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陳寶玉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陳寶玉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陳寶玉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92959 , 欄位Id的內容是292959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陳寶玉貼布畫故事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當人養女在他人家工作的畫面。故事則說著主人翁從小到大的生命經歷,以及後來孩子出生與過世的過往。 我1940年代在花蓮長大,現在70多歲了(2019年)。我們家是閩南人,小時候被賣給人當養女, 但是在我兩、三個月大時我的養母就去世了,而家裡的爸爸和姐姐們常忙著工作,所以除了工作我們不常有太多交流。 七、八歲的時候我就要早起工作,幫家裡挑水、砍柴煮飯、餵豬,家裡有二十幾隻豬,我餵牠們吃地瓜、地瓜葉。 後來年紀再大一些就到附近有田的農人家做農務工作,種一些花生、稻米之類。十九歲時我嫁給我先生,當時結婚是長輩們說嫁就嫁過去了,結婚前我們還不認識呢。 後來我生了五個孩子,三個女的兩個男的,我還是像結婚前一樣做農務工作,生活常為了錢不夠而緊張,平時就吃地瓜飯和鹹蘿蔔、鹹菜乾。 先生大我九歲,在他四十七歲時過世,最大的女兒去年因為腦瘤生病走了。現在我一個人住而且已經做阿祖了,孩子們常會回來看我, 有時候我想他們了也會去找他們,平時我會上社區協會的課程,和其他同學聊聊天,做一些有趣的事,比如畫畫、剪紙。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92959&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F954BB0D-27FA-4A8A-8F20-3DDC7E646485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4:5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MOC_Id

Culture_Object292959

Id

292959

Title

陳寶玉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當人養女在他人家工作的畫面。故事則說著主人翁從小到大的生命經歷,以及後來孩子出生與過世的過往。 我1940年代在花蓮長大,現在70多歲了(2019年)。我們家是閩南人,小時候被賣給人當養女, 但是在我兩、三個月大時我的養母就去世了,而家裡的爸爸和姐姐們常忙著工作,所以除了工作我們不常有太多交流。 七、八歲的時候我就要早起工作,幫家裡挑水、砍柴煮飯、餵豬,家裡有二十幾隻豬,我餵牠們吃地瓜、地瓜葉。 後來年紀再大一些就到附近有田的農人家做農務工作,種一些花生、稻米之類。十九歲時我嫁給我先生,當時結婚是長輩們說嫁就嫁過去了,結婚前我們還不認識呢。 後來我生了五個孩子,三個女的兩個男的,我還是像結婚前一樣做農務工作,生活常為了錢不夠而緊張,平時就吃地瓜飯和鹹蘿蔔、鹹菜乾。 先生大我九歲,在他四十七歲時過世,最大的女兒去年因為腦瘤生病走了。現在我一個人住而且已經做阿祖了,孩子們常會回來看我, 有時候我想他們了也會去找他們,平時我會上社區協會的課程,和其他同學聊聊天,做一些有趣的事,比如畫畫、剪紙。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4:59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

「陳寶玉貼布畫故事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33
Id: 284333
Title: 七張天如讀經班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28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210
Id: 281210
Title: 林秩因感染時令病而死亡 臺案彙錄己集卷五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嗣又據接任彰化縣知縣張世診詳報:林秩一犯在監染患時氣病證,撥醫調治不痊,於乾隆二十三年九月初五夜身死,驗訊並無凌虐致死別情各等由,均奉批行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265140
Id: 265140
Title: 憲光二村 ,看見移民博物館
Description: 桃園市龜山區的憲光二村於民國95年(2006)遷村,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桃園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104年(2015)向國防部申請代管憲光二村,期望透過憲光二村的保存和活化,保存桃園眷村文化資產,並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63
Id: 276963
Title: 許一壺得葛洪肘後之經、華陀五禽之戲,精於治病 臺灣紀事附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時君兄弟年纔數歲,煢煢無所依。 稍長,辭家遠出,走數百里,至孟津,為人司會計事,循分供職,甚得肆主人懽。君故醇謹,且明敏,盡脫少年淫佚氣。暇輒與方技家遊,凡葛洪肘後之經、華陀五禽之戲,極意搜尋,務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61
Id: 594061
Title: 方梓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作家方梓。方梓本名林麗貞,民國46年(1957)生,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系及國立東華大學創作與英文文學研究所碩士,曾擔任消基會《消費者報導》雜誌總編輯、《自由時報》自由副刊副主編、

MOC_Id: Culture_Event333950
Id: 333950
Title: 教案設計工作坊
Description: 108年07月02日北投國小與北投社區大學舉辦[教案設計工作坊],早上介紹領綱、案例分享,並且走讀溫泉博物館、梅庭、新北投車站。教案是ㄧ種教學文本,是一種比較精確的教學設計,能讓學生結構性學習,深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79
Id: 278879
Title: 袁軍勾結左軍在九江城內縱火,左良玉大驚喀血數升而死 鹿樵紀聞卷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四月癸丑,舉兵東下。其時良玉已病,麾下皆群盜,不復受其約束;自漢口達蘄州,沿途殺掠。至九江,袁繼咸欲劫之盟。繼咸曰:『密諭從何而至?且先帝舊德不忍忘,今上新恩亦未可負』。良玉不悅。繼咸亦不敢復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18
Id: 168418
Title: 泰雅族瑪莉考安群的男人
Description: 馬利考安Naro社的男人。此群男人的頭髮,有留長而紮束者,有剪掉末端而紮束者,還有剪短者等各種。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53
Id: 168353
Title: 北部中央山脈與大霸尖山
Description: 由鹿場大山瞭望大霸尖山與雪山一帶的景光。聳立於圖片中央的是大霸尖山(海拔3573公尺),右面是雪山(海拔3384公尺)。兩面背面的連峰是背脊山脈。此二山是脊梁山脈向西分歧的支脈的尖峰,為台灣北部最高山

MOC_Id: Culture_People607642
Id: 607642
Title: 尾崎秀真
Description: 尾崎秀真(1874-1952),原名秀太郎,字白水,號古邨(村),日本岐阜縣人。早年經歷不明,目前僅知曾任《醫海時報》、《新少年》、《少國民》、《報知新聞》等刊物編輯;明治34年(1901)來臺任

MOC_Id: Culture_Object291077
Id: 291077
Title: 邱盛妹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飼養豬隻的畫面。故事講述邱盛妹年輕時的農

MOC_Id: Culture_Object195295
Id: 195295
Title: 民國四十年代母子合影
Description: 偕來春與大兒子合影。照片拍攝的時間約為1950年代,照片提供者為偕來春女士,這時的偕來春年紀約22歲左右,拍攝地點在壽豐鄉豐山村的住家前,當時建材以木頭為主的住家前還設置了一個小型菜攤,擺放著根莖

MOC_Id: Culture_People188422
Id: 188422
Title: 茶文化家沈甫翰先生
Description: 茶文化家沈甫翰先生是中華茶聯第五任會長,是臺灣知名的茶文化工作者。 1984(民國73)年,故宮為推廣臺灣茶文化,請廖寶秀小姐規劃與布置「三希堂古典茶座」,選用沈先生設計之茶具,其中以聞香杯最著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19
Id: 168519
Title: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正面照。纏在頸部者為黑色小珠,揷於頭部的白色飾物是月桃的莖,頭上還揷有金屬製的菸斗。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38
Id: 168638
Title: 雅美族少年及身上的皮膚病
Description: 雅美族的少年背面照。該島流行皮膚病。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69
Id: 168469
Title: 排灣族巴包拔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太麻里社頭目夫人正面照。頭上纏黑色的絲巾。穿黑布上衣。頸上戴貝殼及古珠串成的項圈,並垂戴古代琉璃珠串叫作sagaaka。用做頸飾的這些古珠,都是此族祖傳的家寶,在他們的社會裏,其中有的一顆約值當時日幣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84330
Id: 284330
Title: 七張社區長青食堂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12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26
Id: 509626
Title: 相約出遊的女學生在車廂前合影
Description: 這張照片拍攝於1970年代,為一群高中女生假日出遊在花蓮車站(舊站)車廂前的合照。人群後方的車輛為LTPB1400型,L代表762毫米軌距、TP代表三等客車(Third Class Passeng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74
Id: 515274
Title: 災後員工自救建設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民國40年(1951)舊花蓮工務段的員工在颱風過境後,自行擔起災後的修繕工作。舊花蓮工務段成立於民國37年(1948),主要負責舊臺東線鐵路鐵軌養護、維護及建築工程的施作與路產管理人員的辦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83
Id: 509583
Title: 楊牧的高中同學4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為詩人楊牧與高中同學的合影。楊牧本名王靖獻(父親姓楊,因從與母姓而姓王),於1940年(昭和15年)出生,2020年(民國109年)過世,於1955年(民國44年)至1958年(民國47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670
Id: 669670
Title: 陸光一村拆遷前的最後一夜
Description: 物件為陸光一村拆遷前的那一夜,2002年8月由陸光一村506號住戶胡串龍與村內好友們拍攝,地點位於村子的中央大道上。 照片中可見十多名年輕人正在聚會,他們幾乎都是在陸光一村長大的眷村第二代,其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377
Id: 304377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3期 澎湖島上的荷蘭人—Bort航海記插圖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硓古石》季刊第3期,篇名為「澎湖島上的荷蘭人」,圖為荷蘭艦隊司令官Bort的航海記插圖,圖上英文字母標示內容分別為:A入口、B停泊處、C小寺廟(媽祖宮)、D荷蘭人廢城、E荒廢的中國城、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55
Id: 168455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男女
Description: 巴武馬群北葉社男女集中在該社頭目宅前的石板臺。立於臺上中央的木彫半身人像,與其祖先有關。臺後為榕樹,右邊的建築物是榖倉。

MOC_Id: Culture_People222165
Id: 222165
Title: 蔡振聲
Description: 早期祖先居住在富源,依靠打獵為生,後來因為獵物愈來愈少,於是就從富源開始往南,擴大獵場領域,經過三條河(富源溪、紅葉溪、秀姑巒溪),最後就定居在現在的苓雅部落。早期遷移到苓雅時,沒什麼東西吃,剛好遇到

MOC_Id: Culture_Object669665
Id: 669665
Title: 軍眷們的理想世界
Description: 〈中部督導之行〉,許志致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九卷第四期(1958)頁11至頁13。 1958(民國47)年11月4日由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常務委員錢用和(1897-1990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71
Id: 142571
Title: 豐山吳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阿美族與閩南族群,因為體育細胞好,曾經投入過棒球運動中,得獎無數。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294
Id: 139294
Title: 連江縣長林德政
Description: 1956年7月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成立,合併羅源、長樂、連江3縣為連江縣,實施戰地政務實驗,為軍政一元制,連江縣政府受政委會指導辦理戰地政務工作。《馬祖防衛三十年整建史》記載,政委會為最高行政單位,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20
Id: 515220
Title: 花蓮機務段春節團拍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民國51年(1962)春節,花蓮機務段同仁於花蓮機務段機車庫保養線第一股線合影留念。照片提供者洪政雄於前排左四,花蓮機務段主任徐興發於後面排右五,花蓮機務段段長蕭登福於後排右六。花蓮機廠興

MOC_Id: Culture_Object281050
Id: 281050
Title: 婦人割陰上肉熬藥 爝火錄卷二七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有降將王安者,自言『在賊中時,嘗從士慶取藥。見聚群婦人,剜取其陰上肉方寸,置鑪中,雜以藥熬之。須臾,鑪中火起光,滿室中火著物不燃;復投以藥而火息,藥始成』。然則士慶之術,非作賊亦無從得藥也,嗚呼!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029
Id: 168029
Title: 木柵平埔族少女及婦女(t-026)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湯姆生於1871年來臺時所拍,為負片。湯姆生於4月12日從拔馬(今臺南左鎮)步行前往木柵(今高雄內門木柵),到達村落時,受到熱烈歡迎。本照片為一名平埔族少女於建築物前,身穿傳統服飾,頭綁似頭巾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4

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0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51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

徵選活動

每1日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19

文化部

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

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創產業家數與營業額統計資訊

每1年更新,23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3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蒙藏性別年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7: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

蒙藏培訓援外志工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46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8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8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蒙藏人才之培育及工作績效統計表

每年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南洋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1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3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5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