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藝術與人文
「【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Event686285 , 欄位Id的內容是686285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
原舞者成立至今,除了部落的樂舞文史踏查、採集、整理與演出外,也致力於將所學推廣並帶動原住民族青年接觸。都市原住民族青年對於「返鄉」沒有概念與方法。透過原舞者的分享,慢慢排除青年的疑惑,回家、返鄉並非一蹴可幾,因此更需要持續性的動能來推動,也希望透過原舞者的行動,先為返鄉與回家學習、傳承作為初始的動能與鼓勵。2017年開始辦理樂舞巡迴示範教學講座,透過每一年持續辦理,除了帶給不同地區的學生刺激。以往的「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講座」在今年更名為「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有別於以往冰冷的台下、台上兩空間,在活動流程中增添了讓參與者與原舞者團員面對面對談、交流的環節,彼此認識。這樣的設計讓分享者與聆聽者打破課堂中常見的冰冷與尷尬,也更願意彼此提問和給予分享。2021年3月12日(星期五)起至2021年4月29日(星期日)間,原舞者在天主教輔仁大學裡圖劇場(3/12)、中國醫藥大學舞蹈教室(3/30)、中山大學(4/27)以及慈濟大學(4/29)辦理了四場次的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共計有176人參與。
透過在台灣北、中、南、東四場次的安排,都帶給在校生許多感動與接觸,無論校內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是成立已久或是剛成立、剛重新開始,原舞者的出現都帶給學生對於文化的認識與看見,也重新建立他們與部落的連結。在中山大學該場次,有一名太魯閣族的學生有所感動,並上台搭配吉他分享了太魯閣母語歌謠「你是我的情人」,並承諾暑假希望回家拜訪長輩好好認識自己的文化。在慈濟大學的場次,則是有同學在活動結束後,開始參與原舞者的例行排練,努力學習更多不同族群的歌謠,兩者即是原舞者的分享成功打動的案例。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86285&IndexCode=Culture_Even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event/9A1CCCB0-D627-413F-ADF1-184598B425D2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17T16:56:25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Event686285
Id
686285
Title
【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
Description
【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 原舞者成立至今,除了部落的樂舞文史踏查、採集、整理與演出外,也致力於將所學推廣並帶動原住民族青年接觸。都市原住民族青年對於「返鄉」沒有概念與方法。透過原舞者的分享,慢慢排除青年的疑惑,回家、返鄉並非一蹴可幾,因此更需要持續性的動能來推動,也希望透過原舞者的行動,先為返鄉與回家學習、傳承作為初始的動能與鼓勵。2017年開始辦理樂舞巡迴示範教學講座,透過每一年持續辦理,除了帶給不同地區的學生刺激。以往的「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講座」在今年更名為「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有別於以往冰冷的台下、台上兩空間,在活動流程中增添了讓參與者與原舞者團員面對面對談、交流的環節,彼此認識。這樣的設計讓分享者與聆聽者打破課堂中常見的冰冷與尷尬,也更願意彼此提問和給予分享。2021年3月12日(星期五)起至2021年4月29日(星期日)間,原舞者在天主教輔仁大學裡圖劇場(3/12)、中國醫藥大學舞蹈教室(3/30)、中山大學(4/27)以及慈濟大學(4/29)辦理了四場次的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共計有176人參與。 透過在台灣北、中、南、東四場次的安排,都帶給在校生許多感動與接觸,無論校內原住民學生資源中心是成立已久或是剛成立、剛重新開始,原舞者的出現都帶給學生對於文化的認識與看見,也重新建立他們與部落的連結。在中山大學該場次,有一名太魯閣族的學生有所感動,並上台搭配吉他分享了太魯閣母語歌謠「你是我的情人」,並承諾暑假希望回家拜訪長輩好好認識自己的文化。在慈濟大學的場次,則是有同學在活動結束後,開始參與原舞者的例行排練,努力學習更多不同族群的歌謠,兩者即是原舞者的分享成功打動的案例。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
1
-
2
-
3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
1OGDL
-
2OGDL
-
3OGDL
-
4OGDL
-
5OGDL
-
6OGDL
-
7OGDL
-
8OGDL
-
9OGDL
-
10OGDL
-
11OGDL
-
12OGDL
-
13OGDL
-
14OGDL
-
15OGDL
-
16OGDL
-
17OGDL
-
18OGDL
-
19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17T16:56:25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大專院校原住民樂舞示範教學分享會】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日本外史抄本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467581
Id:
467581
Title:
日本外史抄本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日本外史抄本》,一冊,線裝書,直式右翻。兒島獻吉郎編,1916年(大正5年)風光館書店發行。封面左上題簽「日本外史鈔本 完」,「兒島獻
王白淵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083
Id:
638083
Title:
王白淵
Description:
王白淵(1902-1965),彰化二水庄二水人(今二水鄉惠民村)。父王獅,被稱為「獅仔伯」,母楊甚,善於刺繡。1925年(大正14年)赴日本就讀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攻讀美術理論,畢業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69
Id:
594169
Title:
馬祖新村民宅改建後浴室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民宅改建後浴室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將軍之子。
馬祖新村社區於1987年(民國76年)進行改建與翻新,民宅的改建除了客廳及臥室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172293
Id:
172293
Title:
三屋清陰家族合照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照片為三屋大五郎(三屋清陰)家族合影。地點可能是自宅前,三屋夫婦已相當年老,穿著簡便和服,坐在椅子上,身後有一年輕女子,旁邊站有男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174
Id:
601174
Title:
時紀念日在花蓮港市的活動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6月6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6月10日是「時の記念日」((時的紀念日),花蓮港市在當前時局下,配合時紀念日的旨趣,提倡守時及一般生活的改善,於本報導說明
鄉居客來訪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93
Id:
267593
Title:
鄉居客來訪
Description:
吳長鵬(1934-2013)所作〈鄉居客來訪〉以俯瞰角度描繪一座植栽豐富的園區,以及周邊風景。作者款識:「鄉居客來訪,癸未年吳長鵬作。」,姓名章:「漫漶不清」(白文)、「吳長鵬」(朱文),壓角章:
時空-位移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784
Id:
595784
Title:
時空-位移
Description:
〈時空‧位移〉是在時空中內外不斷穿梭,隨著時空轉換產生海洋變異的象徵,彷彿在時光隧道內,老化的軀體擱置在礁岩上任浪潮反覆沖擊,等待新的細胞來更替,並靜靜等待下一次時空的位移。從作者較早的作品中發現
中港大排願景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24582
Id:
224582
Title:
中港大排願景館
Description:
中港大排願景館為中港大排工程中,重要的景觀建設之一,有「中港大排百科全書」之稱,座落於新北大道4段1號,成立於2011黏12月,斥資6千萬元,願景館外觀採新莊傳統文化「中港厝官將首」臉譜及其用色的獨特
金甌乙種獎章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96
Id:
594296
Title:
金甌乙種獎章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金甌乙種獎章,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金甌獎章分甲乙兩種級別,是授予對防止叛亂、籌辦軍事工
馬修‧賽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639
Id:
283639
Title:
馬修‧賽門
Description:
馬修.賽門於1984年取得藝術史學士學位,專攻中古世紀藝術與建築。1991年他學習建築石雕,並因此參與英國諸多古蹟的修復,特別是西敏寺與伊利教堂。1996年他轉到義大利專攻精緻古典大理石雕刻。19
親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23
Id:
595623
Title:
親情
Description:
〈親情〉描述母親與孩子之間,不僅是一條臍帶與懷胎十月的關連,更是親密且無法取代的關係。作者雕塑一名年輕女性正在哺乳餵養著嬰兒,女子低頭嘴角微微上揚,慈愛地望著懷抱中的小孩。形容母愛不一定需要華麗的
龜山島社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097
Id:
514097
Title:
龜山島社區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陳建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557804
Id:
557804
Title:
陳建華
Description:
此照片2016年5月拍攝於洛陽創意產業博覽會,陳建華正在跟來賓介紹蓪草。
陳建華從事工業設計20多年,舉凡交通工具、資訊產品、傳統產業...等都曾設計,服務過國內外許多知名企業,2008年立志尋
獨角仙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79
Id:
595979
Title:
獨角仙
Description:
作者欲透過〈獨角仙〉這件作品傳達對生態的深切關懷,及提醒大眾保護自然的重要性。雄性獨角仙頭上長長的角,是它們捍衛的武器,在此以犄角單獨呈現,不僅作為獨角仙的象徵,同時呈現一種如標本紀念式的擺設,具
小川商店員舉行單車鍛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3887
Id:
603887
Title:
小川商店員舉行單車鍛鍊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8月12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提及夏天的鍛鍊將使人更有活力,花蓮港市的小川商店於本月10日的星期天,全部的店員及家族百餘人騎單車到木瓜溪鍛鍊,在歡樂氛圍中聯
MOC_Id:
Culture_Event163717
Id:
163717
Title: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藝」區全區攝影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的全區攝影。「藝」區主要強調技藝的演進,位於展場的最右側,展出標的以實物與影片為主,讓參觀者在觀賞實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211457
Id:
211457
Title:
札幌明信片雙面077:札幌郊外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明信片為明信片收集冊之第77張,正面下方有明信片之標題「NO. 95 札幌郊外」,以及英譯「SUBURB OF SAPPORO」。
馬祖新村-社區婦女旗袍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86
Id:
559986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婦女旗袍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婦女旗袍,高領無袖剪裁,為馬祖新村社區72號住戶何朱靄蘭女士所提供,何朱靄蘭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此照片中的旗袍為草綠色底色,藍色秀花點綴,給人以優雅的氣質。
旗袍是
王桂木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38167
Id:
638167
Title:
王桂木
Description:
王桂木(1913-1969),彰化人。父老綢,母鄭金,為次男,因母夢蟾得子,又號夢蟾樓主人。日治時期畢業於臺中商業學校,之後服務於工商界,曾任王田毛紡公司副總經理兼廠長,又任詩文之友社總經理,對詩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84
Id:
301184
Title:
小宇宙&變奏:現代俳句266首
Description:
《小宇宙&變奏:現代俳句266首》是一本立體的書,好玩的書,收錄了兩百六十六首陳黎稱為「現代俳句」的三行詩:兩百首「母詩」,加上六十六首「子詩」、再生詩。這些雋永美妙的小詩,展現了詩人豐富的觀察力和想
跪乳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5982
Id:
285982
Title:
跪乳
Description:
中國有一句「羊有跪膝求乳知孝順」的諺語,是指小羔羊以前腿雙跪的姿態喝奶,彰顯一種感恩的舉動。而羊在中國被視為吉祥動物,代表仁慈與善良。此件寫實雕刻具有臺灣特殊時代象徵,在動員勘亂戒嚴時期,以彰顯中國傳
太巴塱公學校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5994
Id:
505994
Title:
太巴塱公學校
Description:
太巴塱公學校即今日太巴塱國小,於明治32年(1899)7月14日設立,主要學生為太巴塱部落的阿美族人與少數的漢人(這張照片拍攝於1932年,當時共有466名學童,其中漢人為73人,其他多數為阿美族
帝王將相本無種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169262
Id:
169262
Title:
帝王將相本無種
Description:
此畫作〈帝王將相本無種〉兼採古代中國帝王圖像與歐洲靜物畫的傳統,賴添明(1956-)揉合帝王圖的形制與靜物畫的構圖,教化和寓意並存。「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乃為節錄自中國宋代汪洙《神童詩》的詩句
MOC_Id:
Culture_Object266590
Id:
266590
Title:
褒忠祠陳天乞代表作草船借箭
Description:
陳天乞位於褒忠祠代表作: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匠師資訊】
陳天乞(1906–1990)出生於中國泉州,1990年卒於新北市三重。業界稱為「阿乞師」。大正年間(1918)隨表姊夫洪坤福來臺,於大龍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36
Id:
177636
Title: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教基金會提報之「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社區活動補助案」成果報告書,內容為「大溪鎮展演設施九十年度推展藝文活動計畫編號03:童玩DIY研習」。 此次童玩DIY研習的活動由歷史在造街坊與教
白雲松嶺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67566
Id:
267566
Title:
白雲松嶺
Description:
吳長鵬(1934-2013)所作〈白雪松嶺〉描繪山路旁所見松樹與山景,作品款識:「壬戌年春月畫於臺北市萬里畫室,吳長鵬。」姓名章:「吳長鵬」(白文),引首章:「萬里」(朱文),壓角章:「萬里」(朱
山海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961
Id:
595961
Title:
山海情
Description:
花蓮舊稱「花蓮港」,港口不只是交通樞紐,也是花蓮人情感和歷史文化的緬懷永繫。花蓮港務分公司(前身花蓮港務局)特敦請林聰惠設計製作大型石雕作品「山海情」。林聰惠出生臺北縣金瓜石,成長於花蓮。深受父親
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063
Id:
301063
Title:
拉丁美洲現代詩選
Description:
由陳黎、張芬齡合譯,收錄了拉丁美洲八個國家、二十九位詩人近兩百手詩作。受到余光中翻譯《英美現代詩選》的激勵,陳黎與張芬齡仿效出版第一本翻譯詩集,便是這本厚達六百頁的《拉丁美洲現代詩選》,起初未能找
鍾昭安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6455
Id:
286455
Title:
鍾昭安
Description:
葉片吹奏國/台/日/客表演,不用擴音器靠功力,是全台街頭藝人裝備最少最簡單的。用樹葉當笛子來吹,那是古早農村放牛孩子的絕活。八十歲,早年是農田插秧領頭羊的鍾昭安,怎麼想也沒想到,他當街頭藝人到處吹樹葉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066
Id:
660066
Title:
14.陳松 大肚山22x20x31 貝殼化石
Description:
石雕家陳松於民國34年出生於台中沙鹿,從小展現藝術天賦,於新竹師範專科學校隨李澤藩教授研習水彩、後至國立藝專(現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從邱雲教授研習雕塑,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陳松老師喜愛以石雕紀錄歷史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79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5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17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15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8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2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2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19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0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文化部公共藝術
每年更新,41彭竫潔 小姐 | 02-85126525 | 2021-10-29 17:39:07
文化部蒙藏補助團體私人情形季報表
每3月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9:13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5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