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藝術與人文

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62213 , 欄位Id的內容是56221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作品為位於正殿佛祖廳上之佛教故事主題為度諸釋種,為佛陀出家證道後,返國渡化親族,顯示不忘本之孝心。為陳玉峰彰顯齋教佛堂之性質,繪製近三分之一比例佛教題材的畫作,營造出濃厚的佛教空間氛圍,本作品為善德堂正殿壽樑上面六幅經變圖之一。 陳玉峰(1900.3.1-1964.3.21)是一位出身於日治臺灣臺南市的彩繪匠師,本名陳延祿,玉峰為字號,人稱祿仔司、祿仔仙或陳畫師,與潘春源同拜泉州畫家呂璧松為師。其作品主要遍及臺灣南部縣市、大台北桃園也見其畫作,今現存如臺南大天后宮、澎湖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嘉義城隍廟等處都留有其畫作。 創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嘉義縣水上鄉老齋堂「善德堂」,於日治時期昭和七年(1932年)重修,建築融合華、台、日、洋風,且建築有大量彩繪,由台灣已故國寶級彩繪大師陳玉峰所繪,更有陳玉峰少見齋教風格作品,經文史專家陳美、姚其中爭取數年,尚在申請歷史建築階段。 台中市國語文研究學會文史工作者陳美、姚其中於2019年考證善德堂建物,依據鑲嵌在牆內的古石碑中「葉清欽出首承買」等碑文,查考得知建物為清代道光所創建,並撰寫 出版了善德堂文化資產價值報告,近期兩再度到訪善德堂參觀及記錄。 陳玉峰1900年生,是台灣第一代彩繪匠師,作品散見台灣各大知名廟宇,鄉土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奕興於2020年三月參與會勘時指出,現存陳玉峰的作品大多為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所繪,善德堂保存他30多歲的作品。 李奕興指出,其中具齋教風格的十八羅漢彩繪非常特殊,壁面、梁枋上的花鳥、風景、傳統故事等彩繪,還有畫風古樸的門神,是台灣少見保存大量且完整陳玉峰作品的建築,「在其他縣市早已被指定為文化資產」。 姚其中說,善德堂是台灣少見保留完整的齋堂,保存清代木棟構架,陳玉峰作品量多質精品相良好,玻璃彩繪出現日本國旗及海軍軍旗反映當時氛圍,外牆彩瓷面磚新潮,正身牆面具洗石子工法,更保存多款清代至日治時期匾額,風格各個不同;由於年久失修,近4、5年有漏水情形,急需整修,希望官方儘速協助保存。 善德堂基本資料: 廟宇性質:齋教龍華教派 祀神:主祀本師釋迦牟尼佛;左右隨侍為阿難尊者、迦葉尊者 歷史沿革:原創於清道光年十五年(1835),同治3年(1864)、光緒7年(1881)曾重修、日治明治四十一年(1908)數次修繕。現貌為日治昭和七年(1932)在柳子林地方人士林典與黃水等人的倡議下,鳩工重建。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6221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E3E81DFD-B15A-4929-B7C0-41F72FD4406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4T16:03:3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62213

Id

562213

Title

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

Description

本作品為位於正殿佛祖廳上之佛教故事主題為度諸釋種,為佛陀出家證道後,返國渡化親族,顯示不忘本之孝心。為陳玉峰彰顯齋教佛堂之性質,繪製近三分之一比例佛教題材的畫作,營造出濃厚的佛教空間氛圍,本作品為善德堂正殿壽樑上面六幅經變圖之一。 陳玉峰(1900.3.1-1964.3.21)是一位出身於日治臺灣臺南市的彩繪匠師,本名陳延祿,玉峰為字號,人稱祿仔司、祿仔仙或陳畫師,與潘春源同拜泉州畫家呂璧松為師。其作品主要遍及臺灣南部縣市、大台北桃園也見其畫作,今現存如臺南大天后宮、澎湖天后宮、北港朝天宮、嘉義城隍廟等處都留有其畫作。 創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的嘉義縣水上鄉老齋堂「善德堂」,於日治時期昭和七年(1932年)重修,建築融合華、台、日、洋風,且建築有大量彩繪,由台灣已故國寶級彩繪大師陳玉峰所繪,更有陳玉峰少見齋教風格作品,經文史專家陳美、姚其中爭取數年,尚在申請歷史建築階段。 台中市國語文研究學會文史工作者陳美、姚其中於2019年考證善德堂建物,依據鑲嵌在牆內的古石碑中「葉清欽出首承買」等碑文,查考得知建物為清代道光所創建,並撰寫 出版了善德堂文化資產價值報告,近期兩再度到訪善德堂參觀及記錄。 陳玉峰1900年生,是台灣第一代彩繪匠師,作品散見台灣各大知名廟宇,鄉土藝術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奕興於2020年三月參與會勘時指出,現存陳玉峰的作品大多為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所繪,善德堂保存他30多歲的作品。 李奕興指出,其中具齋教風格的十八羅漢彩繪非常特殊,壁面、梁枋上的花鳥、風景、傳統故事等彩繪,還有畫風古樸的門神,是台灣少見保存大量且完整陳玉峰作品的建築,「在其他縣市早已被指定為文化資產」。 姚其中說,善德堂是台灣少見保留完整的齋堂,保存清代木棟構架,陳玉峰作品量多質精品相良好,玻璃彩繪出現日本國旗及海軍軍旗反映當時氛圍,外牆彩瓷面磚新潮,正身牆面具洗石子工法,更保存多款清代至日治時期匾額,風格各個不同;由於年久失修,近4、5年有漏水情形,急需整修,希望官方儘速協助保存。 善德堂基本資料: 廟宇性質:齋教龍華教派 祀神:主祀本師釋迦牟尼佛;左右隨侍為阿難尊者、迦葉尊者 歷史沿革:原創於清道光年十五年(1835),同治3年(1864)、光緒7年(1881)曾重修、日治明治四十一年(1908)數次修繕。現貌為日治昭和七年(1932)在柳子林地方人士林典與黃水等人的倡議下,鳩工重建。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4T16:03:3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嘉義水上善德堂度諸釋種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3
Id: 286043
Title: 木瓜溪橋
Description: 〈木瓜溪橋〉在粗糙的原石表面切割出平整的台面,嵌入鏡面不鏽鋼,不僅提供小坐休息,在不鏽鋼上層加裝出水口,實體與反影之間,表達逆旅的交錯。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保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12
Id: 514312
Title: 遐齡女菩薩見證天送埤七十載滄桑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7
Id: 301257
Title: 海洋遊俠-台灣尾的鯨豚
Description: 廖鴻基,1957年生,花蓮人。34歲開始出海捕魚,成為討海人。39歲組成「台灣尋鯨小組」,在台灣沿海從事鯨類基礎生態觀察,以捕魚生活經驗及鯨類生態觀察寫成《討海人》、《鯨生鯨世》《漂流監獄》《來自深海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95
Id: 601195
Title: 結婚新體制神前的誓約日益漸增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14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時局緊迫感下,在花蓮港神社前結成連理的鴛鴦家庭與日俱增,從1941年(昭和16年)的25組(按:應為印刷錯誤,宜理解為昭

MOC_Id: Culture_Object268627
Id: 268627
Title: 口琴
Description: 口琴是一種透過口腔之吸吐,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臺灣閩南文化對口琴的稱呼受英語影響,常以ha-móo-ní-khah表示,亦有kháu-khîm、tshuì-khîm等表示方式。 唸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88
Id: 301088
Title: 花季
Description: 楊牧為臺灣著名詩人及散文作家。6歲時就讀花蓮市明義國民學校,是臺灣光復後第一屆國民小學學生,開始學習國語。在此之前,他只識得臺灣方言、日語及一點阿美語。 1955年初中畢業,就讀花蓮中學高級部,開始涉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61
Id: 600961
Title: 戰時食糧報國運動的實施要項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3日的報導,依據此影像的記載,國民精神總動員花蓮港廳支部展開了戰時食糧報國運動的活動,其通達要項給予花蓮港廳下的官民遵循。包含了一、強化對米穀的認識;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60
Id: 285860
Title: 賽德克勇士
Description: 賽德克族乃是泰雅族之友系,係萬榮聚落主要族群,其先民有紋面之習俗,成為原住民族群中之特色,作者擷取了該族傳統勇士精神,以現代造型語彙,作了新的詮釋,為萬榮鄉之人文指標。〈賽德克勇士〉的作者邱創用表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245
Id: 287245
Title: 背薪架
Description: 背薪架為太魯閣族人上山撿取木材並背負返家的工具,該件背薪架約為1936年所製作,是傳統太魯閣族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搬運工具。製作時先將兩根 V 字形的樹枝並列,選定其中一面為將置於背上的揹負面,在兩根樹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43
Id: 301343
Title: 飛魚 百合
Description: 《飛魚.百合》可說是廖鴻基半生以來的台灣踏查詩意版,藉由踏查中觀察體會的感動,紀錄了台灣山林海洋創造的故事片段。打破一般你我他的人稱敘述,透過「海洋」、「高山」、「平地」、「溪流」、「河口」五種視角,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79
Id: 515879
Title: 常盤館客間(其一)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1930年代,花蓮港常盤館內部的其中一間客間。從照片可以觀察到,其內部採用的是日本傳統和式裝潢,地板鋪的是「疊蓆」,即現今俗稱的「榻榻米(tatami)」。而榻榻米的大小尺寸皆是固定的,因

MOC_Id: Culture_Object195283
Id: 195283
Title: 光榮部落七腳川系阿美族少年與少女族服照
Description: 光榮部落七腳川系阿美族族服照。照片提供者為鄭阿玉,也是照片中右側的女子,照片的拍攝日期約為1950年,當年15歲的鄭阿玉是花蓮縣壽豐鄉光榮部落七腳川系的阿美族人,其父親為光榮部落的頭目,政府為了重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67
Id: 301367
Title: 大島小島
Description: 作家廖鴻基,1957年出生於花蓮市,花蓮高中畢業,三十五歲成為職業討海人。成立尋鯨小組於花蓮海域從事鯨豚生態觀察,也是黑朝海洋文教基金會的發起人,致力於臺灣海洋環境、生態及文化工作。《大島小島》為廖鴻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29
Id: 169229
Title: 荷塘小憩
Description: 〈荷塘小憩〉為戴武光(1943-2020)於1992年所作,畫荷塘花葉與水岸群鴨,成片的荷葉高低錯落,有青有枯,向背偃仰,姿態萬千,荷花掩映其中,一派天然。作者款識:「菡萏生香墨池中,半池花景若浮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76
Id: 601176
Title: 大日本國史展覽九日起在昭和紀念館為期一週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6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在當前時局下為彰顯大日本國史在各地辦理國史大展覽會,花蓮港市將於9日至15日在昭和紀念館舉辦大日本國史展覽會,內容自神武天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437
Id: 266437
Title: 劉沛故居作品四季長春圖
Description: 此為劉沛於民國五十九年之作,題字取名為「四季長春」。左方落款為劉沛於後期常使用的「石莊」,而非早期常用的「劉沛」。四季長春是傳統畫作中常見的吉祥花卉圖名稱,在此圖中以佛手柑引申「福」之意,以菊花象

MOC_Id: Culture_Place142135
Id: 142135
Title: 溪口吳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與閩南族群,過去來自苗朒和台中。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617656
Id: 617656
Title: 樹皮衣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陳水木在苗栗縣通霄所拍攝,此樹皮衣原為道卡斯新港社的文物,目前陳水木先生所收藏。 此件樹皮衣包括衣及帽二部份,材料均為樹皮。衣的長度為83公分,寬度63公分。帽子的部分長度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484
Id: 603484
Title: 第一回全島秋季中學校選拔野球大會花中優勝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9月24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此版面刊載花蓮港中學獲得全島秋季選拔野球大會優勝的相關照片,總共有四張。第一張為獲得優勝的花中球員合照;第二張為第三局上半花中上村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18
Id: 169218
Title: 綠滿晴窗幾回春
Description: 〈綠滿晴窗幾回春〉為蔡雙梅(1955-)於1996年所作之工筆水墨畫,描繪室內桌前窗口的春日晴光。格子木窗向右推開,拉開的窗簾收拾在右側,桌上盛放的牡丹瓶花與窗外翠竹相互映照,桌几上另擺設一套茶具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40
Id: 594440
Title: 馬祖新村居民老式衣物脫水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居民老式脫水機,現代的洗衣機除了洗衣也兼具脫水功能,甚至還能夠烘乾衣物,功能齊全,而這台僅有脫水功能。 眷村的婦女們必須每天到附近的公用水井打水,利用洗衣板等最簡便的工具,親手洗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614
Id: 467614
Title: 左傳句解(二)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左傳句解》卷二,韓菼編,上海文瑞樓石印,出版年代不詳。線裝書,直式右翻,封面左上題簽「左傳句解 二」,正式書名為「批點春秋左傳綱目句解

MOC_Id: Culture_Event163716
Id: 163716
Title: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境」區展示內容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境」區的展示內容。「境」區主要是與種籽設計、魚池鄉公所和慈心淨源茶場合作,除展示三方的合作計畫內容外,也展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04
Id: 286004
Title: 跳躍海岸線
Description: 作品〈跳躍海岸線〉以純白色大理石的質地,表現水花泡沫光影的色澤樣貌,增添浪花的潔淨美感,並連結了簡單的概念,造形變得親近易懂。二大片斜紋格的白大理石,像似由遠而近的海浪透視,浪花與水珠呈現交織的美感,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951
Id: 600951
Title: 回應市民的期望,著名電影陸續上映「民族的祭典」「美的祭典」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3月1日的報導。從敘述中可得知,日治時期的花蓮相較開發較早的西臺灣而言被視為文化隔絕之地,而文藝家協會於花蓮港的支部在登載此新聞的近期設立,被視為花蓮港市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62
Id: 285962
Title: 舞者
Description: 〈舞者〉,雕塑舞動的身軀,胴體如行雲流水般律動,以墊腳岫手一股蓄勢待發的激動,舞者誇張的抬腿正是力道的要點,霎那的姿態散發驚人的奔騰氣勢,舞者仰天屈膝,騰空旋轉後單腿輕盈的點地,舞孃揮灑對表演生命的熱

MOC_Id: Culture_Object191986
Id: 191986
Title: 茶之道,游於藝—茶道文化與文人審美情味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吳宥蓁,指導教授謝碧娥博士,出自南華國大學視覺與媒體藝術學系碩士論文,發表於2017(民國106)年6月。內容敘述作者透過解讀陸羽《茶經》,領略「茶道」的奧妙,經「生活茶湯」,體會「茶藝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60
Id: 301060
Title: 躊躇之歌
Description: 本書是作者陳列長達三十年歲月的散文書寫,記錄遭捕事情,以及出獄後參與政治的省思,並且以「浮雲」一章述寫了對政治的淡泊以及對朝野的心情。1946年出生於嘉義農村,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1969年移居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63
Id: 513363
Title: 花蓮港工業學校機械科畢業合影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拍攝於1943年(昭和18年)4月,可以看見一群學生圍繞著坐於正中的老師一起拍下這張合照,該師是花蓮港廳立花蓮港工業學校、即今國立花蓮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花蓮高工)機械科的鍛工教下足利老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375
Id: 660375
Title: 窺視歌劇院
Description: 2014年「拍!歌劇院之美」攝影比賽原攝原味類入選作品。 臺中國家歌劇院由普立茲克(PRITZKER)獎得主伊東豊雄建築師所設計,定位為國家級水準及國際性規模之表演場館,國際媒體報導更將其列為「即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宗教禮俗類

每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4:0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7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9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複合媒材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57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3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