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樹木學名(筆記)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樹木學名(筆記)生物、生態與環境

樹木學名(筆記)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739246 , 欄位Id的內容是739246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樹木學名(筆記)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封面書寫「樹木學名」、「2類」、「廖日京」、「樹木」,印章「廖日京」 記錄1952年在各地,包括臺北市大指頭山(拇指山)、草山(陽明山)、臺灣大學、千皇廟、新店、植物園、嘉義農職、嘉義林業試驗所所觀察樹木之科名、中名及學名。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39246&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C36DD462-91F8-4755-8AB3-9C2EE20814C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5-31T13:57:1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246

Id

739246

Title

樹木學名(筆記)

Description

封面書寫「樹木學名」、「2類」、「廖日京」、「樹木」,印章「廖日京」 記錄1952年在各地,包括臺北市大指頭山(拇指山)、草山(陽明山)、臺灣大學、千皇廟、新店、植物園、嘉義農職、嘉義林業試驗所所觀察樹木之科名、中名及學名。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5-31T13:57:18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樹木學名(筆記)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848
Id: 515848
Title: 花蓮港船繫場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地點為花蓮港美崙船繫場,從圖中可以看見市區的美崙山山頭。花蓮的海上運輸主要依賴1939年(昭和14年)興建的花蓮港,花蓮港為臺灣東部地區重要的港口,而蘇澳至花蓮港的海上運輸路段又稱作藍色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00
Id: 276900
Title: 山上有泉如沸湯,中其氣或立斃 臺陽見聞錄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山上有泉約寬數畝,人遠望,水滾起如沸湯,約高二、三尺,不(敢)迫視,恐中其氣,或至立斃。「諸羅雜記」云:玉山之下有溫泉,泉上湧氣蒸騰如沸;凡數處。夫山出琉璜,斯下有溫泉,亦無足怪;若泉上湧及沸高數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838
Id: 296838
Title: 馬祖春季食材─紫菜與垢
Description: 馬祖四面環海,沿岸島礁出產野生紫菜。野生紫菜在日本稱為「岩海苔」,也是高品質的海產;在海邊較光滑的岩石上容易附著紫菜生長,產量也不多。每株葉長約10 至15 公分,葉寬約1.5 至2 公分,新幹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61
Id: 279961
Title: 通草利水,亦可通乳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通草(「舊志」作土瓜.性利水,兼通乳竅.染以綵色製花,鮮明可愛)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935
Id: 754935
Title: 嘉義市長春醫院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有「內科 兒科 ×光科」、「長春醫院」招牌,旁側及後方為建築物。收存之底片套正面黑筆書寫「58.3.18.」、「嘉義」。本底片為廖日京拍攝。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69
Id: 304169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六屆〈澎湖石滬之築造開拓年代初探〉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澎湖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篇名為「澎湖石滬之築造開拓年代初探」,以下為本文摘要:本文由王國禧和陳正哲兩位共同著作。在澎湖,一種以玄武岩或硓古石,在海岸地勢較為平坦的潮間帶,堆砌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063
Id: 300063
Title: 馬祖潮間帶─蠑螺(草螺)
Description: 早期社會濟條件較差,螺貝成為馬祖地區主要的蛋白質攝取來源。蠑螺為馬祖潮間帶常見螺貝類之一,一般只吃前半部,後半部是消化器官、排泄器官,所以一般不會食用。據劉宏文所寫之《玉珠的蠣啄》一文所述,等到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11
Id: 277011
Title: 營中疫氣猶盛,皆因水土不服所致 甲戌公牘鈔存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其營中疫氣猶盛,死者日八、九人或兩、三人不等。病者邀醫診治,醫云:此水土不服所致;皆涕泣思歸。

MOC_Id: Culture_Place327835
Id: 327835
Title: 基隆河塔悠路五號水門錫口濕地的整治
Description: 錫口濕地的歷史背景松山的舊地名錫口,與基隆河的關係密不可分。最初是平埔族凱達格蘭人狩獵的區域,區內有麻里折口、里族、塔塔悠三個社。乾隆四十四年,貓裡錫口社,番甘武老立典田契字,就有早期交易的證據。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091
Id: 514091
Title: 龜山印象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4
Id: 506434
Title: 親不知斷崖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位於花蓮縣豐濱鄉的親不知斷崖。自1930年代以來,開通東海岸自動車道一直是地方當局長久努力的目標。根據《臺灣日日新報》在昭和8年(1933)7月17日的報導,開通該道路的目的,除了要為將來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34
Id: 506334
Title: 眺望錐麓大斷崖
Description: 自日治時期太魯閣戰爭後,日人即在太魯閣各部落間開通聯絡道路,今日的錐麓古道即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過去從巴達岡駐在所往大斷崖方向眺望是看不見其壯麗的,因此要來到錐麓附近樹木較少的道路一角,才能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76
Id: 279276
Title: 士人建養濟院收留患癩疾之病人 臺灣通史卷三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前時臺灣瘴癘盛、水土惡,鄉僻之人每患癩疾,無藥可治,父母棄之,里黨絕之,流離道路,號為天刑。士望見而憫之,慮其感染,建養濟院於八卦山麓以居之,旁及廢疾之人,養之醫之,民稱善政。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150
Id: 280150
Title: 梔子花子可入藥 苗栗縣志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梔子花:花黃.子可入藥.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11
Id: 662811
Title: 木材加工製造試驗記錄之照片系列:亞硫酸法製漿工廠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三棟建築物;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封面」、「高7×7/8" ×橫6×1/8"」。 經查文獻《林業試驗所通訊》〈臺灣省木材利用的趨勢及木材飢荒的對策〉可知,木材適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83
Id: 280583
Title: 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白扁豆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荍麥、石薯、苧薯、山藥薯、白扁豆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58
Id: 279858
Title: 蛇草治毒蛇咬傷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蛇草:形如菠蔆,有小白花.毒蛇傷人,搗爛敷之,仍煎泡酒服;立愈.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86
Id: 276586
Title: 靳樹畹染疫病,楊毓健攝鳳山縣事 平臺紀略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新調鳳山知縣靳樹畹抵任,署縣劉光泗仍歸海澄。漳浦知縣汪紳文安撫緝捕事竣,仍歸漳浦。 靳樹畹染疫病,未幾卒,以同知楊毓健攝鳳山縣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592
Id: 670592
Title: 林業陳列館建築物系列之2
Description: 此為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應為建築物的樑;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大殿正梁上角」、「5」。原相本中,本照片附近放置寫有陳列館修建前字樣的紙袋(林業試驗所藏品編號001782.C.000.000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67
Id: 277567
Title: 出征射不力社番殺害楓港莊民一役,張統領出資收埋死於戰事諸人 恒春縣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是役也,自夏徂冬,六越月而寢事。其間,兇番竊殺、洪水為災,我軍之死於戰、死於病、死於風雨中之凍且餓者若干人、衝流入海、汨沒魚腹者若干人。均蒙奏卹;其姓名無稽,暴骨荒山者,又若干人,見者傷心、聞者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700
Id: 278700
Title: 木瓜能療足疾,土人醃醬以為菜 續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木瓜(臺產迥異內地.木本,一幹直上,無旁枝.實生幹上,四面旋繞;皮色深青.土人醃醬以為菜,甚佳;能療足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39
Id: 514339
Title: 南門圳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行健、拱照;五結鄉孝威、大吉;蘇澳鎮永光;羅東鎮竹林、仁和;頭城鎮中崙、更新;員山鄉員山、蓁巷;以及冬山鄉柯林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仁和社區的日曆。本篇6月17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662
Id: 512662
Title: 傳統藝術資源之佛帽剪裁
Description: 陳進傳的《宜蘭縣傳統藝術資源調查報告書》,書中183頁到195頁,羅列出傳統工藝基礎調查資料木雕匠師部分,是當時調查採訪結果,所整理出來的傳統工藝資源。蘭陽地區的雕藝人才,主要以木雕為最多數,大致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924
Id: 662924
Title: 省議員來訪林業試驗所之照片-中山堂
Description: 方形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大約有13人於室內,遠方長桌有5人,其中有一人站立,左方長桌有二人坐著,並且正在書寫,其餘人等低頭閱讀桌上的文件,此疑為會議場景。此系列照片為林業試驗所前職員鄭宗元(

MOC_Id: Culture_Object476223
Id: 476223
Title: 1971年太魯閣出遊照
Description: 太魯閣出遊照,拍攝時間為1971年(民國60年),相片提供者為陳香妹女士,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壽豐鄉豐山村。 圖1為受訪者於太魯閣天祥風景區出遊照,後方建築物為天祥天峰塔。天峰塔為八角形七層高塔,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836
Id: 279836
Title: 艾可治百病 諸羅縣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艾:「爾雅」謂之冰臺.莖高三、四尺,葉長寸許.味辛微香,面青背白.花黃,秋開如野菊而小.「爾雅翼」:『庶草治病,各有所宜;惟艾可灸百疾,故名醫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81
Id: 279381
Title: 風籐可治風疾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風籐,狀與他籐異;似木通,出水沙連內山.浸酒服之,可已風疾(同上).出下淡水(「鳳山縣志」).可熬膏(「淡水廳志」).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79
Id: 280279
Title: 虎耳草可治耳疾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虎耳草:葉圓而綠,背紫有毛,花黃.陰濕和鹽搗之,可治耳疾.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72
Id: 754572
Title: 林業試驗所森林化學系試驗-氣體分析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印有底片商標「KODAK SAFETY FILM」。畫面中央1人站於室內,手持試管,桌面置有試管、燒瓶等實驗器材,後方為置於牆前之櫃子及窗戶。照片中的人物為當時林業試驗所森林化學系技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095
Id: 509095
Title: 文山溫泉
Description: 文山溫泉位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為花蓮縣少數幾個溫泉中較有名的。照片中的主角在洗完溫泉後,在一旁的岩壁旁拍照,而這片美麗的圓弧形岩壁,歷經許多年的河水沖刷、侵蝕,而形成這特殊的地景景觀,讓人讚嘆大自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4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7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

每日更新,80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50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6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交通運輸與通訊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