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產業與經濟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產業與經濟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產業與經濟」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5:39:58。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179017 , 欄位Id的內容是179017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書寫於1826年(道光6年)、1861年(咸豐11年),創作者為2名峰仔峙社的平埔族婦人,文件尺寸為45cm X 40cm,內容述及當時地主、佃人的租佃、口糧典當、資金添借相關事宜。目前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瑞娘立「典口糧租字」內文,先提及「有承租遺下應得口糧栗,佃人劉敬章口糧粟叁石,坐落土名溪洲寮庄」,交代標的、標的數量、標的位置;再述及自己有資金周轉的需求,因此「送就與楊清風觀出首承典,三面言議」,並約定限期、擔保人等事項。由陳世達代筆。     于娘立「添借銀字」內文,則是記述資金添借事宜。由潘昭明代筆。     典,指質押土地、或其附屬的權利,抵押給典主(債權人),作為債權的保證;典主可直接以該抵押物的收益,充當利息。口糧,即配給的俸祿米。     由於,典(質押)、胎(擔保)的區分,不是很清楚,常有人把典寫成胎、胎寫成典,也有人把典、胎合用,而寫作典胎契約,只有從實際內容來讀,才能分辨該文件是典、還是胎。     峰仔峙社(Kypanas或Kipanas)在水返腳。Ki是語冠詞,峰仔峙即panas的音轉譯名,又有作蜂仔峙,甚至簡略為峙社。在1770年(乾隆35年)之前,蜂仔峙一地,本是金包里、大雞籠、三貂3社共有的鹿場,因被鄰番引佃侵墾,經控官後始得定界歸還。     清治時期,中國移民、臺灣原住民之間,由先是墾租土地的業佃關係,以後發展成一系列複雜的買賣、給墾、贌租、典押、胎借、找洗等等複雜的民間契約行為,這些契約文書,通行於臺灣時間長達約240年,直到日治時期,採用新法律,方告停止使用。     這批古文書,不僅為臺灣社會經濟史研究,保存了豐富的史料,舉凡業佃關係、佃租價、生產力、當時物價、水圳開發等經濟活動,均有相關資料;並且,對於研究土地開發史中的番、漢族群關係,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79017&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069C9B2E-4FFF-4AC9-A1BA-522C72AD14FE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06-20T16:10:46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產業與經濟

MOC_Id

Culture_Object179017

Id

179017

Title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

Description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書寫於1826年(道光6年)、1861年(咸豐11年),創作者為2名峰仔峙社的平埔族婦人,文件尺寸為45cm X 40cm,內容述及當時地主、佃人的租佃、口糧典當、資金添借相關事宜。目前由國立臺灣博物館典藏。     瑞娘立「典口糧租字」內文,先提及「有承租遺下應得口糧栗,佃人劉敬章口糧粟叁石,坐落土名溪洲寮庄」,交代標的、標的數量、標的位置;再述及自己有資金周轉的需求,因此「送就與楊清風觀出首承典,三面言議」,並約定限期、擔保人等事項。由陳世達代筆。     于娘立「添借銀字」內文,則是記述資金添借事宜。由潘昭明代筆。     典,指質押土地、或其附屬的權利,抵押給典主(債權人),作為債權的保證;典主可直接以該抵押物的收益,充當利息。口糧,即配給的俸祿米。     由於,典(質押)、胎(擔保)的區分,不是很清楚,常有人把典寫成胎、胎寫成典,也有人把典、胎合用,而寫作典胎契約,只有從實際內容來讀,才能分辨該文件是典、還是胎。     峰仔峙社(Kypanas或Kipanas)在水返腳。Ki是語冠詞,峰仔峙即panas的音轉譯名,又有作蜂仔峙,甚至簡略為峙社。在1770年(乾隆35年)之前,蜂仔峙一地,本是金包里、大雞籠、三貂3社共有的鹿場,因被鄰番引佃侵墾,經控官後始得定界歸還。     清治時期,中國移民、臺灣原住民之間,由先是墾租土地的業佃關係,以後發展成一系列複雜的買賣、給墾、贌租、典押、胎借、找洗等等複雜的民間契約行為,這些契約文書,通行於臺灣時間長達約240年,直到日治時期,採用新法律,方告停止使用。     這批古文書,不僅為臺灣社會經濟史研究,保存了豐富的史料,舉凡業佃關係、佃租價、生產力、當時物價、水圳開發等經濟活動,均有相關資料;並且,對於研究土地開發史中的番、漢族群關係,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PDM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06-20T16:10:46

Keyword_Subject_1

產業與經濟

「瑞娘、于娘立「典口糧租字、添借銀字」產業與經濟」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93831
Id: 593831
Title: 後山保障/玉里協天宮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建築為玉里協天宮。清同治13年(1874)牡丹社事件發生後,清廷為了加強對東臺灣的掌控,兵分三路開山撫番,總兵吳光亮帶領左營飛虎軍走中路,以兵工方式開鑿山道,由南投竹山起,經鳳凰山、八通關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07
Id: 510207
Title: 大禹站(1970年代)
Description: 大禹原稱「針塱」,為阿美族語的漢譯地名,意指當地生長的一種有毒植物。日本時代,臺東線鐵路開拓至璞石閣(即今玉里)時,日人在此設站,並將車站名稱命名為「末廣」(suehiro)。末廣站於1917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885
Id: 186885
Title: 中國石油公司苗栗錦水45號新油井
Description: 位於苗栗東北方的錦水礦區,地下蘊藏的天然氣及石油頗為豐富。中油公司油礦探勘處於民國49年6月21日開鑽的苗栗錦水45號深井又順利鑽成,並於11月12日試驗噴氣成功,這是該公司繼去(48)年底錦水38號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466
Id: 187466
Title: 賴比瑞亞農商部長杜伯特等人觀看船隻模型
Description: 民國50年3月22日,非洲賴比瑞亞共和國農商部長杜柏特(Mr. Stephen Tolbert)偕隨員二人,乘民航飛機自港抵臺,正式訪臺9天。賴比瑞亞是非洲最早的獨立民主共和國,杜柏特此行是為了加強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36
Id: 515236
Title: 太魯閣林場6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可能為太魯閣林場的辦公室。太魯閣林場除了嵐山工作站外,還有一個在平地的太魯閣林場辦公室。原本設在現今北濱街一帶,後因交通位置便利,及林場新興建的索道站位於田浦(埔),再加上此地緊鄰舊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389
Id: 187389
Title: 臺泥小股東領取會議文件
Description: 民國43年10月23日,臺灣水泥公司假三軍球場,隆重舉行轉移民營後首次股東大會。大會由臺泥董事長張峻主持,臺灣省主席嚴家淦、經濟部長尹仲容、內政部長王德溥等人,相繼致詞。嚴主席強調:「有鑑於這是政府實

MOC_Id: Culture_Object573776
Id: 573776
Title: 槽底刨
Description: 槽底刨,在馬祖俗稱「鉅母」,為木質與金屬構成的複合製品,是傳統木造工具之一,主要用來在平整的木材表面割劃線條、開槽的工具。 槽底刨前端約三分之一左右的兩側設有長木,作為操作時兩手施力操作的握把。

MOC_Id: Culture_Event282579
Id: 282579
Title: 鐵牛力阿卡
Description: 鐵牛力阿卡,是由「鐵牛車」加上「力阿卡」。鐵牛車即耕田除草的耕耘機,或是用耕耘機拼裝的小貨車;力阿卡,則是載貨用的兩輪人力拖車。在早期農業社會農民用牛來耕田載貨。1950年代自日本引進耕耘機後,取

MOC_Id: Culture_Object187100
Id: 187100
Title: 台鋁出品的台灣啤酒鋁罐
Description: 1919年,日治時期的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在台建廠,推出第一支台灣啤酒,至今將近半個世紀。最近,台灣鋁業為公賣局打造新款的啤酒鋁罐,最新流行的易開罐,輕瓶身又方便享用,尤其搭配藍色的海水波浪細紋圖案,一看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99
Id: 510199
Title: 瑞北站(1970年代)
Description: 1978年(民國67年),臺東線鐵路拓寬工程動工。1982年(民國71年)6月26日,東拓工程竣工。東拓完工前,臺灣鐵路管理局便已決議瑞北不派駐站員,形成該站雖有站體卻未有列車停靠的情況。2003

MOC_Id: Culture_Place154929
Id: 154929
Title: 東莒猛澳港
Description: 本文參考連江縣港務局,1997年東莒島展開興建猛澳碼頭工程。猛澳原名艋澳,馬祖話「艋」是「漁網」的意思,昔日漁民在此修補漁網與曝曬漁網,因此而得名。本港區位在北緯25.957°、東經119.968

MOC_Id: Culture_Object601250
Id: 601250
Title: 深入タピト地方的鐵礦區頗有展望
Description: 此影像為東臺灣新報於1941年(昭和16年)3月23日以「深入タピト地方的鐵礦區頗有展望」為題,副標以「證明了含有量達55%」進行了報導。根據此報導的記述可得知,花蓮港廳下タピト(天祥)深入地方稱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03
Id: 510203
Title: 舞鶴站(1960年代)
Description: 由於瑞穗站與三民站間的距離長達9.8公里,為利於交會列車、縮短運轉時間,臺灣鐵路管理局遂於1956年(民國45年)決議增設瑞南站,惟正式設站時車站改稱為舞鶴站。舞鶴站設站初時為招呼站,1957年(

MOC_Id: Culture_Object302077
Id: 302077
Title: 中船舊廠房
Description:   「中船舊廠房」照片,拍攝時間應為戰後初期,拍攝地點為今基隆市中正區和平島。照片中,數間大小、色系不一的廠房錯落,但是各建物的大門皆開向同一方向,即照片左方船件零散處,幾名工人在週邊執行勤務。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66
Id: 510166
Title: 溪口車站(1982)
Description: 本圖為1982年(民國71年)時的溪口站木造站房,原址現已成為臺九線公路的一部分。溪口驛設立於1911年(明治44年)7月15日,鯉魚尾至溪口區間並於同日開通。戰後,溪口站屬三等站,後僅停靠一般普

MOC_Id: Culture_Event155048
Id: 155048
Title: 馬祖戰地政務的水資源開發與設施
Description: 馬祖列島狹小高聳,天雨逕流大海,地水難以貯存,水資源嚴重匱乏,其開發以傳統水源為主。歷來探勘研擬之水源,包括地下水、地面湖庫水、海水淡化等類。 舊時僅利用水井,原有103口。1961年,開始試辦津

MOC_Id: Culture_Object186842
Id: 186842
Title: 苗栗出磺坑新油井開鑽典禮
Description: 中國石油公司苗栗出磺坑油田A2號及A3號新油井開鑽典禮,於民國41年6月22日下午1時,在A2號新油井現場隆重舉行。典禮由我國經濟部長張茲闓主持,美國安全總署遠東計畫助理署長戴克、安全分署署長施幹克與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77
Id: 509577
Title: 鐵殼輪牛車
Description: 此照片中為載人上路的鐵殼輪牛車,在1970年代前此種牛車為花蓮鄉間農產品運輸的主要交通工具,保養僅需半年在車軸加些瀝青潤滑,動力來源即是車前強壯的大水牛。在地瓜、玉米、花生收成的時節,車夫兼主人會

MOC_Id: Culture_Place233892
Id: 233892
Title: 永興甘蔗田裡的吳芋萱之三
Description: 吉安永興的甘蔗產業,可追溯至日治時期。吉野村規劃採折衷式集村,兼採散村與集村的優點,耕地面積以每戶專農人數為基準,配予水年一甲五分,旱田三甲及宅地一分五厘。當時日人積極改善農業而著重水利設備,促成農業

MOC_Id: Culture_Event155053
Id: 155053
Title: 馬祖打鐵業的開始
Description: 早年馬祖的農業技術落後,少數人家養有牛隻可供耕耘的勞力,但大部份還是以人力為主要勞力,效率低、收穫少。伴隨著農業工具的需求,打鐵業在馬祖也逐漸成為舉足輕重的行業,鋤頭、鐵杷、鐵犁、鐮刀等各種農具及

MOC_Id: Culture_Place218400
Id: 218400
Title: 七星潭德燕魚場
Description: 在七星潭灣上面有三個定置漁場,最北邊的是東昌定置漁場,最南邊的是嘉豐定置漁場,而在嘉豐定置漁場和東昌定置漁場中間的是德燕定置漁場。德燕定置漁場,現在叫朝金定置漁場,捕獲的魚種大多是可以做成柴魚的魚類或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276
Id: 510276
Title: 1966年萬里橋的鐵公路共用橋
Description: 照片為1966年(民國55年)3月於鳳林到萬榮中間的萬里橋鐵公路共用橋拍攝。照片中的人正等待列車通過後再穿越鐵公路共用橋。鐵公路共用橋均設立臂木式號誌機管制行人與車輛的通行,還設有鐵路員工24小時

MOC_Id: Culture_Place284778
Id: 284778
Title: 坔田農耕─踩篙插秧
Description: 2018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東門、梅洲、七張、進士、復興、擺厘;羅東鎮漢民、集祥里;蘇澳鎮福德;礁溪鄉大義、德陽;以及頭城鎮下埔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於下埔社區的日曆。本篇10月4日的主題是

MOC_Id: Culture_Event138846
Id: 138846
Title: 連江縣漁農工商信用部實施擴大貸款範圍-馬祖日報
Description: 連江縣漁會信用部創始於1976年(民國56年)7月1日,至1976年(民國65年)6月16日改制為漁農工商信用部,由連江縣政府轄管,主以融通各業資金,加速發展漁農工商,從過往漁會信用部僅辦理漁業貸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24
Id: 510124
Title: 戰後南華站
Description: 干城站前身為初音停車場(Hatsune),設立於1916年(大正5年)11月1日。戰後,於1947年(民國36年)10月6日更名為初英。1960年代(民國50年代),配合當地地名改稱南華。由於乘車

MOC_Id: Culture_Object510117
Id: 510117
Title: 日治時期花蓮港車站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東花蓮港驛,該站建於1939年(昭和14年),現稱為花蓮港車站,距北埔端7.4公里。其原站房毀於1944年(昭和19年)10月12日至13日的美軍空襲,當時美軍派遣漢考克號(USS Han

MOC_Id: Culture_Place300593
Id: 300593
Title: 舊時歲月何處尋-3
Description: 照片由彭維榮提供。這張相片約攝於民國54年(1965年),車站前有一寬廣的馬路,每逢重要節慶遊行,此地是必經的精華區。密實的人潮,把遊行的隊伍圍得水泄不通。花蓮車站隨著1980年北迴全線通車,以及19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745
Id: 296745
Title: 討沰工具─蛤扒
Description: 「蛤扒」為馬祖人「討沰」的用具之一,可採花蛤與珠螺等螺貝類。福州話中,許多螺貝採集工具的命名方式是由使用動作的發音顛倒過來。「ㄍㄚ」即花蛤(海瓜子),挖花蛤的動作叫「扒蛤」(福州話讀作「ㄅㄚ ˇ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032
Id: 661032
Title: 彰化銀行臺中本店
Description: 1905年6月5日,彰化銀行在總督府的勸誘下,由吳汝祥等仕紳成立於彰化,1907年遷本店於臺中(此幀即新建行舍),林獻堂雖於次年入股,並於1911年任監察人,基本上,彰化銀行完全掌握在日系資本中。

MOC_Id: Culture_Object515219
Id: 515219
Title: LDH201號柴液機車
Description: 此照片為洪政雄先生在LDH201號柴液機車於花蓮機務段機車庫整備檢修試車。臺灣鐵路管理局在柴油化時,採購項目主要以柴電機車為主。然而在1960年代後期臺東線(貨運)柴油化時,購入12輛LDH200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9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文化部研究報告

每年更新,18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5: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5

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文化部施政計畫

每年更新,27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07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79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

新住民主題區藝文活動

不定期更新,27

呂亭潁 小姐 | 02-8512-6772 | 2021-04-07 17:00:53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9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0

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

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2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26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

行政院文化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5

汪孟哲 小姐 | (02)8512-6792 | 2021-04-07 17:05:23

文化部

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3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綜合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4:3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3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

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26

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

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蒙藏珍貴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7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09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57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1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

典藏目錄-兩棲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26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