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葉宗禮墓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葉宗禮墓

葉宗禮墓」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060811000002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葉宗禮墓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葉宗禮是旗後重要商行「新泰記」的後嗣,天資豪邁,師事陳白珩,後與乃兄葉宗祺經營糖米事業。明治32年(1899)獨自經營菸草仲賣,大正14年(1925)積極參與高雄市的各式組合。一生明理達義,熱心公益,昭和4年(1929)12月間就曾與葉宗祺、葉宗鑫兩兄弟聯合分送白米,救濟貧困。昭和6年(1931)秋天去逝,享年56歲,安息於今日中洲墓園。 墓園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的墓園之ㄧ。為一技巧高超的建築,並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 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為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故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高市府文二字第0950041395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06-08-11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旗津公墓(旗津二路與中洲二路間,靠近清靜寺、慈惠堂)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高雄市旗津區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8492345109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590592234284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中心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高雄市苓雅區 五福一路67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38023/photo/b5cad4f0-84a7-4038-9bb5-89905e6c4581.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公墓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60811000002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1.墳墓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且造型獨一無二,是技巧高超的建築。 2.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3.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4.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且是全台灣唯一的墓葬建築。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墓地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建物環境維護。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墓地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1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為開放空間,全天開放。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高雄文化資產網站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http://heritage.khcc.gov.tw/home02.aspx?ID=$2900&I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陳小姐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7)222-5136分機8322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abbie772@mail.khcc.gov.tw

caseId

20060811000002

caseName

葉宗禮墓

assetsTypes

    1. code
      A12

    2. name
      墓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葉宗禮是旗後重要商行「新泰記」的後嗣,天資豪邁,師事陳白珩,後與乃兄葉宗祺經營糖米事業。明治32年(1899)獨自經營菸草仲賣,大正14年(1925)積極參與高雄市的各式組合。一生明理達義,熱心公益,昭和4年(1929)12月間就曾與葉宗祺、葉宗鑫兩兄弟聯合分送白米,救濟貧困。昭和6年(1931)秋天去逝,享年56歲,安息於今日中洲墓園。 墓園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的墓園之ㄧ。為一技巧高超的建築,並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 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為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故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pastHistorySource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提供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registerReason

葉家「新泰記」在旗後,乃至於高雄市金融、商業發展中,居重要地位,墓葬建築結合中西語彙,外觀華麗莊嚴,其作工精美,深具美感、和諧,且仿歐式日本殖民時期之作品,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

lawsReference

<<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officialDocNo

高市府文二字第0950041395號

registerDate

2006-08-11

govInstitutionName

高雄市政府

belongAddress

旗津公墓(旗津二路與中洲二路間,靠近清靜寺、慈惠堂)

belongCity

高雄市旗津區

longitude

120.28492345109

latitude

22.590592234284

govInstitution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中心

govDeptAddress

高雄市苓雅區 五福一路67號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公墓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殯葬管理所

    2

buildingFeatures

1.墳墓建築巧妙結合中國及西方文化傳統之特點,形成當代最具美感特色與最具日本殖民時期代表性且造型獨一無二,是技巧高超的建築。 2.將旗津當時的特殊文化、發展過程凝縮於本建築中。 3.墳墓整體以中國傳統格局為主,結合日本殖民時期之西洋建築元素,以水洗石樸素的質感,灰、紅、綠三種顏色,將全部豐富的造型完全包覆。工法上有效防止海風鹽分的侵蝕,視覺美感上具統一整體感,營造靜謐肅穆的氣氛。 4.整體呈現當代日本殖民時期(1895-1945)華麗、精緻、簡潔、典雅、莊嚴、典型的建築風格且是全台灣唯一的墓葬建築。

inHouseFeatures

buildingUsage

墓地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建物環境維護。

buildingActualState

墓地

isOpenVisit

1

isCharge

openUpTime

為開放空間,全天開放。

wenSitename

高雄文化資產網站

govDeptContactor

陳小姐

govDeptPhone

(07)222-5136分機8322

govDeptEmail

abbie772@mail.khcc.gov.tw

「葉宗禮墓」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070425000001
caseName: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係為紀念日籍老師山岡榮氏奮不顧身搶救學生義行所設置。山岡老師出生於明治33年(西元1900年),昭和5年(西元1930年)1月渡海來臺,擔任東勢農林國民學校(今之新社高中)教師,同年

caseId: 20020806000002
caseName: 水源地水錶室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嘉義水道「水源地水錶室」座落於嘉義市東區民權路旁,為西元1911年(日治明治44年)7月興建、西元1914年(日治大正3年)3月竣工的嘉義水道設施之一部分為放置測量每日給水量機械「量水器」之設施,

caseId: 20121024000002
caseName: 虎尾民權路51巷老洋房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築約建於昭和10年(1935)前後,原為醫師住宅。為略帶洋風與現代風格之折衷主義風格,印證虎尾鎮日治時期引進製糖工業後的現代化城市與建築發展。目前整修後經營作為文創書店使用。

caseId: 20120523000001
caseName: 彰化鄭成功廟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彰化鄭成功廟倡建於日治昭和3年(1928年),於昭和12年(1937年)竣工,又名「全臺鄭姓大宗祠」,現今位於彰化縣彰化市中山路2段41號。鄭成功為臺灣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更是臺灣的重要信仰之一,

caseId: 20040206000002
caseName: (原)烏日庄役場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明治二十八年(西元1895年)烏日隸屬臺灣縣彰化支廳管轄。 明治四十二年(西元1909年)烏日改隸臺中廳沙鹿支廳,大正九年(西元1920年)再改隸臺中州大屯郡烏日庄。 戰後時期,民國三十四

caseId: 20201203000002
caseName: 東門國小忠孝樓、仁愛樓
assetsTypes: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清冊無

caseId: 20030331000044
caseName: 黃水應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931年以前,原為一落四櫸頭的格局,本為洪氏所有,後經黃水應之父黃光明收購。至1931年,黃水應遠渡南洋致富,增建為現今三蓋廊形式,為水頭唯一的三蓋廊古厝。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亂石砌、石

caseId: 20201127000002
caseName: 高雄代天宮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高雄代天宮創建於民國40年,其建廟緣由,溯自昭和5年(1930),前台南縣北門鄉蚵寮村民移居哈瑪星,自故鄉「保安宮」迎請清水祖師金身蒞境護佑,由旅高鄉親輪流奉祀,以為精神寄託。 民國38年農曆4月,

caseId: 20020416000005
caseName: 白冷圳入水口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

    5
pastHistory: 白冷圳入水口創建於1927(昭和2)年,日人於新社大南庄設置蔗苗養成所,供應蔗苗植栽,而地勢頗高的植栽培殖地,灌溉是一大問題,因此,總督府殖產局進行引大甲溪水源灌溉工程設計,1928(昭和3)年開工,

caseId: 20080808000001
caseName: 安西街周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由地政資料得知該建物登錄於大正11年,但以建築物的樣式推測該建物創建年代可能更早。

caseId: 20150622000002
caseName: 自由塔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民國39(1950)年韓戰爆發,中國大陸派遣人民志願軍介入韓戰。戰爭持續至民國42(1953)年,交戰雙方簽訂了「韓戰停戰協定」。根據協定內容,不願意遣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約1萬4,000餘人,移交

caseId: 20201130000001
caseName: 阿蓮中路吳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阿蓮中路吳氏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開台袓名諱不祥,約於康雍年間來台,在台灣縣崇德西里林墘莊開基。其中,第三代吳朝再(1753-1822)一房約於道光2年(1822)以前,移居中路,開啟中路吳氏家族的

caseId: 20080321000001
caseName: 談文車站
assetsTypes:

    1. code
      A7

    2. name
      車站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談文車站」位於造橋鄉談文村仁愛路29號,啟用於大正11年(1922年),時稱「淡文湖驛」,隸屬竹南郡造橋庄的淡文湖,為海岸線上第一個車站。 「談文車站」在日治時期是以運送薪炭、米的貨物運輸為主,而送

caseId: 20120223000001
caseName: 西螺程秉正公古墓
assetsTypes:

    1. code
      A12

    2. name
      墓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西螺程秉正公為西螺埔心地區程氏家族開台祖之一,其古墓建於清同6年(1867),墳墓在自家土地,佔地廣大頗具規模。至今保持完整之原貌,墓碑、墓桌、墓燈(或謂金剛錘,鎮水路之用)、墓筆等皆採泉州白石(俗稱

caseId: 20200915000003
caseName: 農業用碾米用礱穀機(東港鎮農會)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物興建於民國49年。

caseId: 20210401000002
caseName: 中原大學建築系館
assetsTypes: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中原大學建築系館建於1972年,當時物力維艱克勤克儉的年代,由系主任黃寶瑜率同師生及系友一同協力完成。此外,中原大學建築學系成立於1960年,為全國首創五年制之建築學系,具有建築教育史與培育臺灣建築人

caseId: 20161005000001
caseName: 原保證責任歸仁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農會

    5
pastHistory: 日治中末期,日人在紅瓦厝的舊菜市場週邊(現今歸仁忠孝北 路、大仁街、信義北路交界之處),透過教育設施、衛生機構、 工商市街發展等逐項建設,舊菜市場乃成為歸仁市街戰前的政 經中心。歸仁庄的公部門如庄役場

caseId: 20140827000001
caseName: 小赤林氏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本宗祠是昭和7(1932)年所建之四櫸頭形制宗祠,可以做為小赤村林氏家族在白沙開拓的歷史。林氏家族為小赤崁村具代表性家族,其後裔多從事文教工作,對澎湖地方文化教育傳承貢獻良多。 2.廳堂壁面有二戰

caseId: 20150226000003
caseName: 北山李氏兄弟洋樓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幢洋樓興建者為李增田、李明堂、李增料,三人為昆仲關係,早年於馬來西亞(Malaysia)從商致富,遂匯款返鄉興建此宅,據比鄰35號居民翁金鑾表示,此洋樓創建年代於民國三十七年(C.E.1948),起

caseId: 20190415000001
caseName: 永成戲院
assetsTypes:

    1. code
      A26

    2. name
      戲劇院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永成戲院前身為「廣內義久調製工場糧收容倉庫」,建成於昭和17年(1942),為黃直先生經營的「永成合名會社糧摺調製工場」(永成碾米廠)之倉庫。 二戰爆發後,碾米廠遭美軍轟炸而付之一炬。戰後黃氏將後方的

caseId: 20100122000001
caseName: 北港自來水廠歷史建築群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創辦於昭和四年的北港第一淨水廠,也就是俗稱的「水道頭」,至今有八十幾年的歷史。水廠基地面積1.28公頃,水塔高二十多公尺,蓄水量440公噸,供水人口達九千六百四十六戶。當年興建費用為廿四萬日圓,從昭和

caseId: 20070327000002
caseName: 國立臺灣大學日式宿舍-方東美寓所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929年。依文獻地圖比對日人聚集的主要有九區,本地區之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林業試驗所、第一中學附近至高等學校、臺北帝國大學等以日人住宅及教職員工宿舍為主,尤其臺北城南的古亭町,緊鄰城內軍政重地

caseId: 20060605000001
caseName: 新化武德殿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武德殿

    5
pastHistory: 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劍道、柔道訓練場所,見證日治時期日本武道精神。

caseId: 20180412000001
caseName: 大湖警察署署長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價值之建造物:日式木造宿舍

    5
pastHistory: 「大湖警察署署長宿舍」位於大湖鄉中山路86號,始創於明治29年(1896年),原為「大湖撫墾署」的建築物之一。目前的建築物應該是興建於昭和10年(1935)中部大地震之後,依當時臺灣總督府所頒布的「官

caseId: 20040301000004
caseName: 頂石閣砲台
assetsTypes:

    1. code
      A5

    2. name
      關塞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由於相關文獻極少,頂石閣砲台堪稱基隆最神秘的砲台。就現存殘跡來看,頂石閣砲台為洋式砲台,前後具有兩層的磚造卷拱,與劉銘傳時期台灣其它地區所建之新式砲台相近,是清領時期特有的建築特色。

caseId: 20020923000010
caseName: 光復鄉大豐村古厝(穎川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堂號「穎川堂」古厝興建於1921(大正10)年,為鍾家第16代祖先鍾阿宗從頭份攜眷遷居至此後,延請唐山起厝師傅所建的三合院大厝,2年後完成,為傳統客家式建築,紅色台灣瓦頂,簡潔的飛簷及西施脊,堂中雕樑

caseId: 20190108000005
caseName: 糖廍連灶遺構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臺灣早期製糖歷史可以上溯至荷蘭人治臺時期,當時便將蔗糖作為主要貿易商品運往海外,同時荷蘭人亦正式引進黃牛,使大型的治糖技術發展變為可能。 黃叔璥的《臺海使槎錄》亦提及「糖廍」,大致可以斷定在康雍兩朝之

caseId: 20110406000001
caseName: 新竹公會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集會堂

    5
pastHistory: 現今的美學館為舊社教館,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公會堂,由官民集資74,593圓興建,其中10,000圓是由新竹人鄭拱辰等10名紳士捐贈,工程於1920年(大正9年)7月開工,1921年(大正10年)落成,成

caseId: 20120723000002
caseName: 羅東林鐵八號隧道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太平山林木之採伐始自1915(日大正4)年,林木砍伐後利用索道與軌道運至土場,利用蘭陽溪水「管流」(或稱「放流」)至員山貯木池,並設營林所宜蘭出張所。後因管流不易管控原木品質,加上蘭陽電廠的興築將使溪

caseId: 20161230000001
caseName: 宜蘭五穀廟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清嘉慶15年(1810),由通判楊廷理統籌,10月舉行動土典禮,1811年由湖南長沙請奉1尊神農大帝木雕神像,稱為開基神祖。 2.清嘉慶17年(1812),3月竣工,由通判翟淦主持完工大典,正式命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1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