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於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1:28。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20070430000001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1895年日人領台之初飽受霍亂、瘧疾、傷寒等傳染病之苦,總督府為了解決臺灣當時的衛生問題,於1896年邀請日本內務省衛生局長後藤新平來台擔任衛生顧問,並提出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設施。同年後藤新平推薦的巴爾登來台後,首先進行台北市與基隆市的衛生調查工程與設計工作。1987年巴爾登結束第二次調查後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後積極實施衛生改善工作,1896年基隆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開始進行》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致於暖暖街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水厭儲水及淨水廠。1898年基隆水道工程動工,1902年完工,十月正式開始給水。水道完成後,暖暖水源地又於1908年、1917年、1923年分別增設濾過池、濾過井、淨水池、淨水井等工程。光復後由水源處接管,改名為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新水給水廠、暖暖淨水廠。 , 欄位pastHistorySource的內容是呂哲奇,1999,《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對台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壢:中原建研碩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基隆市歷史建築登錄及廢止作業要」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1、2款。 , 欄位officialDocNo的內容是基府文資貳字第0960009955號 , 欄位registerDate的內容是2007-04-30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基隆市政府 , 欄位belongAddress的內容是基隆市暖暖區水源路38號 , 欄位belongCity的內容是基隆市暖暖區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1.73264558936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5.096335236913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臺灣自來水公司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臺灣自來水第一區管理處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106號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s://data.boch.gov.tw/old_upload/_upload/Assets_new/building/1461/photo/A030 基隆市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 (歷建)01.JPG , 欄位cityLand的內容是非都市地區 森林區 水利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70430000001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於坡地上,利用坡地高差與物理原理,依次設計沉澱池、過濾池及淨水池,省能的進行分水、淨水。建築群多主要為裸磚構造,八角樓(分水閥)以裸磚構成,上、下環有白色洗石子,屋身各切面皆開高窗,入口形式為磚砌弧拱;過濾池水閥為立方形建機房,材料、形式與八角樓相似;位於淨水廠下游的幫浦間屋身及開口部皆飾有洗石子環帶,四角以假柱予以強調。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戰時為迅速用水,省去沈澱及慢濾的過程,有兩條管線, 以備不時之需: 1、一是從水庫取原水直接至後側的分水井,再接入北側清 水井直接外送,若水庫被炸時則引西勢溪水自唧筒室送 入八角分水井,再接入北側清水井連接水錶室外送至 基隆市區。 2、一般過濾池與慢濾池之間的分水井無需屋頂,只有清水 井才需要,但八角分水井因為戰時可直接作為清水井, 故亦採有頂作法以保持水質的乾淨並事先考慮到各種戰爭狀況。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閒置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因處閒置狀態,僅進行最低度維護,需有活化再利用之規劃。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良好 , 欄位isOpenVisit的內容是 , 欄位isCharge的內容是 , 欄位openUpTi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Contactor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2-24228185  , 欄位govDeptEmail的內容是

caseId

20070430000001

caseName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895年日人領台之初飽受霍亂、瘧疾、傷寒等傳染病之苦,總督府為了解決臺灣當時的衛生問題,於1896年邀請日本內務省衛生局長後藤新平來台擔任衛生顧問,並提出建設上下水道(給水、排水)設施。同年後藤新平推薦的巴爾登來台後,首先進行台北市與基隆市的衛生調查工程與設計工作。1987年巴爾登結束第二次調查後提出《基隆水道工事調查報告後積極實施衛生改善工作,1896年基隆衛生工程調查與設計開始進行》建議將基隆水道的水源設致於暖暖街西側的西勢溪上游地帶,設置水厭儲水及淨水廠。1898年基隆水道工程動工,1902年完工,十月正式開始給水。水道完成後,暖暖水源地又於1908年、1917年、1923年分別增設濾過池、濾過井、淨水池、淨水井等工程。光復後由水源處接管,改名為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新水給水廠、暖暖淨水廠。

pastHistorySource

呂哲奇,1999,《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顧問技師爸爾登對台灣城市近代化影響之研究》,中壢:中原建研碩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價值者

  2. 1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registerReason

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暨「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基隆市歷史建築登錄及廢止作業要」

lawsReference

符合歷史建築登錄廢止審查及輔助辦法第2條1、2款。

officialDocNo

基府文資貳字第0960009955號

registerDate

2007-04-30

govInstitutionName

基隆市政府

belongAddress

基隆市暖暖區水源路38號

belongCity

基隆市暖暖區

longitude

121.73264558936

latitude

25.096335236913

govInstitution

臺灣自來水公司

govDeptName

臺灣自來水第一區管理處

govDeptAddress

基隆市中正區中正路106號

representImage

cityLand

非都市地區 森林區 水利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建築所有人

    2. ownerName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2
    1. ownerType
      建築所有人

    2. ownerName
      台灣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2

buildingFeatures

於坡地上,利用坡地高差與物理原理,依次設計沉澱池、過濾池及淨水池,省能的進行分水、淨水。建築群多主要為裸磚構造,八角樓(分水閥)以裸磚構成,上、下環有白色洗石子,屋身各切面皆開高窗,入口形式為磚砌弧拱;過濾池水閥為立方形建機房,材料、形式與八角樓相似;位於淨水廠下游的幫浦間屋身及開口部皆飾有洗石子環帶,四角以假柱予以強調。

inHouseFeatures

戰時為迅速用水,省去沈澱及慢濾的過程,有兩條管線, 以備不時之需: 1、一是從水庫取原水直接至後側的分水井,再接入北側清 水井直接外送,若水庫被炸時則引西勢溪水自唧筒室送 入八角分水井,再接入北側清水井連接水錶室外送至 基隆市區。 2、一般過濾池與慢濾池之間的分水井無需屋頂,只有清水 井才需要,但八角分水井因為戰時可直接作為清水井, 故亦採有頂作法以保持水質的乾淨並事先考慮到各種戰爭狀況。

buildingUsage

閒置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因處閒置狀態,僅進行最低度維護,需有活化再利用之規劃。

buildingActualState

良好

isOpenVisit

isCharge

openUpTime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Contactor

govDeptPhone

02-24228185 

govDeptEmail

「暖暖淨水場八角井樓」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歷史建築」的其他資料

caseId: 20041221000004
caseName: 集集林尾陳宅永福堂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永福堂古稱「草嶺腳」,12世陳講三先生於西元1768年(清乾隆32年),由福建省漳洲海澄,渡海來台,於永福堂現址定居開墾。永福堂為集集鎮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為閩式合院建築,14世陳朝聘與其子陳仲璉於道

caseId: 20061102000002
caseName: 林務局宿舍菁華街33號及33-2號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宿舍

    5
pastHistory: 位於花蓮市菁華街32號及33─2號之日式木造建築,為「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職員宿舍」。戰後,則做為林務局員工宿舍。 這棟建築何時興建目前已不可考,不過資料記載:「殖產局營林所東部出張所於昭和4年(1

caseId: 20041221000002
caseName: 新庄國小禮堂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日治大正3年(西元1914年)四月草鞋墩公校新庄分校於洪氏家廟創立,大正4年(西元1915年)11月校舍落成遷入校址上課,大正9年(西元1920年)四月獨立改稱新庄公學校,昭和16年(西元1941年)

caseId: 20140401000001
caseName: 南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早期南雄師為防衛部的總預備隊。南雄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位於金湖下莊村內,早年隸屬於南雄師新莊一營區列管建物(該師於民國95年裁撤解編)。 紀念碑所在原地號為南雄段350地號,因具歷史紀念與文化

caseId: 20210617000004
caseName: 總督府山林課宿舍群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為原日據時期山林課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所購置,作為員工宿舍;資金由員工每月薪資中扣收會費,山林課提撥配合款籌資而成。建築物創建時期約為日據時期30年代前後,為原日據時代山林課所成立之「營林共濟組合」

caseId: 20060808000006
caseName: 北埔鄧南光故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鄧南光本名鄧騰輝,1907年(明治40年)生於新竹北埔鄉,曾創辦臺灣攝影文化協會,一生行腳紀錄,替臺灣及北埔的歷史留下非常珍貴的資產。 日治時期,鄧南光在留學日本法政大學經濟系時期開始接觸攝影,主要

caseId: 20170803000002
caseName: 新城鄉新城村信義路6號日式舊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新城鄉於日治時期之行政區為研海支廳,國民政府來台後,恢復原有新城名稱,當時鄉公所設於新城村。旁邊即為新城村舊有員工宿舍區。

caseId: 20030527000002
caseName: 佳里北極玄天宮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北極玄天宮主祀玄天上帝,此神是蔡氏渡臺始祖蔡公明從家鄉福建省漳州府龍溪縣所迎請來臺,於嘉慶8年(1803)募款創建。廟宇形式保有古風,石雕龍柱古樸雅致;屋脊上的福祿壽三星剪黏,不失雅趣之美;藻井周圍為

caseId: 20080109000001
caseName: 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該碑係清日簽訂馬關條約,清國割讓臺灣、澎湖給日本國,貞愛親王率艦自布袋口登陸,日本人為此立碑紀念,碑上書「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於1946年將該碑拉倒,以示結束日本殖民時代,並

caseId: 20170324000002
caseName: 桃園農工宿舍群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桃園農工創立於1938年,原名為新竹州立桃園農業學校,對於培育桃園新竹地區之農業人員具有貢獻。其校舍多以改建,唯獨宿舍局部保存,宿舍群見證桃園地區由戰前至戰後農學教育發展歷程,為日治時期新竹州之桃園農

caseId: 20071121000004
caseName: 通梁林家古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通梁林家古宅據目前相關史料研判,創建年代至少在清乾隆33(1768)年以前,距今二百餘年的歷史。通梁林氏開基祖林四,原籍福建省漳浦縣烏石鄉。林四生於明天啟2(1622)年,於崇禎年末癸未年(1643)

caseId: 20031023000001
caseName: 南庄郵便局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pastHistory: 「南庄郵便局」位於苗栗縣南庄鄉,始建於明治33年(1900年),之後毀於昭和10年(1935年)的關刀山大地震,目前所見的日式辦公廳舍,是震災後重建的建築樣式。 「南庄郵便局」為坐西朝東建築格局,以建

caseId: 20060620000003
caseName: 海口庄長官舍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宿舍

    5
pastHistory: 依宿舍屋架內留置之棟札記載可知,庄長宿舍興建上棟祭日期為昭和十二年(1937)八月十四日,建主為海口庄長第三任相本伊作。 戰後,海口庄庄長宿舍改稱為「海口鄉鄉長宿舍」;民國五十三年時,宿舍基地內設置

caseId: 20121120000001
caseName: 九如鄉九塊厝三山國王廟左右護龍
assetsTypes:

    1. code
      A2

    2. name
      寺廟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九如三山國王廟為三進單護龍格局之傳統廟宇建築。於清乾隆三十九年(西元1774 年),將原奉於民宅內之三山國王香火立廟奉祀;同治五年(西元1866 年)第一次重建;日治昭和二年(西元1927 年)因前、

caseId: 20050127000005
caseName: 田尾公學校宿舍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宿舍

    5
pastHistory:   在大正11年(1922)4月1日陸豐公學校設置田尾分教場(分校),以「打簾研究會場」為教室,至大正15年(1926)4月1日,奉准獨立成立田尾公學校,首任校長為日人馬場久雄。在昭和6年(1931年

caseId: 20030331000021
caseName: 珠山(薛厝坑、山仔兜)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傳統聚落類

    5
pastHistory: 從1345(元至元5)年薛貞固因避難渡海至浯洲珠山起,此村的形成已經超過650多年,當時稱村名為「薛厝坑」,17世紀中葉,部分族人遷往澎湖西嶼內垵,19、20世紀更遠渡南洋,促成僑匯經濟的蓬勃發展,僑

caseId: 20200902000004
caseName: 社子島溪洲底街屋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興建背景: 溪洲底街屋所在之土地屬興建燕樓李家祖厝之李正家族所有,建築則屬其他姓氏家族興建。其土地原為溪洲底633番之2,昭和15年(1940)由旱田地申請變更為建築基地。 建築特色: 建築為閩南街屋

caseId: 20030331000031
caseName: 薛氏大宗宗祠
assetsTypes:

    1. code
      A1

    2. name
      祠堂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建於1768(乾隆33)年,為族人薛繼本與薛道岸共同發起,集資興建,至今超過200多年,其後於1962年重修,2001年再度重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人字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

caseId: 20100817000001
caseName: 延平郡王祠(含鄭成功文物館)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祠廟

    5
pastHistory: 明永曆16年(西元1662年)鄭成功去世後,臺民為感念鄭氏來臺驅荷,開疆拓土、矢志孤忠、奉明正朔的功績與精神,特在府城東安坊立廟奉祀,因政治顧慮,而稱「開山王廟」。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臺灣納入

caseId: 20200720000003
caseName: 忠孝西路二段13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日治時期為鐵道部慰安宿泊所,戰後為鐵道部官舍建築群之一(臺鐵第3公共宿舍)

caseId: 20090824000001
caseName: 七股頂山鹽警槍樓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1960年代以前,政府財政收入相當依賴鹽稅收益,所以為了確實藉由徵收鹽稅充實國家財政,必須有一套掌握產運銷流程的監控系統的執行單位,而安置鹽警的各種建築物,更是遍佈整個鹽田地區,以達到監管效果。七股鹽

caseId: 20061205000002
caseName: 新生北路3段62巷24號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建物原所有權為丁武始,民國40年中央銀行購得後作為宿舍用。

caseId: 20110321000002
caseName: 鎮海長源古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陳雅(1880-1926)的長子陳長源(1903-1966)於昭和14(1939)年外出至臺南經營皮革原料「長源商行」有成,並返鄉修復祖家,延請中屯「意師」按原格局修復,大廳泥地改鋪尺二磚,左右櫸頭間

caseId: 20070425000001
caseName: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
assetsTypes:

    1. code
      A9

    2. name
      碑碣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殉職山岡先生之碑,係為紀念日籍老師山岡榮氏奮不顧身搶救學生義行所設置。山岡老師出生於明治33年(西元1900年),昭和5年(西元1930年)1月渡海來臺,擔任東勢農林國民學校(今之新社高中)教師,同年

caseId: 20040220000008
caseName: 臺中市大同國小前棟大樓(舊稱:明治小學校)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建築物類

    5
    1. code
      A24

    2. name
      學校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本建物為學校建築,興建於1934年,日治時期為明治國校,今日為大同國小。規模為二樓的一字長型建築物,有外玄關。牆身以RC造+洗石面形塑扶手與柱子構成現代風格立面,前有外廊。而在結構之柱外圍飾有褐色磚,

caseId: 20180423000001
caseName: 大南劉家祖厝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劉家祖厝為新社地區的客家伙房類型建築,其格局及空間佈局現況保存完整,除正廳外,左三右二共計五護龍,形成多護龍合院式建築,雖部分構造已有改變,但大致保留完整架構,充分表現地域風貌。

caseId: 20040303000003
caseName: 中壢馬祖新村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跡

    5
pastHistory: 建於1957年,屬眷村型態之社區,為台灣50多年來眷村文化歷史發展的重要見證。內含馬祖社區、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第一分會、社區托兒所、馬祖社區公園、福利社、菜市場等。除了建築本身,周邊仍保有許多地方

caseId: 20020416000004
caseName: 金門橋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其他歷史遺蹟

    5
pastHistory: 拱橋興建於日治時期,迄今未曾修改建。 位於東勢區的金門橋,原本只有潺潺的流水劃過兩岸,兩岸居民互動必須靠涉水而過,而為了老幼婦孺的安全,建橋於昭和十六年(西元1941年),因當時太平洋戰爭爆發,徵調走

caseId: 20200717000002
caseName: 成功蕭克讓古宅
assetsTypes:

    1. code
      A3

    2. name
      宅第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待後續調查研究

caseId: 20201202000008
caseName: 原淺野水泥台灣工場(紅磚倉庫及石灰窯)
assetsTypes:

    1. code
      A16

    2. name
      產業

    3. subCode

    4. subName

    5. other

    5
pastHistory: .歷史沿革於壽山山腳下的臺灣水泥高雄廠(日治時期為淺野水泥臺灣工場),不僅是全台成立最早、超過百年歷史的水泥大廠,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全臺灣最重要且產量最大的水泥廠,說臺灣的水泥產業與該廠息息相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1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5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0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