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藝術與人文
「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71765 , 欄位Id的內容是27176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
此作品於廟內龍爿數出來第三框,為作品主體之一。融合交趾陶與剪黏技巧,並敷以彩繪,其形象頭戴將盔、身披戰袍、雙手持鞭,坐騎狀似麒麟。此人物為殷商太師聞仲,坐騎為墨麒麟,武器為蛟龍金鞭。作品場景為聞仲親征西岐,由兵器上舉之動作可看出,聞仲與兩旁士兵士氣十分高昂。
西螺廣福宮,主祀天上聖母,俗稱『湄洲老大媽』、『西螺媽』、『新街老大媽』,香火發源於清朝順治元年(1644),根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宗教篇》、《千年媽祖湄洲到台灣》、《媽祖傳說》記載,由先民自湄洲恭請【老大媽來台,早期於古榕樹下,搭寮為廟,香火日盛,信徒感念,日後由廣東省、福建省移民共同捐資建廟,因此命名為『廣福宮』。
廣福宮經同治與昭和兩次整建,現今為五開二進格局,後殿為兩層建築。木造部分係由泉州溪底匠派大木匠師王錦木(1909~1996年)負責,三川殿採單簷硬山式屋脊,屋脊中央設九重寶塔,名為「珠宮」。殿內樑柱及雀替下,皆有典型的「憨番扛大杉」的造型。廟中剪黏,皆出自剪花大師陳天乞(1906~1990年)之手。石構部份乃花崗岩、觀音山石與青斗石並用,抱鼓石下方底座為泉州白石,年代久遠而呈風化現象,依風格來看,抱鼓石為嘉慶、同治年重修時所作。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
陳天乞的交趾人物頭大身小,手腳比例較身軀略長。尤其作武場時,表現出武將帶騎的韻律動感與磅礡氣勢,其中帽冠及戰甲之裝飾細節刻畫入微,服裝飾品皆細緻講究至為精美。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71765&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B517C5BE-8CA1-4130-AEA6-1627C2EF1AF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23T12:27:4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765
Id
271765
Title
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
Description
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 此作品於廟內龍爿數出來第三框,為作品主體之一。融合交趾陶與剪黏技巧,並敷以彩繪,其形象頭戴將盔、身披戰袍、雙手持鞭,坐騎狀似麒麟。此人物為殷商太師聞仲,坐騎為墨麒麟,武器為蛟龍金鞭。作品場景為聞仲親征西岐,由兵器上舉之動作可看出,聞仲與兩旁士兵士氣十分高昂。 西螺廣福宮,主祀天上聖母,俗稱『湄洲老大媽』、『西螺媽』、『新街老大媽』,香火發源於清朝順治元年(1644),根據《台灣省通志人民宗教篇》、《千年媽祖湄洲到台灣》、《媽祖傳說》記載,由先民自湄洲恭請【老大媽來台,早期於古榕樹下,搭寮為廟,香火日盛,信徒感念,日後由廣東省、福建省移民共同捐資建廟,因此命名為『廣福宮』。 廣福宮經同治與昭和兩次整建,現今為五開二進格局,後殿為兩層建築。木造部分係由泉州溪底匠派大木匠師王錦木(1909~1996年)負責,三川殿採單簷硬山式屋脊,屋脊中央設九重寶塔,名為「珠宮」。殿內樑柱及雀替下,皆有典型的「憨番扛大杉」的造型。廟中剪黏,皆出自剪花大師陳天乞(1906~1990年)之手。石構部份乃花崗岩、觀音山石與青斗石並用,抱鼓石下方底座為泉州白石,年代久遠而呈風化現象,依風格來看,抱鼓石為嘉慶、同治年重修時所作。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 陳天乞的交趾人物頭大身小,手腳比例較身軀略長。尤其作武場時,表現出武將帶騎的韻律動感與磅礡氣勢,其中帽冠及戰甲之裝飾細節刻畫入微,服裝飾品皆細緻講究至為精美。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23T12:27:4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陳天乞代表作品:姜子牙抗聞仲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上色的老照片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594688
Id:
594688
Title:
上色的老照片
Description:
照片約拍攝於民國40年(1951年),由新北市萬里區居民劉桂香提供。這是劉桂香家庭相簿禮珍藏的孩提照片,她說父親家族在阿里山,母親家族則在嘉義市街,兒時的留影照片有部分是在嘉義的照相館拍攝,她出生
MOC_Id:
Culture_Object210917
Id:
210917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46:(北海道札幌)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附屬農園放牧場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張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46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北海道札幌))東北帝國大學農科大學附屬農園放牧場」,右向左橫書。
1
〔兒童欄〕お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89
Id:
649689
Title:
〔兒童欄〕お願
Description:
本文「お願(中文:請求)」刊登於1936年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一號的兒童欄,作者為樂生學園兒童黃樹活。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主要陳述學習日文的動機與心情。作者表示
洞庭魚王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75
Id:
301175
Title:
洞庭魚王
Description:
《洞庭魚王》背景於中國漢朝湖南省漢族。鱘鱘是一隻沒有魚鱗的小魚,牠的魚夥伴們同情牠,每個都拔一片魚鱗給牠,沒想到,鱘鱘不但不知感恩圖報,反而還吃掉牠的同伴,更當上了魚皇帝,但惡有惡報,鱘鱘最後也嘗到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72
Id:
285972
Title:
石電話-相互理解
Description:
作者淺川洋行的創作含有一個夢和希望,希望人們能透過石雕做為溝通媒介,因為唯有溝通才能彼此了解,因為了解才會沒有紛爭,沒有紛爭才能永保和平。利用石頭做媒介,因此溝通就能互相了解。這是作品〈石電話-相互理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51
Id:
514351
Title:
羅東鎮全民運動會
Description:
201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三星鄉行健、拱照;五結鄉孝威、大吉;蘇澳鎮永光;羅東鎮竹林、仁和;頭城鎮中崙、更新;員山鄉員山、蓁巷;以及冬山鄉柯林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仁和社區的日曆。本篇6月27
默許.帕羅曼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39
Id:
283539
Title:
默許.帕羅曼
Description:
來自以色列的默許.帕羅曼,最初選擇繪畫為創作語言,廿歲開始以石頭為創作材質後,從此就再也沒有改變過。喜歡用石頭來表達意念,一直都在傳達「關於人類如何進入自然」的意念。代表作《環境主義》,作者運用同一塊
台灣水泥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68
Id:
514468
Title:
台灣水泥廠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彩虹的聲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72
Id:
301272
Title:
彩虹的聲音
Description:
《彩虹的聲音》是陳黎第三本散文集,內容分為三輯:「彩虹的聲音」、「魔術火車」、「奇異的果實」。《彩虹的聲音》展現陳黎對音樂、詩歌、藝術的熱愛。陳黎,本名陳膺文,1954 年生,台灣花蓮人,畢業於國立台
MOC_Id:
Culture_Event629703
Id:
629703
Title:
安慶小學學生展示舞蹈表演服裝
Description:
安慶代用國民學校推動藝術領域學習,每學年舉辦音樂、戲劇或舞蹈的教學成果表演,學生皆盡心投入,也會在校園內照相留念。
這是1960年代安慶代用國民學校舉行藝術教學成果發表會,包含音樂、戲劇、舞蹈等
噶瑪蘭女子新娘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808
Id:
287808
Title:
噶瑪蘭女子新娘服
Description:
此組服飾有:頭飾、上衣、攜物袋(檳榔袋)、方布腰裙、長裙等物件,是傳統噶瑪蘭新娘禮服的重製作品。大眾對噶瑪蘭族服飾的印象大多以白底滾黑邊的服飾為主,新社部落的噶瑪蘭族人藉台灣原住民博物館辦理的「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659736
Id:
659736
Title:
吳府廉 - 吾土 - 水墨紙本
Description:
此幅水墨畫是第一屆大墩美展水墨畫組第一名,為畫家吳府廉1996年的作品。蘇峰男評委認為:「吳府廉所作的〈吾土〉,從生活中取材,意念新穎,氣勢宏偉,以人物相異之形神相互聚集,經營構成的費心巧思可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455
Id:
278455
Title:
渡海遇颱風,天曉覓澎湖不得,回西北帆,屢瀕於危,作歌以紀其事 澎湖紀略卷之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羲和鞭日日已西,金門理檝烏鵲棲。滿張風帆夜濟海,天吳鎮靜無纖翳。東方蟾蜍照顏色,高低萬頃黃琉璃。飛廉倏來海若怒,穨飈鼓銳喧鯨鯢;南箕簸揚北斗亂,馬啣罔象隨蛟犀。暴駭鏗訇兩耳裂,金甲格鬭交鼓鼙。倒懸
書香蘭園─蘭陽女中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172
Id:
514172
Title:
書香蘭園─蘭陽女中
Description:
2003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進士;壯圍鄉廍後;蘇澳鎮朝陽、南方澳;員山鄉雙湖、尚德;頭城鎮合興;羅東鎮北成;冬山鄉冬山、補城、中山;蘇澳鎮港邊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進士社區的日曆。本篇12
回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455
Id:
595455
Title:
回音
Description:
作品〈回音〉中間主體菱形猶如回字,加上三座流水般的基座相互輝映,營造峽谷蕩氣迴音之境。太魯閣是國內外遊客朝聖景點,其中布洛灣係立霧溪下游大型雙層河階,太魯閣語是「回音」,這台地曾是太魯閣族人聚居的
MOC_Id:
Culture_Invisible271369
Id:
271369
Title:
馬祖民居建築類型:三扇兩間
Description:
根據鄭智仁於2003年編著的《連江縣鄉土建築研究報告:馬祖民居》,馬祖地區常見的民居建築類型大約可分作三種,其中之一即為「三扇兩間」(扇為縱向屋架之稱)。此類型多是兩層樓的建築,並以扇隔出兩隔間,
石翁仲乙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66
Id:
286066
Title:
石翁仲乙對
Description:
此人像雕刻為花蓮縣文化局石雕博物館典藏管理之佚名傳統石雕系列之一,作者不明,依據雕刻的服飾與姿態可得知此雕塑主題為中國古代文官。石翁仲共有兩座,故稱為「乙對」,兩座石雕樣式相同,同為文官樣貌,長鬚戴冠
劍南詩鈔(四)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8944
Id:
608944
Title:
劍南詩鈔(四)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本書封面書底保存良好,內頁除了前後部分因受潮而顯斑駁,字體清晰可辨,詩作內容均有句讀。內容為七言律詩上半部,《劍南詩鈔》共收七言律詩90
與孤獨的無盡遊戲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01
Id:
301101
Title:
與孤獨的無盡遊戲
Description:
當世界正充滿陰影與鬥爭,內心裝滿野心和挫喪。突然知道了真正渴望,但已經回不去出發的原點,錯誤已成形為自己的一部分。原想活得了無遺憾,但如今只想與自己相安無事。每個日復一日的一日,意識到在體內日益壯大的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64
Id:
509264
Title:
阿美族製作陶碗情形
Description:
圖為昔日花蓮阿美族婦人利用黃泥土製作陶器的過程,照片約攝於昭和9年(1934)新城鄉嘉里村附近。阿美族人善於利用周圍環境中的黃土,製作陶器製品,如陶壺、陶碗等器具,捏塑出陶胚風乾後,放置於炭火中進
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0
Id:
595630
Title:
戀
Description:
作品〈戀〉以相對又相生的造型及流暢優美的線條,傳達出若即若離的內在豐富情感。延伸的造型在上端分裂出相對的正反兩面,它相互交錯交集在相鄰的空間,亦如男女之間的愛情,相知相惜結合衍生,看似單純過程卻是
東方之源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875
Id:
285875
Title:
東方之源
Description:
〈東方之源〉在現代雕塑的領域中,企圖傳達較具東方感的意念,本作品乃結合東方人的主食「米」與農業文明的發源地「河流」,表達飲水思源的情感。出生於彰化鹿港的黃清輝,畢業於國立藝專雕塑系,一直想從泥塑跨越石
MOC_Id:
Culture_Object480303
Id:
480303
Title:
2014 年國藝會補助「臺灣蓪草紙花與相關工藝調查」調查研究報告 - 蓪草紙花文史簡介
Description:
此為陳建華 2014 年接受國藝會補助進行的「臺灣蓪草紙花與相關工藝調查」調查研究報告最終整理的圖表.
研究推論蓪草紙花工藝最早是在秦始皇時代用蓪草切片做髮簪,漢朝呂后時才發展成蓪草紙花工藝,而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57
Id:
180757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橫式主視覺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展覽入口橫式主視覺。配合主視覺海報與關東旗之設計理念與意涵,利用同樣色調與線條,強化參觀者對展場之認知。主視覺概念以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48
Id:
180748
Title:
2019年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花藝藝術家 嶺貴子小姐與主持人盧怡安談茶席器物佈置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論」區茶論壇,由「東海醫院設計工作室」協同策展人盧怡安小姐(照片右起第一位)主持,邀請日籍花藝藝術家嶺貴子小姐(照片正中)談茶
黃龍江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47
Id:
638147
Title:
黃龍江
Description:
黃龍江(1909-2010),彰化田中人。父陳池,母黃綢。出身赤貧的佃農家庭,1928年(昭和3年)臺中師範學校畢業後,擔任田中公學校訓導(教師),翌年轉任溪湖公學校訓導,1935年(昭和10年)
MOC_Id:
Culture_Event224746
Id:
224746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1869年大稻埕與河頭溝地圖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展示之「1869年大稻埕與河頭溝地圖」係策展單位重置自中研院人社中心地理科學研究專題中心——臺灣百年地圖所得。為臺
南部患者收容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99
Id:
649699
Title:
南部患者收容記
Description:
本文「南部患者収容記」刊登在1936年8月樂生院慰安會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二號,作者為樂生院職員蘇月生,記述前往臺灣南部收容患者的過程。
本文記錄臺灣第一次大規模收容漢生病患者的經過,包括溪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941
Id:
515941
Title:
鳳林公學校職員於門前合影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鳳林公學校的教職員們於校門前的合影。在1920年(大正9年)時,鳳林書院遭廢除,改設立太巴塱公學校鳳林分校。1921年(大正10年)4月才將「鳳林公學校」從太巴塱公學校的分校中獨立出來。
漂流監獄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54
Id:
301254
Title:
漂流監獄
Description:
《漂流監獄》是繼《討海人》、《鯨生鯨世》後,廖鴻基第三部以海洋為題材的創作。廖鴻基以長年生活於大海,其獨特的海上經驗,來談述海、想像海,站在漂流海面的監獄上,與海、魚、鯨展開對話。船隻如一座漂流海面的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7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9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典藏目錄-木材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獎補助已結案核銷案件
每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1-04-07 17:05:30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9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5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5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文化設施筆數統計
每6月更新,2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3:54
文化部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