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社區大學人物與團體
「永和社區大學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rganization200053 , 欄位Id的內容是20005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永和社區大學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永和社區大學的籌辦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許多有心唸書向學的朋友,被拒門外。設立平民化社區大學的構想,源自於1994年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1998年年初,民間關心教育改革的人士組成「社區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大學的設立。1999年初,在蘇貞昌縣長的大力支持下,台北縣共有五所社區大學同時開辦,以永和社區大學做為中心展開籌備工作。
1999年9月20日,永和社區大學正式於福和國中舉辦創校典禮,由社大創議者黃武雄教授擔任創校主任,2000年12月,由台大地理系教授張長義接任主任至今。
永和社區大學每學期開設上百門課程,課程豐富多元,活力十足。2010年新北市升格前夕,永和社大與雙和專業者、NGO共同組成生態雙和願景聯盟,以生態為主軸,提出涵括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綠色空間、綠色權利等四項訴求,希冀最擁擠的城市改變為永續發展的生態家園。並以生態雙和作為校務推動、社區營造、公民參與三位一體的軸線。
2009年10月11日,永和社大文史社舉辦「瓦磘溝尋根之旅」,重啟河川與雙和居民的連結。為了持續讓民眾了解瓦磘溝、針對不同主題,結合步行 、單車,舉辦走讀活動。每年2場以上的走讀瓦磘溝活動,結合永和社大生態保育社、社區資訊社、步道行動教室等社團,帶領參與者認識瓦磘溝流域沿岸植物、動物生態,或是文史走讀。
2014年11月永和社區大學出版《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並於2015年9月成立公共社團「瓦磘溝願景社」,將瓦磘溝議題成為經常性關注議題。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00053&IndexCode=Culture_Organization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rganization/DC28BC52-52FC-4FA9-9FF3-DBD7CAF20C6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19-11-21T14:16:42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00053
Id
200053
Title
永和社區大學
Description
永和社區大學的籌辦 在過去資源匱乏的年代,只有少數人能上大學,許多有心唸書向學的朋友,被拒門外。設立平民化社區大學的構想,源自於1994年台大數學系黃武雄教授的倡議;1998年年初,民間關心教育改革的人士組成「社區大學籌備委員會」,著手在全國各地推動社區大學的設立。1999年初,在蘇貞昌縣長的大力支持下,台北縣共有五所社區大學同時開辦,以永和社區大學做為中心展開籌備工作。 1999年9月20日,永和社區大學正式於福和國中舉辦創校典禮,由社大創議者黃武雄教授擔任創校主任,2000年12月,由台大地理系教授張長義接任主任至今。 永和社區大學每學期開設上百門課程,課程豐富多元,活力十足。2010年新北市升格前夕,永和社大與雙和專業者、NGO共同組成生態雙和願景聯盟,以生態為主軸,提出涵括綠色交通、綠色生活、綠色空間、綠色權利等四項訴求,希冀最擁擠的城市改變為永續發展的生態家園。並以生態雙和作為校務推動、社區營造、公民參與三位一體的軸線。 2009年10月11日,永和社大文史社舉辦「瓦磘溝尋根之旅」,重啟河川與雙和居民的連結。為了持續讓民眾了解瓦磘溝、針對不同主題,結合步行 、單車,舉辦走讀活動。每年2場以上的走讀瓦磘溝活動,結合永和社大生態保育社、社區資訊社、步道行動教室等社團,帶領參與者認識瓦磘溝流域沿岸植物、動物生態,或是文史走讀。 2014年11月永和社區大學出版《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並於2015年9月成立公共社團「瓦磘溝願景社」,將瓦磘溝議題成為經常性關注議題。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19-11-21T14:16:42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永和社區大學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20
Id:
277320
Title:
再造丸可治右臀酸痛 臺灣日記與禀啟卷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二十三日,拜唐觀察;訪疏司馬。作書復吳鼎卿。得顧月樵書;即復。施韻篁山長枉顧,送再造丸一圓;詢知予右臀酸痛,云可以此丸治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66
Id:
279766
Title:
蔡氏偕娘照顧生病的張金生,金生死後自盡 續修臺灣縣志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蔡氏偕娘,張金生妻,年二十五,歸張.甫五月,夫病,氏奉湯藥,朝夕無倦容.及病劇,多方延治,願以身代,目不交睫、食不下咽者兩閱月.金生死,氏泣謂其母曰:兒上無姑嫜,下無子嗣,義不可獨生,視殮畢,即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53
Id:
168053
Title:
木柵地區獵人(t-040)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來臺時所拍,為正片。湯姆生於4月12日從拔馬(今臺南左鎮)步行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木柵),到達村落時,受到熱烈歡迎。本照片可見為兩半身赤裸,胸掛裝飾物的男性獵人及一旁蹲於地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20
Id:
515220
Title:
花蓮機務段春節團拍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民國51年(1962)春節,花蓮機務段同仁於花蓮機務段機車庫保養線第一股線合影留念。照片提供者洪政雄於前排左四,花蓮機務段主任徐興發於後面排右五,花蓮機務段段長蕭登福於後排右六。花蓮機廠興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970
Id:
280970
Title:
公積勞成疾 清先正事略選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十四年,金川平;晉太子太保,加軍功三級,賜御書「熙績良謨」額。秋,署直隸總督。積勞成疾,上數遣醫存問,賜參藥。
林吉峰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13393
Id:
513393
Title:
林吉峰
Description:
林吉峰(1952-),字任真,祖籍桃園,因父親工作的關係,在阿里山出生長大,因環境優美清新,民風樸實,造就了林吉峰樂天開朗的個性。年幼的他特別喜歡畫圖,無論上的是不是美術課,總愛在課堂上塗塗抹抹。
MOC_Id:
Culture_Event649634
Id:
649634
Title:
樂生院入院者樂隊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樂生院入院者樂隊,刊載於1936年臺灣總督府癩療養所樂生院出版的《昭和九年年報》。日治時期臺灣,受到日本西洋音樂發展的影響,西式吹奏樂器及打擊樂器多用在宣傳活動以及婚喪喜慶的演奏。樂生院方
譚展超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58046
Id:
558046
Title:
譚展超
Description:
譚展超先生,廣東新會人,清宣統2年(1910年)出生。民國15年(1926年)入學義大利陸軍官校,兩年後畢業,前往義大利就讀騎兵專校和山地作戰專校,民國28年(1939年)畢業於都靈(Turin)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42
Id:
665142
Title:
記海軍分會牛奶供應站
Description:
〈記海軍分會牛奶供應站〉,葉梅生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四期(1959)頁5至頁6。
1959(民國48)年10月4日上午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幹事皮以書(1904-19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88
Id:
281188
Title:
調查李吉因為受傷而死亡的案件 臺案彙錄己集卷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是夜李吉雞姦毛媽生。伊知覺喝罵而止。後於天明理責李吉,即被李吉趕打。伊拾挖籐尖刀抵格。李吉轉身閃避,飛起後腳蹬踢。伊隨手連行戳去,傷其左臀、左脊背倒地。尖刀丟棄無存等情不諱。
舊工務段園區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85
Id:
515285
Title:
舊工務段園區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60年代的鐵路局花蓮工務段園區,照片右邊為警務段。舊花蓮工務段位於現在福町路的花蓮鐵道園區,現在的花蓮鐵道園區那塊只是當初的鐵道設施的一小部分,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早期掌管花東鐵
民國78年慈誠隊前身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211
Id:
513211
Title:
民國78年慈誠隊前身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1989年(民國78年)位於花蓮車站合照的慈濟「保全組」,為今「慈誠隊」的前身。慈濟早年推動四大志業者以女眾委員為主,男眾多處於幕後護持,民國78年(1989)慈濟護專開學,男眾居士自動組
MOC_Id:
Culture_Object683871
Id:
683871
Title:
防護總隊第二大隊大理中隊喇叭隊紀念
Description:
萬華區糖廍里耆老徐金俊提供,攝於西元1956年(民45),照片邊框上書寫「防護總隊第二大隊大理中隊喇叭隊紀念」,照片前排有10支小號架立在地上、2座鼓,合影隊員人數11位,人人穿著全套制服,腳套白
龍門洪明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21647
Id:
321647
Title:
龍門洪明庭
Description:
洪明庭(1857-1926),又名瑞徵,亦寫成明廷,湖西鄉龍門村人。《澎湖縣誌-人物志》暨《湖西鄉志-人物志》稱其生於咸豐9年(1859),大正15年(1926)9月歿。依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明治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127
Id:
281127
Title:
高叔祥因患時令病而死亡 臺案彙錄乙集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據臺灣府知府高叔祥家人呈稱:伊主於本年四月十三日到任,值逆匪滋事之後,辦理搜捕事宜並防堵海口及審辦各路匪犯,冒暑積勞,七月十□□頓患時邪病症,醫治無效,即於二十七日身故等語。
樂生療養院藥房配藥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649514
Id:
649514
Title:
樂生療養院藥房配藥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戰後初期樂生院藥房配藥」,收錄於1963年臺灣省立樂生療養院編《癩病防治十年》,圖中可見藥師正在藥房為來看病的漢生病患配藥。1930年代,臺灣的樂生療養院在相關人士的奔走及政府支持下興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840
Id:
276840
Title:
葆楨待感冒癒擬赴琅𤩝察勘形勢 福建臺灣奏摺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葆楨擬於本月初四日馳赴琅ऩ? 察勘形勢,隨因感冒甚重,未能如期起行;俟調治稍痊,當即前往。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66
Id:
168466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Kapiyan社的頭目夫人正面照。頭戴花草編成的環狀飾物。所戴銀製耳飾與手鐲都是漢人的。身上穿用黑色緞布做成的中國式上衣,在領部與袖囗有刺繡。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377
Id:
277377
Title:
王廷幹赴省闈徒步往,中途患痁後有人助以登車 鳳山縣采訪冊壬部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於虖!文學之士,有志急功名而至以身殉節者,我於王邑侯而歎天陷吾黨之甚也。侯名廷幹,字仲甫,別號子貞。以郡丞攝鳳山縣,故稱王邑侯云。其先世為山東安邱人。幼歲富於文,窘於境,每試輒為人捉刀,得少資潤以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146
Id:
277146
Title:
士卒不服水土,沾潢水發癢 臺灣外記卷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祐立驅土番同諸兵士負土搬石,照舊址築城。仍於可泊船隻登岸處,築炮臺防禦。祐於旁山上結一大營,周圍開壕,築短牆以作犄角勢。但士卒疲勞,不服水土;兼手足沾潢水,箇箇發癢,抓破即腫,縻爛難堪,兵士怨望。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44
Id:
278044
Title:
楊氏珠娘祖姑老病三年,侍湯藥不懈怠 廈門志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楊氏珠娘,蚊烟井人;歲貢生必魁妹,適陳常衡。常衡經商客死。時楊年二十五,絕粒數日,喘息呼吸一絲如縷;恍聞其夫曰:『爾死,奈舅姑、幼子何』?楊泣而思,勉進漿粥。撫孤,事堂上兩世姑,甚得歡心。舅歿,祖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970
Id:
303970
Title: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一屆〈日治時期澎湖瓦峒籍的醫生〉
Description:
本篇文章來自《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1屆,篇名為〈日治時期澎湖瓦峒籍的醫生〉,作者為許雪姫。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根據1902年的人口調查,瓦硐村共有24位醫生,約佔全村人口的4%。作者以《台灣醫
陳黎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52
Id:
594052
Title:
陳黎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作家陳黎。陳黎本名陳膺文,民國43年(1954)出生,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曾任教於花崗國中和國立東華大學,是臺灣中生代重要作家。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827
Id:
280827
Title:
斯蓭隱居於山中,以醫藥濟人 臺灣府志卷之九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及鄭大木掠有其地,斯菴以客禮相見.鄭經嗣爵,多所變更,斯菴知經無能為,且以一賦寓譏諷,為忌者所中,幾死于□.乃改服為僧,入山不出,於目加溜灣番社傍教授生徒,兼以醫藥濟人.
MOC_Id:
Culture_People282049
Id:
282049
Title:
簡聰連-找一個容得下我的所在
Description:
本篇故事創作時間為2019年,照片內容為簡聰連先生於早年在豐田時所拍攝之影像。講述其從宜蘭騎著單車遷徙來到花蓮定居於豐田的故事。
找一個容得下我的所在
我家住在宜蘭,是個世代務農的人家。那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男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08
Id:
168408
Title:
泰雅族多羅閣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多羅閣群sado社男人側面照。臉部刺黥。耳飾、頭上及胸部的白色圓形飾品均為貝殼製。穿袖套與上衣,披方形布塊。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847
Id:
289847
Title:
桃園龜山鄕洪水高漲眷村疏散
Description:
本文係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創刊於民國35年(1946)元旦的《臺灣民聲日報》,民國55年(1966)6月11日第7版,一則題為〈桃園龜山鄕洪水高漲,眷村疏散。〉的新聞,報導桃園縣龜山鄉鼎興新村昨(6月
1967年花蓮車站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68470
Id:
568470
Title:
1967年花蓮車站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三位即將於花蓮師範學院畢業的學生,相約在花蓮車站前合影,左邊為吳玉英,中間為江美英,右邊為陳素嬰。民國68年(1979)的時候因為北迴鐵路的開通,花蓮的交通重心被移轉,也導致花蓮舊火車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22
Id:
279622
Title:
大臣抱病出國,水土不服又增喀血症狀 李文忠公選集第五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該大臣於出洋之初,染患時症,以使事緊要,扶疾遄行。英國交涉事務最多,倫敦四面瀕海,風霧不時,水土異宜,復增咯血之疾。頻年調理,迄未痊愈,東還正值盛夏,感受紅海之炎鬱,印度、臺澎洋面之颱颶,病益不支
布農族干卓萬群的房屋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95
Id:
168495
Title:
布農族干卓萬群的房屋
Description:
濁水溪上游干卓萬的房屋。屋頂及牆壁用板岩建造,為防風及防備敵人的攻擊,房屋的前面疊堆石板,並把房屋圍起來,這種建築見於此一地區以及丹社群的布農族。吊在屋簷下的是人頭骨,多為獵獲自鄰近地區的霧社群及萬大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31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原住民族獎補助專區
每6月更新,20洪芷如 小姐 | 02-85126768 | 2023-07-28 15:50: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綜藝活動
每1日更新,3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3:1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8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3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彩畫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00
文化部典藏目錄-膠彩畫類
每年更新,3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1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8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未過期活動
每1日更新,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55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1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