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0年代後期「王錦珍茶行」贈送零售商的茶海空間、地域與遷徙
「民國60年代後期「王錦珍茶行」贈送零售商的茶海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463985 , 欄位Id的內容是46398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民國60年代後期「王錦珍茶行」贈送零售商的茶海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照片為「王錦珍茶行」第二代經營人王敏超先生所示,為西元1970(民國60)年代贈送零售商的一只茶海。茶海沒有握把,一面有葫蘆圖案及葫蘆為記字樣,另一面則有茶行名稱、電話及住址等資訊。
這只茶海的構圖與製造水準普通,商標與茶行資訊是第二次繪製後,利用比較低的溫度燒製,已部分脫落,屬於平價的產品,藝術與文創價值並不高。該茶行從西元1950(民國40)年代後期,開始贈送茶海給零售商,最早的一只茶海似一個大一號的茶杯,沒有杯嘴,使用並不便利。照片中的這一只茶海的設計與造型較為實用,只是短時間重複使用,杯緣會燙手。
早期功夫茶的泡茶工具極少用到茶海,甚至到西元1970(民國60)年代仍不普遍,「王錦珍茶行」贈送的茶海,推測當時已有使用,當作較新奇的贈禮。再由臺北市市話升碼的沿革上看,西元1952(民國41)年由4碼改為5碼,1958(民國47)年即由5碼改為6碼,1975(民國64)年由6碼改為7碼,1998(民國87)年由7碼改為8碼。因此,這只茶海應該是民國60年代初期的產品,屬於第二代的產品。與第一代產品比較,茶海上開始印製有商標,而且這個商標已沿用至今。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463985&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1ED823C0-CF2B-4ADA-B4DA-CD6CA59205B3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1-08T13:54:2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 。
MOC_Id
Culture_Place463985
Id
463985
Title
民國60年代後期「王錦珍茶行」贈送零售商的茶海
Description
照片為「王錦珍茶行」第二代經營人王敏超先生所示,為西元1970(民國60)年代贈送零售商的一只茶海。茶海沒有握把,一面有葫蘆圖案及葫蘆為記字樣,另一面則有茶行名稱、電話及住址等資訊。 這只茶海的構圖與製造水準普通,商標與茶行資訊是第二次繪製後,利用比較低的溫度燒製,已部分脫落,屬於平價的產品,藝術與文創價值並不高。該茶行從西元1950(民國40)年代後期,開始贈送茶海給零售商,最早的一只茶海似一個大一號的茶杯,沒有杯嘴,使用並不便利。照片中的這一只茶海的設計與造型較為實用,只是短時間重複使用,杯緣會燙手。 早期功夫茶的泡茶工具極少用到茶海,甚至到西元1970(民國60)年代仍不普遍,「王錦珍茶行」贈送的茶海,推測當時已有使用,當作較新奇的贈禮。再由臺北市市話升碼的沿革上看,西元1952(民國41)年由4碼改為5碼,1958(民國47)年即由5碼改為6碼,1975(民國64)年由6碼改為7碼,1998(民國87)年由7碼改為8碼。因此,這只茶海應該是民國60年代初期的產品,屬於第二代的產品。與第一代產品比較,茶海上開始印製有商標,而且這個商標已沿用至今。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1-08T13:54:20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
「民國60年代後期「王錦珍茶行」贈送零售商的茶海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40
Id:
555240
Title:
介壽國小(角板山蕃童教育所)
Description:
介壽國小校門,校址位於桃園市復興區澤仁里中正路33號。明治42年(1909)8月,角板山甲種蕃童教育所成立,為今介壽國小的前身。1946年9月合併原國語(日語)講習所於現址成立新竹縣角板鄉角板國民
大湖口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3584
Id:
163584
Title:
大湖口
Description:
桃園台地主要有四:中壢、平鎮、伯公岡與湖口台地,而新竹縣湖口鄉則橫跨了伯公岡及湖口兩台地。湖口舊稱「大窩口」,「窩」的意思為山間盆狀較大的窪地。且因「大湖口」與「大窩口」的客家語發音相近,所以在譯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277
Id:
298277
Title:
福德爺長慶廟
Description:
長慶廟舊名為「古亭庄福德爺」廟,土地公(福德爺)為漢人農業社會最普遍奉祀之神祉,廟址位處古亭庄村落南側交通要道旁,本廟宇不僅見證早期漢人墾拓古亭地區的歷史,亦是地方共同信仰的無形文化。現有建築本體
稍來社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48
Id:
163648
Title:
稍來社
Description:
稍來社,原住民語稱為ミサオオライ(Misaorai),由サオライ(Saorai)、ユ一カンライワン(Yuukan Raiwan)、スバエ(subae)三個部落所組成,戶數有38戶。北到大尖山為界限
比亞豪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918
Id:
618918
Title:
比亞豪
Description:
影像為比亞豪社建築留存的檜木柱,比亞豪社位於和平溪北溪上游右岸河階地上,正處於與次考干(Skaogan)溪合流點,海拔約1千公尺。據比亞豪部落傳說,本社的始祖 Wasau Pajas 由pinsə
楓林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90
Id:
619390
Title:
楓林
Description:
屏東縣獅子鄉楓林村的楓林國民小學其前身為1918年(大正7年)設置的外麻里巴教育所。1946年改制為獅子鄉楓林國民學校。楓林位於里龍山西北方山麓,楓港溪南岸支流畔的緩傾斜地上,有產業道路向北經鄉公
MOC_Id:
Culture_Place325226
Id:
325226
Title:
出水坡駐在所
Description:
出水坡駐在所位於大漢山東南稜、出水坡山以西約2公里的寬稜上,包含一個標高715公尺的小山,海拔約在700至715公尺處。清光緒8年(I882)設出水坡營,屯兵30人,分為3隊。大正8年(1919)
MOC_Id:
Culture_Place289747
Id:
289747
Title:
玉里協天宮後山保障牌匾
Description:
一、種類:碑碣、匾額、楹聯、旗幟、印信等具史料價值之文物。二、主要材質及特徵:木製黑漆牌匾,以金漆雕楷書體「後山保障」,上款「光緒七年辛巳孟冬吉立」,下款「欽加總鎮銜總帶飛虎左營兼理中路招撫墾務福建即
MOC_Id:
Culture_Object298275
Id:
298275
Title:
國立中央圖書館舊址
Description:
本建築主體為日本「建功神社」遺址所改建,現今保留本書院建築物,並進一步於園區內增設相關遺蹟之證據保存或復舊模型,當可更完整承續歷史意義與豐富人文教化內涵。本建築亦為政府遷臺首要文化建設,歷經國語日
觀音禪堂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825
Id:
295825
Title:
觀音禪堂
Description:
「曹洞宗大本山臺北別院」於1910年落成於臺北城東門「景福門」外,是由日本曹洞宗與臺灣佛教界成員共同聚資興建,臺北別院為日本曹洞宗在臺灣的傳教中樞。木造建築的臺北別院因遭颱風吹毀,1923年重建完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11
Id:
617111
Title: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Description:
開路紀念碑與古道旁的荒塚遺骨合祀,蘇澳鎮朝陽里朝陽路(震南宮旁)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此碑安座於南強里朝陽路的震安宮旁,在路邊蓋一碑亭,以避雨淋,便於村民祭拜。碑前有長方形石槨,此碑原立於東南方距此
懷古亭碑記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48
Id:
233948
Title:
懷古亭碑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懷古亭碑記,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村懷古亭,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明萬曆四十五年夏都督僉事總兵官沈有容率水師禦寇獲生倭六十九人於東沙山不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14
Id:
293314
Title:
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
Description:
臺灣第一位完成西方醫學教育的臺籍原住民外科醫生謝唐山先生,曾在此開業行醫,家族四代均有從醫者,可謂見證了臺灣醫療史之發展歷程,具歷史文化價值。外觀為典型洗石子四柱三窗立面,騎樓為磚拱,立面有一對希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682
Id:
684682
Title:
淡水線鐵路改道工程與士林一號道路拓寬工程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由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71年12月30日拍攝,主題為鐵路士林劍潭路段改道工程完工。為進行士林一號道路拓寬工程,淡水線鐵路向西遷移完工,舊鐵路可以拆除,讓道路拓寬工程可以持續進行。
士林一
MOC_Id:
Culture_Place514073
Id:
514073
Title:
穿越時空—發現「柯仔林」
Description:
柯林社區的守望相助隊部位於北成橋下,是社區第二個活動中心,雖然北成橋提供了風雨的屏障,橋下空間仍有基礎的漏水問題需要改善,以水泥構造為主的空間也給人過於生硬陰冷之感。
於是社區透過社規師
大坡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61286
Id:
161286
Title:
大坡
Description:
大坡,桃園大圳第2支線第6號池,屬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管轄,位置在桃園區龍鳳段122等地號龍岡里國豐七街。蓄水面積4.93公頃,蓄水量60,485立方公尺,灌溉面積81.32公頃。於清治時期由竹仔陂等三
MOC_Id:
Culture_Event668235
Id:
668235
Title:
張達五與林連治於結婚禮堂舉行儀式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攝於1961年(民國50年)2月11日國軍北投醫院神病科禮堂,畫面中的兩位新人為張達五與林連治,當時大多人結婚都是透過介紹,並且軍官要滿28歲經報准才可以結婚,並且須過保防官所做的身家調查
哈盆溪營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325540
Id:
325540
Title:
哈盆溪營地
Description:
哈盆越嶺古道連接新北市與宜蘭縣兩地,步道沿南勢溪上游右岸繞山腰而行,沿途多次穿越南勢溪支流,物種、生態豐富,有「台灣亞馬遜」之美稱。古道路況平坦,樹蔭濃密,景觀原始自然,適合生態觀察、登山健行、露
長虹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29
Id:
509129
Title:
長虹橋
Description:
此圖為民國58年(1969)時,舊長虹橋的樣貌。長虹橋興建於民國58年(1969),長120公尺,位於花蓮縣豐濱鄉,連接港口村與靜浦村,是臺灣第一座懸臂式單拱預力混凝土橋。從遠處看,猶如一到長虹跨
MOC_Id:
Culture_Object320708
Id:
320708
Title:
1917年判任官甲種一戶建官新築工事斷面圖
Description:
圖為甲種一戶建官舍新築工事斷面圖, 為臺灣總督府土木局於大正6年(1917)所發通告的附件。
臺灣對於日治時期的官舍之普遍印象,是木造建築、雨淋板、廣大的庭院等。量多且常見的,屬於基層的判任官官
大埔漁村亭記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233951
Id:
233951
Title:
大埔漁村亭記
Description:
本碑文為大埔漁村亭記,現存於連江縣莒光鄉東莒村大浦聚落,為該公共建設沿革之參考文本,日後得做為研究連江縣之重要史料。碑文全文如下: 大埔漁村,天然港灣,昔日海商薄舟灘頭,燈火如晝,人聲鼎沸,固一時
旗後砲台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66
Id:
164566
Title:
旗後砲台
Description:
1874年牡丹社事件後,清政府沈葆楨來臺辦理海防事務。之後又派唐定奎、王福祿等人主持,聘英籍J. W. Harwood督造,自1875年開始在旗後山上興建一座中西合璧的砲臺,並於次年完工。
第二唧筒井藍晒圖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Object605391
Id:
605391
Title:
第二唧筒井藍晒圖
Description:
如果沿著河堤側馬路經過北港水道那棟磚造建築的唧筒室,很容易就注意到兩個大圓形的水井,一個上面加上鋼條,另一個則是完全用水泥覆蓋住,這個用水泥覆蓋住的就是北港水道頭第二唧筒井,從這裡用唧筒抽水到貯水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916
Id:
295916
Title:
嘉禾新村-永春街131巷2號
Description:
嘉禾新村東部為日據時期陸軍砲兵聯隊所在,光復後因軍法組、陸軍聯勤通信廠等遷入,既有建築被改做為眷舍使用,同時也在周邊陸續興建不同等級之眷舍,形成眷村建築群,呈現眷村空間之特色。本建築以灰色(#ac
雲海保線所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25918
Id:
625918
Title:
雲海保線所
Description:
雲海保線所正面,大門上方牌匾寫著「台中供電區營運處 雲海保線所」。雲海保線所在日治時期原本是能高越嶺道上的尾上駐在所。之前的舊尾上駐在所在霧社事件中遭到焚毀,昭和6年(1931)重建新尾上駐在所於
後埤社區埤濃路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03351
Id:
603351
Title:
後埤社區埤濃路
Description:
由於後埤社區經過多年的自力空間營造,完成數處微型社區空間改善,而有整合串連的需求,以利於各種多元活動的舉辦。在微型據點的串聯道路上,南北向廊道串聯長條聚落和老屋;東西向廊道則串連漂浮菜園、食堂
北竿55據點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35
Id:
153435
Title:
北竿55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55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坂里村坂山左側突出處、後浪坡垃圾場下方內,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範圍無法進入,故外部狀況不詳,且入
MOC_Id:
Culture_Place153567
Id:
153567
Title:
東引燕秀據點(兩棲連)
Description:
東引燕秀據點位於連江縣東引鄉樂華村燕秀澳口,原為陸軍航空特戰指揮部兩棲偵查營第四連駐地,2012年3月28日裁撤後,改由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管制。
前往燕秀據點途經「海龍」二字石刻,代表過去俗稱海
MOC_Id:
Culture_Place488767
Id:
488767
Title:
1960年代塘岐村的茅草電影院
Description:
此圖為塘岐村公車總站,過去曾作為馬祖北高指揮部,也是當地觀看電影所在。
依據連江縣政府委託北竿鄉塘岐社區發協會出版的《尋訪50年代壁山下的塘岐》,1960年代,北高指揮部蓋在現今塘岐村公車總站,
南湖圈谷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620114
Id:
620114
Title:
南湖圈谷
Description:
從南湖大山北峰眺望南湖上、下圈谷,左邊的山頭是南湖大山東峰,東峰下是上圈谷,再下來是下圈谷。 南湖大山在太魯閣國家公園內,屬台中市和平區,海拔3742公尺,為中央山脈第三高峰,設有一等三角點。 山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5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蒙藏籍學生蒙藏語文班上課人數統計表
每6月更新,2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7:19
文化部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3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瓷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3:44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文化部我國國產與進口影片核定准演部數統計
每年更新,2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5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27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5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