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553 頁, 第8281~8295筆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7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25
Id - 299925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7號
Description - 街屋為一種狹長式市街商店住宅,清代稱之為「店屋」,其左右兩戶共用壁體,進深很長。店屋通常形成於商業繁榮的地點,為因應臨街的商業活動,發展出「前舖後居」(即臨街前廳為作生意之處,後邊則為住家)、「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5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23
Id - 299923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5號
Description - 日治時代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後造成店面轉向,部分建築將空間格局以一牆之隔分為前後二個店面,中間以天井相通,形成一個面向廣州街、一個面向老街的兩店面形式。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榮的市街,然而受到市區改正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3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22
Id - 299922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3號
Description - 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榮的市街,然而受到市區改正計畫的影響,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開闢,截斷了原本的老街紋理,也使老街商業活動逐漸沒落,南側的街屋轉向廣州街,並築起新的牌樓厝,形成連續的街屋立面;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臺北第一高女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21
Id - 299921
Title - 臺北第一高女
Description - 北一女中原為日據時期州立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初創於1904年,稱為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為臺灣最早的高女之一。當時城內多為日本人,本校幾乎專收日本學生,與專收臺籍學生的第三高女形成明顯的對比。臺北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1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20
Id - 299920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1號
Description - 街屋為一種狹長式市街商店住宅,清代稱之為「店屋」,其左右兩戶共用壁體,進深很長。店屋通常形成於商業繁榮的地點,為因應臨街的商業活動,發展出「前舖後居」(即臨街前廳為作生意之處,後邊則為住家)、「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9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18
Id - 299918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9號
Description - 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榮的市街,然而受到市區改正計畫的影響,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開闢,截斷了原本的老街紋理,也使老街商業活動逐漸沒落,南側的街屋轉向廣州街,並築起新的牌樓厝,形成連續的街屋立面;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7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910
Id - 299910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7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約三公尺寬,略呈曲折,兩邊均蓋起店屋,留下清代漢人街道風貌,此乃有別於日治時代以後開闢的筆直寬闊的道路。在狹小蜿蜒的剝皮寮老街行走時,仍可感受到昔日親切的街道尺度。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5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96
Id - 299896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5號
Description - 街屋為一種狹長式市街商店住宅,清代稱之為「店屋」,其左右兩戶共用壁體,進深很長。店屋通常形成於商業繁榮的地點,為因應臨街的商業活動,發展出「前舖後居」(即臨街前廳為作生意之處,後邊則為住家)、「下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3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8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79
Id - 299879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3號
Description - 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榮的市街,然而受到市區改正計畫的影響,康定路、廣州街及昆明街開闢,截斷了原本的老街紋理,也使老街商業活動逐漸沒落,南側的街屋轉向廣州街,並築起新的牌樓厝,形成連續的街屋立面;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62
Id - 299862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康定路1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約三公尺寬,略呈曲折,兩邊均蓋起店屋,留下清代漢人街道風貌,此乃有別於日治時代以後開闢的筆直寬闊的道路。在狹小蜿蜒的剝皮寮老街行走時,仍可感受到昔日親切的街道尺度。過去剝皮寮老街為商業繁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臺北府城—南門(麗正門)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45
Id - 299845
Title - 臺北府城—南門(麗正門)
Description - 麗正門位於南城牆的西側,又稱大南門,為臺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屋頂形制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一層屋頂的「重簷歇山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松山菸廠-鍋爐室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14
Id - 299814
Title - 松山菸廠-鍋爐室
Description - 整個菸廠的動力倚靠鍋爐房燃燒煤炭產生動能,堪稱是整個菸廠的心臟,也是當時臺北的代表性地標之ㄧ,如今恰巧與現代的臺北101大樓遙遙相望,一同見證了臺北東區的歷史發展。松山菸廠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10
Id - 299810
Title - 臺北府城—北門(承恩門)
Description - 北門的外觀非常雄偉,乃一封閉式碉堡,清未為了防禦火器,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內部有兩層牆壁,構造堅固異常,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構架,雕飾簡潔大方,外廓門與北門略錯開,形成一個角度,戰時有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松山菸廠-檢查室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801
Id - 299801
Title - 松山菸廠-檢查室
Description - 員工與長官上、下班進出都要經過檢查室,如同現在的警衛室,有保全駐衛。可做為小型展演與藝術展示空間。松山菸廠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場」,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松山菸廠-機械修理廠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785
Id - 299785
Title - 松山菸廠-機械修理廠
Description - 當時菸廠內設有無濾嘴製菸機器30臺,年產量20億支香菸。機械修理廠專負責修繕製菸器具機械。現為琉璃工房和TMSK小山堂餐廳進駐營運。松山菸廠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建於1937年,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獨立音樂
每日更新,3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7:26
文化部創意園區
每1年更新,3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5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經濟
每周更新,6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3:26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3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戲劇
每周更新,42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9:13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6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蒙藏性別主流化訓練統計表
每1年更新,2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8:30
文化部典藏目錄-新媒體藝術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1:44
文化部典藏目錄-文獻書籍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7:35
文化部
內外蒙古資訊查詢網址一覽表
每年更新,26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水墨類
每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2:32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作業基金
每1月更新,28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8-02 20:54:45
文化部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最新蒙藏重要訊息
每月更新,3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4:24:58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大事記
不更新更新,24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1:27:09
文化部典藏目錄-皮革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52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7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
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7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文化部會計報告
每年更新,39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25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典藏目錄-貝類
每1年更新,2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03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決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19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06 11:42:04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3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