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俗稱山尾薯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
「土茯苓俗稱山尾薯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9931 , 欄位Id的內容是279931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土茯苓俗稱山尾薯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土茯苓(赤者俗呼山尾薯)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9931&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C4B8CF7-859C-46BE-BA13-66FF1672D77C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14:41:5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31
Id
279931
Title
土茯苓俗稱山尾薯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土茯苓(赤者俗呼山尾薯)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14:41:57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土茯苓俗稱山尾薯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8967
Id:
508967
Title:
從阿里山茶產業論茶葉與食品安全
Description:
本論文作者黃毓諄,指導教授李俊毅博士,出自國立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發表於2014(民國103)年7月。內容探討茶葉農藥殘留的檢驗標準,以阿里山茶產業為實證討論個案。
阿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27
Id:
509127
Title:
節能減碳的交通工具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鳳林鎮箭瑛大橋興建前,所有要到山興里、中興里的人,都得冒險涉溪或搭簡易的小木船,並由滑輪拖曳渡河到對岸。民國59年(1970)照片提供者為了要到中興國小調查視障學生,幸運的搭乘這艘特殊的交
屏東車站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93
Id:
755093
Title:
屏東車站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畫面為屏東車站,建築物上方「屏東車站」,為廖日京拍攝。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廖日京在臺灣各地進行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56
Id:
662756
Title:
桃花心木栽培記錄之照片系列:造林撫育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中可見數人立於林間,疑似正在檢視樹木生長情形。照片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11」、「直的」、「封底」,經查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為林試所)1958年6月刊出的《林業推廣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54
Id:
755254
Title:
上池醫院-黃文陶家厝內庭園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所拍攝的底片。畫面為上池醫院東側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家厝內的庭園,當時黃家種植了許多蘭花與其他植物。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918
Id:
661918
Title:
麻竹坑伯公-龍興宮V.S.相思樹
Description:
當初最早的土地公廟位於魚藤下,由石頭砌成的石頭土地公,後來才有土地公令牌供鄉民膜拜,今日的福德正神金尊是由村民集資建廟的。廟前的一對石獅子十分可愛是由本村村民劉進福先生捐獻。據說以前還供奉一尊石頭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81
Id:
739181
Title:
北港防風林工作站辦公室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原收存頁面書寫「北港防風林工作站」、「辦公室1、2」、「大門1、2、3」,收存於「分所試驗場工作站」底片冊中。畫面後方為1棟建築物,推測為辦公室,建築前方及左右兩側有樹欉與數株植物。
北港防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52
Id:
279752
Title:
臺灣為瘴毒之地 續修臺灣縣志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氣候非天為也.地偏則所得於天者如是.臺灣本瘴毒地,雨暘寒燠,皆非氣之正.建置而後,居民廣集,人類孳生,瘴氛屏銷,霧露風雨無所挾而為癘.固知陰陽和,寒暑時,古今來有力持之者,則豈非人事哉.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22
Id:
755022
Title:
松田英二與廖日京在恆春熱帶植物園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松田英二(右)與廖日京(左)合照,拍攝地點為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今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園內。
本件為「森林與歷史-臺灣林業文物整理、累積與轉化」案中「廖日京植物公務紀錄與研究往來書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98
Id:
506298
Title:
天長斷崖與觀音岩的一角
Description:
坂邊駐在所位於能高越嶺古道上,臺灣早期文學作家龍瑛宗描述:「提起花蓮港(今花蓮縣)太魯閣峽谷舉世皆知。事實上,如果說峽谷之美,天長斷崖更勝一籌。」早期能高越嶺古道為賽德克族人遷徙與貿易重要道路之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60
Id:
662760
Title:
檸檬桉之照片系列2
Description:
此為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一片生長於山坡地上的樹林,前方並設有一標示牌,上頭寫有文字「直播造林民國四二年四月」、「樹種:檸檬桉」、「株數:一三六九六」、「面積:○五五公頃」;背面有黑筆書
二結地理位置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55
Id:
514355
Title:
二結地理位置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595
Id:
754595
Title:
林業試驗所恆春分所 照片系列-觀日峰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前景設一標示牌,上頭書寫「巴士海峽」、「太平洋」、「臺灣海峽」,並標示相對位置。中景為一片低矮植被,遠景有海岸。所附紙條寫攝於六龜至恆春。拍攝時間約在1960年左右。
MOC_Id:
Culture_Event192703
Id:
192703
Title:
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2016年霸王級寒流造成茶園積雪
Description:
照片為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2016年霸王級寒流造成茶園積雪之景象。2016(民國105)年1月24日霸王級寒流來襲,造成位於海拔400公尺的茶業改良場文山分場罕見的雪景。
此次猛爆型寒流形成的原因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827
Id:
267827
Title:
花蓮壽豐鯉魚潭觀音像
Description:
花蓮壽豐鯉魚潭觀音像。照片拍攝的時間約為1972年左右,照片提供者為邱美華女士(即照片中間的女子),此為她與丈夫到花蓮鯉魚潭出遊的照片,這時候夫妻倆剛結婚還沒有小孩,喜歡四處出遊。身後的背景可見湖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068
Id:
281068
Title:
士兵不習慣台灣濕熱天氣而紛紛患病 清高宗實錄選輯選輯(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林爽文一日不獲,即官兵一日不撤;經年累月,與賊相持。雖駐兵日久,經費亦屬小事;但臺灣地方一交三月,氣候即已炎熱,所調官兵內如屯練、貴州及別省兵丁素來不耐濕熱,若至彼時尚在該處駐劄,必致易生疾病,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078
Id:
755078
Title:
松田英二於恆春熱帶植物園影像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底片齒孔處有「12B」、「13」,另有1格畫面相仿底片,總共2格。畫面人物為松田英二,松田英二曾在1971年9月來到臺灣,廖日京帶松田參訪墾丁、嘉義、南投、臺北等地。松田英二攝於恆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301
Id:
279301
Title:
蕎麥能解肌袪熱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蕎麥(一作荍麥),實三稜而色微黑.秋花、冬實,粒亞於麥麥丏,俗謂能去冷汗(「諸羅縣志」).嬰兒有疾,每用蕎麥麥丏少許,滾湯沖服,立瘥.謂能解肌袪熱也(「彰化縣志」).
火金姑天地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Place513902
Id:
513902
Title:
火金姑天地
Description:
礁溪鄉匏崙社區是雪山山脈山下的社區,匏崙村匏杓崙路一帶俗稱小礁溪。由於自然生態未被破壞而獲得完善的保護,有清澈的河川溪流以及草木扶疏的景致;因環境未受汙染,自然生態豐富且多元,整個山林環境優雅、森
漆樹汁收集照片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490
Id:
732490
Title:
漆樹汁收集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照片。照片收藏於《寫真帖》,為樹幹特寫照,拍攝漆樹樹皮切口方式,以用來收集漆樹流出的樹汁液。漆樹之汁液為早期重要的塗料,在日治時期漆樹是重要的經濟樹種,此照片記錄當時漆樹收穫時的樣態。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83
Id:
662783
Title:
松樹小枝和松果照片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裡是植物枝葉的特寫,它具有細而尖長的葉片,上方枝條的中部,附著了塊邊緣不甚平整的橢圓狀物體。1955年林業試驗所(以下簡稱林試所)編寫《林業推廣專刊》第5號「松果的採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95
Id:
280395
Title:
正埔薑去風濕寒痛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正埔薑:味辛甘,性熱,凡風濕寒痛,用生葉搗爛,酒炒搥之,立愈.婦人產後,煎水洗身佳.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71
Id:
276571
Title:
下淡水地氣熱,居者多病 閩海紀要卷之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下淡水山頂噴泥。下淡水地氣甚熱,居者多病。有一山絕頂噴泥,浮於溪中,夜見光炎如火。老番私語云:『欲易代者固如是也』!自紅夷竊據及國姓開刱以至於今,皆一一為人道之。後果驗。
地震勘災(二)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39
Id:
509239
Title:
地震勘災(二)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拍攝於民國40年(1951)花蓮大地震後南濱堤防之損壞影像。此張照片中之情況為民國40年(1951)所發生之花蓮大地震的災損情形,同年11月發生臺東大地震,同為縱谷地震系列中的一部分,也
沿著沙岸走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8
Id:
506438
Title:
沿著沙岸走
Description:
毛利之俊(《東臺灣展望》作者)在從水璉尾前往鹽寮港的過程中,行經一片長而美的「砂汀」。而今沙岸景觀依舊,卻有變本加厲的狀況。戰後由於在鹽寮聚落南方興建漁港,並建有海堤,導致「突堤效應」的發生。該堤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653
Id:
514653
Title:
太魯閣深水溫泉 (文山溫泉)
Description:
「太魯閣深水溫泉」,相傳於1914年(大正3年)的太魯閣戰役中由日本軍官深水少佐所發現,因此最初便以少佐之名命名為「深水溫泉」。戰後,因溫泉鄰近塔比多(地名)而取其諧音改稱為「大北投溫泉」。後塔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27
Id:
514727
Title:
從錐麓望向中央山脈
Description:
1910年至1915年(明治43年至大正4年)五年理蕃計畫期間,於1914年(大正3年)爆發太魯閣戰爭。事後各太魯閣族蕃社陸續歸順,日本政府隨即在各部落間開闢連絡道路與廣設駐在所,而為了更加控制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499
Id:
279499
Title:
蒺藜子能消風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蒺藜子,有三角刺,「本草」云:風家宜用刺蒺藜,補宜用沙宛蒺藜,乃腎、肝、肺三經之藥.端午采其蔓,煮湯浴身,亦能消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86
Id:
277086
Title:
苑裏藥屬之物產 苑裏志下卷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金石斛、穿山龍、白雞冠、紅龍草、三腳虎、馬蹄金、生木香、千里光、兩寶花、五爪龍、龍吐珠、馬鞍籐、虎耳草、金石榴、向天盞、鴨母草、葉下紅、鐵馬鞭、蒲公英、遍地錦、香附、陳皮、莿荇、射干、蒼耳草、紫蘇
MOC_Id:
Culture_Object714685
Id:
714685
Title:
烏來社林產試驗場木炭窟附近小屋照片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相片收於《寫真帖》內。照片上方書寫「仝上附近ノ小屋」,「仝上」即「同上」,接續前一張相片「烏來社林產試驗場ノ木炭窟」,故此相片拍攝地點同為現今新北市烏來區一帶。
相片畫面有一人立於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0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文化部研習課程
每日更新,13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7:06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7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5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