,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48
Id:
279748
Title:
大臣失足跌落懸崖,右手左腳殘廢 黃漳浦文選附錄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諸生相持,登高臨遠,臣失足顛隕層崖二十餘丈。適墜石灰中,頂踵幸全,而左腕右足困於庸醫,幾成廢疾。嗟哉命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254
Id:
265254
Title:
整個桃園就是一座移民博物館-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7年(2018)11月出版,記錄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保存、活化再利用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推動歷程的《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一書中的一篇。
以憲光二村為中心輻射
邱清添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56606
Id:
156606
Title:
邱清添
Description:
邱清添,南竿鄉津沙人。據《連江縣聚落永續發展之規劃與經營-以津沙聚落為示範點》整理,邱清添早年曾接任邱清祥先生的保長一職,直到國軍進駐才卸任。其最廣為人知的事蹟是,1950年代雷達隊自津沙遷往雲台
林熊徵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612697
Id:
612697
Title:
林熊徵
Description:
林熊徵(1888-1946),字薇閣,號肇權,板橋人,為林本源家族第5代嫡孫。乙未割臺時,林家舉家內渡廈門;1905年(明治36年)林熊徵加入同盟會,並捐助福建師範學院,1908(39年)與盛宣懷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56
Id:
277156
Title:
陳星聚任淡水廳同知任內裨益地方 新竹縣志初稿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陳星聚,河南臨潁人;道光己酉科舉人。同治十二年,任淡水廳同知。潔己愛民,實心任事。每斷死刑,必為涕泣;而於盜賊搶案懲辦,則不稍寬。到任後,親往竹南二堡;三閱月,獲著名盜首吳阿來。繼往三角湧、大科崁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632
Id:
278632
Title:
魯王素有哮疾,因中痰而薨 魯春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王素有哮疾,壬寅十一月十三日中痰而薨。距生萬曆戊午五月十五日,年纔四十有五。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51
Id:
279551
Title:
因勞累哀痛而背疽發作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適丁父憂,勞瘁哀痛,疽發背卒,年四十有九.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10
Id:
168410
Title: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多羅閣群sado社女人正面照。臉部的刺黥比其他地方的寬。戴貝殼製耳飾並穿筒袖短衣。
MOC_Id:
Culture_People684801
Id:
684801
Title: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Description: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我的母親,名叫劉戀,1938年生,自幼被送至士林劉家當童養媳;雖然養家曾祖母對她疼愛有加,但隨著養母一連生了五個兒女,她不僅失去了上學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36
Id:
168036
Title:
30歲的木柵平埔族女性(側面照)(t-031)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來臺時所拍,為正片。湯姆生於4月12日從拔馬(今臺南左鎮)步行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木柵),到達村落時,受到熱烈歡迎。本照片為一頭髮披散,拍照當時30歲的平埔族婦女側面半身像,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97
Id:
139297
Title:
馬祖防衛司令部第2任司令官李定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陸續自中國大陸撤軍來臺,歷經10年馬祖守備區軍備整建,1965年馬祖守備區改編為馬祖防衛司令部,管轄東引、白犬、北高、南竿東、西5個守備區及1個亮島守備隊,得一併佈署兵力。由駐軍
雷驤採訪王禎和母親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02
Id:
509602
Title:
雷驤採訪王禎和母親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為1994年(民國83年)作家雷驤(右)採訪王禎和之母,蘇招治女士,當時雷驤正在執導《中國作家的影像》系列影片張愛玲的部分,因此特來向蘇招治女士訪談當年招待張愛玲到花蓮遊玩之事,從照片背
林桂興青年時獨照留影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39
Id:
222139
Title:
林桂興青年時獨照留影
Description:
此地為林桂興故居。林桂興明治32年(1899年)出生於台東廳台東街寶町。而大正8年(1919)1月,林桂興自台東賀田組櫻組離職,隨即於同年8月進入花蓮港賀田組(後改組為朝日組)任職。之後林桂興就和花蓮
樂活雙頭掛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17681
Id:
317681
Title:
樂活雙頭掛
Description:
興仁社區明朝時代叫做『雙頭跨』,明崇禎時七年(公元 1644 年),先民自金門遷徒澎湖時,擇拱北山與獅山中間低窪處落戶,由於村落位於兩山間之低窪處,
拱北山與獅山「掛」(懸)著而得名。
【雙頭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244
Id:
277244
Title:
梁文科善政多端,施藥醫病 重修臺灣府志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梁文科:號瀛侯,奉天正白旗人,乙卯舉人。由福建糧驛道調補,康熙五十四年任。善政多端,尊賢養士,杜絕苞苴,弭盜安民,釐蠹剔弊,開圳平途,施藥醫病,捐俸添建萬壽龍亭,起蓋龍王、田祖二廟,不費民間一芥。
MOC_Id:
Culture_Object590806
Id:
590806
Title:
以內容本位教學法設計之發展型中國茶藝華語課程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倉島姿壽賀,指導教授曾金金博士,出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發表於2009(民國98)年6月。內容敘述語言與文化教學的結合,如何把學生需求反映在教學課程上,使學生在學習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21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5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12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2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9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