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福州戲(閩劇)在馬祖藝術與人文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福州戲(閩劇)在馬祖藝術與人文

福州戲(閩劇)在馬祖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Event291213 , 欄位Id的內容是29121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福州戲(閩劇)在馬祖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此圖出自2008年《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調查計畫案》頁16,為閩劇團於山隴廣場公演之情形。 馬祖是一個由大陸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移居而成的聚落,文化、風俗、生活習慣都與大陸原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福州戲(閩劇)在馬祖也不例外。 民國38年(1949年)前要看場福州戲也非難事,由於馬祖與大陸福建間來往頻繁,有錢人家駕著船到福州交易,採購之時順道欣賞戲劇。但對於大多數以海為田、有做才有吃的先民,為顧三餐終年忙碌,根本談不上所謂休閒娛樂,若想要培養屬於地方的戲劇團體,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當時的馬祖想要看場戲可是不容易。往往是在難得的廟會「酬神」活動時大家出錢集資,自福州邀請劇團前來演出,所以在當時只要聽到某村有閩劇大夥多半盛裝結伴前往觀賞。 民國38年後,兩岸隔絕。馬祖與大陸的互動交流也完全中斷,要看福州戲不得不提到一支難能可貴的「海風劇團」,由於這支劇團的努力讓福州戲在馬祖發展,真正的有了屬於自己在地的劇團。 「海風劇團」是屬於海保部隊(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第五支隊組成。隊員大多是來自福州、連江、長樂、林森、福清等縣市,並多福州戲科班出身的藝人,由於他們熱衷福州戲表演藝術的推廣,於是在民國40年成立了「海風劇團」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活動。(民國39年夏,東湧(45年改為東引)第三支隊、支隊長王壬貴鼓勵隊員與鄉民20多人成立「海濤戲團」學習演出閩劇,並由地方仕紳陳瑞琛帶領前往東犬等演出兩個月)民國44年海保部隊因整編解散,但這群藝人仍熱情的將戲劇種子到處播散。為福州戲紮下根基,成績斐然。 當時各地小型劇社紛紛成立,如:民國46年南竿鄉津沙村將近四十多人參與戲劇表演活動;民國50年北竿鄉塘岐村蕭王府同興社社友也成立劇團加入演出行列;民國58年南竿鄉成立藝宣隊,介壽村村民熱烈投入福州戲曲表演工作,民國70年旅台鄉親成立「海豐業餘閩劇社」並於民國71年在馬祖巡迴演出,皆造成盛況。這些由「海風劇團」成員輔導成立的劇團,因經費的不足或時代環境的變遷造成人才流失,劇團也逐漸解散,福州戲也難現往日的風采。 解嚴後,民國83年「福州閩劇院一團」及84年「福建省實驗閩劇團」分別來馬演出後至今逢遇年節即邀請劇團來馬演出,那份久違的親切感,令人低迴不已。 民國88年七月「雲台樂府」成員,赴大陸「福建藝校福州市閩劇班」研習基本功,學習三部折子戲「珍珠塔—贈塔」「拾玉鐲」「斬經堂」並於89年6月7日於馬港社教館演出「閩韻新聲」;90年10月13日夜於山隴後埔新生地「今晡,山隴看戲出」;11月10日晚於北竿鄉塘岐中正堂「今晡,長岐看戲出」演出三部折子戲碼「大補缸」「拾玉鐲」「珍珠塔-贈塔」讓觀賞的鄉親為之驚艷,讚嘆雲台成員的努力,感動為鄉土戲曲歌謠無怨無悔的付出,讓閩劇的花朵盛開在家鄉的土地上。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91213&IndexCode=Culture_Even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event/3D32A741-181F-4406-BF87-29B9CF172C46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6-20T14:36:23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291213

Id

291213

Title

福州戲(閩劇)在馬祖

Description

此圖出自2008年《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調查計畫案》頁16,為閩劇團於山隴廣場公演之情形。 馬祖是一個由大陸福建沿海地區人民移居而成的聚落,文化、風俗、生活習慣都與大陸原鄉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福州戲(閩劇)在馬祖也不例外。 民國38年(1949年)前要看場福州戲也非難事,由於馬祖與大陸福建間來往頻繁,有錢人家駕著船到福州交易,採購之時順道欣賞戲劇。但對於大多數以海為田、有做才有吃的先民,為顧三餐終年忙碌,根本談不上所謂休閒娛樂,若想要培養屬於地方的戲劇團體,更是不可能的事。因此,當時的馬祖想要看場戲可是不容易。往往是在難得的廟會「酬神」活動時大家出錢集資,自福州邀請劇團前來演出,所以在當時只要聽到某村有閩劇大夥多半盛裝結伴前往觀賞。 民國38年後,兩岸隔絕。馬祖與大陸的互動交流也完全中斷,要看福州戲不得不提到一支難能可貴的「海風劇團」,由於這支劇團的努力讓福州戲在馬祖發展,真正的有了屬於自己在地的劇團。 「海風劇團」是屬於海保部隊(福建省海上保安第一縱隊)第五支隊組成。隊員大多是來自福州、連江、長樂、林森、福清等縣市,並多福州戲科班出身的藝人,由於他們熱衷福州戲表演藝術的推廣,於是在民國40年成立了「海風劇團」開始了他們的表演活動。(民國39年夏,東湧(45年改為東引)第三支隊、支隊長王壬貴鼓勵隊員與鄉民20多人成立「海濤戲團」學習演出閩劇,並由地方仕紳陳瑞琛帶領前往東犬等演出兩個月)民國44年海保部隊因整編解散,但這群藝人仍熱情的將戲劇種子到處播散。為福州戲紮下根基,成績斐然。 當時各地小型劇社紛紛成立,如:民國46年南竿鄉津沙村將近四十多人參與戲劇表演活動;民國50年北竿鄉塘岐村蕭王府同興社社友也成立劇團加入演出行列;民國58年南竿鄉成立藝宣隊,介壽村村民熱烈投入福州戲曲表演工作,民國70年旅台鄉親成立「海豐業餘閩劇社」並於民國71年在馬祖巡迴演出,皆造成盛況。這些由「海風劇團」成員輔導成立的劇團,因經費的不足或時代環境的變遷造成人才流失,劇團也逐漸解散,福州戲也難現往日的風采。 解嚴後,民國83年「福州閩劇院一團」及84年「福建省實驗閩劇團」分別來馬演出後至今逢遇年節即邀請劇團來馬演出,那份久違的親切感,令人低迴不已。 民國88年七月「雲台樂府」成員,赴大陸「福建藝校福州市閩劇班」研習基本功,學習三部折子戲「珍珠塔—贈塔」「拾玉鐲」「斬經堂」並於89年6月7日於馬港社教館演出「閩韻新聲」;90年10月13日夜於山隴後埔新生地「今晡,山隴看戲出」;11月10日晚於北竿鄉塘岐中正堂「今晡,長岐看戲出」演出三部折子戲碼「大補缸」「拾玉鐲」「珍珠塔-贈塔」讓觀賞的鄉親為之驚艷,讚嘆雲台成員的努力,感動為鄉土戲曲歌謠無怨無悔的付出,讓閩劇的花朵盛開在家鄉的土地上。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6-20T14:36:23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福州戲(閩劇)在馬祖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69
Id: 594269
Title: 馬祖新村文鵬忠勤勳章及勳章執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忠勤勳章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5號住戶文鵬先生所提供,文鵬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也是知名的反共義士,現與家人居住於陸光五村。 執照上載明文鵬先生的軍銜、受獎原因、獎章種類,獎章執照編

MOC_Id: Culture_Object288734
Id: 288734
Title: 台灣版「與狼共舞」(選自《微醺.莞爾》)
Description: 本文選自黃靖雅的《微醺.莞爾》。 台灣有一支特別馴良的原住民,因其溫和的性格,使他們面對漢族強勢的侵略,幾乎無力招架,他們就是噶瑪蘭人。而今,因過度漢化的程度使他們無法被列入「原住民族」之內,這幾

MOC_Id: Culture_Object568120
Id: 568120
Title: 榮華富貴花鳥圖
Description: 此為彩繪師劉沛於1927年所繪的花鳥圖,位於客家土牛文物館。畫中一對鳥隻為麻雀,劉沛筆下的麻雀為短喙,臉上有細小白斑與黑點,背部呈咖啡色,腹部為白色,不同品種皆有固定的配色。旁邊的花為牡丹,象徵榮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91
Id: 301291
Title: 台灣故鄉情
Description: 《台灣故鄉情》由花蓮縣吉安鄉公所於2004年出版,全書內容以客語書寫,書中收錄作品六十篇,附錄三篇。作者葉日松認為,此書可提供給許多國小母語教學所需,例如有關客家文學的童謠、歌詞等。內容上除了書寫桐花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90
Id: 594190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家庭旅遊活動照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家庭旅遊的全家福照片,攝於1997年(民國86年),為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及其孫韓宜邦先生所提供,少將退伍的韓麟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馬祖新村的居民雖然因戰爭

MOC_Id: Culture_Place282545
Id: 282545
Title: 陳氏鑑湖堂
Description: 尋找觀世音在陳氏鑑湖堂。   落羽杉別名落羽松,原產於北美濕地沼澤地,為了適應濕地環境,而演化出突出地面的呼吸根,這種氣根又稱「膝根」。陳氏鑑湖堂的陳家松園,從某個角度切入觀看落羽松膝根,竟似一尊

MOC_Id: Culture_Object606167
Id: 606167
Title: 入選-桃園龍潭大平紅橋
Description: 位在桃園龍潭大平里及三坑里交界處的大平紅橋,建立於西元1923年,迄今已有97年歷史,由當時候大平村民及三坑村民發起興建,並在庄役場(區公所)的補助、村民捐款及日本人捐贈下,由大倉組營造廠負責興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04
Id: 300104
Title: 拜年拜年,無橘也著錢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拜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208
Id: 594208
Title: 馬祖新村-客廳一隅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眷村居家客廳擺設的照片,係由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蔣明玉女士提供,蔣女士是徐培清將軍夫人,不僅是馬祖幼稚園創辦人之一、第一屆木蘭服務隊隊員,也是馬祖新村第一代眷戶、公共事務發展的關鍵人物。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86
Id: 286086
Title: 洄瀾內在的成長
Description: 〈洄瀾的內在成長〉描繪了花蓮未來發展的內在和無限潛力。定向上升的表面細部肌線喚起了肢體、株幹和花朵的有機生長力量。因為起始了垂直的大理石塊的構造核心,再經由構體和有機體的結合,此雕刻正試圖傳達人與自然

MOC_Id: Culture_Object260996
Id: 260996
Title: 桃園溥濟宮屋頂龍造型剪黏
Description: 本片為桃園溥濟宮兩次文資會勘時所拍攝,時間為2018年末至2019年農曆年前本系列照片,為六分水屋脊上的玻璃剪黏龍,因玻璃不耐歲月摧殘,多半剝落,但仍可見拔天而起的屋頂與龍架構的恢弘架式。 從鄰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01
Id: 560001
Title: 前總統李登輝先生造訪馬祖新村社區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李登輝造訪馬祖新村社區照,是時任總統李登輝先生參訪馬祖新村的留影,在李登輝身邊的是馬祖新村村長程先生與理事會成員兼婦功隊隊長黃秀恩女士,本照片亦為黃秀恩女士所提供。 馬祖新村社區因為理事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281
Id: 289281
Title: 尋找林木香氣的羅東小鎮(選自《杜鵑遺落的文卷》)
Description: 本作出自蘇麗春《杜鵑遺落的文卷》,以太平山上的林木為起源,敘述羅東林業的興衰過程。 悠遠歲月孕育出太平山蔥籠的林木——紅檜、扁柏等,日本人來了,嗅到了它的產值,於是一批批的伐木工人被送上山、一棵棵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75
Id: 513375
Title: 花蓮師專志清館
Description: 照片中可看見八個男生聚集坐在台階上拍下這張照片,後面的建築物是花蓮師專的志清館,在照片拍攝時,是當時花蓮師專一、二年級的男生宿舍。志清館興建於1970年(民國59年),與天巧樓、學生餐廳同時興建。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290
Id: 284290
Title: 石頭彩繪
Description: 綠葉襯托著飽滿富有光澤的蓮霧,鮮亮可口的水果躍然紙上,這是大進村居民就地取材,運用當地特產「黑石板」進行藝術彩繪的作品之一,目前存放於大進村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照片中彩繪的主題「蓮霧」,也反映出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10
Id: 560010
Title: 馬祖新村-臺灣五○年代結婚證書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社區36號住戶的劉寶林先生與黃秀恩女士,在1954年(民國43年)結為連理的結婚證書,由馬祖新村社區36號住戶黃秀恩女士所提供,黃秀恩女士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為前馬祖社區理事會成員,

MOC_Id: Culture_Object287277
Id: 287277
Title: 煙斗
Description: 本組煙斗為1959年,部落耆老曾使用的煙具。抽煙斗是過去臺灣原住民族男女的愛好,除了蘭嶼雅美族(今日的達悟族)之外,幾乎每個族群都有形制相似的煙斗存在,各族群間最大的差異僅在雕刻上的花樣不同。煙斗是族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5
Id: 595635
Title: 點石成金
Description: 作品〈點石成金〉以一塊長方形黑色花崗石,保持粗糙斧鑿的痕跡,表面的肌理紋路粗獷具有原始力的狂野美感,保留石材原味,並在其上鑲嵌不銹鋼,頂立於底下,使其長柱體微微傾斜,構成動態的視覺,金色月形些許妝

MOC_Id: Culture_Object163438
Id: 163438
Title: 賦謝平岡武夫先生惠贈唐代散文索引
Description: 賦謝平岡武夫先生惠贈唐代散文索引 絕代英華溯李唐。詩文日月共爭光。而今索引欣編就。學海問津賴有方。 此詩主要用以感謝饋贈,題文內容大抵一致。 平岡武夫(1909.12.10-1995.5.3

MOC_Id: Culture_Object177634
Id: 177634
Title: 大溪新福圳文獻整理暨水利效益評估資源再利用研究發展計畫期末報告
Description: 本報告書為大嵙崁文化促進委員會委託大嵙崁文教基金會執行之《大溪新福圳文獻整理暨水利效益評估資源再利用研究發展計畫報告》之期末報告。 大溪三層地區水田開墾歷史源於清朝道光8年(西元1828年)。隨後林本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27
Id: 301127
Title: 小宇宙Ⅰ:現代俳句一百首
Description: 《小宇宙Ⅰ:現代俳句200首》書名沿用匈牙利作曲家巴爾托克的《小宇宙》,形式上以「俳句」呈現,詩人在詩中使用小孩與童年相關意象,展現幽默活潑的一面。本書於1993年完成第一部份,13年後完成第二組

MOC_Id: Culture_Object572039
Id: 572039
Title: 大清一統志.卷338-344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藏書】。 《大清一統志》卷三百三十八至三百四十四,本冊封面略顯斑駁,書底線裝部分有破損,內頁稍有折痕。收錄內容為廣東省前半。 卷三百三十八為廣東

MOC_Id: Culture_Object560041
Id: 560041
Title: 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壽宴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馬祖新村社區居民參與壽宴之畫面,馬祖新村社區居民間的感情都非常好,一家人舉辦壽宴往往會邀請左鄰右舍一同參加,此照片為韓麟將軍於壽宴飯桌用餐時所拍攝,由馬祖新村社區49號住戶韓麟將軍所提供,

MOC_Id: Culture_Object653781
Id: 653781
Title: 《田單復國》第三幕「黃金臺」舞台設計草圖
Description: 此圖為《田單復國》第三幕「黃金台」舞臺設計草圖。其場景為戰國時期燕昭王為報齊國伐燕之仇,於是廣納天下賢士修築黃金台。這齣四幕八場歷史中興劇,舞台草圖由舞台設計者孫景瑎手繪而成,除了以不同形狀大小及

MOC_Id: Culture_Object559936
Id: 559936
Title: 陸軍少將軍服襯衫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陸軍少將軍服襯衫,為馬祖新村社區20號住戶徐威俊先生所提供,徐威俊先生為前國軍少將徐培清將軍之子,該襯衫徐將軍之軍服襯衫。 軍服承載了軍人一生的榮辱,軍服上的軍徽與軍階象徵著軍人一生的成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389
Id: 513389
Title: 花蓮女中學生合影
Description: 照片中一排背著印有「花蓮女中」字樣書包的學生,站在走廊「初三孝」班牌下合影。這是1967年(民國56年)一群花蓮女中初三孝班的同學在教室前的留影,右二為後來任教於花蓮高工的趙長雲老師。花蓮女中創立

MOC_Id: Culture_People253686
Id: 253686
Title: 張色
Description: 張色於大正6年(1917年)出生在苗栗縣後龍鎮大山里,約莫五、六歲遷徙至新竹定居。13歲進入金泉發商行當撩草學徒,並成為少數可以削出18公分的撩草師傅。28歲張色到日本蓪草株式會社位在花蓮的蓪草工

MOC_Id: Culture_Object653813
Id: 653813
Title: 四幕八場中興劇《田單復國》節目單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田單復國》節目單正面。左半部以藍色為底,書寫劇名「田單復國」。右半部所繪製的田單肖像,其眼神流露出堅定的意志與對勝利的渴望,一如劇情內容,承載深切寓意,激勵全體軍民帶著歷史記憶走向反共復

MOC_Id: Culture_Object574987
Id: 574987
Title: 五穀豐收祈福祭典十七日在花蓮港神社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2月10日地方版新聞報導,說明非常時局下,為祈求五穀豐收、米穀增產,廳長將於17日赴花蓮港神社參拜,當時的花蓮港廳廳長為高原逸人,任期為1938年(昭和13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183
Id: 301183
Title: 島/國
Description: 《島/國》是陳黎第十四本詩集,收錄詩人2013年5月到2014年7月間創作的六十首詩。從詩集中各輯中詩作的定名,可以明顯看出地志詩的意識,如〈臺北車站〉、〈三重〉、〈南方澳〉、〈鹿港〉、〈臺東〉、〈打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3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飲食用具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4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18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9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8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2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7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雜誌期刊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28

文化部

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中國西南少數民族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10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46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6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版畫類

每1年更新,3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2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3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

文化部接受及支付補助金資料

每季更新,19

姚劭融 小姐 | 02-85126614 | 2021-06-23 14:38:0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法政

每周更新,22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9:22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4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