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人物與團體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人物與團體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eople684801 , 欄位Id的內容是68480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我的母親,名叫劉戀,1938年生,自幼被送至士林劉家當童養媳;雖然養家曾祖母對她疼愛有加,但隨著養母一連生了五個兒女,她不僅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更需要在小小年紀就學會處理家務。 年方12歲,劉戀便在養母的要求下踏入社會,協助賺錢養家,期間擔任保母、女工、店員、服務生等工作,由於刻苦的態度與積極向上的精神,在任職期間屢屢獲得貴人相助,最終於20歲時得以經濟獨立,與丈夫陳春德成婚。 當時新莊的主流產業為麥芽糖,於是劉戀在婚後決定伴隨丈夫,一同踏入麥芽糖產業,建立「建豐製飴工廠」,在其品質與名聲的加持下,獲得味全、掬水軒等知名食品公司的訂單,成為其配合廠商。後因時代變遷,麥芽糖產業的重心移往中南部,劉戀見危思變,決心收起製飴廠、轉投入美術燈產業。 當時美術燈原料多為水晶、成本昂貴,為符合成本與效益,劉戀選擇與新竹玻璃、奇美實業等廠家合作,轉以玻璃、壓克力等原料,整合臺灣各地產業人才,於1972年成立「建豐美術燈工廠」,風靡一時。建豐美術燈工廠鼎盛時期曾高達兩百多人,來自全臺各地。工廠一樓為店面與製作工房,二樓則改建為宿舍供員工使用。 民國六、七十年代左右,臺灣的經濟開始起飛,劉戀看中房地產市場的前景,先後成立「建豐」、「台欣」等建設公司,並投入新莊在地建設。 我的母親雖然一生命運多舛,但她本著積極踏實、飲水思源的精神,帶領家族在2007年成立「財團法人劉戀文化基金會」,以「促進人文素養、提高生活品質、關懷生命」為宗旨,在新莊當地推廣各式藝文活動,為新莊當地帶來新氣象。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SA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84801&IndexCode=Culture_Peopl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erson/A772C56C-7FBE-4F1F-81D5-61DFD9A0ABB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15T19:41:2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684801

Id

684801

Title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Description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 我的母親,名叫劉戀,1938年生,自幼被送至士林劉家當童養媳;雖然養家曾祖母對她疼愛有加,但隨著養母一連生了五個兒女,她不僅失去了上學的機會,更需要在小小年紀就學會處理家務。 年方12歲,劉戀便在養母的要求下踏入社會,協助賺錢養家,期間擔任保母、女工、店員、服務生等工作,由於刻苦的態度與積極向上的精神,在任職期間屢屢獲得貴人相助,最終於20歲時得以經濟獨立,與丈夫陳春德成婚。 當時新莊的主流產業為麥芽糖,於是劉戀在婚後決定伴隨丈夫,一同踏入麥芽糖產業,建立「建豐製飴工廠」,在其品質與名聲的加持下,獲得味全、掬水軒等知名食品公司的訂單,成為其配合廠商。後因時代變遷,麥芽糖產業的重心移往中南部,劉戀見危思變,決心收起製飴廠、轉投入美術燈產業。 當時美術燈原料多為水晶、成本昂貴,為符合成本與效益,劉戀選擇與新竹玻璃、奇美實業等廠家合作,轉以玻璃、壓克力等原料,整合臺灣各地產業人才,於1972年成立「建豐美術燈工廠」,風靡一時。建豐美術燈工廠鼎盛時期曾高達兩百多人,來自全臺各地。工廠一樓為店面與製作工房,二樓則改建為宿舍供員工使用。 民國六、七十年代左右,臺灣的經濟開始起飛,劉戀看中房地產市場的前景,先後成立「建豐」、「台欣」等建設公司,並投入新莊在地建設。 我的母親雖然一生命運多舛,但她本著積極踏實、飲水思源的精神,帶領家族在2007年成立「財團法人劉戀文化基金會」,以「促進人文素養、提高生活品質、關懷生命」為宗旨,在新莊當地推廣各式藝文活動,為新莊當地帶來新氣象。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SA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15T19:41:22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從童養媳到人文企業家-我的母親:劉戀 (受訪人/陳柄武)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178988
Id: 178988
Title: 《曠世奇才的石坂莊作》
Description:   《曠世奇才的石坂莊作》,2006年(民國95年)5月出版,由陳青松編著,全書以日治時期的日本人「石坂莊作」為主題,經過大量國內、外文獻調查,詳述石坂莊作的生平,以及其對臺灣文教環境的貢獻。基隆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20
Id: 168620
Title: 雅美族的製陶程序
Description: 雅美族製陶的程序。圖為其周圍再加柴薪,將要點火時的情況。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81
Id: 139281
Title: 福建省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專員兼連江縣長何德用
Description: 1949年中華民國軍隊陸續由中國大陸撤出,據《國軍外島地區戒嚴與戰地政務紀實》記載,當時馬祖列嶼仍各自隸屬於福建省羅源、長樂、連江三縣,1950年福建省政府成立馬祖行政公署,下轄南竿、北竿、白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025
Id: 281025
Title: 左良玉大哭嘔血而死亡 爝火錄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良玉望城中火起,大哭曰:『予負臨侯』(臨侯,繼咸別號也)!嘔血數升,遂死。朝中皆疑繼咸、良玉同反。繼咸勸左夢庚旋師,不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65
Id: 276565
Title: 黃梧降精忠,封為平和公 閩海紀要卷之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初,精忠反,海澄公黃梧降精忠,封為平和公(原文和平王);尋病疽死,子芳度襲封。精忠徵其兵,使劉豹守漳州。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02
Id: 509602
Title: 雷驤採訪王禎和母親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中為1994年(民國83年)作家雷驤(右)採訪王禎和之母,蘇招治女士,當時雷驤正在執導《中國作家的影像》系列影片張愛玲的部分,因此特來向蘇招治女士訪談當年招待張愛玲到花蓮遊玩之事,從照片背

MOC_Id: Culture_Event649622
Id: 649622
Title: 樂生院入院者耕種田地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樂生院入院者耕種田地,刊載於1933年臺灣總督府癩療養所樂生院出版的《昭和五六年年報》。1930年樂生院之創立,是以隔離治療漢生病患者為任務。為使療養院成為患者得安住地,院內有必要提供醫療

MOC_Id: Culture_Object315569
Id: 315569
Title: 澎湖水族館館長蔡萬生先生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1951年出生於澎湖縣西嶼鄉竹篙灣的蔡萬生先生,在後來擔任澎湖水族館館長的留影。因為本身經歷過水產業裡的漁撈、養殖與加工等不同領域,並且具備調查海洋漁業生態與水質營養鹽等環境條件專業能力

MOC_Id: Culture_Object315556
Id: 315556
Title: 郭清周與郭鄭銀杯伉儷在內垵自宅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在2016年在澎湖縣西嶼鄉內垵村的郭清周(1934年次)與郭鄭銀杯(1936年次)伉儷自宅內所拍攝,受訪此時這對夫妻均已高齡八十多歲。1947年郭鄭銀杯自願從台南市賣到郭家成為童養媳以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54
Id: 665154
Title: 貿易七村落成典禮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刊登在《中華婦女》,第十二卷第二期(1961)頁尾婦聯影輯,拍攝時間8月26日,拍攝地點桃園龍岡。 是日早上位於長沙街一段27號的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便集合了婦聯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996
Id: 278996
Title: 世驃整夜淋雨後病死 臺灣通史卷三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八月十三日,怪風暴雨,相逼為災,兵民多死。世驃終夜露立,遂病。九月,卒於軍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85
Id: 660085
Title: 大甲鎮志-人物篇
Description: 大甲鎮志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 歷經2年多的撰稿與修正,全書超過90萬字,網羅了大學教授、中小學老師、文史工作者共同參與編撰,其中有半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00
Id: 168400
Title: 泰雅族太魯閣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太魯閣群Gukutsu社男人正面照。臉部有刺黥,用毛線紮束頭髮,將其中一束,垂置於右肩前面。穿無袖上衣,另加套袖,這一風俗與大嵙崁者相同。

MOC_Id: Culture_Event649498
Id: 649498
Title: 樂生療養院調劑工作
Description: 本照片醫療人員正在調劑工作的情況,收於1955年之《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廿五週年特刊》。 樂生療養院除治療機構外,另設有藥局,下轄調劑室與簡易的製劑室,負責樂生院內每日數以百計的藥劑準備。調劑室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599429
Id: 599429
Title: 1960年廣興國校成立典禮
Description: 廣興國校位於南投縣鹿谷鄉廣興村,照片由德裔美籍神父謝省躬(Robert Russell Sprinkle, 1906-2003)於1960年9月所拍攝,為「廣興國校」成立典禮之實景。照片為身著學校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157318
Id: 157318
Title: 白團在馬祖
Description: 1950年代,馬祖地區不僅有美軍顧問團進駐,日軍以白鴻亮(富田直亮)為首的「白團」也成為中華民國政府在金馬地區建設地下化軍事據點的軍師。 據《馬祖軍事據點的故事》指出,世界二次大戰後,日軍部分將

MOC_Id: Culture_Event649472
Id: 649472
Title: 樂生院醫師採取皮膚檢體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樂生院醫師採取漢生病患者檢體的情況,收於1960年之《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中。 1950年代,樂生療養院醫師對於漢生病的理解,大多認為病症始於漢生桿菌侵入患者身體,經過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51
Id: 168551
Title: 鄒族的漁撈與竹橋
Description: 曾文溪上游達邦社村人漁撈情況。他們把一種稱為魚藤的植物的莖敲碎,將其毒汁放入水中以捕魚。溪谷上的竹橋為他們所架設。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078
Id: 661078
Title: 蔣渭水半身照
Description: 蔣渭水(1890-1931),宜蘭市人,是20年代民族運動的主軸。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在臺北開設大安醫院,1921年組織文化協會,全力推廣啟蒙運動,治警事件中被捕繫獄,往後的反日活動中,屢受拘捕仍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28
Id: 284328
Title: 宜蘭縣金同春龍舟協進會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洲社區的日曆。本篇六月十三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818
Id: 289818
Title: 一江山烈士遺族抵中壢忠貞新村
Description: 本文係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創刊於民國35年(1946)元旦的《臺灣民聲日報》,民國44年(1955)1月30日第4版,一則題為〈一江山烈士遺族抵中壢忠貞新村,軍友社備送各種家俱,連日各界齊前來慰問。〉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97
Id: 168497
Title: 布農族卓社群的房屋
Description: 位於卓社大山山麓的卓社房屋,其地基向地面挖下很深,有如將房屋建在豎穴之內。為著防禦敵人得襲擊,採數家相連而建,成一集團。屋簷下吊掛敵人頭骨,泰雅族人的首級。立於中央者為該地男人,鋪有石板的地上有兩根木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780
Id: 304780
Title: 祖孫分享老照片的情懷
Description: 照片是108年9月22日由澎湖科技大學計畫團隊前往澎湖縣西嶼鄉小門社區,進行「走回小門」的老照片徵集活動時所拍攝。此次活動在當天早上9:30於小門社區活動中心舉辦,共有三十多位村民前來共同參與。本照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919
Id: 303919
Title: 《西瀛風物》第三期〈湖西欽賜舉人辛齊光〉
Description: 本篇出自於《西瀛風物》第三期〈,篇名為〈湖西欽賜舉人辛齊光〉,作者為高啟進。以下是本文之摘要:辛齊光為澎湖第一位舉人,生於乾隆11年(1746),卒於道光元年(1821),為奎壁澳湖西社人。澎湖自乾隆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10
Id: 168510
Title: 布農族的搬運方法
Description: 此族人搬運東西的方式,是男人使用背板,他們以額頭支持背板、背簍的帶子而負之於背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625
Id: 278625
Title: 林蟬立約讓童養媳楊味被其母親贖回 臺灣私法人事編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立贖回字人斗六廳射留班堡牛埔田仔厝莊十二番戶林蟬,為因楊氏味,前年間味十一歲,林家養大,因為蟬身中帶病,不幸蟬自己失明,林家蟬不能理家事,日食難度,不能過日,不得已,托媒引就於楊味親母贖回,蟬甘願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970
Id: 277970
Title: 施乾築愛愛寮於艋舺,作為乞丐救濟收容之處 劍花室詩集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乾,臺北人,年二十七畢業工業學校,以其心力築愛愛寮於艋舺,邀市中丐者處之;安其身、教其藝,供其疾病醫藥之資,化無用為有用。一室之內,與同起居,雖染瘡毒,不以為苦。是天下之卓行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82
Id: 168382
Title: 泰雅族屈尺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泰雅族屈尺群的男人,展示其族群人的像貌及其風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70
Id: 277170
Title: 楊岳斌家人病亡,精神衰憊,勞鬱愈甚 楊勇慤公奏議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再,臣年逾六旬,精神已就衰憊。自光緒五年間,父與胞弟相繼亡故,創鉅痛深,加以母病難痊,侍奉未遑,勞鬱愈甚,以致舊傷新恙,間或舉發,非獨無心調理,抑且未忍明言,恐增老母之病。日積月累,心血虧損,遇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063
Id: 177063
Title: 與朋友騎腳踏車出遊
Description: 農人們常會因為土地東一塊、西一塊,所以在耕作的時候需要在村子裡四處走工。在早期沒有摩托車的時代,大家都必須得依賴單車,在天光有限的時間裡面,去到自己散落四處的農地裡耕作、巡田。 在豐田日本移民村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54

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3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文創育成中心資訊

每年更新,23

楊家華 小姐 | 02-85126561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文化部人民申請提供政府資訊案件統計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2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0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3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7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實體書店

每1年更新,183

陳怡君 小姐 | 02-85126472 | 2023-07-27 17:37:2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