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四眼井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四眼井

四眼井」於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由單位「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的劉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4-22177596,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4 14:40:43。 欄位caseId的內容是19851127000094 , 欄位caseName的內容是四眼井 , 欄位assetsClassifyCode的內容是1.1.3 , 欄位assetsClassifyName的內容是縣(市)定古蹟 , , 欄位pastHistory的內容是四眼井俗稱為四孔井,日治時期稱四目井,臺灣光復後改稱四眼井、位處在馬公市中央街最北端處。東、西、北三面都是海拔6到8公尺高的丘地,開口向南的「山谷」底部。井的開鑿年代並沒有確切的史料可考,但是以馬公(古稱「媽宮」)從唐宋以後就是東洋(南洋)航線中繼站的事實來推測,四眼井一帶有可能很早就因為位置潌下,可以滙集三方泉水供人取用,而吸引附近的漁民前來聚居,後來又逐漸被整砌成可供過往船舶加水的大井。據說馬公中央街舊稱「大井街」,就是因為這口大井而得名的。 早年澎湖人的民生用水(包括飲用水)都取之於井泉,因此在還沒有自來水之前,四眼井一直都是今馬公中央街北段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當附近的街市形成之後,汲水人數不斷的增加,人們於是利用貿易帆船由福建帶來的花崗岩板(俗稱為「壓艙石」),搭蓋在井面上做為汲水平臺,並且在臺面上留設四個取水孔,來因應多人同時取水的需求,及維護汲水的秩序。日治中期(約1930年代以後期)馬公市區有了自來水設施之後,四眼井逐漸變成只供居民洗滌之用的水井;民國50(1961)年代後期,國內經濟狀況逐漸改善,市民都習於使用自來水之後,四眼井的洗滌功能才全面的式微。 民國60年(1971)澎湖的觀光事業正式起步之後,四眼井也開始以其獨特的造形吸引遊客的目光,而逐漸成為馬公中央街重要的觀光景點。民國74年(1985),內政部有鑑於四眼井在馬公早年市街的發展史上具有相當的指標意義,而將它指定為閩台地區第三級古蹟,民國96(2007)年以後又隨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條文修訂而被改編為縣定古蹟迄今。 , , 欄位registerReason的內容是具有保存價值 , 欄位lawsReference的內容是<<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 欄位govInstitutionName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 ,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19.564938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3.565101 , 欄位govInstitution的內容是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 欄位govDept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科 , 欄位govDeptAddress的內容是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 , , 欄位caseUrl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94 , 欄位buildingFeatures的內容是四眼井可能是馬公市區規模最大的一口古井,內徑寬約1.8公尺,井身深約5.6公尺。井底的棕黃色壤土被挖成圓底鍋狀,井的內壁最下層是高約4.7台尺的玄武岩壁,玄武岩壁上面有高約80公分的硓咕石壁,最上層則是高約8公分的紅磚壁,井口則以厚約8公分的花崗岩板搭蓋成井面的平臺。平臺比周圍的道路高出約30公分,四周都設有混用磚石砌築的台階,縣政府所設的解說石牌則在井臺的東面角上。 , 欄位inHouseFeatures的內容是四眼井的井面平臺由六條長約220公分、寬約36公分的花崗岩板拼組而成,石板下方以一條同材質的石樑支撑。平臺上設有4個外徑約56公分(內徑約35公分),的圓形汲水口,4個汲水口彼此相距約50公分,都設有約高25公分的井欄。這4個石圈都以整塊的玄武岩挖鑿而成,但是尺寸並不完全相同,大致上都呈上窄下寛,類似火山口的形狀;各石圈的挖鑿手法也不一致,可能不是出自同一批石匠之手,甚至有可能是不同一時期的產品。西南方那個石圈是整個圈渾然一體的,上緣的內側還削成斜角,其他的3個石圈則石面上都有一道原因不明的斷裂縫,上緣的內側也沒有做斜角的處理,可是因為資料不足,目前還無法釐清其來歷。 , 欄位buildingUsage的內容是早年澎湖人的民生用水(包括飲用水)都取之於井泉,因此在還沒有自來水之前,四眼井一直都是今馬公中央街北段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當附近的街市形成之後,汲水人數不斷的增加,人們於是利用貿易帆船由福建帶來的花崗岩板(俗稱為「壓艙石」),搭蓋在井面上做為汲水平臺,並且在臺面上留設四個取水孔,來因應多人同時取水的需求,及維護汲水的秩序。日治中期(約1930年代以後期)馬公市區有了自來水設施之後,四眼井逐漸變成只供居民洗滌之用的水井;民國50(1961)年代後期,國內經濟狀況逐漸改善,市民都習於使用自來水之後,四眼井的洗滌功能才全面的式微。 民國60年(1971)澎湖的觀光事業正式起步之後,四眼井也開始以其獨特的造形吸引遊客的目光,而逐漸成為馬公中央街重要的觀光景點。 , 欄位buildingKeyMaintainItem的內容是周邊環境維護、定期清理井底淤泥、解說碑文定期修繕。 , 欄位buildingActualState的內容是古井外觀主體外觀狀況良好。 , 欄位wenSitename的內容是 , 欄位wenSiteaddress的內容是 , 欄位govDeptPhone的內容是06-9261141#134 , , , , , 欄位repImgId的內容是1397

caseId

19851127000094

caseName

四眼井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assetsTypes

    1. code
      A99

    2. name
      其他設施

    3. other
      古井

    3

pastHistory

四眼井俗稱為四孔井,日治時期稱四目井,臺灣光復後改稱四眼井、位處在馬公市中央街最北端處。東、西、北三面都是海拔6到8公尺高的丘地,開口向南的「山谷」底部。井的開鑿年代並沒有確切的史料可考,但是以馬公(古稱「媽宮」)從唐宋以後就是東洋(南洋)航線中繼站的事實來推測,四眼井一帶有可能很早就因為位置潌下,可以滙集三方泉水供人取用,而吸引附近的漁民前來聚居,後來又逐漸被整砌成可供過往船舶加水的大井。據說馬公中央街舊稱「大井街」,就是因為這口大井而得名的。 早年澎湖人的民生用水(包括飲用水)都取之於井泉,因此在還沒有自來水之前,四眼井一直都是今馬公中央街北段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當附近的街市形成之後,汲水人數不斷的增加,人們於是利用貿易帆船由福建帶來的花崗岩板(俗稱為「壓艙石」),搭蓋在井面上做為汲水平臺,並且在臺面上留設四個取水孔,來因應多人同時取水的需求,及維護汲水的秩序。日治中期(約1930年代以後期)馬公市區有了自來水設施之後,四眼井逐漸變成只供居民洗滌之用的水井;民國50(1961)年代後期,國內經濟狀況逐漸改善,市民都習於使用自來水之後,四眼井的洗滌功能才全面的式微。 民國60年(1971)澎湖的觀光事業正式起步之後,四眼井也開始以其獨特的造形吸引遊客的目光,而逐漸成為馬公中央街重要的觀光景點。民國74年(1985),內政部有鑑於四眼井在馬公早年市街的發展史上具有相當的指標意義,而將它指定為閩台地區第三級古蹟,民國96(2007)年以後又隨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條文修訂而被改編為縣定古蹟迄今。

judgeCriteria

  1. 0
    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registerReason

具有保存價值

lawsReference

<<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

govInstitutionName

澎湖縣政府

addresses

    1. itemNo
      1

    2. cityName
      澎湖縣

    3. distName
      馬公市

    4. address
      中央里中央街40號厝前

    4

longitude

119.564938

latitude

23.565101

govInstitution

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govDeptName

文化資產科

govDeptAddress

澎湖縣馬公市中華路230號

representImage

  1. ext
    JPG

    1. c

    1
  2. original

  3. name
    75f6d6c6-c50c-4d4e-aed0-32729cd5cdbb

caseOwnership

    1. ownerType
      土地所有人

    2. ownerName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2

buildingFeatures

四眼井可能是馬公市區規模最大的一口古井,內徑寬約1.8公尺,井身深約5.6公尺。井底的棕黃色壤土被挖成圓底鍋狀,井的內壁最下層是高約4.7台尺的玄武岩壁,玄武岩壁上面有高約80公分的硓咕石壁,最上層則是高約8公分的紅磚壁,井口則以厚約8公分的花崗岩板搭蓋成井面的平臺。平臺比周圍的道路高出約30公分,四周都設有混用磚石砌築的台階,縣政府所設的解說石牌則在井臺的東面角上。

inHouseFeatures

四眼井的井面平臺由六條長約220公分、寬約36公分的花崗岩板拼組而成,石板下方以一條同材質的石樑支撑。平臺上設有4個外徑約56公分(內徑約35公分),的圓形汲水口,4個汲水口彼此相距約50公分,都設有約高25公分的井欄。這4個石圈都以整塊的玄武岩挖鑿而成,但是尺寸並不完全相同,大致上都呈上窄下寛,類似火山口的形狀;各石圈的挖鑿手法也不一致,可能不是出自同一批石匠之手,甚至有可能是不同一時期的產品。西南方那個石圈是整個圈渾然一體的,上緣的內側還削成斜角,其他的3個石圈則石面上都有一道原因不明的斷裂縫,上緣的內側也沒有做斜角的處理,可是因為資料不足,目前還無法釐清其來歷。

buildingUsage

早年澎湖人的民生用水(包括飲用水)都取之於井泉,因此在還沒有自來水之前,四眼井一直都是今馬公中央街北段居民最重要的生活水源。當附近的街市形成之後,汲水人數不斷的增加,人們於是利用貿易帆船由福建帶來的花崗岩板(俗稱為「壓艙石」),搭蓋在井面上做為汲水平臺,並且在臺面上留設四個取水孔,來因應多人同時取水的需求,及維護汲水的秩序。日治中期(約1930年代以後期)馬公市區有了自來水設施之後,四眼井逐漸變成只供居民洗滌之用的水井;民國50(1961)年代後期,國內經濟狀況逐漸改善,市民都習於使用自來水之後,四眼井的洗滌功能才全面的式微。 民國60年(1971)澎湖的觀光事業正式起步之後,四眼井也開始以其獨特的造形吸引遊客的目光,而逐漸成為馬公中央街重要的觀光景點。

buildingKeyMaintainItem

周邊環境維護、定期清理井底淤泥、解說碑文定期修繕。

buildingActualState

古井外觀主體外觀狀況良好。

wenSitename

wenSiteaddress

govDeptPhone

06-9261141#134

announcementList

    1. classification
      指定/登錄

    2. officialDocNo
      臺內民字第357272號

    3. registerDate
      1985-11-27 00:00:00.0

    3

landlotList

    1. itemNo
      1

    2. cityName
      澎湖縣

    3. distName
      馬公市

    4. landNo
      馬公段

    5. landSerialNo
      2188-4

    6. landownership
      公有

    7. cityLandUseType
      保存區

    8. noncityLandUseTypeOther

    8

cadasters

  1. 0

repImgId

1397

「四眼井」所屬的資料集:「文資局古蹟」的其他資料

caseId: 19850819000052
caseName: 李騰芳古宅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190223000001
caseName: 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161221000001
caseName: 掃叭隧道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41124000001
caseName: 頭城鎮十三行街屋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40715000001
caseName: 舊草嶺隧道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30513000001
caseName: 原臺南州青果同業組合香蕉倉庫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31231000001
caseName: 大鵬灣原日軍水上飛機維修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60724000004
caseName: 新埔劉家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81111000002
caseName: 西山前李宅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1127000033
caseName: 明新書院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150114000001
caseName: 金瓜石鑛山事務所所長宿舍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80830000001
caseName: 雙溪保我黎民碑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211224000001
caseName: 林九牧公祠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0724000013
caseName: 北埔姜氏家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1127000022
caseName: 鹿港文武廟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50311000001
caseName: 台灣煉瓦會社打狗工場〈中都唐榮磚窯廠〉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19980622000001
caseName: 新竹州廳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19990417000002
caseName: 積善樓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60724000002
caseName: 竹北采田福地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980626000003
caseName: 原日本勸業銀行臺南支店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00830000001
caseName: 雲旭樓(原雲林國中校舍)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201021000001
caseName: 津本喫茶部食堂(黃文醫生故居)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00714000004
caseName: 鹿港隘門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30513000008
caseName: 原臺南山林事務所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071107000001
caseName: 新店臺北菸廠鍋爐間及煙囪
assetsClassifyCode: 1.1.2
assetsClassifyName: 直轄市定古蹟

caseId: 20120718000001
caseName: 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050525000001
caseName: 蔣中正宋美齡士林官邸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caseId: 20200911000001
caseName: 竹東九牧第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20050223000001
caseName: 美崙溪畔日式宿舍
assetsClassifyCode: 1.1.3
assetsClassifyName: 縣(市)定古蹟

caseId: 19850819000055
caseName: 鄭用錫墓
assetsClassifyCode: 1.1.1
assetsClassifyName: 國定古蹟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其他資料集

文資局歷史建築

不定期更新更新,6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文化景觀

不定期更新,5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0-06-08 14:53: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台灣世界遺產潛力點資料

不更新更新,12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工藝

每日更新,22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3:19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遺址

不定期更新更新,15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會計月報

不定期更新更新,6

林君妍 小姐 | 04-22176319 | 2023-07-04 20:23:10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決算及會計相關報表

每年更新,6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28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口述傳統

每日更新,8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紀念建築

每日更新,9

葉芳欣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5-10 10:40:0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館藏圖書目錄

每年更新,5

廖小姐 | 0422295848#322 | 2021-04-07 16:58:2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物

不定期更新更新,14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5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聚落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1:46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單位預算

不定期更新更新,7

朱 小姐 | 04-22176312 | 2023-07-24 14:43:1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接受及支付補助金

每年更新,4

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1-04-07 16:58:05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民俗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5:42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知識與實踐

不定期更新更新,7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6: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史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4:31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傳統表演藝術

不定期更新更新,28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3:3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人才培訓手冊

不定期更新更新,11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2:27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資局古蹟

不定期更新更新,9

劉 小姐 | 04-22177596 | 2023-07-24 14:40:43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