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1 time3: 0 time4: 0 total: 1 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生物、生態與環境

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563593 , 欄位Id的內容是56359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低年級教案簡介 活動名稱 卓乃潭尋遊趣 教案介紹 三潭國小位於彰化縣田中鎮,校地坐落於卓乃潭聚落八堡圳綠色廊道沿岸,鄰近地區生態環境自然,植物種類繁多,亦深具有歷史人文特色,教學資源豐富多元。 本課程教案內容,以走訪三潭國小鄰近「卓乃潭聚落」為主,主要認識八堡圳的設施及周邊環境,活動路程行經八堡圳廊道附近農田、農場、聚落、宗祠、廟宇及教堂,觀察八堡圳廊道附近的生態及人文景觀,對於自己的家鄉有更深層的了解。 走訪過程中,利用植物特色進行植物拓印手作活動及分組活動繪製巡禮簡易地圖,讓學童與在地環境做親密互動,從做中學,察覺美感敏覺,體驗美感教育就在生活周遭。 接著參觀「卓乃潭無毒農場」,農場以自然無毒的自然生態農法栽種各式蔬果,擁有富有生態多元的雞舍,藉由一場農場巡禮的田園之樂活動,帶領學童認識在地農業、飲食生活方式其所形成的文化,從農場到餐桌,讓在地水果的食農教育傳承良好的飲食文化傳統,建立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了解飲食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關連,讓孩子體驗食農教育,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本活動課程主要目的是認識在地生態特色與歷史風土文化,培養鄉土情懷,藉由聚落巡禮與料理食物,深切感受食農教育與美感教育的薰陶,並加入環境保護的種子,對在地風土民情與歷史文化產生深厚的情感,進而愛家愛鄉愛國。 教學對象 三潭國小■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適合人數 40人 教學目標 1.了解八堡圳建圳的由來及建造八堡圳的相關歷史背景。 2.認識三潭國小鄰近八堡圳區域自然及人文環境,培養關懷社區環境的情懷。 3.以感官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激勵探究之心,覺察八堡圳區域環境的特性。 4.能撿拾落葉分組進行拓印活動,融入學習課程,感受美的存在,提升美感教育。 5.能分組進行繪製簡易社區巡禮地圖,了解人與空間概念,豐富個人優質生活 6.能覺察八堡圳區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培養對農事活動的好奇心,從種植或採收中獲得親近土地的經驗。 8.讓孩子了解水果栽種時的付出及學習觀察水果生長中的變化。 9.從學習雞隻飼養的知識至實際操作,以體會常見的食材-雞蛋是如何生產的。 10.能完成工序簡單的料理,如洗切水果、煎蛋等。 11.讓孩子體認餐桌上的食物從無到有的過程與差異並學習感恩及奉獻。 學習領域 ■語文□數學■生活□社會□自然科學□藝術□健康與體育■彈性學習 總綱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重點 ※核心素養 生活-E-A1 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 而愛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 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 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 思考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 事、物 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 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 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 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 省思自己在團體 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 他人合作的情 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 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C2 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 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 作的技巧。 ※學習表現 【國語】1-I-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國語】1-I-2 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生活】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生活】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生活】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活】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生活】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生活】3-I-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生活】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生活】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生活】4-I-3 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生活】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生活】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生活】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生活】5-I-4 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 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生活】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生活】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生活】6-I-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生活】7-I-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生活】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生活】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內容 【國語】Bb-I-3 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生活】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生活】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生活】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生活】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生活】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活】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生活】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活】E-I-4對他人的感謝與服務。 【生活】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生活】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生活】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配合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海洋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資訊教育□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活動大綱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563593&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36E853B0-C1C3-4633-A43A-75819F48803B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9-21T12:17:27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563593

Id

563593

Title

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

Description

低年級教案簡介 活動名稱 卓乃潭尋遊趣 教案介紹 三潭國小位於彰化縣田中鎮,校地坐落於卓乃潭聚落八堡圳綠色廊道沿岸,鄰近地區生態環境自然,植物種類繁多,亦深具有歷史人文特色,教學資源豐富多元。 本課程教案內容,以走訪三潭國小鄰近「卓乃潭聚落」為主,主要認識八堡圳的設施及周邊環境,活動路程行經八堡圳廊道附近農田、農場、聚落、宗祠、廟宇及教堂,觀察八堡圳廊道附近的生態及人文景觀,對於自己的家鄉有更深層的了解。 走訪過程中,利用植物特色進行植物拓印手作活動及分組活動繪製巡禮簡易地圖,讓學童與在地環境做親密互動,從做中學,察覺美感敏覺,體驗美感教育就在生活周遭。 接著參觀「卓乃潭無毒農場」,農場以自然無毒的自然生態農法栽種各式蔬果,擁有富有生態多元的雞舍,藉由一場農場巡禮的田園之樂活動,帶領學童認識在地農業、飲食生活方式其所形成的文化,從農場到餐桌,讓在地水果的食農教育傳承良好的飲食文化傳統,建立正確選擇食物的能力,了解飲食文化與生態環境之關連,讓孩子體驗食農教育,並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 本活動課程主要目的是認識在地生態特色與歷史風土文化,培養鄉土情懷,藉由聚落巡禮與料理食物,深切感受食農教育與美感教育的薰陶,並加入環境保護的種子,對在地風土民情與歷史文化產生深厚的情感,進而愛家愛鄉愛國。 教學對象 三潭國小■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適合人數 40人 教學目標 1.了解八堡圳建圳的由來及建造八堡圳的相關歷史背景。 2.認識三潭國小鄰近八堡圳區域自然及人文環境,培養關懷社區環境的情懷。 3.以感官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激勵探究之心,覺察八堡圳區域環境的特性。 4.能撿拾落葉分組進行拓印活動,融入學習課程,感受美的存在,提升美感教育。 5.能分組進行繪製簡易社區巡禮地圖,了解人與空間概念,豐富個人優質生活 6.能覺察八堡圳區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7.培養對農事活動的好奇心,從種植或採收中獲得親近土地的經驗。 8.讓孩子了解水果栽種時的付出及學習觀察水果生長中的變化。 9.從學習雞隻飼養的知識至實際操作,以體會常見的食材-雞蛋是如何生產的。 10.能完成工序簡單的料理,如洗切水果、煎蛋等。 11.讓孩子體認餐桌上的食物從無到有的過程與差異並學習感恩及奉獻。 學習領域 ■語文□數學■生活□社會□自然科學□藝術□健康與體育■彈性學習 總綱核心素養 A自主行動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學習重點 ※核心素養 生活-E-A1 透過自己與外界的連結,產生自我感知並能對自己有正向的看法,進 而愛惜自己,同時透過對生活事物的探索與探究,體會與感受學習的 樂趣,並能主動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持續學習。 生活-E-A2 學習各種探究人、事、物的方法並理解 探究後所獲得的道理,增進系統 思考 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活-E-A3 藉由各種媒介,探索人、事、物的特性與關係,同時學習各種探究人、 事、物 的方法、理解道理,並能進行創作、分享及實踐。 生活-E-B3 感受與體會生活中人、事、物的真、善 與美,欣賞生活中美的多元形 式與表現,在創作中覺察美的元素,逐漸發展美的敏覺。 生活-E-C1 覺察自己、他人和環境的關係,體會生活禮儀與團體規範的意義,學 習尊重他人、愛護生活環境及關懷生命,並於生活中實踐,同時能 省思自己在團體 中所應扮演的角色,在能力所及或與 他人合作的情 況下,為改善事情而努 力或採取改進行動。 生活-E-C2 覺察自己的情緒與行為表現可能對他人和環境有所影響,用合宜的方 式與人友善互動,願意共同完成工作任務,展現尊重、溝通以及合 作的技巧。 ※學習表現 【國語】1-I-1 養成專心聆聽的習慣,尊重對方的發言。 【國語】1-I-2 能學習聆聽不同的媒材,說出聆聽的內容。 【生活】1-I-4 珍視自己並學習照顧自己的方法,且能適切、安全的行動。 【生活】2-I-1 以感官和知覺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覺察事物及環境的特性。 【生活】2-I-3探索生活中的人、事、物,並體會彼此之間會相互影響。 【生活】2-I-4在發現及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學習探索與探究人、事、物的方法。 【生活】2-I-5運用各種探究事物的方法及技能,對訊息做適切的處理,並養成動手 做的習慣。 【生活】3-I-3 體會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主動學習新的事物。 【生活】3-I-1 願意參與各種學習活動,表現好奇與求知探究之心。 【生活】4-I-1 利用各種生活的媒介與素材進行表現與創作,喚起豐富的想像力。 【生活】4-I-3 運用各種表現與創造的方法與形式,美化生活、增加生活的趣味。 【生活】5-I-1 覺知生活中人、事、物的豐富面貌,建立初步的美感經驗。 【生活】5-I-2 在生活環境中,覺察美的存在。 【生活】5-I-3 理解與欣賞美的多元形式與異同。 【生活】5-I-4 對生活周遭人、事、物的美有所 感動,願意主動關心與親近。 【生活】6-I-4 關懷生活中的人、事、物,願意提供協助與服務。 【生活】6-I-2體會自己分內該做的事,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並身體力行。 【生活】6-I-5 覺察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進而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尊重生命。 【生活】7-I-1 以對方能理解的語彙或方式,表達對人、事、物的觀察與意見。 【生活】7-I-4 能為共同的目標訂定規則或方法,一起工作並完成任務。 【生活】7-I-5透過一起工作的過程,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學習內容 【國語】Bb-I-3 對物或自然的感受。 【生活】A-I-1 生命成長現象的認識。 【生活】B-I-1 自然環境之美的感受。 【生活】B-I-2 社會環境之美的體認。 【生活】B-I-3 環境的探索與愛護。 【生活】C-I-3 探究生活事物的方法與技能。 【生活】D-I-4 共同工作並相互協助。 【生活】E-I-2 生活規範的實踐。 【生活】E-I-4對他人的感謝與服務。 【生活】F-I-1 工作任務理解與工作目標設定的練習。 【生活】F-I-2不同解決問題方法或策略的提出與嘗試。 【生活】F-I-3時間分配及做事程序的規劃練習。 配合議題 □性別平等教育 □人權教育 ■環境教育□海洋教育□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法治教育 □科技教育□資訊教育□能源教育 □安全教育□防災教育 □閱讀素養■多元文化教育 □生涯規劃教育 □家庭教育 □原住民教育■戶外教育□國際教育 活動大綱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9-21T12:17:27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109年中臺灣文化記憶庫計畫-三潭國小課程教案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74
Id: 280274
Title: 七里香可辟瘴氣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七里香:木本,一名山柑,花叢生如柑,葉似珠蘭.花五出,色白,香氣濃郁越數十武.六月結實,大如豆,末尖先綠、後紅,一枝排比數十如緋珠,能辟烟瘴.所種之地蠅蚋不生,臺產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19
Id: 662819
Title: 木材加工製造試驗記錄之照片系列:洗漿漂洗設備
Description: 直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有一件大型機具置於室內;背面有黑筆書寫文字「原大小」。 此照片用於林業試驗所1955年發表之文獻《林業推廣專刊》〈木材加工製造試驗的成就〉。為提升紙漿製造之產能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055
Id: 300055
Title: 馬祖冬季食材─鮸魚
Description: 馬祖海域一整年都有鮸魚,夏天產卵期,肉質不佳,入秋冬之後水溫降低,鮸魚才會好吃,早年漁民有「春鱸冬鮸」的俗諺。 鮸魚肉質含脂高,味道鮮美,價格也比一般魚類還高。臺語俗諺「有錢吃鮸,沒錢免甲」可見

MOC_Id: Culture_Place512763
Id: 512763
Title: 五十二甲溼地
Description: 五十二甲濕地位於五結鄉利澤老街西方、冬山河南側,相傳以墾地面積而名。噶瑪蘭廳志載:「五十二甲溪四水匯聚成渠,至奇利簡渡頭,合加禮遠港入海,以田得名。」本區原為冬山河舊河道流經之地,地勢低窪,常年積

MOC_Id: Culture_Object284295
Id: 284295
Title: 我認識的芹菜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七張社區的日曆。本篇7月10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05
Id: 755205
Title: 蘭嶼紅頭村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照片背面書寫「紅頭村」。本照片為廖日京拍攝,自海上拍攝蘭嶼的紅頭村。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

MOC_Id: Culture_Place224268
Id: 224268
Title: 台灣海棗
Description: 沿著陽光草坪的周邊,種植一排臺灣海棗。臺灣海棗的產地分佈於印度、菲律賓群島、臺灣、雲南、廣東、海南⋯⋯等,葉子能夠製作掃帚,是庭園中時常能看見的植物,之所以被稱為「海棗」,指稱的是它的原生地原在海岸,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59
Id: 661459
Title: 反海渡民眾圍堵縣長 - 爭取公投剪報
Description: 廖永來一度發火,稍後宣示「不准砍防風林」等三原則。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11月14日(西元1998年11月14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06
Id: 280506
Title: 羊有毒,不可用銅器來烹煮 澎湖廳志卷十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羊(食花生藤,故肉甘.「紀略」云:有毒,忌用銅器煮之)

MOC_Id: Culture_Object304199
Id: 304199
Title: 《硓古石》季刊第27期〈澎湖地區結縷草的變異與選拔〉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硓古石》季刊第27期,篇名為「澎湖地區結縷草的變異與選拔」,以下為本文摘要:澎湖群島是台灣地區中一個特殊的地理區域,植生狀況具明顯的特徵,經初步收集與調查顯示本地區原生結縷草的遺傳變異性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785
Id: 278785
Title: 臺灣氣候萬千,疫癘常作 續修臺灣府志卷二十三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考乎其候也,一天澄徹,四序清和。暑無揮汗之淋漓,寒無裂膚之凜烈。入夏定霑霪雨,經秋始靆浮雲。山氣燠而難蠶,海風颻而罕鵲。若地則無時而不動,若山則無日而不青。氣候不齊,疫癘常作。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143
Id: 279143
Title: 日本兵遭受傳染病侵襲,多人逃走 清朝柔遠記選錄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秋九月,日本兵大疫,多遁歸。 時沈葆楨奉上諭:日本兵船在後灣、風港一帶,意圖招誘番眾,恫喝村民,日久相持,情形漸怯。現在防務漸臻嚴密,惟中路水沙連、秀姑巒一帶地方最為緊要,刻下該處社寮竟有教堂數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408
Id: 279408
Title: 羊角草治瘵毒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羊角草,「爾雅」:薢茩,英明.「疏」:形如馬蹄.「博雅」:英明,羊角也(同上).治瘵毒(「臺灣府志」。謹案:「爾雅:薢茩,英光。不名英明,此所引誤。「廣雅」云:決明,羊明也。又云:羊蹢薥,英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16
Id: 279516
Title: 被咬人狗的毛刺刺到會紅腫痛癢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咬人狗,其木甚鬆,手搯之便長條迸起;可為火具.高丈餘,葉長大似烟葉.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癢,搔之發紅腫,痛一晝夜方止(同上).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948
Id: 279948
Title: 澤蘭可散血 重修鳳山縣志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澤蘭(散血)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64
Id: 280564
Title: 紅菜可補血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紅菜(葉紫味香,食之補血)

MOC_Id: Culture_Object302265
Id: 302265
Title: 1960年大沙灣
Description:   〈1960年大沙灣〉照片,拍攝時間為1960年(民國49年),拍攝地點為基隆灣西邊,由潘江衛翻攝。此處有一大片沙灘,也有船隻航行其中。     在1626年西班牙人手繪的地圖中便可以看到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327
Id: 739327
Title: 演講集(演講筆記)
Description: 封面書寫「演講集」、「1974」、「廖日京」 內容為廖日京在1974年參加演講之筆記,包括1974年2月28日黃增泉「古生態之研究法」、1974年3月10日海洋研究所「生物與環境研討會」、197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443
Id: 280443
Title: 開墾造成天災之說 噶瑪蘭廳志卷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今以億萬年鬱塞之區,一旦鑿其苞蒙,而破其澒洞;澤源與山脈僨興,陰晦與陽和交戰.二氣相薄,梗塞乍通,於是乎有風雷水旱瘯疾之事,豈為災乎?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95
Id: 734295
Title: 〈臺灣省保安林之環境及其實況〉
Description: 日期:未著日期,由本文最後結言「1949年12月17日」以及頁背藍筆書寫「39.3.22 nic」,推測為1950年。 封面書寫「廖日京」、印章「廖日京印」,內頁有黑筆書寫文字及紅筆圈記。 內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666
Id: 732666
Title: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照片:苗圃培育幼苗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收藏於《寫真帖》,無文字說明。六人於苗圃田間工作,後方有一棟建築物。 由《寫真帖》其他張相片推測拍攝於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苗圃,即現今台北植物園。日本領臺後約從1896年開始,在小南門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23
Id: 755223
Title: 上池醫院-黃文陶家厝一隅
Description: 單張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照片為嘉義上池醫院旁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家厝的一部份。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

MOC_Id: Culture_Object754312
Id: 754312
Title: 臺南縣農業展覽會系列照片-會場內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內容上,正面畫面共有2名著西裝男士於室內,疑似正在觀看眼前物品並做討論,後方牆面有書寫文字「樹木的根枝葉花果」、「是我們賺回外滙的資源」。本件為臺南縣農業展覽會系列照片之

MOC_Id: Culture_Place284675
Id: 284675
Title: 擺厘里最美麗櫻花巷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擺厘社區的日曆。本篇11月10日的主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762
Id: 278762
Title: 蜥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咬人則立斃 續修臺灣府志卷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蜥蜴,俗呼為四腳蛇.四足各有爪,長尺餘;黑脊,左右皆黃絲繞之.能浮水.口毒而不螫人;若捕急,則嚙人立斃.每當雨多、露濃之後,橫路暴日;故一名塗釘云(「臺海采風圖」)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76
Id: 279276
Title: 士人建養濟院收留患癩疾之病人 臺灣通史卷三十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前時臺灣瘴癘盛、水土惡,鄉僻之人每患癩疾,無藥可治,父母棄之,里黨絕之,流離道路,號為天刑。士望見而憫之,慮其感染,建養濟院於八卦山麓以居之,旁及廢疾之人,養之醫之,民稱善政。

MOC_Id: Culture_Place603223
Id: 603223
Title: 結頭份農學基地
Description:   結頭份社區位於宜蘭河畔,盛產麻竹,自社區營造工作開始後逐步開始經營農村導覽解說,搭配農食體驗和農業廢棄物再利用。其「農學基地」包含兩處相鄰的空間:其中一處為運用民宅庭院營造出可遮陰遮陽的供食環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058
Id: 300058
Title: 馬祖潮間帶─岩螺(辣螺)
Description: 馬祖潮間帶常見螺貝類之一,吃起來口感帶辣,故馬祖當地人稱為「辣螺」,台灣人則稱之為「苦螺」,然而其真正學名為「岩螺」。早期生態資源較為豐富,辣螺會群聚生長,故一次挖採,即能快速採集裝滿半個麻布袋。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576
Id: 280576
Title: 破故子能治食滯 淡水廳志卷十二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破故子(葉似梧桐而小,子如苦楝.取以熬熟成凍,醃醬,能消積食,與北山楂同功)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68
Id: 280268
Title: 蕉子性冷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蕉子,芭蕉極大者,凌冬不凋.花褪,葉根有實,去皮取肉,軟爛如綠柿,極甘冷,四季實.一種牛子蕉,又曰羊矢子,色狀全似羊矢,味則不佳(「桂海果志」).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0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27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查詢單一活動詳細資料

每1日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3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博物館

每1年更新,61

葉純帆 小姐 | 02-8512-6330 | 2023-07-27 17:37: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圖像書籍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25

文化部

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29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目錄

不更新更新,28

朱曉俐 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4:50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2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文化事務財團法人名錄

每1年更新,2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4:54:28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61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文物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48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蒙古統計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43

文化部

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電影

每1日更新,11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

藝文活動-所有類別

每1日更新,18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17

文化部

閱讀活動

每日更新,28

郭聯德 先生 | 02-8512-6461 | 2021-04-07 17:00: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1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

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27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8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