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空間、地域與遷徙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45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554 頁, 第8296~8310筆
松山菸廠-育嬰室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771
Id - 299771
Title - 松山菸廠-育嬰室
Description - 園區同時有1200名員工上班,滿足工業村概念的大工廠計畫,配置有完善的餐廳、浴室、宿舍、醫院、食堂、配膳室、娛樂室、育嬰室等設備。育嬰房供員工的嬰孩休憩、遊玩,如同現在的托兒所。松山菸廠位於臺灣臺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台北機廠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753
Id - 299753
Title - 台北機廠
Description - 早在1885年劉銘傳選擇大稻埕作為鐵路開工的起點時,他也在此興建了「臺灣機器局」,地點就位於今臺北市北門塔城街附近,主要業務為製造兵器和鐵路機器,兼鑄造貨幣、修理船舶等。日本統治臺灣之後,接收清軍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臺北府城—小南門(重熙門)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752
Id - 299752
Title - 臺北府城—小南門(重熙門)
Description - 城周一千五百餘丈南北較東西略長,為長方形的城池,並開闢五門,北門、東門附郭,南城牆則加設有小城門-重熙門。重熙門即小南門;位於臺北城南城牆偏西處,為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臺北城而建。小南門為臺北府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臺北公會堂外孫文銅像及其底座空間、地域與遷徙
#829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666
Id - 299666
Title - 臺北公會堂外孫文銅像及其底座
Description -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臺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自總督府官員接過受領證,先後將原為日治時期之臺北公會堂,更名為中山堂以紀念孫中山,值得注意的是,行政長官公署在中山堂的前方,以原為了紀念第 4 任臺灣總督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臺北公會堂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534
Id - 299534
Title - 臺北公會堂
Description - 1928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臺北公會堂」。公會堂的建築本體採用鋼筋混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專賣局(今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1/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480
Id - 299480
Title - 專賣局(今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
Description - 專賣局(今改制為臺灣菸酒股份有限公司),由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成立於1901年,建築物初建於1913年,先建兩翼,至1922年才完成中央尖塔,成為當時臺北市的重要地標。這座聳立在南門外的紅磚建築由總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63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2/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431
Id - 299431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63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婦聯總會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3/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423
Id - 299423
Title - 婦聯總會
Description - 婦聯總會前身為日據時期的偕行社。其址在清代為登瀛書院,後稱淡水館,鄰近西學堂與番學堂。日據時期改建二樓式洋樓,做為陸軍軍官俱樂部。據1920年地圖顯示偕行社己存在,推斷應建於1915年至1920年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61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4/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413
Id - 299413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61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9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5/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96
Id - 299396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9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7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6/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83
Id - 299383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7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原臺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城內支庫)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7/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79
Id - 299379
Title - 原臺北信用組合(今合作金庫城內支庫)
Description - 建於1927年,原為日據時期臺北信用組合的建築。為當時臺北城內的中小企業所組織的銀行。光復後曾改為臺北第十信用合作社,近年由合作金庫接管,成為城內支庫。建築設計風格進近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式,也有點模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5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8/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63
Id - 299363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5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空間、地域與遷徙
#8309/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36
Id - 299336
Title - 原大阪商船株式會社臺北支店
Description - 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成立於1884年,於1896年獲臺灣總督府補助,受命經營日本至臺灣間及臺灣各城市間往來船運,對於臺灣近代海運影響極大,大阪商船株式會社在臺灣,除臺北外,在基隆、臺南及高雄亦設支店。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3號空間、地域與遷徙
#8310/10002MOC_Id - Culture_Object299321
Id - 299321
Title - 剝皮寮歷史建築群-廣州街153號
Description - 剝皮寮老街(今康定路173巷)仍保有清代時期規劃樣貌,可謂為臺北老市街具代表性之實例。剝皮寮歷史街區之建築多為一至三層不等的清代店屋或日治時期的牌樓厝建築,其建築及街區空間見證了艋舺市街的發展。本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戲劇表演資訊
每日更新,15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4:23
文化部親子活動
每1日更新,6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35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4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69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
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3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典藏目錄-手稿類
每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9:31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每3月更新,6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28:57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礦石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36
文化部電影
每1日更新,152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32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海外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月更新,24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57
文化部典藏目錄-北美類
每1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52
文化部
藝文活動筆數統計
每1年更新,2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6:38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典藏目錄-裝置藝術類
每1年更新,3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57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
每日更新,197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29:39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典藏目錄-化石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7:51:50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半年結算-作業基金
每6月更新,21鄭卉倢 小姐 | 02-85126646 | 2023-07-26 12:11:09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182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典藏目錄-陶藝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3:31
文化部
典藏目錄-爬蟲類
每1年更新,2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55
文化部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蒙古警察警政研習班統計表
每年更新,3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09 15:40:37
文化部典藏目錄-雕塑類
每年更新,2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5:42
文化部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