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北勢寮保安宮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北勢寮保安宮

北勢寮保安宮」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北勢寮保安宮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821000001/0bca6bbae2754b104d37c97e1c757375bf89f7d7.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北勢寮地名的由來是由於該地的地號為北勢,故稱為北勢寮。據稱春日鄉的原住民早期即住在現今保安宮附近,後遷往士文、古華居住,但仍常常回保安宮前與平地人進行商業交易,故保安宮在早期即為一商業集散地。亦有一說法即目前保安宮所在地為北勢寮村莊外圍,保安宮往漁港的地方皆為墓地,經過時間的演變村內中心才慢慢往保安宮處發展。關於保安宮的建築歷史,文獻及訪談整理如下。明朝永曆十八年(永曆帝已於前年駕崩雲南,台灣當時係明鄭經略,所以仍奉明正朔)西元一六六四年,本庄(北勢寮部落)位置東山曠野,西海滄茫,地方十分貧瘠,民俗刁悍,僅住幾十戶人家,概營捕魚兼農業、伐木等為生,凡砍諸木均歸柴寮經由漁船渡運承天府販售為業。緣因時值冬春,雁影樹寒,梅香破臘,船艘出入頻繁,其中一人上陸提淡水儲存,適逢內急,乃將身帶「保生大帝香火」暫懸樹上,後因急趕上船而忘將香火取回,天運也。合讓三真人鎮守於此,以應宏法濟世,享受萬代香之福運。正當寂靜萬籟俱灰的深夜,天上繁星點點,本庄先民楊開山(現楊秋德先祖,楊秋德現居保安路42號)正忙於海上捕魚作業,無意間望向陸上,發現一盞燈光燦爛,莫名其妙,並好奇心使然,乃草草收拾漁具,急於上岸就近觀之,始知一方木造香火,上書「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字樣,楊開山乃誠奉回自宅,朝夕恭奉參拜。雍正五年-1727年。流光轉逝未幾星霜,神靈顯應,參拜信徒日增,為應廣大信徒參拜之便,乃共眾資金新雕金身,並設神壇,以應真人普渡濟世之聖職。清乾隆二十四年,清加徵三成大租,致引起民怨而發生抗繳事件,震驚鳳山縣令,凌大老乃親轎南下,最初直到楊宅詢問未果,後轉進本壇而與庄民發生糾紛,引起雙方衝突,凌大老自倚官職在身,英氣勃勃,趨前踏入指神像辱罵賊佛,以辱庄民,後更預進躍達靴尖之際,忽見神靈顯赫怒髮沖鬚,額中露出汗珠,凌大老見情不妙,趕緊伏身下跪,點頭稱罪,祈得真人赦罪而感激無盡,隨即起轎回縣,轎至本庄大條巷口,忽然被庄中強漢名謂「十八虎」埋伏,意圖謀刺,幸賴真人神通廣大,抑制武器未能得逞,轉禍為福,消災殃而息事。抗繳事件後,香煙繞梁日增鼎盛,地方信徒自動奉獻田園拾餘項,聯招會友十二人,組成大道公會,輪流耕作虔誠供奉神像。乾隆五十年,北勢寮庄民楊光興募捐,建屋二間(額保安宮)供為保安宮「開基本壇」,並把自家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獻給眾信徒作為庄神(現中寮村第四鄰陳源雄碾米廠舊址)。道光年間,清廷為了剿番安民,特派王大人進駐本庄(王開俊大人為武將,故又稱為王將軍),王大人每遇剿番出征前夕,總虔誠禮拜真人,恭請真人降壇指示,王大人自得真人指示,每戰皆捷。為感念真人恩澤,特親自勘查點穴一吉地,以供日後真人擴大廟宇遷建之用地。王大人後因誤釋真人指示,真人指示應寅時雞啼時分進入征番,但王大人之妹提早弄雞啼,遇番人坐長位(意即埋伏),不幸中了番人詭計,身中十餘箭氣絕身絕身亡,然身卻訖立不倒,地點應為今獅子頭或內獅處。時人敬其忠通愛國。持建廟塔一座於今南勢湖公路西側,塔為三層磚式建築,上標一”王”字,現塔外觀已洗石子,外建一寺廟鎮安宮,朝夕參拜以念忠魂。咸豐年間,本庄農作物發生蝗害,作物被摧殘無數庄民公議,恭請真人御親臨田野,趕蝗蟲於北勢溪順水流經出海,從此作物欣欣向榮,庄民免受飢餓之苦,這均賴真人慈悲救世之仁懷。清同治六年,本廟宇自開基本壇遷建於王大人勘察之吉地,即現今廟址,廟號即延用「保安宮」迄今,據聞建廟者為連池師(音譯),連池師係澎湖人,建廟時因對保生大帝不敬,廟建好後不久即死亡。因廟建於雙叉路口正中央,耆老傳言其位於剪刀路口,鎮守了村中不祥之地,因此神靈至今更增其威靈赫顯赫,香煙不斷。亦有一說法為當時現今廟址為村庄外圍,村庄外圍皆為墓地,池王爺會(李、池、吳)之池府王爺,配合大道公於該地鎮陰,而池王爺於較外圍處(今越仔寮)以為護衛。光緒三年,民眾被恩大德庇佑,地方士紳楊光興、吳天就、王山情、黃法、陳秋江等敬獻「神靈赫奕」牌匾一面。光緒五年,夏日都司信官吳卲猷奉旨南巡被佑,恭獻「福庇無疆」牌匾一面。光緒六年,山地十八社番再度擾亂北勢寮庄,並經常攻擊進犯干戈不休,本庄特僱巡圳丁十八人負責圳水之流通供民需,並警示番人出草。如遇番人大隊人馬時,真人本營神兵自然顯出神相,幫助巡圳丁戰鬥,奮揚威赫,驚動番人,膽破心驚,不戰自退。現本宮除了庄內五營神祠,田野外另有五營即是明證,而外東營之張公元帥為真人指派為鎮守水源地。民國十六年,保安宮經建花甲之歲月,簡陋狹窄,因此庄中士紳及信徒計議改建,建廟中途經費不足,籌備委員會要求信眾加三成捐獻,使貧苦信眾正愁資金來源之際;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於環島皆稀,捕不見一魚苗(虱目魚苗),惟北勢寮近海莫測無數巨獲(士文溪口至番子崙)民眾歡喜異常,感謝之餘踴躍捐獻,使建廟工程得以順利完成,日後謂「保生大帝加三成興」;斯此更覺威靈感應,神機遠大之象,雪鴻千古,令人銘佩不已。民國十八年正月,本廟改建竣工,廟貌輝煌壯麗一新,當時改建廟宇所偏土木工匠,並採購建材等均由真人御駕親臨全島或唐山內陸,到處選擇不謬。據村中耆老表示真人化為身穿黑衣,手執煙斗的老人,至古華、台南府等地,預訂建材,十二會內成員至該地購買建材時發現真人早已選購;亦有傳說指出本廟大樑木材,是由大陸漂流到北勢寮外海。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本庄時遭美軍機轟炸之苦,每當危急之時,大帝(真人)均能速顯神威,炸彈落地無一爆發,庄民生命財物得以免遭轟炸浩劫。       民國六十二年,保安宮年久修,廟頂逢雨必漏水,庄中信徒再議重修廟頂,正逢寒冬之際,全省鰻苗絕跡不見縱影,唯獨本庄鄰近海域捕鰻苗甚豐,廟頂工程得能早日完成,真人神跡再次展現無遺。綜觀保生大帝(吳真人)開基至今,歷經三百多年悠久歲月,如要細數真人救世渡人之神跡,實不勝枚舉。惟再祈求保生大帝─吳真人,再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漁船滿載而歸;家家戶戶虔誠供奉保生大帝,濟世神恩也。註(一):註: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惟恐本省同胞受民族意識的影響,而阻礙皇民化運動政策之推行,因而大肆搗毀寺廟,北旗尾北玄宮亦難逃惡運,全遭拆毀,所有材料石塊均被強制運去建設防空壕等戰備設施,不幸中之大幸為宮中全部神像事先都為住民藏於安全處所,得保存至今。(潮洲忠主宮也遭再破壞)。註(二):內溪圳以前北勢寮部落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源頭,其由士文溪流由古華山邊分支(築水霸堵坑),由於內溪圳必須過山界(番社),擋水霸必須取木柴樹枝,因此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北勢寮部落居民為保護水源區均派十八位身材體壯的平地人巡山取水,但也經常與原住民衝突有傷亡事件發生,傳說北勢寮奉祀神明保生大帝時常顯靈派五營大兵將協助守護水源區頭,甚至派張公元帥鎮守水源區源頭─內溪圳。這座廟宇(外東營)現今仍存在(古華村),從此雙方就相安無事,平地人的取水就不再受原住民的阻撓而源源不斷了。漏圳、新田圳,俱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一里,源引率芒溪上游,西行七里許,仍入本溪合流,共灌田三百十一甲。乾隆五十四年,楊光興開築。(鳳山縣采訪冊)註(三):保生大帝加三成興建廟途中欠三成經費時,在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全島沿海捕不見一魚苗,唯有枋寮沿海自北勢寮的士文溪口至枋寮的苦溪口(現在大庄村海鷗公園邊),這段距離內魚苗特別多(這段距離都是北勢寮人在捕魚苗的較多)。又魚苗賣出去的價格比別地方的價格多三倍,魚苗與魚價多三倍,所以就有加三成興的典故。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中寮村保安路215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59649759123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3613879385962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2006-08-21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monument/20060821000001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2006-08-21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屏東縣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20060821000001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75

name

北勢寮保安宮

representImage

intro

北勢寮地名的由來是由於該地的地號為北勢,故稱為北勢寮。據稱春日鄉的原住民早期即住在現今保安宮附近,後遷往士文、古華居住,但仍常常回保安宮前與平地人進行商業交易,故保安宮在早期即為一商業集散地。亦有一說法即目前保安宮所在地為北勢寮村莊外圍,保安宮往漁港的地方皆為墓地,經過時間的演變村內中心才慢慢往保安宮處發展。關於保安宮的建築歷史,文獻及訪談整理如下。明朝永曆十八年(永曆帝已於前年駕崩雲南,台灣當時係明鄭經略,所以仍奉明正朔)西元一六六四年,本庄(北勢寮部落)位置東山曠野,西海滄茫,地方十分貧瘠,民俗刁悍,僅住幾十戶人家,概營捕魚兼農業、伐木等為生,凡砍諸木均歸柴寮經由漁船渡運承天府販售為業。緣因時值冬春,雁影樹寒,梅香破臘,船艘出入頻繁,其中一人上陸提淡水儲存,適逢內急,乃將身帶「保生大帝香火」暫懸樹上,後因急趕上船而忘將香火取回,天運也。合讓三真人鎮守於此,以應宏法濟世,享受萬代香之福運。正當寂靜萬籟俱灰的深夜,天上繁星點點,本庄先民楊開山(現楊秋德先祖,楊秋德現居保安路42號)正忙於海上捕魚作業,無意間望向陸上,發現一盞燈光燦爛,莫名其妙,並好奇心使然,乃草草收拾漁具,急於上岸就近觀之,始知一方木造香火,上書「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字樣,楊開山乃誠奉回自宅,朝夕恭奉參拜。雍正五年-1727年。流光轉逝未幾星霜,神靈顯應,參拜信徒日增,為應廣大信徒參拜之便,乃共眾資金新雕金身,並設神壇,以應真人普渡濟世之聖職。清乾隆二十四年,清加徵三成大租,致引起民怨而發生抗繳事件,震驚鳳山縣令,凌大老乃親轎南下,最初直到楊宅詢問未果,後轉進本壇而與庄民發生糾紛,引起雙方衝突,凌大老自倚官職在身,英氣勃勃,趨前踏入指神像辱罵賊佛,以辱庄民,後更預進躍達靴尖之際,忽見神靈顯赫怒髮沖鬚,額中露出汗珠,凌大老見情不妙,趕緊伏身下跪,點頭稱罪,祈得真人赦罪而感激無盡,隨即起轎回縣,轎至本庄大條巷口,忽然被庄中強漢名謂「十八虎」埋伏,意圖謀刺,幸賴真人神通廣大,抑制武器未能得逞,轉禍為福,消災殃而息事。抗繳事件後,香煙繞梁日增鼎盛,地方信徒自動奉獻田園拾餘項,聯招會友十二人,組成大道公會,輪流耕作虔誠供奉神像。乾隆五十年,北勢寮庄民楊光興募捐,建屋二間(額保安宮)供為保安宮「開基本壇」,並把自家供奉的保生大帝神像獻給眾信徒作為庄神(現中寮村第四鄰陳源雄碾米廠舊址)。道光年間,清廷為了剿番安民,特派王大人進駐本庄(王開俊大人為武將,故又稱為王將軍),王大人每遇剿番出征前夕,總虔誠禮拜真人,恭請真人降壇指示,王大人自得真人指示,每戰皆捷。為感念真人恩澤,特親自勘查點穴一吉地,以供日後真人擴大廟宇遷建之用地。王大人後因誤釋真人指示,真人指示應寅時雞啼時分進入征番,但王大人之妹提早弄雞啼,遇番人坐長位(意即埋伏),不幸中了番人詭計,身中十餘箭氣絕身絕身亡,然身卻訖立不倒,地點應為今獅子頭或內獅處。時人敬其忠通愛國。持建廟塔一座於今南勢湖公路西側,塔為三層磚式建築,上標一”王”字,現塔外觀已洗石子,外建一寺廟鎮安宮,朝夕參拜以念忠魂。咸豐年間,本庄農作物發生蝗害,作物被摧殘無數庄民公議,恭請真人御親臨田野,趕蝗蟲於北勢溪順水流經出海,從此作物欣欣向榮,庄民免受飢餓之苦,這均賴真人慈悲救世之仁懷。清同治六年,本廟宇自開基本壇遷建於王大人勘察之吉地,即現今廟址,廟號即延用「保安宮」迄今,據聞建廟者為連池師(音譯),連池師係澎湖人,建廟時因對保生大帝不敬,廟建好後不久即死亡。因廟建於雙叉路口正中央,耆老傳言其位於剪刀路口,鎮守了村中不祥之地,因此神靈至今更增其威靈赫顯赫,香煙不斷。亦有一說法為當時現今廟址為村庄外圍,村庄外圍皆為墓地,池王爺會(李、池、吳)之池府王爺,配合大道公於該地鎮陰,而池王爺於較外圍處(今越仔寮)以為護衛。光緒三年,民眾被恩大德庇佑,地方士紳楊光興、吳天就、王山情、黃法、陳秋江等敬獻「神靈赫奕」牌匾一面。光緒五年,夏日都司信官吳卲猷奉旨南巡被佑,恭獻「福庇無疆」牌匾一面。光緒六年,山地十八社番再度擾亂北勢寮庄,並經常攻擊進犯干戈不休,本庄特僱巡圳丁十八人負責圳水之流通供民需,並警示番人出草。如遇番人大隊人馬時,真人本營神兵自然顯出神相,幫助巡圳丁戰鬥,奮揚威赫,驚動番人,膽破心驚,不戰自退。現本宮除了庄內五營神祠,田野外另有五營即是明證,而外東營之張公元帥為真人指派為鎮守水源地。民國十六年,保安宮經建花甲之歲月,簡陋狹窄,因此庄中士紳及信徒計議改建,建廟中途經費不足,籌備委員會要求信眾加三成捐獻,使貧苦信眾正愁資金來源之際;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於環島皆稀,捕不見一魚苗(虱目魚苗),惟北勢寮近海莫測無數巨獲(士文溪口至番子崙)民眾歡喜異常,感謝之餘踴躍捐獻,使建廟工程得以順利完成,日後謂「保生大帝加三成興」;斯此更覺威靈感應,神機遠大之象,雪鴻千古,令人銘佩不已。民國十八年正月,本廟改建竣工,廟貌輝煌壯麗一新,當時改建廟宇所偏土木工匠,並採購建材等均由真人御駕親臨全島或唐山內陸,到處選擇不謬。據村中耆老表示真人化為身穿黑衣,手執煙斗的老人,至古華、台南府等地,預訂建材,十二會內成員至該地購買建材時發現真人早已選購;亦有傳說指出本廟大樑木材,是由大陸漂流到北勢寮外海。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本庄時遭美軍機轟炸之苦,每當危急之時,大帝(真人)均能速顯神威,炸彈落地無一爆發,庄民生命財物得以免遭轟炸浩劫。       民國六十二年,保安宮年久修,廟頂逢雨必漏水,庄中信徒再議重修廟頂,正逢寒冬之際,全省鰻苗絕跡不見縱影,唯獨本庄鄰近海域捕鰻苗甚豐,廟頂工程得能早日完成,真人神跡再次展現無遺。綜觀保生大帝(吳真人)開基至今,歷經三百多年悠久歲月,如要細數真人救世渡人之神跡,實不勝枚舉。惟再祈求保生大帝─吳真人,再庇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漁船滿載而歸;家家戶戶虔誠供奉保生大帝,濟世神恩也。註(一):註: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日本惟恐本省同胞受民族意識的影響,而阻礙皇民化運動政策之推行,因而大肆搗毀寺廟,北旗尾北玄宮亦難逃惡運,全遭拆毀,所有材料石塊均被強制運去建設防空壕等戰備設施,不幸中之大幸為宮中全部神像事先都為住民藏於安全處所,得保存至今。(潮洲忠主宮也遭再破壞)。註(二):內溪圳以前北勢寮部落飲用水和灌溉用水的源頭,其由士文溪流由古華山邊分支(築水霸堵坑),由於內溪圳必須過山界(番社),擋水霸必須取木柴樹枝,因此常與原住民發生衝突。北勢寮部落居民為保護水源區均派十八位身材體壯的平地人巡山取水,但也經常與原住民衝突有傷亡事件發生,傳說北勢寮奉祀神明保生大帝時常顯靈派五營大兵將協助守護水源區頭,甚至派張公元帥鎮守水源區源頭─內溪圳。這座廟宇(外東營)現今仍存在(古華村),從此雙方就相安無事,平地人的取水就不再受原住民的阻撓而源源不斷了。漏圳、新田圳,俱在港東里,縣東南六十一里,源引率芒溪上游,西行七里許,仍入本溪合流,共灌田三百十一甲。乾隆五十四年,楊光興開築。(鳳山縣采訪冊)註(三):保生大帝加三成興建廟途中欠三成經費時,在民國十七年農曆三月下旬,全島沿海捕不見一魚苗,唯有枋寮沿海自北勢寮的士文溪口至枋寮的苦溪口(現在大庄村海鷗公園邊),這段距離內魚苗特別多(這段距離都是北勢寮人在捕魚苗的較多)。又魚苗賣出去的價格比別地方的價格多三倍,魚苗與魚價多三倍,所以就有加三成興的典故。

type

1.1

level

縣(市)定古蹟

address

中寮村保安路215號

longitude

120.596497591237

latitude

22.3613879385962

registerDateValue

2006-08-21

headCityName

屏東縣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2006-08-21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屏東縣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20060821000001

version

1.0

hitRate

475

「北勢寮保安宮」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楠梓天后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70531000001/48ffa5
intro: 位於楠梓區楠梓路1號的市定古蹟-楠梓天后宮(原名:楠和宮)創建於清乾隆年間早期,距今有二百多年歷史,是高雄市最早媽祖廟之一。 「楠仔坑」(楠梓坑)在清領時期文獻中稱「南馬坑」,為「南路」鋪遞驛站之一,
type: 1.1

name: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1103000002/943208
intro: 二層行溪舊鐵路橋為縱貫鐵路跨二仁溪之橋樑,目前橋樑之橋墩與鋼樑完工於西元1931年3月16日。 西元1927年展開南北兩段縱貫鐵路雙軌化工程,二層行溪舊鐵路橋即為此時期臺南高雄間鐵路雙線化工程。全臺
type: 1.1

name: 浯坑鄭古懷洋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1226000003/42677f
intro: 鄭古懷,少年時從事船員工作,該船往返廈門與南洋之間,曾祖父發現印尼謀生比較容易,於是帶著家人(妻小黃昭、長子樹郊、二子樹擺)前往印尼勿裡洞(Bangka Belitung Islands)發展,起初生
type: 1.1

name: 新埔陳氏宗祠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4000009/f33faf
intro: 陳家祠之第十八世祖任華公於1780年(乾隆45年),由原籍地廣東焦嶺縣白馬坪上攜三子超貴公、超讚公、超學公渡台疆,建基於桃園南崁。 超學公於道光年間遷居於新埔五分嶺,育有二子,次子昌旺公於1858年
type: 1.1

name: 原臺南合同廳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2/4ba7d8
intro: 原臺南合同廳舍的建造是由兩個時期構成。第1個時期在日昭和5年(西元1930年)5月建造完成的臺南市御大典紀念塔,即所謂的臺南市「消防組詰所」的6層塔樓建築,初名「火見樓」後改稱「望火樓」;第2個時期為
type: 1.1

name: 二水車站(原二水驛)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201000002/dfa1de
intro: 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人治臺以後,積極建立統治所需之基礎公共設施,交通建設即為當時被優先進行重要施政項目,日明治41年(西元1908年)縱質鐵路全線通車,使臺灣西部各主要城鎮得以連成一氣。
type: 1.1

name: 美濃水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20000001/0f4494
intro: 此水圳為獅子頭圳的分支,由荖濃溪畔闢水圳引水至月光山系的山腳下,而水圳引水至美濃溪有一段很大的落差,所以日本人便設計這座暗坑引水及兼具陸橋的功用,行人及機車可通行,兩側架有鐵欄杆,而水橋前豎有『水橋改
type: 1.1

name: 草鞋墩雅舍
intro: 「草鞋墩雅舍」位於南投縣草屯鎮中正路579-3、579-4號,創建於日治昭和6年(1931),迄今已有91年歷史。兩棟日式建築物,外牆為雨淋板,屋頂蓋日式黑甕根瓦之建築,曾作為林務相關業務宿舍,目前雖
type: 1.2
address: 中正路579-3、579-4號

name: 日新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317000001/078917
intro: 日新醫院為朴子第一代西醫師涂爐於 1936 年(昭和 11 年)所建。涂爐醫師 1916 年(大正 5 年)入日本官立岡山醫學專門學校就讀,1920 年(大正 9 年)獲醫學士學位後,1921年(大正
type: 1.1

name: 原住吉秀松宅邸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026000001/1e8a01
intro: 住吉秀松為日治時期著名之土木承包商,明治33年(1900)來臺成立「住吉組」,1920年間擔任有限責任信用組合臺南興信社(在白金町)理事,同時也是「臺南土木建築請負業組合」的「相談役」(即今營造業公會
type: 1.1

name: 風神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55/e48d8c
intro: 臺南風神廟創建於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位於當時南河港右安瀾橋邊。由巡道鄂善以臺灣地處外海,船隻往來的安危,繫於神明的保祐,所以奏請建廟專祀。當時的規模是前為頭門,內建正屋三楹做為官廳,廳後供奉
type: 1.1

name: 臺中西屯張廖家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09/e9925d
intro: 俗稱「張廖公廳」或「天與公祠」的張廖家廟是西屯區開發的明證之ㄧ,這座家廟因以「承祜」為號,故亦稱承祜堂,位於舊名西大墩街(今西屯一帶)。是為原籍福建漳州府詔安縣二都官坡社藍田樓的張廖一族所建。 西屯
type: 1.1

name: 中壢鐵道4號、5號倉庫
intro: 中壢地區在日治時代為重要的稻米產區,當時週遭的火車站倉庫是重要的倉儲設施。本案標的亦是作為南桃園稻米倉儲運輸之用,為中壢及南桃園經濟發展,如米、茶等產業儲運歷史的見證。
type: 1.2
address: 中和路39號;中和路49號

name: 南海學園科學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626000001/5f2e71
intro: 民國38年,學界人士因鑑於科學救國的重要性,乃有在台北市籌建一所科學館的計畫。民國43年,張其昀先生任教育部長,始積極推動此計畫,並成立「國立臺灣科學館籌備委員會」,館址原預定於台北市新公園內,後改設
type: 1.1

name: 元太武山築寨砌路摩崖石刻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929000001/2c1418
intro: 1. 金門鹽業起源簡述 金門舊稱浯州,鹽業發展時間甚早,根據陽翟《浯陽陳氏祖譜》記載始祖陳達公(898-933):「於五代後梁乾化三年癸酉(913)年方十六,閩主王審知榜求元光後,公與兄通同住,留下麾
type: 1.1

name: 「清朝下淡水營」遺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314000001/99f166
intro: 「下淡水都司營」是清代設於屏東縣內最高的軍事指揮營。這是朱一貴之亂後,清軍為了堵塞原住民、防止莠民及亂黨入山而設置的。雍正11年(1733年)設於山貓毛隘口(內埔鄉隘寮村附近),由清軍一千五百名戌守,
type: 1.1

name: 臺灣總督府鐵道部(臺北工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00930000001/912acc
intro: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為三級古蹟,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其址在清末劉銘傳主政時期即為機器局,製造機械及修理火車。日據初年才改為鐵道部用地,於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建成鐵道部大樓,臺灣光
type: 1.1

name: 淡水水上機場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627000004/20b5c5
intro: 淡水水上機場所屬區域位於原淡水火車站與鼻仔頭川、竿蓁林川之間,昭和五年(1930年)滬尾街新店口以東之發展已飽和,唯獨「鼻仔頭」因在地理上突出淡水河,機場跑道正面向著淡水河口,可利用淡水河口中央的浮洲
type: 1.1

name: 朴子水道配水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1104000001/331a70
intro: 黃媽典擔任朴子街長時,1933年12月5日舉行朴子水道起工,通水,引牛稠溪水,供應朴子居民生活用水,朴子水道配水塔成為朴子重要地標。
type: 1.1

name: 彰化關帝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64/005474
intro: 彰化關帝廟,始建於清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原本位於舊彰化縣治南門內,直至嘉慶年間才遷至目前現址。 彰化關帝廟在雍正13年(西元1735年)建廟完後,經歷數次重修,最早於乾隆25年(西元176
type: 1.1

name: 積善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417000002/2ed28c
intro: 日治時期明治29年(西元1896年),賴氏祖先長榮公由頭張遷居於今之二分埔,建有二合院,原三合院之門樓係以土埆建築,不很顯眼,日治時期大正13年(西元1924年)崇仁公依唐山地理師建議,另建新門樓於舊
type: 1.1

name: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1014000003/a52a32
intro: 中山基督長老教會創立於一九二七年,原為日本基督教聖公會教堂,稱為大正町教會,供當時住在大正街一帶日本人教徒禮拜之用。  
type: 1.1

name: 慈雲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711000002/76638a
intro: 市定古蹟「慈雲寺」位於萬華區漢口街一一九、一二一、一二三號,是日治時期西門外填地計畫之後所建造的佛寺。它的倡建者為張氏,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籌資建造這座齋堂式的佛寺,在鬧市之中別有天地,頗為難
type: 1.1

name: 草山林間學校駁坎
intro: 1.約建於昭和8年(1935年),為中學生暑假體驗山林、強身健體之體育休憩健身之所,有豐富生態資源,校舍雖已拆除,但駁坎安山岩砌石工整完好。 2.日治時代教育設施殘蹟,為教育發展史之佐證。
type: 1.2
address: 陽明路2段15號

name: 原臺南刑務所木造建築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01124000001/2a4cb6
intro: 104年調查研究報告認為「所長宿舍」因具下列價值,建議升格為「直轄市定古蹟」: 1.刑務所所長官舍地處原刑務所(又稱臺南監獄,原清代軍裝局)北面,為原位置原建物,史實性高,是刑務所及官舍區之歷史見證。
type: 1.1

name: 壽山巖觀音寺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49/bef032
intro: 壽山巖觀音寺風景秀麗,廟地寬廣,是台灣北部重要廟宇之一。寺前有廣大的空地與水池,寺後則有花園山林,景致極佳。建築物目前大致可分為前方的觀音殿,與後方的凌宵寶殿兩棟,前者重建於1916(大正5)年,為名
type: 1.1

name: 原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9/18ce4b
intro: 臺灣的正式女子中等教育以台北的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最早,臺南高等女學校則次之,於大正六年(一九一七)五月以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之名義創立。該校最初以兩廣會館做臨時校舍,並由當時國語學校之教授志保田銓吉擔任
type: 1.1

name: 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617000003/1bb2cd
intro: 彰化銀行繼光街宿舍,由彰化銀行株式會社於日治時期昭和10年(1935年)興建,本建物為彰化銀行宿舍,曾作為省主席臺中行館。建築為日式木造複層仿西式大型獨棟官舍宅院,規模宏大,構法細緻,建築用材及工法俱
type: 1.1

name: 彰化扇形車庫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20804000001/1d0952
intro: 明治41(1908)年縱貫鐵路開通後,客貨量增長迅速。大正8(1919)年,為解決長期以來苗栗與臺中間坡度陡與彎度大所產生的滯貨問題,總督府鐵道部著手建設平緩海岸線竹南至彰化疏運,於線路兩端點附近的新
type: 1.1

name: 臺灣糖業試驗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513000009/71b419
intro: 日明治28年(西元1895年),日人治臺後,積極地發展基礎民生工業,一方面成立製糖事業,引進各類新型的甘蔗品種,另一方面也於臺南市竹篙厝設立「臺灣糖業試驗所」,進行科學化的研究。研究機構是整體規劃設計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4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1年更新,21

蘇建龍 先生 | 02-85126631 | 2023-07-27 16:04:34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4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

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63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19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4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4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