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資料集資料預覽頁面-台灣資料通彙整
資料集名稱: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
服務分類: | 公共資訊 |
檔案格式: | JSON |
資料分頁預覽: | |
編碼格式: | UTF-8 |
資料集類型: | 系統介接程式 |
資料集描述: |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收存系統」其他類之素材,包含素材之數位物件、內容描述、基本資訊等。 |
主要欄位說明: | MOC_Id(記憶庫識別號);Id(來源端識別號);Title(標題);Description(描述文字);Keyword_Des_Rights_2(描述文字授權);ImageUrl(數位物件URL);Keyword_Rights_2(數位物件授權);MOC_Url(記憶庫素材詳細頁URL);Original_Url(原始資料URL);Keyword_Format(數位物件檔案類型);LastUpdateTime(最後更新時間);Keyword_Subject_1(主題分類) |
提供機關: | 文化部 |
更新頻率: | 每1日 |
授權方式: |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 |
相關網址: | |
計費方式: | 免費 |
提供機關聯絡人姓名: | 林千筠 小姐 |
提供機關聯絡人電話: | 02-85126685 |
上架日期: | 2021-04-22 00:00:00 |
詮釋資料更新時間: | 2023-07-27 15:39:19 |
備註: | 符合OAS標準之API說明文件網址 : https://memory.culture.tw/openapi/api/specification |
資料量: | 1 |
資料頁面預覽- 第 6 頁, 第76~90筆
社區打掃其他
#76/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9172
Id - 509172
Title - 社區打掃
Description - 這張照片所拍攝之畫面為民國59年(1970),壽豐國小的學生們進行社區打掃的樣貌。壽豐國小,昔日稱為「壽公學校」,設立時間為大正6年(1917),設立初期被稱之為「鯉魚尾蕃人公學校」,一直到了大正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臺日茶產業行銷策略研究 ─以天仁茗茶與伊藤園為例其他
#77/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8979
Id - 508979
Title - 臺日茶產業行銷策略研究 ─以天仁茗茶與伊藤園為例
Description - 本論文作者張勻嘉,指導教授張銘今,出自國立臺中科技大學應用日語系日本市場暨商務策略研究所的碩士論文,發表於2013(民國102)年1月。 本研究以「天仁茗茶」與「伊藤園」為例,探討茶產業的行銷策略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壽尋常小學校其他
#78/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320
Id - 506320
Title - 壽尋常小學校
Description - 壽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三年(1914),為提供日本人及日本移民就讀的小學校,在教育的品質與師資上都會比公學校來得優秀。戰後,大部分已夷為平地或是做其他空間上的使用,僅留下奉安殿遺蹟。奉安殿昔日用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壽公學校其他
#79/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319
Id - 506319
Title - 壽公學校
Description - 壽公學校創立於大正6年(1917)為提供漢人、原住民及少部分的日本人就讀,不管在教育品質、師資上都不如小學校,僅提供基本知識與生活技術的傳授。而壽公學校的前身正是月眉公學校位於鯉魚尾社東方的分室(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豐田尋常小學校其他
#80/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318
Id - 506318
Title - 豐田尋常小學校
Description - 花蓮港廳豐田尋常小學校創立於大正二年(1913),為現今壽豐鄉豐裡村豐裡國民小學的前身,為提供日本人及日本移民的小學校,在教育的品質與師資上都會比公學校來得優秀。目前豐裡國小禮堂已被花蓮縣文化局登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花蓮港測候所其他
#81/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150
Id - 506150
Title - 花蓮港測候所
Description - 照片中的花蓮港測候所創立於大正10年(1921)8月,為現今花蓮氣象站的前身。花蓮港測候所的前身為明治43年(1910)創立的海關燈塔測候所。花蓮港測候所為二等測候所,負責氣象的觀測,包括晝夜的海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吉野尋常高等小學校其他
#82/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6128
Id - 506128
Title - 吉野尋常高等小學校
Description - 明治44年(1911)2月1日,於花蓮港廳吉野村設立吉野尋常高等小學校,是一所專為日本移民子弟所設立的小學校,於當年就開始招生的事務,為吉野村的創始學校,提供日本移民以及少數漢人就讀的學校。而當年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淡蘭古道之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及南路(商道)之運輸路線圖其他
#83/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9
Id - 501809
Title - 淡蘭古道之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及南路(商道)之運輸路線圖
Description - 照片是淡蘭古道之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及南路(商道)路線圖。淡蘭古道泛指昔日臺灣北部「淡水廳」至東部「噶瑪蘭廳」間往來的路徑,曾是平埔族、原住民、荷蘭人、西班牙人乃至日本人與漢人生活的場域。在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北臺灣茶葉發展圖其他
#84/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7
Id - 501807
Title - 北臺灣茶葉發展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北臺灣茶葉發展圖。北臺灣種茶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間。文山堡曾自福建武夷山及北溪帶來茶苗栽種,自此茶葉栽種開始拓往臺灣北部區域。茶種自文山堡引入擺接堡,再引入引入海山堡。爾後八里坌堡分別由擺接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三「宗教巡禮:茶業守護神」遊程動線圖其他
#85/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5
Id - 501805
Title - 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三「宗教巡禮:茶業守護神」遊程動線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三「宗教巡禮:茶業守護神」遊程動線圖,依據大稻埕發展歷程,規劃3個示範遊程,遊程主題分別為「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茶商與他們的生活」、「宗教巡禮:茶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二「茶商與他們的生活」遊程動線圖其他
#86/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4
Id - 501804
Title - 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二「茶商與他們的生活」遊程動線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二「茶商與他們的生活」遊程動線圖,依據大稻埕發展歷程,規劃3個示範遊程,遊程主題分別為「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茶商與他們的生活」、「宗教巡禮:茶業守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一「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遊程動線圖其他
#87/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3
Id - 501803
Title - 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一「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遊程動線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示範遊程三之一「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遊程動線圖,依據大稻埕發展歷程,規劃3個示範遊程,遊程主題分別為「大稻埕茶業時光隧道」、「茶商與他們的生活」、「宗教巡禮:茶業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三「一日茶商規劃構想圖」其他
#88/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2
Id - 501802
Title - 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三「一日茶商規劃構想圖」
Description - 大稻埕是臺灣茶文化發展的源點,也帶動了臺灣茶產業的發展。作為臺灣茶業發展的龍頭,應積極以茶文化傳承與再興為目標,結合茶文化、茶藝術、茶民謠、茶器物、茶飲品等多元意象,為茶產業注入活力,展現活潑、多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二「茶城小運河規劃構想圖」其他
#89/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1
Id - 501801
Title - 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二「茶城小運河規劃構想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二「茶城小運河規劃構想圖」。此茶路設計構想,針對昔日茶商生活與茶業發展有重要關聯的建物或舊址進行故事場域營造,優先選出較具代表性及故事性的據點。 大稻埕是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一「再現洋樓街規劃構想圖」其他
#90/1014MOC_Id - Culture_Object501800
Id - 501800
Title - 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一「再現洋樓街規劃構想圖」
Description - 本照片為臺灣茶文化路徑-大稻埕茶路巡禮五之三「一日茶商規劃構想圖」。此茶路設計構想,針對昔日茶商生活與茶業發展有重要關聯的建物或舊址進行故事場域營造,優先選出較具代表性及故事性的據點。 大稻埕是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6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文化部訴願案件收辦統計
每1年更新,25陳純美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2:17
文化部藏族節慶簡表
每1年更新,28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0:54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8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
查詢單一文化設施詳細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2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09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8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典藏目錄-漆器類
每1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9:44
文化部大陸藏僧來台弘法人次統計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3:29
文化部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振興三倍券通訊交易適用業者名單
每1月更新,18葉舒文 小姐 | 02-85126571 | 2023-07-27 16:04:54
文化部蒙藏課程辦理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5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1-06-29 12:25:19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員工人數統計表
不更新更新,19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6:04:24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7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23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3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民俗
每周更新,43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19:39
文化部蒙古法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空間、地域與遷徙類
每1日更新,134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45
文化部典藏目錄-醫療衛生類
每年更新,2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9:55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23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1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歷史
每周更新,65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9:19
文化部文化部動漫新書快訊
每年更新,24朱小姐 | 0285126462 | 2021-04-07 17:05:22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2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典藏目錄-總統府移交類
每1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8:01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7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