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鹽寮龔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鹽寮龔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鹽寮龔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45。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412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41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鹽寮龔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閩南族群,1959年因為開墾搬遷至鹽寮,至今居住兩代。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矮屋 一層樓水泥建築,門是鋁製大門,窗戶為紗網玻璃窗,旁邊兩邊的廂房為民宿的房間。 樓屋 兩層樓水泥建築,前為一層樓,後面加蓋兩層樓,一樓的屋頂上為陽台亦有陽台圍欄,大門為鋁製玻璃門,二樓陽台有鐵捲門,都有鋁框玻璃窗加裝防盜鐵條,旁邊有加蓋鐵皮遮雨棚。 神明廳 家中供奉神明廳,祭拜觀世音。 祖宗牌位 家中神明廳供奉祖宗牌位。 新正 貼有春聯,上聯:春送來兩字平安;下聯:天賜與一門吉慶;橫批:華堂長留富貴春。 宗教信仰 信仰道教。 媽祖生 農曆三月二十三會參加媽祖誕辰的祭典。 伯公生 農曆二月二日會參與伯公生的祭典。 七月半 每年農曆七月半會普渡,祭拜好兄弟。 福佬人 家裡都是福佬人,共生有六個兒子。 剃頭 出生24天的時候剃頭,只為了讓頭髮以後長得好看。 做膽 滿月的時候做膽,只有大兒子做過。 遷徙途徑 1959年(民國45年)搬到鹽寮,為了生活而搬到這裡開墾,如今已經居住了第二代。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412&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7B5707DD-D16A-4117-9905-9EED23CFEF58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39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MOC_Id

Culture_Place142412

Id

142412

Title

鹽寮龔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閩南族群,1959年因為開墾搬遷至鹽寮,至今居住兩代。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矮屋 一層樓水泥建築,門是鋁製大門,窗戶為紗網玻璃窗,旁邊兩邊的廂房為民宿的房間。 樓屋 兩層樓水泥建築,前為一層樓,後面加蓋兩層樓,一樓的屋頂上為陽台亦有陽台圍欄,大門為鋁製玻璃門,二樓陽台有鐵捲門,都有鋁框玻璃窗加裝防盜鐵條,旁邊有加蓋鐵皮遮雨棚。 神明廳 家中供奉神明廳,祭拜觀世音。 祖宗牌位 家中神明廳供奉祖宗牌位。 新正 貼有春聯,上聯:春送來兩字平安;下聯:天賜與一門吉慶;橫批:華堂長留富貴春。 宗教信仰 信仰道教。 媽祖生 農曆三月二十三會參加媽祖誕辰的祭典。 伯公生 農曆二月二日會參與伯公生的祭典。 七月半 每年農曆七月半會普渡,祭拜好兄弟。 福佬人 家裡都是福佬人,共生有六個兒子。 剃頭 出生24天的時候剃頭,只為了讓頭髮以後長得好看。 做膽 滿月的時候做膽,只有大兒子做過。 遷徙途徑 1959年(民國45年)搬到鹽寮,為了生活而搬到這裡開墾,如今已經居住了第二代。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 9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2. 1
    _CC BY_

  3. 2
    _CC BY_

  4. 3
    _CC BY_

  5. 4
    _CC BY_

  6. 5
    _CC BY_

  7. 6
    _CC BY_

  8. 7
    _CC BY_

  9. 8
    _CC BY_

  10. 9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39

Keyword_Subject_1

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

「鹽寮龔宅民俗與宗教@#@空間、地域與遷徙」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Place618927
Id: 618927
Title: 巴博凱凱
Description: 遠眺巴博凱凱社,巴博凱凱社原本居住於陶塞溪上游的道澤人,因與太魯閣族有所衝突,為恐子孫遭到殺害,Taimo 率族人沿陶塞溪北行,一度居住於魯多候社(Ludox)。Taimo 死後,其子 Kaika

MOC_Id: Culture_Place620060
Id: 620060
Title: 來義西部落
Description: 來義西部落的一間石板屋。來義村位於屏東縣來義鄉林邊溪左岸緩傾斜坡地上,1953年由舊來義遷出而成。來義社或稱內社,日治時代的舊部落原位於內社溪上游左岸山腰,海拔約360~600公尺間,形成兩個集居

MOC_Id: Culture_Place326276
Id: 326276
Title: 合安宮
Description: 五府王爺祠,位於台中縣苗栗三堡四塊厝庄360番地與370番地,即今日臺中市后里區聯合村水門路55之10號,主五府王爺(溫、雷、李、蕭、吳)、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從日治初期《土地申告書》可見時任管

MOC_Id: Culture_Place555237
Id: 555237
Title: 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
Description: 角板山公園內的復興亭,原本是「佐久間總督追懷紀念碑」所在位置。曾任台灣總督9年的佐久間左馬太,以強硬軍事手段討伐原住民,由於角板山是「理蕃事業」開始之地,因此日人在此立碑以歌頌其功績。昭和5年(1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726
Id: 295726
Title: 牯嶺街高等官舍群(牯嶺街60巷6號)
Description: 本地區之日式宿舍之發展,主要以1901年(明治34年)公佈之「臺北城外南方市區計劃」為起始,屬於為開發新街區而規劃之計劃。日據初期為適應日本本土渡臺之內地人住宅之需,包含統治機關之公務員、眷屬及商

MOC_Id: Culture_Place618706
Id: 618706
Title: 清水斷崖
Description: 影像為臨海崩石坡的展望,此處可遠眺清水斷崖與清水隧道,獨具特色。1916年(大正5年)6月1日起,日本政府正式開築「蘇澳、花蓮港間道路」,從「蘇澳白米橋右岸」起工,開到「花蓮港街筑紫橋左岸」。因為

MOC_Id: Culture_Place617100
Id: 617100
Title: 良久社附近古道
Description: 位於良久社附近的古道現況,日治時期所修築的「霧社、卡社古道」,事實上是由兩大段古道合成,分別是「萬大、卡社古道」與「萬大、霧社古道」合在一起,「霧社、卡社古道」為第一次被研究的理蕃道路,通過賽德克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76
Id: 233876
Title: 保留完好的日本格局
Description: 曾來順民國11年出生,16歲時曾的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從頭份過來花蓮,曾來順是老么,兩個哥哥都已經結婚。曾來順住在南埔跟人家租房子,在台灣人開的木材行用四輪的牛車運送木材,運木材給台灣人也會運給日本人。而

MOC_Id: Culture_Place153637
Id: 153637
Title: 北竿芹壁村「爭取最後勝利」精神標語
Description: 「爭取最後勝利」精神標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芹壁村 51 號左側牆上,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村民王好蓮女士表示,1980年代,由於漁業

MOC_Id: Culture_Object295818
Id: 295818
Title: 寶藏巖
Description: 寶藏巖創建於清康熙年間,為臺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當時漢人初入墾臺北盆地,有部分僧人隨之進入盆地建寺弘法,此為重要歷史見證。寶藏巖主祭觀音佛祖,因靠山崖而建,故稱為巖,又稱為石壁潭寺、觀音亭。寺前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317
Id: 293317
Title: 士林潘宅
Description: 潘氏家族渡臺始祖潘滿興,於清乾隆初業攜眷入墾桃園八塊厝,並逐漸發展為北臺灣的重要家族,潘家遷臺第四代潘永清、潘盛清在當時地區拓墾、興辦教育、參與政治上均舉足輕重。1859年(清咸豐9年)十月末漳泉

MOC_Id: Culture_Place154000
Id: 154000
Title: 北竿后澳分班
Description: 1950年代,政府推行「村村有學校,人人有書讀」政策,在各村落設學校,接受入學校育。1956年馬祖地區實施戰地政務,延續「一村一校」政策,礙於經費限制,教師亦多為軍中義教兼任。1968年,延長國民

MOC_Id: Culture_Place325596
Id: 325596
Title: 稜角警官駐在所
Description: 福巴越嶺古道起點為今日新北市烏來區福山里,終點為桃園市境內的巴稜,在日治時期是聯絡新北市烏來區與桃園市復興區的交通要道之一。古道沿途經過李茂岸、茶墾、檜山、拉拉山、比亞山、巴陵山和稜角等七個駐在所

MOC_Id: Culture_Place602977
Id: 602977
Title: 悟元心靈園區
Description:   悟元心靈園區位於大隱村的湧泉區,過去作為豬圈、水田、魚塭等使用,1993年由李照楨先生購地建設,。李照楨先生創辦悟饕池上便當,事業蒸蒸日上,卻面臨多次健康危機,李創辦人因而轉念追求心靈提升,園

MOC_Id: Culture_Place224098
Id: 224098
Title: 因應繁榮而出現的新路
Description: 最早開闢的新路在諸羅縣志中稱為內港之路,最早出現於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康熙末年,由竹塹出發經鳳山崎(新竹縣湖口鄉鳳山村)至霄裏社,再沿著山區順著大嵙崁溪河谷而下抵達海山地區前往新莊,這條新路大大縮短

MOC_Id: Culture_Place196645
Id: 196645
Title: 蚵殼港圳第9號池
Description: 蚵殼港圳第9號池,為臺灣桃園農田水利會新屋工作站管轄,位置在新屋區大坡段三角堀段200地號,大坡國小旁。蓄水面積9.09公頃,蓄水量124,666立方公尺,灌溉面積111.68公頃。 蚵殼港圳第9號池

MOC_Id: Culture_Place153461
Id: 153461
Title: 北竿83據點
Description: 北竿83據點位於連江縣北竿鄉橋仔村入口左側停車場車轍道上方,屬於橋仔連管轄,也稱橋仔據點。2008年由中國科技大學主持之《97年度連江縣北竿、東引軍事類文化景觀普査計畫》調查時,據點範圍無法進入,

MOC_Id: Culture_Place141957
Id: 141957
Title: 豐裡何家
Description: 本戶為客家族群,祖籍廣東梅縣,說海陸腔。由於居住在花蓮,也學會辨識野菜、料理野菜。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

MOC_Id: Culture_Place619410
Id: 619410
Title: 古道與登山步道交會處
Description: 中之關古道與登山步道交會處,左下方階梯步道與右側平坦古道在越稜點附近相接在一起。中之關古道過天池後以之字形緩緩上升至稜線,中間不時與登山步道交錯,此段古道戰後曾被利用為造林路,為了避免遊客走錯,因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710
Id: 304710
Title: 松島艦遇難紀念碑
Description: 本圖來自第十四期《硓古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圖為松島艦遇難紀念碑、松島紀念館及公園,照片翻攝自《媽宮情懷》(澎湖縣政府文化局,1995)。1908年4月30日,停泊於馬公港內

MOC_Id: Culture_Place153386
Id: 153386
Title: 南竿三槍堡
Description: 南竿三槍堡位於連江縣南竿鄉福沃村濱海大道段,路口中央立有一座環型精神堡壘,基座上方站立著三位進行刺槍術的軍人,連同附近營房基地名之為「三槍堡」。 雕像基座的四面上則標示著「雄壯、威武、嚴肅、剛直

MOC_Id: Culture_Place161659
Id: 161659
Title: 平鎮福明宮
Description: 平鎮福明宮,地址在桃園市平鎮區雙連里雙連坡10之2號,舊名雙連坡庄。乾隆54年(1789),在八里岔(今新北市八里區)拓墾的劉奇珍、劉華珍、劉璞珍三兄弟,移居雙連坡庄,因此地有相思木樹10株,樹幹粗葉

MOC_Id: Culture_Object293001
Id: 293001
Title: 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
Description: 市定古蹟「前日軍衛戍醫院北投分院」位於北投區新民路60號,約興建於大正初年(約1910年代)。日據初期北投開始出現溫泉療養所及旅館,日本衛戍醫院亦在新北投的山谷中設立軍部所屬之療養所,建築物順著山

MOC_Id: Culture_Object684690
Id: 684690
Title: 辛亥隧道竣工典禮
Description: 這批相片為台灣新生報記者於1972年2月14日拍攝,主題為臺北市辛亥隧道竣工典禮。交通部長張繼正親自蒞臨隧道口出席剪綵。隧道全長487.5公尺,穿越中埔山連接大安區與木柵,從此以後自臺北市區前往木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83
Id: 595883
Title: 共和部落/Sawanengan
Description: 共和部落(Sawanengan)位於門諾醫院壽豐分院附近,壽豐部落東側,地理環境為平原。此部落共262戶,總人口數為687人,原住民人口數180人,佔總人口數百分比26%,原住民族比例分別為阿美族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705
Id: 304705
Title: 風櫃尾法軍萬人塚
Description: 本圖來自第十五期《硓古石》季刊〈澎湖事情〉之翻譯文,譯者為魏廷朝。圖為風櫃尾法軍萬人塚,照片翻攝自《走過從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1995)。光緒10年(1884)中法戰爭法軍攻佔澎湖時,當時法軍

MOC_Id: Culture_Place600947
Id: 600947
Title: 拉拉山茶廠
Description: 本照片是拍攝於2019年的拉拉山茶廠,位於 桃園市復興區的拉拉山地區,是較年輕的茶產區。 臺灣北部橫貫公路上的拉拉山,除了水蜜桃聞名外,近年還有高山茶也逐漸嶄露頭角。位於桃園市復興區的拉拉山地區

MOC_Id: Culture_Object164579
Id: 164579
Title: 千秋街(今貴德街南段)
Description: 自清末開港以來,大稻埕便聚集許多外商;劉銘傳更指定大稻埕為外商居留地。甚至到了日治時期,各國使館、洋行仍集中在建昌街、千秋街附近。

MOC_Id: Culture_Place163652
Id: 163652
Title: 馬那邦山腰耕作小屋
Description: 馬那邦社泰雅族原住民稱為ワガン(Wagan),佔居在眉比浩溪左岸蘇魯社後方,稱為タラワン(Tarawan)的地方,以前佔據大安溪右岸馬那邦山一帶,光緒10年(1884)被營官詹阿祝等驅逐,渡過大安

MOC_Id: Culture_Place619391
Id: 619391
Title: 栗園派出所
Description: 已廢棄的栗園派出所,其前身是日治時期關山越嶺道上的戒茂斯駐在所。派出所所在的平台十分寬廣,長、寬各有50公尺以上,進前院之台階和兩側之駁坎仍保留完整,台階上去左右各種植一排櫻花。派出所後面小山坡的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音樂資料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37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28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69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

全國電影票房統計數據

每周更新,17

梅 先生 | 02-8522-8000#2303 | 2022-01-13 20:17:23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

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0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西藏統計資料

每6月更新,23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9: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

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7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6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1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書檔案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6:14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18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16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

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6

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125

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

蒙藏最新出版品一覽表

每年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16 16:05:5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