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珮怡 - 伺機、晨間遊戲、有我在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珮怡 - 伺機、晨間遊戲、有我在藝術與人文」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21。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660202 , 欄位Id的內容是660202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珮怡 - 伺機、晨間遊戲、有我在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這三張作品為陳珮怡所創作的膠彩畫。陳珮怡的作品自2014起發展出以貓為主題,並保留了古典的筆法和設色,同時強化表現礦物質顏料的特質,在平面繪畫裡增添淺浮雕質感的特殊視覺與空間的表現手法。以下為陳珮怡對其作品的自我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伺機」(膠彩絹本,190cm x 106 cm,2016),以臨摹的手法在畫面中置入明代邊文進之作「三友百禽圖」,結合寫實表現的貓,以及裝飾性的地毯。試圖在畫作中探討古典與現代,平面與立體,寫實與平面裝飾性等,對立卻又能和諧的微妙平衡關係。畫中寫實的貓望向「三友百禽圖」屏風以外的空間,非僅看見屏風中的鳥,而好似看見鳥飛出於現實空間,實是將貓擬人化的表現,給予貓唯有人才特有的想像力。 第二張作品名為「晨間遊戲」(膠彩絹本,83.3 cm x 126.2 cm,2015),將貓在玩毛線球的動作擷取三個片段姿態並置於畫面中,並以滿畫面的地毯與毛線球連貫三種姿態,製造出時間的凝結與重疊這般超現實的畫面感。表現手法上則結合平面寫實的貓,與推高似半浮雕的地毯,試圖在視覺的立體與實際上在畫面上的立體感之間,找到混淆視覺的微妙平衡。 第三張作品名為「有我在」(膠彩絹本,45.5 cm x 32.5 cm,2015),以霸氣的寫實表現的貓,與同樣坐臥的玩具扭蛋貓,表現好似母親保護孩子般的親情。表現手法上則結合平面寫實的貓,與推高似半浮雕的地毯,試圖在視覺的立體與實際上在畫面上的立體感之間,找到混淆視覺的微妙平衡。 由陳珮怡對貓的情感與觀察,以細膩、寫實的手法,表現生活中溫暖可愛的貓兒互動,同時運用礦物顏料的精密堆積技巧,表現背景織物的質地,呈現出半浮雕的視覺趣味,讓背景與主題之間產生特殊厚度與質感的對比,作品具備優雅氣質、畫風細膩寫實,卻又具備神秘而令人玩味之氛圍,廣受人們青睞。陳珮怡以純粹由臺灣本地學院教育所培育出來的創作者,卻能將礦物顏料與色彩運用得極為成熟,也引起日本畫廊關注。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660202&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85CF7AFC-B63F-4423-8064-D248E958BE2C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1-02-01T09:07:1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藝術與人文 。
MOC_Id
Culture_Object660202
Id
660202
Title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珮怡 - 伺機、晨間遊戲、有我在
Description
這三張作品為陳珮怡所創作的膠彩畫。陳珮怡的作品自2014起發展出以貓為主題,並保留了古典的筆法和設色,同時強化表現礦物質顏料的特質,在平面繪畫裡增添淺浮雕質感的特殊視覺與空間的表現手法。以下為陳珮怡對其作品的自我詮釋。 第一張作品名為「伺機」(膠彩絹本,190cm x 106 cm,2016),以臨摹的手法在畫面中置入明代邊文進之作「三友百禽圖」,結合寫實表現的貓,以及裝飾性的地毯。試圖在畫作中探討古典與現代,平面與立體,寫實與平面裝飾性等,對立卻又能和諧的微妙平衡關係。畫中寫實的貓望向「三友百禽圖」屏風以外的空間,非僅看見屏風中的鳥,而好似看見鳥飛出於現實空間,實是將貓擬人化的表現,給予貓唯有人才特有的想像力。 第二張作品名為「晨間遊戲」(膠彩絹本,83.3 cm x 126.2 cm,2015),將貓在玩毛線球的動作擷取三個片段姿態並置於畫面中,並以滿畫面的地毯與毛線球連貫三種姿態,製造出時間的凝結與重疊這般超現實的畫面感。表現手法上則結合平面寫實的貓,與推高似半浮雕的地毯,試圖在視覺的立體與實際上在畫面上的立體感之間,找到混淆視覺的微妙平衡。 第三張作品名為「有我在」(膠彩絹本,45.5 cm x 32.5 cm,2015),以霸氣的寫實表現的貓,與同樣坐臥的玩具扭蛋貓,表現好似母親保護孩子般的親情。表現手法上則結合平面寫實的貓,與推高似半浮雕的地毯,試圖在視覺的立體與實際上在畫面上的立體感之間,找到混淆視覺的微妙平衡。 由陳珮怡對貓的情感與觀察,以細膩、寫實的手法,表現生活中溫暖可愛的貓兒互動,同時運用礦物顏料的精密堆積技巧,表現背景織物的質地,呈現出半浮雕的視覺趣味,讓背景與主題之間產生特殊厚度與質感的對比,作品具備優雅氣質、畫風細膩寫實,卻又具備神秘而令人玩味之氛圍,廣受人們青睞。陳珮怡以純粹由臺灣本地學院教育所培育出來的創作者,卻能將礦物顏料與色彩運用得極為成熟,也引起日本畫廊關注。 (文字介紹摘錄自《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委託研究案》期末報告,詳見關聯資源網頁)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
0
Keyword_Rights_2
-
0OGDL
-
1OGDL
-
2OGDL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1-02-01T09:07:10
Keyword_Subject_1
藝術與人文
「中部地區近代膠彩藝術作品 - 陳珮怡 - 伺機、晨間遊戲、有我在藝術與人文」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藝術與人文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271706
Id:
271706
Title:
崁津通訊第19期
Description:
本物件為大溪國小家長會出版之《崁津通訊》,為大溪國小校刊。本期為第19期,頭版內容為慶祝母親節,並有鄉土語言教學現況報導。其餘內容為兒童節大會及校園活動剪影、師長心得分享、學生之母親節主題文章及附設幼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15
Id:
594415
Title:
馬祖新村-馬祖幼稚園畢業照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幼稚園畢業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81號住戶孫金榮先生所提供,孫金榮先生為馬祖新村第一代居民。
馬祖幼稚園幾乎是所有眷村孩子的母校,幼稚園承載了所有眷村孩子的童年,此張照片為馬祖幼稚園應
MOC_Id:
Culture_Place514055
Id:
514055
Title:
宜蘭市酒槽藝術崗哨
Description:
宜蘭市復興里有個頗具創意的守望相助亭,是由古老的酒槽改裝而成,由於造型吸睛,常吸引路人及遊客停步觀賞,也成了在地的特色地標。
該酒槽材質為鋼鐵製作,由於內部空間甚大,目前作為復興社區守望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186
Id:
594186
Title:
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
Description:
此物件是政工幹部學校學員畢業證書,為馬祖新村社區160號住戶馬小梅女士所提供。馬小梅女士為前婦工隊隊長,後任陸光五村管委會秘書。馬仁聚先生為馬小梅女士的父親。
政工幹部學校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馬祖首次街頭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Event568618
Id:
568618
Title:
馬祖首次街頭秀
Description:
1991年8月馬祖介壽村有一場別開生面的藝文活動「假日文化廣場」,這場沒有設固定舞台的街頭演出在馬祖算是新鮮事,從照片看來吸引不少軍民駐足欣賞。
據《今日馬祖》80年39期8月號指出,當年在台灣
七星潭石雕公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218386
Id:
218386
Title:
七星潭石雕公園
Description:
花蓮,素有石頭的故鄉之譽。板塊的擠壓形成了許多特有的精美石材,如:大理石、蛇紋石、片麻岩、綠泥石片岩、輝綠岩,以及豐田特有的臺灣墨玉等等。愛好奇石的收藏家與石雕家無不把花蓮當作聖地。七星潭的石雕公
天長地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634
Id:
595634
Title:
天長地久
Description:
作者謝棟樑的作品〈天長地久〉,在自然的石塊上,加以人文藝術的造形圖案,寓意永恆的石頭與歷史的相互輝映。〈天長地久〉充分掌握了天人合一的表現理念,在一個自然圓潤的石塊上方,以浮雕的手法,簡略刻劃出一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35
Id:
301235
Title:
要勇敢喔!--第一次上幼稚園
Description:
此書為方梓第二本兒童文學創作,內容簡單易懂,以小孩子第一次就讀幼稚園的經驗為主題,書寫小孩面對嶄新環境的心境,也試著鼓勵年幼的讀者群,不必懼怕接觸新環境。方梓,本名林麗貞,生於台灣花蓮,國立東華大學創
瓦磘溝拼貼創作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35660
Id:
235660
Title:
瓦磘溝拼貼創作
Description:
這是針對7年級設計的瓦磘溝主題課程,以三堂課程完成瓦磘溝的簡易圖文書寫,最後同學們創作出的瓦磘溝拼貼作品。
本課程於2018年11月於南山中學7年級操作,共約20位同學。
第一堂課程主要針對瓦
陳清森相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09513
Id:
209513
Title:
陳清森相簿
Description:
本件為陳清森先生典藏、陳朝洋先生捐贈之【三屋清陰家族史料】。
本相簿於益壽堂藥局盤得,無名稱,暫以「陳清森相簿」稱之。該相簿封面為硬紙板,內頁左側署有「昭和六年十一月十三日」「嘉義中學校」「陳清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01
Id:
301201
Title:
千手繆思:吳德亮多領域創作個展
Description:
在2007年初,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邀請吳德亮,推出「千手繆思-吳德亮多領域創作個展」,呈現吳德亮多領域的創作藝術品,包括水彩、油畫、陶瓷、木刻彩繪、綜合媒材及數位攝影等等,另外,詩與散文等著作,也同樣
MOC_Id:
Culture_Object303858
Id:
303858
Title:
《西瀛風物》第六期-馬公城隍廟十二生肖石雕藝術淺談-兼記十二生肖的傳說及與干支的關係
Description:
本文收錄於《西瀛風物》第六期,篇名為「馬公城隍廟十二生肖石雕藝術淺談-兼記十二生肖的傳說及與干支的關係」,作者王文良。
本文旨在探討城隍廟三川殿內,第一對石柱下方柱珠側面的十二生肖作品,首先論述
雷米‧葛維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eople283720
Id:
283720
Title:
雷米‧葛維許
Description:
雷米.葛維許,以色列人,於1957年出生於波蘭,於1978~1990年間於意大利卡拉拉的埃因霍德藝術學校修習大理石雕刻。他擅長以窗為名的雕刻作品,於世界各地有一系列相關作品,大至紀念碑大小,小至桌上的
〔詩〕我等の園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49673
Id:
649673
Title:
〔詩〕我等の園
Description:
本作品〈我等の園〉(中文:我們的園),刊登於1937年1月25日發行的《萬壽果》第三卷第三號「詩」專欄中,由漢生病內地患者小林良子撰寫。
本文以日文進行創作,是所謂的癩文學作品。內容主要描述居住
馬祖新村孩童合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94411
Id:
594411
Title:
馬祖新村孩童合影
Description:
此物件為馬祖新村孩童合影照片,為馬祖新村社區50號住戶黃克銘及黃克群先生所提供,黃氏兄弟為黃家第二代。
照片中的孩子為馬祖新村50號黃家第二代,黃家是馬祖新村中最早搬遷進駐的眷戶,家中還有妻子及
台灣故鄉情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1291
Id:
301291
Title:
台灣故鄉情
Description:
《台灣故鄉情》由花蓮縣吉安鄉公所於2004年出版,全書內容以客語書寫,書中收錄作品六十篇,附錄三篇。作者葉日松認為,此書可提供給許多國小母語教學所需,例如有關客家文學的童謠、歌詞等。內容上除了書寫桐花
海風劇團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37894
Id:
237894
Title:
海風劇團
Description:
依據《連江縣傳統表演藝術資源普查計畫案》盤點表演藝術歷年發展,民國38年(1949)國軍戍守馬祖後,由於兩岸斷航,馬祖人不能再前往福州看戲,福州劇團也不能再來馬祖演出。因此40年代起,軍民各自組織
轉變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Place595804
Id:
595804
Title:
轉變
Description:
作者蘇珊娜•派克(Susanne Paucker)學習石雕創作時,以臨摹米開朗基羅的作品為範本,深深影響她日後的創作。作品〈轉變〉可觀察出當時她所奠定她石雕創作基礎和所受的影響。這件作品是三件組合
臺灣繪畫研究所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259107
Id:
259107
Title:
臺灣繪畫研究所
Description:
「臺灣繪畫研究所」,成立於1929年(昭和4年)7月1日,由倪蔣懷出資,聘請石川欽一郎為指導老師。成立地點,在臺北圓環附近,為當時的鬧區;研究所的設備齊全。
其成立宗旨,乃希望擴大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342
Id:
272342
Title:
桃園縣大溪鎮「彩繪大地、水墨飄香」大嵙崁第二屆書畫家美術聯展活動成果報告書
Description:
民國85年度「彩繪大地、水墨飄香」大嵙崁第二屆書畫家美術聯展活動,於三月二十七日至三十日舉行。 時任大溪鎮鎮長兼大嵙崁文化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林熺達先生,感念大溪過去因河運交通史經貿發達,物產豐富使名氣
MOC_Id:
Culture_Event180798
Id:
180798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許宏文師傅硼玻璃管整型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許宏文師傅硼玻璃管整型過程影片。
「藝」區展示茶具工藝,尤其是以陶瓷、
隱山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286075
Id:
286075
Title:
隱山
Description:
臺灣石雕家樊烱烈於2017花蓮國際石雕藝術季獲獎作品〈隱山〉,作者說自己的創作理念是「濛濛!青青!茫茫!山陵透出一線金色光芒,恩澤大地。文明的陵線虛隱其中,依靠著,山啊!師法自然,我心所往!」此作品目
MOC_Id:
Culture_Object289428
Id:
289428
Title:
學小民國賽馬(選自《地景的詩意——宜蘭歪仔歪詩社詩選》)
Description:
本詩選自《地景的詩意——宜蘭歪仔歪詩社詩選》。 柯蘿緹的這首詩題〈學小民國賽馬〉,看似有趣,但實際上意涵了極強烈的政治問題——家國認同,這是臺灣人民面臨非常大的政治議題,到底臺灣可以算是國家嗎?這
拜年拜年,無橘也著錢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300104
Id:
300104
Title:
拜年拜年,無橘也著錢
Description:
馬祖俗諺大多典出於常民生活中,與在地文化、生活智慧息息相關,雖流傳於民間,卻不易被文字所記錄下來,在此將根據陳高志老師所著的《馬祖俗諺析論(壹)》,使珍貴的方言資料留存下來以供後續研究。
「拜年
花蓮義工專校教堂1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789
Id:
514789
Title:
花蓮義工專校教堂1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中的建築物為1966年(民國55年)所拍攝的花蓮義工專校教堂。由花蓮基督教芥菜種會所興建,現今則是成為芥菜種會的少年之家。1948年(民國37年)開始,芥菜種會便在花蓮與南投地區的山區落地
入選-藥籤簿藝術與人文
MOC_Id:
Culture_Object604178
Id:
604178
Title:
入選-藥籤簿
Description:
臺南市後壁區上茄苳顯濟宮,已擁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主神為保生大帝,該廟至今還保有「藥籤」這項傳統文化,民眾會先去顯濟宮求藥籤,而後再到附近中藥店,根據藥籤內容抓藥。也因為是地方信仰緣故,附近中藥店都
MOC_Id:
Culture_Event180811
Id:
180811
Title:
2019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藝」區影片為存仁堂薄胎瓷雕刻過程
Description:
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中於「藝」區展出各種製造流程影片。本照片來自存仁堂薄胎瓷雕刻過程影片。
在茶文化的器物中,最為流通的材質為陶與瓷,
MOC_Id:
Culture_Event163707
Id:
163707
Title:
2019台灣文博會-茶3.1415-展場奉茶茶席之花藝
Description:
照片為2019(民國108)年4月24日至5月5日臺灣文博會工藝館,茶3.1415展場王彥又茶師奉茶茶席之花藝。王彥又茶師奉茶茶席中,共有三組花,其中最右側屬於西洋花藝,另兩處以單一花卉插花為主。
MOC_Id:
Culture_Object600544
Id:
600544
Title:
花柳病診療所五月中旬竣工
Description:
本篇為東臺灣新報1941年(昭和16年)5月1日地方版新聞報導,文中說明花蓮港廳立花柳病診療所,總工程費用三萬四千餘圓,新建築工程已大致完成。預定五月十五日竣工。東臺灣新報的地方新聞版面有豐富的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713
Id:
662713
Title:
豐原社區報
Description:
《豐原社區報》前身為《豐東學區報》,由豐東故鄉重建工作隊於1999年12月18日發行創刊號。 《豐東學區報》創刊確切日期不明,民國60年代即運用學校資源發行,希冀透過學生走入家庭教育。1999年九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其他類
每1日更新,132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19
文化部金鼎獎得獎名單
每年更新,19蔡小姐 | 0285126481 | 2021-04-07 17:04:52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8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維管束類
每1年更新,2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30:09
文化部國內佛學團體網址連結一覽表
每1年更新,22黃靖智 先生 | 02-2356-6447 | 2023-07-28 14:41:1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蒙藏藝文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1-04-07 17:04:4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社會與政治類
每日更新,21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2-01-07 18:31:36
文化部典藏目錄-攝影類
每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1:19
文化部文化部業務統計
每年更新,26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9:36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1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典藏目錄-篆刻類
每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3:29
文化部文化部社區
不定期更新更新,47張玉萱 小姐 | 02-85126314 | 2023-08-08 00:23:26
文化部輔導蒙藏族人口地域分布性別統計表
每6月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56
文化部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18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0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俄羅斯聯邦蒙裔共和國醫生來台培訓統計表
每1年更新,15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3:05
文化部兒童文化館-聽書(有聲書)書目
每年更新,23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6:57:57
文化部
文化部資料盤點成果表
每6月更新,1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36:3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產業與經濟類
每1日更新,31林千筠 小姐 | 02-85126685 | 2023-07-27 15:39:58
文化部典藏目錄-籐材類
每1年更新,16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5:38
文化部典藏目錄-地圖類
每1年更新,2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1:54
文化部文化部主管政府捐助財團法人清冊
每年更新,20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2:45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類
每年更新,2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1:14
文化部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17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8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