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47:4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5144 , 欄位Id的內容是66514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劉杰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三期(1959)頁6。
內壢軍眷新村牛奶供應站是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所舉辦的二十個牛奶供應站之中的一個,由陸軍第一軍團司令分會主任委員袁何茂員、總幹事顧吳馥珍及幹事等各方面籌備計畫下,已於10月底開始供應。供應方式以一歲至六歲兒童為主,製訂卡片,每日下午三時半至五時,在該眷村的獨立供應站排隊供應。因之,在開辦時,所需經費達五千六百元,除婦聯會總會補助外,不足之數由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補足,若有需要,可繼續擴大供應,預計人數可達一千位兒童左右。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514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D97E3E37-6A6D-4E9B-95CC-D3A38146F82A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12-03T20:56:18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44
Id
665144
Title
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
Description
〈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劉杰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三期(1959)頁6。 內壢軍眷新村牛奶供應站是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所舉辦的二十個牛奶供應站之中的一個,由陸軍第一軍團司令分會主任委員袁何茂員、總幹事顧吳馥珍及幹事等各方面籌備計畫下,已於10月底開始供應。供應方式以一歲至六歲兒童為主,製訂卡片,每日下午三時半至五時,在該眷村的獨立供應站排隊供應。因之,在開辦時,所需經費達五千六百元,除婦聯會總會補助外,不足之數由主任委員及總幹事補足,若有需要,可繼續擴大供應,預計人數可達一千位兒童左右。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_PDM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12-03T20:56:18
Keyword_Subject_1
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
「簡介內壢牛奶供應站人物與團體@#@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人物與團體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58
Id:
277758
Title:
藍理浴血戰勝敵軍而立功,後被關切傷口情況並慰問之 福建通志臺灣府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上以理血戰破敵功,加左都督,擢參將,而理以親老乞歸省,未幾丁父艱。二十六年,服闋入都,迎駕趙北口。上問:『是征澎湖拖腸血戰之藍理否』?召至前,問狀,視舊傷痕,溫旨慰之;授挾西神木副將,賜帑金三百兩
MOC_Id:
Culture_People139300
Id:
139300
Title:
東引指揮部指揮官鍾松
Description:
鍾松將軍,浙江松陽人,1922年(民國11年)生,陸軍官校2期,歷經東征、北伐、剿匪、抗戰、戡亂諸役,殲敵有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1955年5月江浙、閩省之反共游擊軍合併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一、二總
MOC_Id:
Culture_Event649619
Id:
649619
Title:
樂生院的淨土宗主日學校兒童
Description:
本照片為淨土宗主日學校兒童為安慰活動而來樂生院訪問時所攝,刊載於1938年臺灣總督府癩療養所樂生院出版的《昭和十二年年報》。照片中為淨土宗主日學校兒童來訪,並以日本舞為院內患者祈福。淨土宗為日本佛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345
Id:
649345
Title:
臺灣痲瘋救濟協會傳道士合影
Description:
本圖為臺灣痲瘋救濟協會傳道士聚會合影,收錄於1964年出版的《臺灣痲瘋救濟協會年度報告》。該照片人物皆為臺灣痲瘋救濟協會的傳道人員,女性有郭仁理和劉詹親2人,男性包括蕭大衛、郭約翰、郭文興、李約拿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06
Id:
168606
Title:
阿美族薄薄社的男人
Description:
薄薄社的男人側面。耳戴貝殼製圓形耳飾,與泰雅族的battol相同。由一肩斜掛的是菸草袋的帶子,帶子上具有裝飾。
姓林仔底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88
Id:
284788
Title:
姓林仔底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德陽社區的日曆。本篇12月14日的主題
鄒族邵群的男女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53
Id:
168553
Title:
鄒族邵群的男女
Description:
邵群水社的男女站在日月潭岸邊。右邊的女入用竹筒運水,左邊的男人用背板運東西。男人的服裝與鄒、布農兩族者相同。這一男人外披皮背心,穿褲子與草鞋。女人穿筒袖短上衣,使用兩塊綿布從左右圍住腰部,並著裹腿,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760
Id:
279760
Title:
思敬濟人以醫 續修臺灣縣志卷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素知醫,所至必具藥舖,多自採製以療人,於是遠近皆知思敬.貧病之家,咸藉以救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33
Id:
276733
Title:
黃梧病疽死,子芳度權知軍事 賜姓始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使黃鏞入島,請濟師。授提督王進功平北將軍,令入見,羈之福州;海澄公黃梧平和公,梧病疽死,子芳度權知軍事;海澄總兵趙得勝威遠將軍,漳浦總兵劉炎寧遠將軍。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031
Id:
278031
Title:
莊漁最初習醫,後學畫,個性孤傲不羈 廈門志卷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莊漁,字友樵;寓居廈門.初習醫.後學山水、翎毛,畫俱入妙;人以沈石田目之.性傲兀,曾有持三百餘金求畫者,漁勿受、亦勿畫.邑宰周世培代為匄之,其人始得十二幅而去.晚年寓萬石巖,與山僧嘯詠,有隱士風(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62
Id:
672062
Title:
驗收銀聯二村
Description:
此影像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七卷第八期(1957)婦聯一月大事影輯,照片自左至右為黃郭佩雲、王蕭德華、皮以書、錢用和、禹韵涓、浦陸佩玉、丁岫閒、呂曉道。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在蔣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630
Id:
277630
Title:
乙卯年日人侵犯浙江,邵應魁浴血奮戰受創,俞大猷親為敷藥。 金門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乙卯倭犯浙。應魁隸俞大猷幕下。殲賊於平望橋畔。衢山告急,趨赴蒲灣。遇倭艘蝟起;應魁率舟師乘風衝犁;平明至馬蹟,創甚,猶裹血奮呼,殊死戰。賊潰去。大猷親為傅藥解衣。仍令移師吳淞,復應援嘉定、上海、江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14
Id:
278114
Title:
章有期為太醫院院副,因舟山被破,自焚而死 海東逸史卷十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章有期,(原闕)人,官太醫院院副。舟山破,自焚死。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601
Id:
279601
Title:
因瘴癘死亡人數多 李文忠公選集第三冊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養電已轉總署,瘴亡人多,可憫。
謝錦標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18112
Id:
218112
Title:
謝錦標
Description:
謝錦標,昭和10年(1935)出生。民國15年(1926),謝錦標的三伯公謝源火從事茶葉製造的工作,某年農曆八月初八的一次颱風讓三伯公的茶寮損失慘重,最終倒閉。花蓮當時是開發較晚的地區,謝錦標一家
王禎和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594038
Id:
594038
Title:
王禎和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作家王禎和,生於昭和15年(1940),畢業於臺大外文系,曾任花蓮高中英文教師,婚後進入臺灣電視公司任職,並曾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研究一年。作品擅長描寫小人物,以喜劇方式傳達卑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420
Id:
168420
Title:
排灣族巴武馬群村落頭目與其祖先傳下來的陶器
Description:
巴武馬排灣社頭目。傳說,其旁之陶器是在太古時代與他們的祖先一起由天上降臨的。右側板岩上的兩個洞,為收藏敵人頭骨的場所。此社與Kapiyan社,為該族傳統最古老的兩個村落。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896
Id:
278896
Title:
法國軍隊在臺灣遭瘟疫侵襲 臺灣通史卷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孤拔憤無後援,且疫作,將士多沒,遂病死,以副提督李士卑斯接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37
Id:
276737
Title:
永曆帝患足病 賜姓始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六月,上患足疾。
秀姑巒溪上的女子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3165
Id:
513165
Title:
秀姑巒溪上的女子
Description:
此照片攝於1950年代的秀姑巒溪畔清晨,後面的山脈為海岸山脈,《影像寫花蓮2》書中其實幫照片以劇本的方式做了設定:一名叫做「望春」的女孩在家鄉等待愛神的故事,搭配1960年代國片電影「養鴨人家」的
擺厘社與珍仔滿力社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lace282529
Id:
282529
Title:
擺厘社與珍仔滿力社
Description:
擺厘社與珍仔滿力社所在區域,即現今宜蘭市行政上的進士里與擺厘里合計的位置,大約是沿著進士路兩旁,東鄰健康路,南從育才國小,北至宜大,西與員山鄉接壤,當地居民稱此處為擺厘地區。早期此地地勢平坦,水渠
陳文龍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People264881
Id:
264881
Title:
陳文龍
Description:
陳文龍先生,6歲時跟著祖父和父親來到林田山,當年來到還是日據時期的林田山林場,長大後兄弟倆繼續留在林田山工作,初期在製材廠工作,後來到物料課運輸股工作,後來因為林田山停止筏木,就轉調至福利社工作到
布農族的搬運方法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509
Id:
168509
Title:
布農族的搬運方法
Description:
此族人搬運東西的方式,女人用背簍;他們以額頭支持背板、背簍的帶子而負之於背後。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977
Id:
660977
Title:
東勢鎮志-經濟志、人物志、藝文志
Description:
回顧東勢鎮,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乾隆十二年時,先民從大陸移臺,落腳石岡庄,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本性勤儉、勇敢,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雅美族女人織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168623
Id:
168623
Title:
雅美族女人織布
Description:
婦女織布的情形。此族織布係使用麻與芭蕉的纖維,以及一種茅草葉為材料,此圖所示係使用茅草的一種。
陳炘半身照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109
Id:
661109
Title:
陳炘半身照
Description:
陳炘(1893-1947),臺中大甲人,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任教職後進慶應大學理財科,接掌臺灣青年會,再赴美國讀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學成返台籌組大東信託株式會社,任專務取締役,力圖本土資本的發達,
佐久間總督一行蕃地偵察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12258
Id:
512258
Title:
佐久間總督一行蕃地偵察
Description:
1914年(大正3年)5月27日,佐久間左馬太總督與第二守備隊司令官萩野少將以下幕僚一行多人,登上合歡北峰東方高地往太魯閣蕃方面視察。多位高階將校著白手套、馬靴式的軍鞋。1914年(大正3年)5月
妹妹背著洋娃娃人物與團體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160
Id:
509160
Title:
妹妹背著洋娃娃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所拍攝之地點為民國50年(1961)的鳥踏石仔海邊。可以在照片中看見一位小妹妹背著其外甥女站於海邊,背後仍有著尚未拆除的白燈塔景象。花蓮港白燈塔曾出現在許多花蓮出身的作家文字中,例如楊牧的
MOC_Id:
Culture_Object276764
Id:
276764
Title:
蘇得勝、鄭洪勝皆嬰猝疾 劉壯肅公奏議卷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臣自東渡以來,隨從文武將官,十亡四、五。現在建甯鎮總兵蘇得勝、營官鄭洪勝皆嬰猝疾,旦夕瀕亡。以此人人自危,紛紛乞骸歸里。天下苟非戰事,富貴之念終不敵其畏死之心,性命所關,雖王法不能強之不去。感群僚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20
Id:
277020
Title:
出海思水不可得,啖芋孫半枚竟忘饑渴 海南雜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余顧謂出海(舟主稱出海)曰:『哭無益,速砍大桅』!桅折墜水中,舟始穩,隨波泛泛若輕鳧。 因視水櫃,水將盡;封閉禁勿汲,旦晚兩餐取鹹水蒸芋為食。余焦燥,思水不可得,日啖芋孫半枚,然亦竟忘饑渴。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19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5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6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文學
每周更新,1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4:35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6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8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地方文化館
每周更新,32李姿儀 小姐 | 02-23434184 | 2021-06-07 23:03:18
文化部文化部駐外單位藝文活動辦理統計
每1年更新,13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3:04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4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16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5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17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3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2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2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西藏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19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18-08-16 16:12:45
文化部
文化部保有及管理個人資料之項目
每年更新,14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50
文化部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9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