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因疽病發作而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
「梧因疽病發作而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80728 , 欄位Id的內容是280728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梧因疽病發作而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十三年,耿精忠反;傳檄至漳州,梧方病疽,聞變驚恚,遂卒.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0728&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702589F8-5B5C-410D-950E-2C99F004D3C1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21:23:41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 。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28
Id
280728
Title
梧因疽病發作而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十三年,耿精忠反;傳檄至漳州,梧方病疽,聞變驚恚,遂卒.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21:23:41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
「梧因疽病發作而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人物與團體」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271
Id:
296271
Title:
蔡連珠貼布畫故事
Description:
本篇圖像為貼布畫故事,為社團法人花蓮縣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藉由二手衣物剪碎以後,邀請長輩們透過拼貼的形式進行創作,將生命記憶猶深的畫面製作成藝術作品。畫中圖像為以前豐田盛產的玉石、無子西瓜,以及因為經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512
Id:
276512
Title:
腹痛服菩提丸 臺游日記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腹痛未衰,午餐大減,服菩提丸一圓,寢至日晡始起。
MOC_Id:
Culture_Object258736
Id:
258736
Title: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
Description:
「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教職員」照片,於1940年(昭和15年)7月2日拍攝,地點在基隆神社前,教職員坐與站在前排,礦山機械工養成所第一期生則穿著清一色的制服,於後方整齊列隊。
MOC_Id:
Culture_Event659309
Id:
659309
Title:
漂流散記(上)16
Description:
圖片流浪散記為戰地日記,1950年(民國39年)4月30日徐蜀龍於富國島完成寫作,徐蜀龍為中心新村住戶。
反而還平安無事了,翌日又到了山梯,休息了幾天,也就是禁閉了幾天,準備第二晨出發再走,殊知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965
Id:
303965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10期〈灌園先生日記〉中的澎湖遊記〉
Description:
本篇文章來自《硓古石》季刊第10期,篇名為〈灌園先生日記〉中的澎湖遊記〉,作者為許雪姫。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本文介紹林獻堂先生於〈灌園先生日記〉中所記述的澎湖行歷史,「灌園」為其號,這是林獻堂唯一一次
雅美族的男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24
Id:
168624
Title:
雅美族的男女
Description:
雅美族的男女。左端的男人著甲胄,旁邊的女人戴笠帽,中央的男人頭戴銀盔,掛銀製的胸飾。女人使用方形的布,由左邊起纏身一週,將其一角以帶子綁於右肩。胸前佩瑪瑙與銀製的裝飾串。另用一塊布來圍腰。男女手臂皆戴
畢業典禮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23
Id:
509223
Title:
畢業典禮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民國39年(1950)拍攝之小學畢業典禮之留存影像。從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見當時的小學舉辦畢業典禮之情景,男學生和女學生分坐兩側,個個正襟危坐在臺下聆聽師長的訓誡,且從牆面上可以清楚地看見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69
Id:
672069
Title:
國防部分會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蘇龍華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十期(1971)頁2至頁4。
為改進眷村生活環境,是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國防部分會年度的主要工作,除了對於急難貧病予以救濟外,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636
Id:
509636
Title:
兩兄弟坐在牛背上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60年代,兩兄弟剛放暑假,便在家幫忙看牛,所謂「看牛」其實就是把牛牽至綁牛處吃草,孩子便能在周邊玩耍。牛隻在臺灣早期的農業社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主要的工作牛種以黃牛、水牛為主。各
林柏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138054
Id:
138054
Title:
林柏濟
Description:
林柏濟,祖籍連江道澳鄉,1920年生於津沙村,18歲福建學院文學科修業,1945年行醫教讀於馬祖。曾任津沙國校校長、津沙分班主任、商會總幹事等職,1990年病逝,享年70歲。
據《南竿鄉志》記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63
Id:
279163
Title:
法國軍隊在臺灣遭瘟疫侵襲 臺灣通史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孤拔憤無後援,且疫作,將士多沒,遂病死,以副提督李士卑斯接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994
Id:
276994
Title:
烈婦沈氏殉節事(古體九解) 雲林縣采訪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蔦蘿泛長風,根莖無斷絕;由來連理枝,生死不相別。君不見張烈婦,慷慨殉夫勇且烈(一解)。婦姓沈氏名心娘,十八于歸張家郎;舉案齊眉慕孟光,如膠如漆樂且未央(二解)。忽忽五年,載弄之璋;二豎入室,夫病於
MOC_Id:
Culture_Event222148
Id:
222148
Title:
大正15年(1926),在花岡山棒球場舉行台東團與能高團的交歡野球大賽
Description:
大正15年(1926)5月23日,能高團、台東團在花岡山運動場上正式展開棒球以及網球賽的交歡試合(友誼賽)。當時能高團穿著白色球衣,台東團則穿著深色球衣,比賽開始前拍下了這一張大合照。照片中右邊是能高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14
Id:
732414
Title:
跟著爸爸到新埔探險-田野篇
Description:
跟著爸爸到新埔探險今年透過馨森的微笑社區計畫,我們到位在新埔的黃梨園周邊,親子們在廣闊的綠地好好運動、遊戲,拿著超大的咖啡袋到田中挖土準備種菜,過程中大人小孩一直喊累,也真正體驗到農夫種菜的艱辛,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493
Id:
277493
Title:
晉翰盛夏勞憊不堪又遇上意外,歸後病情加劇且無名醫良藥,十餘日後遂亡 恒春縣志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臺灣總兵萬國本軍門督師來楓,軍裝由海道登岸,其押運官忽稱遺失後膛槍子兩箱,勒晉翰賠償。時當盛夏,晉翰於炎風烈日之中,奔走海灘已數十日,勞憊不可支;而復加以意外之忤,忿莫能釋。買舟歸至尖山,又遇風險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95
Id:
513195
Title:
1960年代門諾醫院產房護理師合影
Description:
門諾醫院在1953年(民國42年)創立初期全院僅35張病床,到1994年(民國83年)提升至200張,而後擴充到如今已有近500張左右的病床,經歷了超過半世紀的歲月並且持續成長中。一路走來,醫院也
原脩次郎的銅像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55895
Id:
555895
Title:
原脩次郎的銅像
Description:
原脩次郎為1896年(明治29年)來臺的日本人,曾在公家單位任職,也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企業家。他曾在賀田組任職,以及於花蓮港電氣株式會社擔任社長,隨後在1931年(昭和6年)回到日本,擔任內閣拓務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63
Id:
512263
Title:
佐久間總督一行登合歡北峰東側高地視察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1914年(大正3年)5月27日,佐久間左馬太總督與第二守備隊司令官萩野少將以下幕僚一行多人,登上合歡北峰東方高地往太魯閣蕃方面視察。多位高階將校著白手套、馬靴式的軍鞋。太魯閣戰役為日治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74
Id:
168474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三地們社女人正面照。頭纏黑布,附銀製飾品。耳上戴有銀製及小珠做成的耳飾,叫作batsubatsu為少女時代的用品。手鐲以古珠串成,服裝與前面所出現者相同。
潘賢文與茅格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82438
Id:
282438
Title:
潘賢文與茅格
Description:
潘賢文與茅格為宜蘭羅東開墾史上重要的拓墾領袖,在今天的羅東城隍廟中甚至立有兩人之神位,感念其拓墾之功。 潘賢文與茅格的出身缺乏明確的文獻記載,據文獻資料可推測潘賢文為臺灣中部的岸裡社平埔族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30
Id:
280730
Title:
寒冬時囚犯多因寒疾死亡 清史稿臺灣資料集輯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臻喪終,起邢部尚書.舊制:方冬,獄囚月給煤,獄吏率乾沒,囚多以寒疾死;臻力禁之.
泰雅族屈尺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398
Id:
168398
Title:
泰雅族屈尺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屈尺群烏來社女人正面照。臉部有刺黥,頭髮以毛線紮束,戴頸飾與耳飾。沒穿袖套僅著上衣。掛胸兜,斜披方形布。為固有服裝,是以大嵙崁溪(現稱大漢溪)流域為中心的北部原住民族的標準式樣。
災後員工自救建設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74
Id:
515274
Title:
災後員工自救建設
Description:
照片中是民國40年(1951)舊花蓮工務段的員工在颱風過境後,自行擔起災後的修繕工作。舊花蓮工務段成立於民國37年(1948),主要負責舊臺東線鐵路鐵軌養護、維護及建築工程的施作與路產管理人員的辦
MOC_Id:
Culture_Object616134
Id:
616134
Title:
Muni生命故事
Description:
本幅作品為Muni(漢名:陳秀桃)製作。採訪者Lisin(卓春美),由花蓮縣光復鄉烏卡蓋部落生態文化產業發展協會所採錄。
Muni(漢名:陳秀桃)目前居住於花蓮縣光復鄉大興村烏卡蓋部落。
畫作大
排灣族恆春下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91
Id:
168491
Title:
排灣族恆春下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牡丹社女人側面照,背負網袋,肩部斜掛檳榔袋,戴頭飾。
瞄準挑戰咻蹦蹦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Event732480
Id:
732480
Title:
瞄準挑戰咻蹦蹦
Description:
回想起童年,打彈珠,玩彈弓,丟沙包。兒時的玩具,手作的居多,雖然簡單,但是玩法也非常的多樣,小小的玩具傳遞著人情的溫度,關懷,和愛。然而現在的時代,材料都變得非常容易取得,兒童的玩具也變得越來越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992
Id:
277992
Title:
張嶷同海澄縣丞往呂宋,縣丞歸後病心悸而死 廈門志卷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三十二年,漳人張嶷上書:請開呂宋機易山,云有金豆自生。詔下,遣海澄縣丞同往。佛郎機款丞酒,問金豆生何樹?嶷曰:大地皆金,何必樹。酋大笑,幾殺丞。丞歸,病悸死。嶷伏誅,傳首海外。夷故虐流寓者;至是,
商場鉅子鍾紅樟(三)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36
Id:
304136
Title:
商場鉅子鍾紅樟(三)
Description:
大正15年(1926)澎湖觀音亭以歷久風雨漂據,破壞不堪,鍾紅樟、葉淵、許波、許來等邀請同志商議修繕,鍾紅樟任總代。「觀徹色空瀛海居然南海 音清韻雅水聲響答鐘聲」,為此次重修「發起人總代鍾紅樟」所
鳳林郡青年鳳公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281
Id:
509281
Title:
鳳林郡青年鳳公會
Description:
日治後期,隨著中日戰爭全面爆發,日本積極推動皇民化,試圖培養臺灣人對日本絕對效忠的心理。昭和16年(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當年4月19日總督府成立「皇民奉公會」,其主要提倡皇國精神、進行社會動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20
Id:
168520
Title: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
Description:
布農族施武郡群的女人側面照。纏在頸部者為黑色小珠,揷於頭部的白色飾物是月桃的莖,頭上還揷有金屬製的菸斗。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7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24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典藏目錄-竹材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素描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9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典藏目錄-貨幣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5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1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苔蘚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40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2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0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5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3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5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0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7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7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