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正代表作品移民墾荒藝術與人文
「劉家正代表作品移民墾荒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66049 , 欄位Id的內容是26604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劉家正代表作品移民墾荒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為劉家正之代表作品笨港天后宮的「墾民拓庄 群居街尾」。此作品畫於橫樑之上,所畫故事為當初先民因大陸飢荒且不易生存,而決定冒險渡海來台尋求新生路,開墾新的地區。而本廟所坐落的位置於古時候笨港之街尾地區。所以以此畫來呈現當時先民篳路藍縷至街尾開墾拓庄的情境。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604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BAEE193F-29E6-4A15-870D-A79F67D9E374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8-02T19:52:1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049
Id
266049
Title
劉家正代表作品移民墾荒
Description
此為劉家正之代表作品笨港天后宮的「墾民拓庄 群居街尾」。此作品畫於橫樑之上,所畫故事為當初先民因大陸飢荒且不易生存,而決定冒險渡海來台尋求新生路,開墾新的地區。而本廟所坐落的位置於古時候笨港之街尾地區。所以以此畫來呈現當時先民篳路藍縷至街尾開墾拓庄的情境。 劉家正從小生長於南投縣信義鄉,身邊總是被自然環境簇擁,「玉山人」的別號,便是取自於生長在信義鄉、玉山下的地緣關係。 1997年,劉家正退伍之後,陸續在南部接到寺廟合作的邀約,口耳相傳之下,「玉山人」的名氣逐漸興盛。 當時,劉家正與師兄丁清石、曹天助創立了華山寺廟彩繪社,共同修復宮廟。臺北木柵的集應廟,便是來到臺北畫的第一間廟,開啟了往後幾十年的北漂作畫歲月。到臺北開始當畫師後,劉家正專研於門神彩繪。劉家正向書法家張炳煌學習書法與白描等技法,也向畫家王南雄學習水墨、彩墨等技法,並向陳秀雄教授學習西畫的光影、設計與色彩美學,甚至解剖學等專業。為了扭轉多數人對於民俗繪畫「太呆板、太平面」的印象,劉家正納入了西畫的作法。上色的部分注重光影,在處理陰影時特別注重提亮等技巧,不同於東方的繪畫著重於使用墨線去表現陰影。如何在兩者之間拿捏得恰到好處,則又是一大學問。 同時,劉家正認為作品不只要做得好,更要保存得長久。 除了繪畫技巧的精進之外,對於作畫的工具、原料等,劉家正也下了許多功夫研究。不是一種塗料就可以千篇一律地應用在所有的材質之上。由於臺灣是海島型的氣候,要在這樣的環境作畫,需將濕度納入考量,還需依據作品基底本身的材質來選用塗料,在打底時都須特別注意觀察與研究。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8-02T19:52:17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劉家正代表作品移民墾荒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李得雄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381
Id:
286381
Title:
李得雄
Description:
服務國教40年,90年退休後投入推展書法教育工作,在自宅設書法教室,並在社區大學教授書法,擅長楷、行、草、隸各體。其創作理念認為書法是中華固有文化及藝術,因時代遞嬗,已逐漸沒落不為社會所重視,復興中華
旅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10
Id:
595610
Title:
旅路
Description:
從校園民歌銀霞的「蝸牛與黃鸝鳥」,到周杰倫的流行歌曲「蝸牛」,都是隨口傳唱留世的歌。蝸牛在臺灣文化中已被賦予一種朝著理想目標,不斷努力堅持的形象,在〈旅路〉這件作品中,以蝸牛比喻人生,我們每個人都
MOC_Id:
Culture_Object255407
Id:
255407
Title:
范麗卿分享自己的人生
Description:
1993年《天送埤之春》出版之後,引起很多的注目與討論,惟作者范麗卿卻很少在家鄉宜蘭公開露面,日久之後,人們逐漸將她淡忘,年輕一點的,甚至沒聽過范麗卿的名字。
2008年宜蘭社區大學及宜蘭縣史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055
Id:
279055
Title:
徐闇公受熱病所苦所作之詩 徐闇公先生年譜附錄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知君夙昔苦炎蒸,三伏沈沈病欲增。安德遠求千歲雪,颯如近對滿壺冰。窗前企腳追彭澤,巖下科頭彈廣陵。且學枚生歌一發,即看榮氣灑然升。
MOC_Id:
Culture_Object212324
Id:
212324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87-1:豐平川(其一)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下方有日文標題「豐平川(其一)」、英譯「The River Toyohira (part I)」字樣。
【豐平川】位於北海
掩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16
Id:
301216
Title:
掩映
Description:
《掩映》是陳義芝第九本的詩集,這本詩集,延續陳義芝一貫的抒情傳統特色,在典雅語詞與現代題材的交錯中,呈現出多變的文字圖景。詩集中有著對自然的讚頌、對歷史的反思。陳義芝,臺灣花蓮人,成長於彰化。曾使用筆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528
Id:
287528
Title:
安通越嶺古道(舊安通溫泉)
Description:
1875年底,清朝總兵吳光亮負責中路開拓執行理蕃政策,在開闢八通關古道(Batongguan Traversing Trail)後,又命開拓從玉里璞石閣一路越過海岸山脈直通至台東成功成廣澳的道路,這就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76
Id:
600576
Title:
花中對鐵戰-花中軍被鐵團的健棒攪亂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18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繼昨日台北鐵道團棒球隊對全花軍的熱戰,今日下午3點35分起,由花蓮港中學棒球隊對戰台北鐵團,本戰以十三比六的落差,花蓮港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472730
Id:
472730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三十四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34號,隨鷗吟社於1932年(昭和7年)8月15日發行。
本集前有豐道慶中等人的四幅書畫作品。日本詩作在註明作者時與傳統
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63
Id:
594263
Title:
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陸軍金甌乙種獎章執照,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文鵬先生投身軍旅期間,因表現優良,獲得軍方肯定,
葉健仁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590
Id:
283590
Title:
葉健仁
Description:
1970年畢業後服兵役期間,有機會摸索雕刻,開始燃起對美術的興趣。退伍後,24-30歲,進入廣告工藝社嘗試創業,之後離開廣告工藝界。30-36歲,開始接觸石雕茶壺雕刻,這時也是茶壺工藝市場最熱絡時期。
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24
Id:
595824
Title:
門
Description:
〈門〉的作者安東•布隆思瑪(Antone Bruinsma)試著營造出一條通往高度自覺境界的道路。這道門代表的是許多相對事物的臨界點,包括現實與虛幻、生與死、白天與黑夜等,如果想要通過這道門,必須
廣播節目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656
Id:
516656
Title:
廣播節目表
Description:
此為1941年(昭和16年)1月4日東臺灣新報地方版的報導,當時的廣播節目表可在報紙上查詢,分為早上、下午、晚上三部,節目表有廣播晨操、音樂、新聞、國語講座、球賽轉播、主題講座等,夜間的廣播主要為
太魯閣交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42
Id:
286042
Title:
太魯閣交響
Description:
〈太魯閣交響〉這件作品的外觀,以戒指為基本型,利用弧形支撐架,頂著一塊樹脂塊體,光源自塊體中射出,如閃耀的明珠。作者黃裕榮、廖文榮的公共藝術與產品設計,每一件作品皆以融合環保與綠資源的概念為目標。此件
中港大排星光導覽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80
Id:
224580
Title:
中港大排星光導覽
Description:
曾經是髒、噁、臭令忍人不敢靠近有著黑濃江污名的中港大排,經過整治後變成家戶的後花園,散步、運動、拍照的優質場所,中港大排整治除了增加滯洪容量,改善水患問題,更增加了與民眾互動的設施,在非滯洪期間,民眾
鳥集鱗萃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48
Id:
514448
Title:
鳥集鱗萃
Description:
2016年社區日曆計包含:五結鄉大眾、五結;冬山鄉武淵、東城、梅花、順安;三星鄉人和;蘇澳鎮蘇西、長安;宜蘭市泰山;大同鄉復興以及壯圍鄉美福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梅花社區的日曆。本篇07月17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319
Id:
594319
Title:
馬祖新村49號孩童與盆栽合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49號孩童與盆栽合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韓麟先生為前國軍少將。
韓將軍家中擺滿各式園藝盆栽,韓家的孩子們天天與花草樹木相伴。
在馬祖新村,幾乎家家戶戶
白米壘球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490
Id:
514490
Title:
白米壘球隊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舞者2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07
Id:
595607
Title:
舞者2
Description:
石雕家許禮憲選用黑色花崗岩,雕出一位站立的舞者,頭向天際仰望,好似一個蹲步預備舞動的姿態,象徵圓潤有力的臀部,舞者擺動身軀起舞,有股力量預備要躍向天空的彈性,表現出肢體曲線的線條力量,原始生命力舞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73
Id:
594473
Title:
婦聯會舊建築:敬老餐會迎賓老照片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婦聯會舊建築:敬老餐會迎賓照片,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熟知村內公共事務。
馬祖新村活動中心後方是婦聯會建築所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11344
Id:
311344
Title:
中和福和宮:網目斗栱
Description:
網目斗栱之斗呈方或圓形,栱呈長條狀。網目斗栱是每兩組斗栱呈45度搭接,連成一片用來支撐屋頂,綿密如網、華麗耀眼有防震作用。陳應彬身為一位大木匠師,不只要精確掌握整幢建築的結構,對於細部的木作雕刻,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639
Id:
281639
Title:
2014年恆春民謠音樂節陳麗萍老師致詞
Description:
恆春民謠反映早期恆春社會為謀求生計,恆春地區無論男女皆須下田做工、上山砍材燒炭,他們藉由民謠唱出他們心中的辛酸、勞苦以及思鄉情懷,藉此排解情緒。而恆春民謠音樂節旨在推廣並傳承恆春民謠,將恆春民謠文化推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576
Id:
467576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三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63號,隨鷗吟社於1935年(昭和10年)1月15日發行。
本冊卷首收有大竹溫等人書畫作品四幅。詩作依四古、五古、七古、
小村日和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335
Id:
301335
Title:
小村日和
Description:
在這本陳雨航的最新小說中,他以一貫的清淡之筆,寫他在臺灣東部海邊長大的村莊。小村落中的各種角色以緩慢悠遊的步調生活。人們有各自的心事,以雜貨店為中心緩慢度日,看似日常,其實人人心中的思緒,也都暗自起伏
新竹動物園驢馬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29615
Id:
629615
Title:
新竹動物園驢馬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1974年於驢馬展示區拍攝,欄內驢馬為何國華於1960年捐贈,圖中人物為居住於新竹北門街周益記之陳淑圓及其二子周友誠、周友達,此為周家人在課後共遊動物園留下之照片。
新竹動物園的前身為日
石電話-相互理解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72
Id:
285972
Title:
石電話-相互理解
Description:
作者淺川洋行的創作含有一個夢和希望,希望人們能透過石雕做為溝通媒介,因為唯有溝通才能彼此了解,因為了解才會沒有紛爭,沒有紛爭才能永保和平。利用石頭做媒介,因此溝通就能互相了解。這是作品〈石電話-相互理
MOC_Id:
Culture_Event514087
Id:
514087
Title:
噶瑪蘭族奇立板社海祭與豐年祭
Description:
2019年7月13和14日,宜蘭縣壯圍鄉廍後尚未正名成功的噶瑪蘭族奇立板社,族人們在花東噶瑪蘭族新社、立德等部落頭目、耆老們的帶領下,成功復辦了消失已久的海祭與豐年祭,當時奇立板社91歲的潘英
MOC_Id:
Culture_Object574987
Id:
574987
Title:
五穀豐收祈福祭典十七日在花蓮港神社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2月10日地方版新聞報導,說明非常時局下,為祈求五穀豐收、米穀增產,廳長將於17日赴花蓮港神社參拜,當時的花蓮港廳廳長為高原逸人,任期為1938年(昭和13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41
Id:
514541
Title:
火金姑 亮起來:宜蘭縣103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推動計畫成果彙編
Description:
火金姑亮起來:宜蘭縣103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推動計畫成果彙編,此書主要分為十三個章節,分別是2015社區影像日曆計畫;社區議題行動方案;社區劇場;社區見學活動;社區藝文活化;社區生活工藝傳承,走出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487
Id:
467487
Title:
隨鷗集(第三百六十五號)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隨鷗集》第365號,隨鷗吟社於1935年(昭和10年)3月15日發行。
本集前有長谷川一郎等人的三幅書畫作品。詩作依五言古詩、七言古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2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3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6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1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照片與相簿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7:0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33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藝文活動-主題推薦
每月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6: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報紙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53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0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4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2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3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4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2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