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753598 , 欄位Id的內容是75359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萊園在1887年(光緒13年)初建,林文欽先生起建,供母親羅太夫人休憩所用;至1893年(光緒19年)林文欽考取舉人後,擴建萊園範圍,為效法春秋時期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孝行,命名「萊園」。 根據林獻堂「先考文欽公家傳」所云:「…….而母羅太夫人在堂,雅慕萊子斑衣之志,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臺花木、靜寂幽遂家蓄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劇侍羅太夫人以游。所以娛親者無弗致。」萊園、台南吳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邸園,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萊園有所謂「十景」,其中一景「社公祠」,即松竹亭,原在萊園內的龜仔山,即今明台高中「允卿樓」後方, 1921年(大正10年)林獻堂先生再次修建萊園之時,將社公祠移到附近。 1976年(民國65年)之後,由於萊園中學從霧峰街上遷入萊園,社公祠再度搬遷到現今萊園福德宮的位置。 松竹亭匾,為林獻堂之父林文欽先生考取生員(即秀才)當年所捐贈,落款時間為光緒十年(1884)甲申秋穀旦,目前仍掛在萊園福德宮內。林文欽考中台灣府儒學秀才,打破了林家世代務農習武的傳統,於是奉匾酬神。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753598&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C1FEB443-0B9A-473F-843B-5F024E40566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3-01-10T16:59:1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MOC_Id

Culture_Place753598

Id

753598

Title

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

Description

萊園在1887年(光緒13年)初建,林文欽先生起建,供母親羅太夫人休憩所用;至1893年(光緒19年)林文欽考取舉人後,擴建萊園範圍,為效法春秋時期老萊子彩衣娛親的孝行,命名「萊園」。 根據林獻堂「先考文欽公家傳」所云:「…….而母羅太夫人在堂,雅慕萊子斑衣之志,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臺花木、靜寂幽遂家蓄伶人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劇侍羅太夫人以游。所以娛親者無弗致。」萊園、台南吳園、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邸園,合稱台灣四大名園。 萊園有所謂「十景」,其中一景「社公祠」,即松竹亭,原在萊園內的龜仔山,即今明台高中「允卿樓」後方, 1921年(大正10年)林獻堂先生再次修建萊園之時,將社公祠移到附近。 1976年(民國65年)之後,由於萊園中學從霧峰街上遷入萊園,社公祠再度搬遷到現今萊園福德宮的位置。 松竹亭匾,為林獻堂之父林文欽先生考取生員(即秀才)當年所捐贈,落款時間為光緒十年(1884)甲申秋穀旦,目前仍掛在萊園福德宮內。林文欽考中台灣府儒學秀才,打破了林家世代務農習武的傳統,於是奉匾酬神。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3-01-10T16:59:10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

「松竹亭匾(萊園福德宮)人物與團體@#@民俗與宗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eople472950
Id: 472950
Title: 李祥福
Description: 李祥福為陸軍士官學校常備士官班第五十二期畢業,服役期間曾於2001年當選國防部國軍楷模,2009年當選桃園縣98年優秀青年模範獎,書法創作則受金門張君玉老師及中壢宋良銘老師指點,近期則從土城黃書墩

MOC_Id: Culture_People152869
Id: 152869
Title: 楊爾材
Description: 楊爾材(1882-1953),號近樗,原籍澎湖西嶼。幼聰敏好學,嘗受業於盧汝翰,沐風馬帳,為程門高弟。日據明治末葉,舉家遷嘉義民雄,以釀酒為業,惟爾材性情,率意質實,不善便巧,經濟營生,非其所長,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234
Id: 265234
Title: 憲光二村的定錨點與願景-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7年(2018)11月出版,記錄桃園市龜山區憲光二村保存、活化再利用為臺灣第一座移民博物館推動歷程的《憲光二村,看見移民博物館》一書中的一篇。 移民博物館發展架構採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708
Id: 661708
Title: 南社嬉春圖
Description: 一九一四年正月,連橫自北京回臺,「南社」社員相約「秀裝」團聚,即此南社嬉春圖。前右4夫人裝扮者即連橫。 出自《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千古風流人物〉ㄧ章(第167頁),1996年6月出版,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36
Id: 514336
Title: 新蘭社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行健、拱照;五結鄉孝威、大吉;蘇澳鎮永光;羅東鎮竹林、仁和;頭城鎮中崙、更新;員山鄉員山、蓁巷;以及冬山鄉柯林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仁和社區的日曆。本篇6月14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12
Id: 277812
Title: 戰事尚順遂,瘧病剛痊癒而腹瀉不停,將於數日內前駐富陽 左文襄公奏牘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此間戰事尚順,富陽克復,蔣軍及水陸馬三支均薄杭垣,而分康、魏兩道之軍圍攻餘杭,已將城外各壘卡踏毀,士氣尚壯;惟餉缺病多,實為憂煩之至。弟瘧甫愈而腹瀉未已,擬數日內力疾前駐富陽,就近調度。劉廉訪於江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041
Id: 291041
Title: 林玉招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稀飯配醬菜,講述過去年代的辛苦與吃不飽。故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129356
Id: 129356
Title: 僑愛新村-〈大溪鎮僑愛社區設長壽俱樂部〉剪報
Description: 此為桃園市大溪區僑愛社區活動中心藏原僑愛新村剪報,內容為民國65年(1976)10月31日《聯合報》的〈大溪鎮僑愛社區設長壽俱樂部〉。僑愛新村,民國46年(1957)建,由當時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所領導

MOC_Id: Culture_Object658806
Id: 658806
Title: 多采多姿的「復興崗藝展」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1978年第三屆「復興崗藝展」巡演劇照。照片中的女軍校生為劉凡禎,既是職業軍人、榮民眷屬,亦是電視導播、金鐘編劇。編寫《長官好》、《軍官與淑女》、《再見,忠貞二村》等影視作品,播出以來皆引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47
Id: 280947
Title: 遊玩粵東時,生毛汧染病將死,泰獨收留探視,最後痊癒 小腆紀傳補遺目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晚游粵東,有同年生毛汧染疫將死,同行者欲棄之;泰獨收載,親具藥餌,汧得生。而泰以病;舟至彭澤疾革,從者問家事,不答。時丁酉(一六五七)十月也,年六十。泰詩多故國之思,有云:『廣柳車中容季布,湘江澤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53
Id: 594053
Title: 邱上林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作家邱上林。邱上林本名邱榮華,民國44年(1955)出生於花蓮縣鳳林鎮林榮村,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教於花蓮高工,擔任《花蓮青年》期刊主編。曾於民國87年(1998)獲國家文化藝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594
Id: 277594
Title: 吳古懷聞粵亡抽刀自刺,諸子持以藥療之,後自縊而亡 南天痕卷二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古懷迎士柱妻子屬家人善撫之,而脫身入粵。會江南不守歸,遂棄儒服,託跡堪輿,自號三湖散人。時時走山巔水涘,慟哭獨語;人問之,目瞠不答。及聞粵亡,嘆曰:我尚可食人世粟耶?抽刀自刺,血淋漓灑地,諸子持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84
Id: 277784
Title: 吳炳因病留武岡而被逼剃髮 ,後傅作霖曰其不識廉恥而歸自縊 南明野史卷下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輔臣吳炳以痁疾留武岡,被逼薙髮。兵部尚書傅作霖見獲不屈,械項遊營;遇內閣吳炳乘轎來,作霖謂炳曰:『爾做內閣耶?何不識廉恥至此』!炳歸自縊。

MOC_Id: Culture_People551223
Id: 551223
Title: 徐文印
Description: 徐文印(1962-)生於桃園龜山,小時候住在農村,四年級開始拜師學習水墨,壽山國中畢業後,於振聲中學遇到陳宗鎮老師,不只給予藝術上的指導,還指引他未來方向,在其鼓勵下順利考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02
Id: 278102
Title: 楊捷感謝皇上准予其因福建濕熱又年老有病,轉調江南提督 平閩紀卷之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茲於十一月三十日接閱邸報,內開:臣具奏聖主恩遇有加等事,奉旨:『卿簡任提督,效力巖疆,平定地方,久歷戎行,勞績茂著。年老有病,朕已悉知。以福建濕熱,與卿病體不宜,特旨調補江南提督,著速赴新任,加意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02
Id: 278402
Title: 潘開池於父逝後,繼承醫業且開藥舖 彰化節孝冊附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父逝,哀毀治喪,遂立志必期挽回家運,慰藉老母。母孫氏(字銀)體質蒲柳,又有一姊一弟,生計崢嶸,殆不可名狀。池即勵姊撫弟,勤儉力行,日維不足。年十五,繼承醫業,且開藥舖,經營未如意。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39
Id: 515239
Title: 光復車站站員春節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民國59年(1970)春節時,部分站員於光復車站第一月台合照。光復車站在花東線的地位就是一般的城鎮型重要交通樞紐站,但是因為光復鄉的人口數算多,接近13000人,所以搭乘人數多,再加上附近

MOC_Id: Culture_People649445
Id: 649445
Title: 陳能標
Description: 陳能標,男性,1934年出生,高雄市人,日治時期就讀公學校二年,而戰後就讀國小二年。陳能標原在工廠從事金屬器具製造、擂釘工作,因在工作時被角鐵壓到受傷,在就醫時發現罹患漢生病,病情也造成截肢的結果

MOC_Id: Culture_People152756
Id: 152756
Title: 林朝崧
Description: 林朝崧(1875-1915),字俊堂,又作峻堂,號癡仙,別號無悶道人。臺中霧峰林家人,下厝林文明養子。十九歲考取生員,然無心於舉業,致力於詩。乙未割臺之際,避亂於晉江、上海等地;1899年(明治3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89
Id: 168589
Title: 阿美族馬蘭社的會所
Description: 馬蘭社的會所。立於門囗者為該社男人,但站在前面的兩人為灣排灣族卑南群男人,北部會所的形式是屋內全面鋪床,四周沒有牆壁,床上設有火爐數處。但南部者三面有牆,前面中央不設床而留下地板,設火爐於地板上,床位

MOC_Id: Culture_Event649559
Id: 649559
Title: 樂生院院民打籃球
Description: 本圖為樂生院院民打籃球時的留影,收錄於1960年出版的《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三十週年紀念特刊》。照片中可見為樂生療養院戶外的運動場,有4位院民穿著輕便服裝或赤裸上身打籃球。運動場及籃球架為1950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47
Id: 168447
Title: 排灣族的吊橋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所架的吊橋正面,以示吊橋的構造。這是在隘寮溪上游霧臺社附近的吊橋,為該社村人所造。該社因處深山高地,不產熱帶性的籐類,故採其他蔓類植物,將其纏成繩索懸架兩岸。山地各族的吊橋,都是同一型式,這座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52
Id: 168552
Title: 鄒族阿里山群的婦女
Description: 此族人勤於農業,早晨天未亮即點燃火把到田裡耕種,傍晚時始背負農作物回家。這一照片為婦女在傍晩,由田地回歸的情況。前後兩婦女背負裝滿蕃薯的簍子,中間的女孩頭頂一束荻蘆,另一女孩背著蕃薯葉。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32
Id: 509632
Title: 孩子們在日式房屋一隅合影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是1950年代幾個孩子垂著腳,坐在一幢日式房屋緣側(簷廊)時被拍下的畫面。日治時期所建之房舍多為木造建築,架高的木造房舍下,擺放著一些舊木料,此種家庭屋舍更是如此。木造房舍為了避免疊蓆潮濕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03
Id: 278403
Title: 潘開池孝心照顧因哀傷眼而失明的母親 彰化節孝冊附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明治三十一年(光緒二十四年),姊卒,母孫氏哀傷患眼,遂失明。到此孝心愈篤。凡十餘年,夙夜兢惕,積資還債,田園第宅再歸其有,家產倍舊。育母猶在,視膳問寢,冬溫夏清,奉養莫不到。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49
Id: 168449
Title: 排灣族人舂小米
Description: Tokubun社內舂小米的情況。前面兩名為婦女,頭戴三角形布,表示她們正在守喪。後面一個是男人。左邊的是住家,右邊的是穀倉。

MOC_Id: Culture_Event659161
Id: 659161
Title: 北投醫院精神科-大門元旦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1961年(民國50年)元旦時所拍攝,徐蜀龍與友人於精神科門口合影,慶祝元旦的字樣亦是徐蜀龍的筆墨。 徐蜀龍先生自幼便非常受到家中的栽培,其自傳中寫到父母親有安排老師到家中教學,初中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294
Id: 277294
Title: 南遊畢則鼠疫流行,家人遭疫夭折 嶺雲海日樓詩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是年,公為粵政府派往南洋,調查僑民,兼事聯絡。歷英、法、荷等屬,講教說義,人心翕然;並籌款謀在汕頭立校教授新學。先託由溫慕柳、姚梓芳諸先生招生開講,定名為嶺東同文學堂。此次南行,曾與保皇會、興漢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06
Id: 168506
Title: 布農族的鑽木取火
Description: 此族至今仍然承襲固有的取火法,在祭祀等場合則使用此法。本圖為荖濃溪地區施武郡群男人鑽木取火的情況。布農族取用樟樹,土名Katajap作為取火工具。

MOC_Id: Culture_People600244
Id: 600244
Title: 莊嵩
Description: 莊嵩(1880-1938),字伊若,號太岳,晚號劣存,又號松陵。祖籍福建晉江青陽,清乾隆間曾祖渡臺經商,建居今之雲林麥寮,至太父改遷彰化鹿港,始以詩書傳家。嵩父士哲舉廩生,叔士勳登舉人,胞弟垂勝,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4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街頭藝人資訊

每1年更新,71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2:42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娛樂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46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1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

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文化部高等教育推廣教育中心名錄

每年更新,24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9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