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藝術亮點:水墨 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藝術與人文
「桃園藝術亮點:水墨 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82069 , 欄位Id的內容是18206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桃園藝術亮點:水墨 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創作息息相關的動人故事。2015年共發行何恆雄、劉國松、戴武光、曾現澄、游禮海、王獻亞、謝孝德、賴傳鑑、鍾桂英及黃群英等10位藝術家之專冊。
桃園藝術亮點「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全冊共計63頁,內容含「序文」、「專文」、「美術結緣」、「美術創作歷程與發展階段」、「創作生活與美術觀點」、「對於美術教育的期許」等章,並附有藝術家年表紀事、圖錄、後記及參考文獻。
王獻亞為2015年桃園藝術亮點專書採訪人物,1926年出生於河南,1949年隨政府遷臺,即住桃園迄今。王老師自幼喜愛繪畫,從事水墨畫和書法創作70餘年,一生獲獎無數,包括桃園縣美術薪傳獎、後備司令部薪傳獎及終身成就獎、韓國亞細亞國際大賞獎等,2005年更因長期致力於書畫創作、教學和文化交流之成就,獲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禮聘為「永久榮譽藝術教授」實屬難得。王老師為人謙和:「我心裡想的創作還有一段距離沒走到,雖然15歲就畫畫,現在覺得還是小學生,要再努力,因為書畫是無止盡的。」他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以及謙卑的態度,確實可做為我們的榮耀和典範。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8206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23459AF-8242-47BB-8A20-9FF04DC7C73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5-22T17:51:5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182069
Id
182069
Title
桃園藝術亮點:水墨 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
Description
為持續積累和保存重要的藝術文化資產,充實藝術人才資料庫,桃園市政府文化局自2015年起辦理《桃園藝術亮點》叢書計畫,每年度編撰10位桃園資深藝術家專書,記錄藝術家們在藝壇的卓越貢獻,藉以書寫與藝術創作息息相關的動人故事。2015年共發行何恆雄、劉國松、戴武光、曾現澄、游禮海、王獻亞、謝孝德、賴傳鑑、鍾桂英及黃群英等10位藝術家之專冊。 桃園藝術亮點「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全冊共計63頁,內容含「序文」、「專文」、「美術結緣」、「美術創作歷程與發展階段」、「創作生活與美術觀點」、「對於美術教育的期許」等章,並附有藝術家年表紀事、圖錄、後記及參考文獻。 王獻亞為2015年桃園藝術亮點專書採訪人物,1926年出生於河南,1949年隨政府遷臺,即住桃園迄今。王老師自幼喜愛繪畫,從事水墨畫和書法創作70餘年,一生獲獎無數,包括桃園縣美術薪傳獎、後備司令部薪傳獎及終身成就獎、韓國亞細亞國際大賞獎等,2005年更因長期致力於書畫創作、教學和文化交流之成就,獲美國德州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禮聘為「永久榮譽藝術教授」實屬難得。王老師為人謙和:「我心裡想的創作還有一段距離沒走到,雖然15歲就畫畫,現在覺得還是小學生,要再努力,因為書畫是無止盡的。」他在書畫藝術上的成就,以及謙卑的態度,確實可做為我們的榮耀和典範。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5-22T17:51:58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桃園藝術亮點:水墨 蒼山萬般操筆下:王獻亞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武將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65
Id:
286065
Title:
武將
Description:
此人像雕刻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之一,作者不明,依據雕刻的服飾與倚劍姿態可得知此雕塑主題為中國古代武將。石雕所雕塑細節清晰,進一步的觀看,依據其胸前兩片明光甲、下擺三菱型甲片拼
仙人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97
Id:
267597
Title:
仙人掌
Description:
吳長鵬(1934-2013)所作〈仙人掌〉描繪多種仙人掌聚生之景。作者落款:「仙人掌。一九九五年夏月畫於臺北。吳長鵬。」姓名章:「萬里」(白文),引首章:「萬里」(朱文),壓角章:「吳長鵬」(朱文
源-種子方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70
Id:
224570
Title:
源-種子方舟
Description:
早期新莊的發展,與河流緊密相關靠著河運活絡經濟、亦讓環境於人文更加豐富,但也因洪水氾濫受到不少的挫折,早期新莊為北部的大米倉,每次洪水氾濫更造成了莫大的經濟損失。中港大排公共藝術作品之三,作品《源》,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21
Id:
180721
Title:
2019年4月26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策展者及工作團隊於「境」區前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2019(民國108) 年4月26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策展者及工作團隊。工作人員共10人,於「器」區前合影。照片為「器」區旋轉展是臺與平面展示臺。
照片成員包含策展人「東海
竹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17345
Id:
617345
Title:
竹筒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是2020年由陳水木在苗栗縣通霄所拍攝,此竹筒原為道卡斯後龍鄭氏家族所使用,目前陳水木先生所收藏。
竹筒,俗稱竹筒仔,為一圓筒狀,筒身塗上紅漆,上有蓋子,蓋子寬13公分, 高3公分,筒身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20
Id:
560020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餵養家禽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在庭院中餵養家禽影像,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其住家為甲級眷舍。
馬祖新村社區家家戶戶幾乎都有庭院,故居民會在自家後院飼養家禽
界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88
Id:
285988
Title:
界限
Description:
作者枸蘭•瞿帕雅花了很長的時間,在測定如何運用幾何的造型,簡易的形式來表示土地、水、風和人的互動關係,並鑽研用何種象徵方式來表達震動和脈動。〈界限〉這件作品便可觀察出作者想要營造震動的感覺。對枸蘭•瞿
飛翔中花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09
Id:
285909
Title:
飛翔中花園
Description:
作者喬治•瞿帕雅的雕塑慣用簡化的形體,來強化其意念的表達,此作品「飛翔中的花園」也是使用抽象方式結合各式簡約幾何造型,用以表達複雜的思想。並以一首詩詮釋:「玫瑰花園;從地平線上躍昇;天使鼓動雙翅;揮著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58
Id:
285858
Title:
陽光、風姿、海韻
Description:
〈陽光、風姿、海韻〉為林聰惠受港務局所託,所完成的作品。此作品座落於花蓮遊客中心入口,於2000年獲交通部觀光局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觀禮處邀請國際名家作品。作者林聰惠出生臺北縣金瓜石,成長於花蓮,深受父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59
Id:
180759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協同策展人盧怡安茶席中的壺與杯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壇活動,邀請董紜綺(面對照片最右側)、王怡方(面對照片中側)、盧怡安(面對照片最左側),三位演講,演講題目為「女孩子們的茶席
入選-回憶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22989
Id:
322989
Title:
入選-回憶
Description:
林田山林場位於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這座林場為日治時期臺灣東部三大木林場之一,也是全台第四大的林場,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是臺灣面積最大的檜木集散地,當時稱作「もりさか(森坂)
MOC_Id:
Culture_Object569783
Id:
569783
Title:
大清一統志.卷64-68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大清一統志》卷六十四至六十八,本冊保存良好,除封底有一處破損外,其餘完整如初。內容為江蘇省中段。
卷六十四、六十五為淮安府,位於江蘇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35
Id:
560035
Title:
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小火車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小火車照,係韓麟將軍與同袍搭乘阿里山鐵路畫面,係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韓麟將軍與同袍背上行囊,踏上縱貫阿里山的鐵路火車,
胡明貴先生於家門前身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33
Id:
594133
Title:
胡明貴先生於家門前身影
Description:
此照片是胡明貴先生在家門前的身影留念,由馬祖新村6號住戶胡明貴先生所提供。胡明貴先生自幼入伍,雖因家境貧困未能完成小學學業,但熱愛書法的他在軍旅時期,也不時利用空閒練習。他於二十五歲來到臺灣,奉派
米契爾‧阿格吉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98
Id:
283698
Title:
米契爾‧阿格吉斯
Description:
米契爾‧阿格吉斯曾參與2001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營、2009 第11屆年度橋接國際雕塑創作營、2012 納舒厄國際石雕創作營。他的創作風格與個性相當一致,他認為作品風格的一致性就是創作生命的延續,從
展望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167
Id:
169167
Title:
展望
Description:
徐谷菴(1926-)所作〈展望〉描繪老鷹雄立於高聳的岩石上,身姿英挺,眼神銳利,無畏地掃視著遠方天際,尋找捕獵的目標,伺機行動。作者款識:「展望。桃源君壽徐谷菴寫於心畫齋燈下,客基隆。」姓名章:「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01
Id:
594401
Title:
馬祖新村男士著西裝於家門口留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男士著西裝於家門口留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照片中,可看出馬祖新村男性正式裝束以西裝為主,關於衣著方面的話,馬祖新村的男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042
Id:
279042
Title:
詩作描述染病甚重,蚊蟲侵擾 使署閒情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半間七尺呻吟地,擁被披裘對夕曛。侵隱墨蚊何善伺,緣空朱蟻似多聞(黑蚊、紅蟻,為患實甚)。芳樽獨負忘歸子(時諸君有射圃之約),良藥全憑抱節君(醫方主竹瀝)。莫道前軒花有徑,未能著屐已離群。
蓪草花的起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80042
Id:
480042
Title:
蓪草花的起源
Description:
今日我們所普遍認知的蓪草紙花工藝究竟起源於何時呢?五代馬縞的《中華古今注·冠子朵子扇子》:「冠子者秦始皇之制也,令三妃九嬪當暑戴芙蓉冠子,以碧羅為之,插五色通草蘇朵子」。這種通草蘇朵子,研究者稱為
山海花蓮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52
Id:
286052
Title:
山海花蓮
Description:
〈山海花蓮〉作品有凌空的視覺效果;海豚聰明活潑,是結合力與美的表演者;雲和高山是花蓮的著名景觀;樂器與浪花營造出變換無窮的驚奇。作者許禮憲(Hsu, Li-Hsien)是花蓮石雕藝術家中極具代表性的前
MOC_Id:
Culture_Event686276
Id:
686276
Title:
原住民族樂舞文化教學工作坊-種子教師暨青年人才研習營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樂舞文化教學工作坊-種子教師暨青年人才研習營】
原舞者成立至今,除了部落的樂舞文史踏查、採集、整理與演出外,也致力於將所學推廣並帶動原住民族青年接觸。原住民族樂舞文化教學工作坊-種子教
銅鑼茶廠-品種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302217
Id:
302217
Title:
銅鑼茶廠-品種園
Description:
圖為銅鑼茶廠的茶樹品種示範區,茶廠內除生產製作的茶園外,另有一處品種園作為品種示範區,其品種園內有台灣目前常見的茶種,如台灣茶業改良場所發表的台茶樹種,像是適製紅茶的台茶8號阿薩姆、台茶18紅玉、
來自深海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5
Id:
301255
Title:
來自深海
Description:
《來自深海》是廖鴻基海洋系列的第四部曲,記載了他眾多時期對海洋的矛盾之情,投入那難以觸碰的深海中心,尋找生命最初的秘密與最終的流向。從《討海人》、《鯨生鯨世》到《漂流監獄》,廖鴻基由單純靠海維生、觀察
泰雅族木琴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288
Id:
284288
Title:
泰雅族木琴
Description:
木琴為泰雅族常見的樂器,其族語稱為「lubuw tcingan khoni’」,在與人交誼和慶典時,會看到族人在演奏,並且,男女老幼都可以使用,有時會以獨奏方式呈現,也可以多人齊奏。 整組木琴
MOC_Id:
Culture_Event180635
Id:
180635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鏨工房」作品茶罐「痕跡」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年(民國108年)4月24日至4月28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主辦,茶3.1415活動展場「藝」區展場中,由「鏨工房」提供之作品茶罐「痕跡」。本品是使用窯爐燒製而成之瓷製小型茶罐,作品之長
入選-東海路思義教堂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22930
Id:
322930
Title:
入選-東海路思義教堂
Description:
東海路思義教堂:路思義教堂位於台灣台中市西屯區東海大學,由台灣建築師陳其寬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之作。建於1962年9月於1963年11月2日落成;106年9月26日台中市公告指定「路思義教堂及鐘
無碑仰頭墨石龜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87
Id:
595487
Title:
無碑仰頭墨石龜
Description:
此石龜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之一,形式依據石龜背上之長方形平台底座可推測此石龜應屬中國「石雕龜駝碑」形式之底座,上方碑石佚失何處已不明。石雕龜駝碑為石雕功德碑的其中一種造型
非渡集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49
Id:
301249
Title:
非渡集
Description:
此著作於1969年由仙人掌出版社出版,收1956-1966年作品總計74首。1968年時楊牧曾將《水之湄》、《花季》、《燈船》這三本詩集中,將比較為自己所珍惜的詩選錄成集,「並題以無中生有的『非渡』,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73
Id:
180773
Title:
2019年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前探訪貴德街早期的怡和大樓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前,為「境」區大稻埕地圖區資料收集,探訪貴德街原「怡和洋行」舊址改建之「怡和大樓」。
怡和洋行為前清時期台北非常
MOC_Id:
Culture_Object221742
Id:
221742
Title:
馬祖傳統月子餐─紅糟雞湯
Description:
紅糟雞是馬祖傳統的補身料理,傳統的女人坐月子,均以紅糟雞調養。
依據游桂香《傳統馬祖月子餐》一文,馬祖老酒、紅糟、老薑為傳統月子餐的靈魂,以此三樣為基底,配上豬、羊、雞、魚、糯米,以及各種溫補、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
每1日更新,28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47:49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1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美術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1: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2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4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1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特別收入基金
每6月更新,11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01 10:09:36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45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15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