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南港衛生大樓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南港衛生大樓

南港衛生大樓」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150626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南港衛生大樓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衛生大樓落成於西元1965年(民國54年),係由美援專款及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合款共同負擔興建。最先使用單位包括臺灣省衛生試驗所、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及瘧疾研究所(疾病管制署前身)。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除了臺灣原有的白喉、百日咳、小兒麻痺外,又加上霍亂、狂犬病、鼠疫等傳染病從大陸地區再度入侵,傳染病疫情非常嚴重,為減低疾病的侵害,因此成立血清疫苗製造所。同時因戰亂時衛生條件不佳,瘧疾在臺灣爆發大流行,為有效撲瘧,在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協助下,成立瘧疾研究所。 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是臺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成就,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臺灣為「瘧疾根除區」,世界衛生組織副署長親自來臺頒發「臺灣根除瘧疾證明」,是當時第一個獲頒證明的國家,而衛生大樓即是在慶祝臺灣瘧疾根除的同時,正式落成啟用。 臺灣省瘧疾研究所後來改編成臺灣省傳染病研究所,民國77年(西元1988年)臺灣省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和臺灣省傳染病研究所合併後,改名叫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發生腸病毒大流行時,當時防疫處是總管全國防疫的事情,預防醫學研究所是比較偏技術性的,做疾病的檢疫和血清疫苗,檢疫總所則是負責機場和港口的檢疫工作,為了因應傳染病型態變遷,整合防疫資源,政府將此三個單位合併起來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7月1日成立疾病管制局。而衛生大樓原址就成為疾病管制局昆陽辦公室。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1.原衛生大樓建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華美援公署及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專款贈與,由臺灣省政府配核撥款興建之建築。建築牆外仍有民國54年所立中英對照之石碑。 2.本建築樣式依機能而建,建築平面呈不對稱H型,立面簡潔有條狀遮陽,屋頂設計成薄殼,屬當時流行之現代主義風格。本建物亦代表臺灣防疫的歷程,深具歷史意義。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評定基準。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臺北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594413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049152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upload/sync/0204e2ed-77ab-4c28-b981-7142edce1da4/10ef6c96-f0e9-4191-9eac-98bf4f98d490.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機關用地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150626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保存尚屬良好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科長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2)2720-8889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taipeiculture2@gmail.com

caseId

20150626000001

caseName

南港衛生大樓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衛生大樓落成於西元1965年(民國54年),係由美援專款及當時的臺灣省政府合款共同負擔興建。最先使用單位包括臺灣省衛生試驗所、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及瘧疾研究所(疾病管制署前身)。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除了臺灣原有的白喉、百日咳、小兒麻痺外,又加上霍亂、狂犬病、鼠疫等傳染病從大陸地區再度入侵,傳染病疫情非常嚴重,為減低疾病的侵害,因此成立血清疫苗製造所。同時因戰亂時衛生條件不佳,瘧疾在臺灣爆發大流行,為有效撲瘧,在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協助下,成立瘧疾研究所。 民國54年(西元1965年),是臺灣公共衛生史上的大成就,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臺灣為「瘧疾根除區」,世界衛生組織副署長親自來臺頒發「臺灣根除瘧疾證明」,是當時第一個獲頒證明的國家,而衛生大樓即是在慶祝臺灣瘧疾根除的同時,正式落成啟用。 臺灣省瘧疾研究所後來改編成臺灣省傳染病研究所,民國77年(西元1988年)臺灣省血清疫苗研究製造所和臺灣省傳染病研究所合併後,改名叫行政院衛生署預防醫學研究所。民國87年(西元1998年)發生腸病毒大流行時,當時防疫處是總管全國防疫的事情,預防醫學研究所是比較偏技術性的,做疾病的檢疫和血清疫苗,檢疫總所則是負責機場和港口的檢疫工作,為了因應傳染病型態變遷,整合防疫資源,政府將此三個單位合併起來於民國88年(西元1999年)7月1日成立疾病管制局。而衛生大樓原址就成為疾病管制局昆陽辦公室。

pastHistorySource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1
    其他具歷史建築價值者

registerReason

1.原衛生大樓建於民國54年(西元1965年),為美國國際開發總署駐華美援公署及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專款贈與,由臺灣省政府配核撥款興建之建築。建築牆外仍有民國54年所立中英對照之石碑。 2.本建築樣式依機能而建,建築平面呈不對稱H型,立面簡潔有條狀遮陽,屋頂設計成薄殼,屬當時流行之現代主義風格。本建物亦代表臺灣防疫的歷程,深具歷史意義。

lawsReference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款評定基準。

officialDocNo

registerDate

govInstitutionName

臺北市政府

belongAddress

belongCity

longitude

121.594413

latitude

25.049152

govInstitution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科

govDeptAddress

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東北區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都市地區 其他使用區 機關用地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中華民國

    2
    1. ownerType
      建築所有人

    2. ownerName
      中華民國

    2

buildingFeatures

inHouseFeatures

buildingUsage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buildingActualState

保存尚屬良好

isOpenVisit

isCharge

openUpTime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Contactor

科長

govDeptPhone

(02)2720-8889

govDeptEmail

taipeiculture2@gmail.com

「南港衛生大樓」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160503000001
caseName: 西德堂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西德堂,原名西竺堂,屬金幢教蔡阿公派下齋堂。其創立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由陳快發起,原址在原西竹圍街附近(即今後火車站前鋒路附近)。 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興建官舍,徵收西竺堂土地,陳快將補

caseId: 20200915000003
caseName: 農業用碾米用礱穀機(東港鎮農會)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物興建於民國49年。

caseId: 20201202000005
caseName: 高雄市私立三信家商波浪教室
assetsTypes: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調研中

caseId: 20090603000001
caseName: 海印寺大雄寶殿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海印寺後殿約於1970年代新建,被稱為大雄寶殿,供俸三寶佛。三寶佛指的是毗盧遮那佛、釋迦佛及盧舍那佛,按一般中國佛寺的傳統,寺廟中之主殿稱為大雄寶殿,然在海印寺,因後殿供佛陀,故稱它為大雄寶殿。

caseId: 20161005000001
caseName: 原保證責任歸仁信用購買販賣利用組合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農會

    5
pastHistory: 日治中末期,日人在紅瓦厝的舊菜市場週邊(現今歸仁忠孝北 路、大仁街、信義北路交界之處),透過教育設施、衛生機構、 工商市街發展等逐項建設,舊菜市場乃成為歸仁市街戰前的政 經中心。歸仁庄的公部門如庄役場

caseId: 20200915000004
caseName: 潮州郡守官舍
assetsTypes:

    1. code
      A17

    2. name
      官邸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潮州郡守官舍為日治時期潮州郡位階最高之官舍,也是潮州目前僅存之郡守官舍,具有稀少性與代表性;建物本體與周遭潮州公會堂、潮州庄役場等建築共構出潮州日治時期重要行政空間場域,極具歷史文化意義。

caseId: 20041221000003
caseName: 集集火車站
assetsTypes:

    1. code
      A7

    2. name
      車站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鐵路集集支線的集集車站,建於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年)。日本政府為興建日月潭發電場運送材料起見,乃興建由二水通往今水里鄉車埕之縱貫鐵路支線,當時係一簡陋的木板構築車站,於大正11年(1922年)元月十五日

caseId: 20021224000001
caseName: 舊宜蘭縣議會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舊宜蘭縣議會主體建築初落成於民國48年(1959),由東和營造廠負責興建,縣議會並於該年1月30日遷入辦公。 當時除主體建築外,尚有位於東北側之餐廳一棟,後因空間不敷使用,故於民國64年(1975)增

caseId: 20170317000002
caseName: 日軍震洋特攻隊格納壕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軍事設施

    5
pastHistory: 1、二戰末期臺灣地區的震洋特攻隊部署在高雄左營、澎湖東鼻頭、基隆、屏東車城、臺北關渡等地,震洋艇平時藏在山壁挖鑿的山洞(即格納壕),各壕間有橫坑相通,格納壕為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軍事遺跡,見證二戰日軍自

caseId: 20040220000008
caseName: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34年,日治時期為明治國校,今日為大同國小。規模為二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有外玄關。牆身以RC造+洗石面形塑扶手與柱子構成現代風格立面,前有外廊。而在結構之柱外圍飾有褐色磚,

caseId: 20030331000002
caseName: 陳氏一落四櫸頭(35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 創建年代:清末。 2. 歷史沿革:清末創建。民國三十八年至四十七年國軍駐紮,民國六、七十年代曾整修過。

caseId: 20111201000002
caseName: 西鄉都督遺蹟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874年日本以討番為名派兵於琅嶠龜山(現為車城鄉後灣村龜山沿岸)登陸,由日軍西鄉都督率領攻打牡丹社,於此石門(西邊虱母山與東側五重溪山處)與牡丹社原住民交戰,隨後發生牡丹社事件,1935年日人為紀念

caseId: 20031231000008
caseName: 利吉流籠遺跡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利吉流籠遺跡位於利吉大橋下方卑南溪偏北的河床中,是兩塊天然的大石頭。早年往來臺東街(今臺東市)與新港支廳(今成功鎮)之間,或岩灣(今臺東市岩灣里)與利基利吉(今利吉村)之間,卑南溪就是最大的阻礙。水位

caseId: 20050725000002
caseName: 迪化街1段155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築可溯自1850年代,建築包含了清代、日治及近期不同階段的增建形式,足以呈現大稻程市街的營建歷史,其特殊建築形式有保存價值。

caseId: 20210309000001
caseName: 新生街5號、7號、9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為市郊山區的溫泉渡假別莊,1949 年前後,大批國民政府官員及軍民百姓遷臺,陸續來到草山居住,戰後初期的草山一改日治時期的遊憩休閒之地域性格,轉而成為國民黨政府的黨政軍決策中心。前司法院長居正

caseId: 20061222000003
caseName: 石榴站車站及職員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7

    2. name
      車站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石榴站於日治時期稱「石榴班驛」,於明治38年(1905)10月開始營運,主要運輸興建縱貫鐵道所需材料。明治41年(1908),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翌年9月19日,石榴班驛因無運輸物資需求且與林內驛路線重

caseId: 20100210000001
caseName: 臺中市鐵路沿線崇倫碉堡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軍事設施

    5
pastHistory:   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後,為防止共軍轟炸重要交通設施,乃於各重要道路、橋樑、鐵路沿線設置衛哨及碉堡等工事。   臺中市鐵路沿線崇倫碉堡興建於民國35年至38年間,碉堡為方形鋼筋混凝土結構體,長約400

caseId: 20130813000001
caseName: 新莊潮江寺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清朝時期為解決人口壓力開放攜眷徙臺,因此墾戶大量湧 入,後經康熙至嘉慶等朝代,興直堡(今新北市的三重區、新莊區東部及五股區東南部)平原已是水田遍野、米穀豐登之地,引起鄰近土匪入侵搶掠,致人民生活不安,

caseId: 20200414000001
caseName: 大溪太武新村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眷村

    5
pastHistory: 太武新村為823砲戰後所新建之較高級軍官眷村

caseId: 20180529000002
caseName: 高美燈塔
assetsTypes:

    1. code
      A14

    2. name
      燈塔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高美燈塔為我國唯一紅白相間之橫紋燈塔,此燈塔為關稅總局工程大隊所興建,興建主要是為了彌補桃園縣白沙岬燈塔與澎湖群島北端目斗嶼燈塔間長達一百浬海域間,沒有明顯標誌以指引航行船隻的缺失。燈塔為關稅總局工程

caseId: 20140408000001
caseName: 原警察局中正二分局(牯嶺街小劇場)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案二層樓磚造鋼筋混凝土建築部分,在1954 年(民國43 年)的營造執照上有詳細記載,建築物是在原有面積為58.86 平方公尺的木造日式宿舍上新建二層加強磚造式辦公廳舍,起造人為臺北市警察局,建築師

caseId: 20201230000006
caseName: 竹東圳入水口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竹東圳於昭和元年開始動工興建,為竹東林春秀 等人所起造。竹東大圳的興築,就水利工程來說,有著重要的技術進步的意義,這個由民間發起的水圳工程,興築完成以後,對台灣農業發展有著重要的貢獻。 竹東圳全長約4

caseId: 20020129000005
caseName: 崇善堂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崇善堂創建於1922(大正11)年,正身為傳統祠廟式建築,目前作為家族祭祀之場所,左右護龍目前為居住空間,921 地震時正身前檐兩根大柱受創嚴重,後經屋主自力將其維護,而得以保存。

caseId: 20180626000002
caseName: 新埔鎮衛生所
assetsTypes:

    1. code
      A6

    2. name
      衙署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新埔鎮衛生所,創立於1948年(民國37年)10月1日,原所址位於新民里中正路401號,後因房舍狹窄,不敷使用,於1952年(民國41年)在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及地方政府的補助之下,新建建築於原址左

caseId: 20060517000004
caseName: 章嘉活佛舍利塔塔蹟
assetsTypes:

    1. code
      A12

    2. name
      墓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章嘉活佛係清代藏傳佛教格魯派重要的活佛轉世系統之一。章嘉活佛世系與達賴、班禪、哲布尊丹巴並稱為四大活佛。歷代章嘉活佛後皆受封主持內蒙及青海蒙旗教化。第十九世的章嘉呼圖克圖,為慈禧太后、袁世凱及蔣中正國

caseId: 20200915000002
caseName: 關西台灣紅茶公司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920年(大正9年),世界紅茶風行與紅茶市場崛起,臺灣總督府以新竹州為主要輔導區發展臺灣紅茶;關西由於氣候與地形優良,製茶業蓬勃發展,具規模之茶廠就有廿多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關西羅家。 羅家於

caseId: 20210929000001
caseName: 原雲林縣遊民收容所
assetsTypes:

    1. code
      A19

    2. name
      機關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明末清初的海禁政策下,渡臺多以俗稱「羅漢腳」,亦即「遊民」為主。於是臺灣最早遊民收容機構,清領時期稱「棲流所」。日治時期的收容機構,絕大多數跟傳染病有關,諸如鼠疫、牛疫等。乞丐則多半導因身體殘疾,加上

caseId: 20201127000003
caseName: 茂林得樂的卡(瑪雅)部落舊址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傳統聚落類

    5
pastHistory: 得樂的卡(Teredeka)部落又稱「芒仔社」、「瑪雅社」(Maga, マガ),是屬於魯凱族下三社群。該社群部落舊址(俗稱「舊茂林」)位於茂林區萬山村,約於網子山與真我山之間的東面山稜交界帶,地處約標

caseId: 20100609000006
caseName: 出磺坑8號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出磺坑8號宿舍」位於公館鄉開礦村3鄰36號,原位置於大正14年(1925年)10月,依據日本石油會社登記資料顯示,即設有礦夫宿舍。民國46年(1957年)根據《出磺坑礦場員工宿舍配置圖》記錄,共有5

caseId: 20040830000005
caseName: 基國派教堂
assetsTypes:

    1. code
      A10

    2. name
      教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歷史沿革:在興建教堂時,希望能如基督精神為世代流傳,故選擇鄰近蝙蝠洞石材為材料,由信徒自行開採,以人力搬運至工地。基國派教堂座落鄰近溪谷的平台,遠望宛如山丘上的挪亞方舟。建築特徵及現狀:1.由木桁架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1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