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511 頁, 第7651~7665筆
1970年代的天祥俯瞰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32
Id - 513332
Title - 1970年代的天祥俯瞰
Description - 天祥(太魯閣語:Tpedu),戰後譯作大北投,海拔485公尺,位於中部橫貫公路169.7公里處。照片當中所看到的是1970年代的天祥俯瞰照,以及稚暉橋(1990年(民國79年)由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天祥客運車站販賣部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31
Id - 513331
Title - 天祥客運車站販賣部
Description - 照片中場景為1970年代的天祥客運車站販賣部,當年流行喝黑松汽水及美國蘋果西打。有關照片中的天祥客運車站所載文獻不多,但因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的收購,使得老車站原貌得以完整保存下來,我們仍然可以親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天祥客運車站前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30
Id - 513330
Title - 天祥客運車站前
Description - 照片是1964年(民國53年)在花蓮明義國民小學(當時稱為「花蓮明義國民學校」)任教的劉士瑛老師(左)與同事康吉子老師,攝於天祥客運車站前。有關照片中的天祥客運車站所載文獻不多,但因太魯閣國家公園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戰後初年的蘇花公路與東西橫貫公路峽口交會處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9
Id - 513329
Title - 戰後初年的蘇花公路與東西橫貫公路峽口交會處
Description - 照片為光復後不久的蘇花公路與東西橫貫公路峽口交會處。蘇花公路,日治時期倡議修築原清朝北路為「臨海道路」,1932年(昭和7年)5月通車,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改名蘇花公路。民國戰後時期的蘇花公路,最窄的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51年的立霧發電廠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8
Id - 513328
Title - 1951年的立霧發電廠
Description - 照片攝於1951年(民國40年),為立霧發電廠之留影,2001年(民國90年)台電公司組織改造後,改名為台灣電力公司東部發電廠立霧機組,分別在溪畔壩與砂卡礑壩攔截溪水,以隧道水管輸送至峽口發電,當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1923年竣工之三棧吊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7
Id - 513327
Title - 1923年竣工之三棧吊橋
Description - 1923年(大正12年)竣工之三棧吊橋,橫跨了三棧溪,而橋身後的山為「玻拉丹山」,三棧溪往上游溯溪即是著名的「黃金峽谷」與「玫瑰谷」,三棧與其上游又被並稱為「布拉旦風景區」(布拉旦這個名字則來自於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60年代的春暉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6
Id - 513326
Title - 1960年代的春暉橋
Description - 照片所看到的橋樑為1960年代的春暉橋(與長春橋相對)。從此處進入仙霞隧道之後,就可以步行前往長春祠,當時的花蓮太魯閣,已經成為全家大小或者三五好友結伴出遊踏青的好去處。春暉橋,坐落於花蓮秀林,位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騎乘機車遊太魯閣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5
Id - 513325
Title - 騎乘機車遊太魯閣
Description - 當時的花蓮太魯閣,已經成為三五好友結伴出遊踏青的好去處,當年騎乘機車遊太魯閣,稱得上是一種時髦的休閒。照片中可以看見兩台機車,各有年輕人準備騎乘出發,拍攝地點是太魯閣牌樓前,也就是台灣中橫公路的入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60年代的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牌樓空間、地域與遷徙
#765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4
Id - 513324
Title - 1960年代的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牌樓
Description - 這座1960年代的東西橫貫公路入口牌樓,當年頗有幾分「天下第一關」的氣勢。可以看到女孩身後的牌樓以及橫貫公路,為當時初建吊橋及隧道開鑿的原始樣貌,對照之下,這座牌樓便顯得格外氣派,也難怪會被拿來與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70年代中學生的長春祠郊遊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3
Id - 513323
Title - 1970年代中學生的長春祠郊遊
Description - 1970年代中學生的長春祠郊遊。在1950到1970年代期間,中學女學生的髮型大都一致,旁分、用黑色髮夾固定,長度要露出耳垂兩公分…,正如照片當中所看到的模樣。長春祠,為紀念開闢中橫公路殉職人員所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1970年代的長春祠彩色照片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2
Id - 513322
Title - 1970年代的長春祠彩色照片
Description - 在1970年代,不像現在人手一機,輕鬆地按下手機上的快門就能拍照記錄,還能即時上傳、分享。在當時,如果想要攝影留念,只能用傳統的底片相機,加上底片的沖洗費用較為昂貴,所留存下來的照片並不多。這張照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60年代的禪光寺弔橋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1
Id - 513321
Title - 1960年代的禪光寺弔橋
Description - 禪光寺,屬於佛教臨濟宗,位於中橫公路舊道仙霞橋上方,也是長春祠步道的終點站。由釋心性法師歷經六年募款,於1963年(民國52年)春動工興建,1966年(民國55年)初完工。若是想要以步行的方式到禪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60年代的立霧溪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20
Id - 513320
Title - 1960年代的立霧溪
Description - 1960年代的立霧溪,神秘而柔美,是一條發源於臺灣中央山脈的奇萊北峰與合歡山之間的河川,自塔次基里溪起,一路匯集托博闊溪、慈恩熙、瓦黑爾西之後,於天祥附近與大沙溪交會,自此以下的河段即為立霧溪。蜿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1960年代的長春祠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19
Id - 513319
Title - 1960年代的長春祠
Description - 1960年代的長春祠,從遠處拍下它佇立於太魯閣峽谷之中的身影。「長春聽濤」的意象,雖然無法親臨現場感受其傾瀉而下的美,我們仍然能在這張照片中感受到。花蓮太魯閣長春祠,係紀念闢建台8線中橫公路施工過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鯉魚潭潭畔的黑松汽水雕塑空間、地域與遷徙
#766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513318
Id - 513318
Title - 鯉魚潭潭畔的黑松汽水雕塑
Description - 照片為1960年代由黑松汽水設置於鯉魚潭潭畔的廣告雕塑,吸引遊客攝影紀念。1960年代,鯉魚潭已是大眾喜愛前往遊憩的重點景點,山明水秀的風光與美景,吸引花蓮本地與外地的遊客出遊駐足,觀光的人潮不僅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印刷類
每1年更新,3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50:27
文化部文化行政據點
每年更新,4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38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主題閱讀區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9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07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
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23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39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文化部藝文資源整合網之活動筆數統計
不定期更新,22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51
文化部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
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3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34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故事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34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7-27 17:24:03
文化部典藏目錄-商業財產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58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演唱會
每1日更新,2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50
文化部
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3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29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民俗與宗教類
每日更新,325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06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