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璉黃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水璉黃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29:39。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Place142353 , 欄位Id的內容是142353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水璉黃宅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本戶為原住民族群,分別來自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家中務農,許多農具用品都超過一甲子以上的使用時間,令人稱奇。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矮屋
西元1970年建築的房屋,木造雨淋板建築,屋頂翻修過,屋頂上另有衛星收訊器,為原委會補助原住民增加資訊獲得方案。大門為木門卡榫式,前有禾埕,房子內部是和式房間。另外有一間老房子在此屋的對面,作為倉庫。窗戶為木製陰陽窗。
原住民
母親是撒奇拉雅族,父親為阿美族,共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去世,二兒子在桃園上班。
遷徙途徑
家族已經再這裡居住了五代以上,阿婆也不太記得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職業
職業老二在桃園上班,先生生前在當天主教教師。阿婆以前則是在種菜拿去賣。
做粄
做粄自己會製做都倫、哈哈,到現在節日都還在製作。
醃漬品
阿婆以前會醃鹹豬肉以及各種野菜等醃漬品。
生活工藝
製作先生在世的時候會編織籃子、衣服。
脫穀機
以前務農的時候使用來脫穀的,阿婆已經忘記年份了。
古鐘
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古鐘,阿婆說應該有超過七十年了。
老照片
以前阿婆與先生的合照
衣櫃
日本時代就擁有的木櫃,保養得非常好,到現在還像是新的一樣,但是因為地點較為不好,難以測量他的長寬高。
米蘿
阿婆的先生生前所編織的,已有數十年歷史
甕
阿婆以前用來醃漬物品用的,已有數十年歷史
漁網
原住民的漁網,是用竹子所串成,但是阿婆還沒有製作,擺放在屋簷下的那串竹子就是製作魚網的材料。
牛車
以前務農的時候所使用的
裁縫車
超過七十年的歷史,現在上面的裁縫車已經壞掉了,只剩下桌子還在。
椿臼
阿婆年輕的時候自己製作的,椿棒還是一種奇特的木頭所製成,質感很像是石頭,非常的沉重
香茅
油桶超過七十年的歷史,以前阿婆會將香茅煉成油裝在油桶裡面燒。
鋸子
鋸子超過七十年的大鋸子及小鋸子,阿婆以前跟先生去山上砍柴的時候會用到。
耙仔
耙仔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前頭是用一種似塑膠的材質所製成的,雖然很大一把,但是拿起來卻不會有負擔。
秤
以前阿婆用來賣菜用的秤子,超過七十年的歷史。
篩網
篩網以前阿婆會跟先生去淘金時會使用篩網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CC BY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142353&IndexCode=Culture_Place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place/44858E21-07DA-4423-A64F-1DC0745999E7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1-02T15:52:40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
MOC_Id
Culture_Place142353
Id
142353
Title
水璉黃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原住民族群,分別來自撒奇萊雅族與阿美族,家中務農,許多農具用品都超過一甲子以上的使用時間,令人稱奇。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2019 年重新更新整理,重新檢視梳理及更新相關資料,著重於家戶故事與遷徙基礎資料、族群融合為重點,該筆家戶資料內容如下: 矮屋 西元1970年建築的房屋,木造雨淋板建築,屋頂翻修過,屋頂上另有衛星收訊器,為原委會補助原住民增加資訊獲得方案。大門為木門卡榫式,前有禾埕,房子內部是和式房間。另外有一間老房子在此屋的對面,作為倉庫。窗戶為木製陰陽窗。 原住民 母親是撒奇拉雅族,父親為阿美族,共生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已經去世,二兒子在桃園上班。 遷徙途徑 家族已經再這裡居住了五代以上,阿婆也不太記得自己的一些事情了。 職業 職業老二在桃園上班,先生生前在當天主教教師。阿婆以前則是在種菜拿去賣。 做粄 做粄自己會製做都倫、哈哈,到現在節日都還在製作。 醃漬品 阿婆以前會醃鹹豬肉以及各種野菜等醃漬品。 生活工藝 製作先生在世的時候會編織籃子、衣服。 脫穀機 以前務農的時候使用來脫穀的,阿婆已經忘記年份了。 古鐘 日本時代留下來的古鐘,阿婆說應該有超過七十年了。 老照片 以前阿婆與先生的合照 衣櫃 日本時代就擁有的木櫃,保養得非常好,到現在還像是新的一樣,但是因為地點較為不好,難以測量他的長寬高。 米蘿 阿婆的先生生前所編織的,已有數十年歷史 甕 阿婆以前用來醃漬物品用的,已有數十年歷史 漁網 原住民的漁網,是用竹子所串成,但是阿婆還沒有製作,擺放在屋簷下的那串竹子就是製作魚網的材料。 牛車 以前務農的時候所使用的 裁縫車 超過七十年的歷史,現在上面的裁縫車已經壞掉了,只剩下桌子還在。 椿臼 阿婆年輕的時候自己製作的,椿棒還是一種奇特的木頭所製成,質感很像是石頭,非常的沉重 香茅 油桶超過七十年的歷史,以前阿婆會將香茅煉成油裝在油桶裡面燒。 鋸子 鋸子超過七十年的大鋸子及小鋸子,阿婆以前跟先生去山上砍柴的時候會用到。 耙仔 耙仔超過七十年的歷史,前頭是用一種似塑膠的材質所製成的,雖然很大一把,但是拿起來卻不會有負擔。 秤 以前阿婆用來賣菜用的秤子,超過七十年的歷史。 篩網 篩網以前阿婆會跟先生去淘金時會使用篩網
Keyword_Des_Rights_2
CC BY
ImageUrl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Keyword_Rights_2
-
0_CC BY_
-
1_CC BY_
-
2_CC BY_
-
3_CC BY_
-
4_CC BY_
-
5_CC BY_
-
6_CC BY_
-
7_CC BY_
-
8_CC BY_
-
9_CC BY_
-
10_CC BY_
-
11_CC BY_
-
12_CC BY_
-
13_CC BY_
-
14_CC BY_
-
15_CC BY_
-
16_CC BY_
-
17_CC BY_
-
18_CC BY_
-
19_CC BY_
-
20_CC BY_
-
21_CC BY_
-
22_CC BY_
-
23_CC BY_
-
24_CC BY_
-
25_CC BY_
-
26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1-02T15:52:40
Keyword_Subject_1
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
「水璉黃宅空間、地域與遷徙@#@族群與語言」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族群與語言類」的其他資料
東興部落街景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lace589353
Id:
589353
Title:
東興部落街景
Description:
照片為Malaloong部落的街景,部落位在海濱,因此街道盡頭可以看見海景。Malaloong部落,漢語稱做東興部落,位在花蓮縣豐濱鄉新社村,目前居民以阿美族居多。東興部落是新社村中阿美族人聚集較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13
Id:
272113
Title:
叉飛勞巫勒部落(Tjaviljaul)
Description:
叉飛勞巫勒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新興村,為排灣族部落。新興村位於北太麻里溪中游出山處南岸,是金峰鄉最南端的村里,也是飛地村,前身為近黃村。西元1954年(民國43年),近黃村各社集體遷村到太麻里鄉北里村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8
Id:
272218
Title:
卡米莎度部落(Kamisatu)
Description:
卡米莎度部落居民為中央山脈南段內本鹿地區族人,日治時期因發生內本鹿事件,因此將該地區族人遷移至此地。民國50年,居住在桃源部落家族因宗教信仰衝突,遷移至本部落。今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日治時期時稱為北絲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65
Id:
665265
Title:
為大陳撤退來台的孤兒院建立溫暖的家園
Description:
這是蔣宋美齡(1897-2003)與撤退來臺的大陳島兒童合影,拍攝時間為1954(民國43)年(編按應為1955),拍攝地點推測為臺北市大理街一六一號。
一月十八日,共匪大舉犯我一江山,前線戰况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89
Id:
514589
Title:
東宮殿下行啟 御台覽的蕃婦
Description:
此張照片為專門表演給日本皇太子的臺灣原住民族歌舞團。1923年(大正12年)4月16日皇太子裕仁搭乘軍艦「金剛」來臺灣訪視,巡訪在日本帝國下殖民地的改造與實際狀況,為當時臺灣島內的一大盛事。總督府
MOC_Id:
Culture_Object734276
Id:
734276
Title:
當代夏威夷 鯊魚紋
Description:
受文者與宋海華共同研發出此圖紋。傳統排灣族此圖紋稱為波浪紋,其形狀像山的高低起伏,也像是波浪一般。波形紋並不是獨立出現,它紋在上、下二排的齒形紋的中間,形成一組紋樣。凡是貴族身份,不論其階級,均會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22
Id:
589422
Title:
康樂部落多功能聚會所
Description:
Palamitan部落,漢語稱做康樂部落,位在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日治時期稱此地「鵲仔埔頭」,日治時期曾與北埔一部分合稱「農場」,民國時期後才分立出來。康樂村地形狹長,西鄰中央山脈,最窄處僅僅數百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141
Id:
665141
Title:
婦聯陸總分會慰問臺中受災軍隨眷行記
Description:
〈婦聯陸總分會慰問臺中受災軍隨眷行記〉,刺秦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卷第五期(1960)頁14和頁21。
1959(民國48)年11月9日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陸軍總司令部分會
MOC_Id:
Culture_Object672068
Id:
672068
Title:
婦聯會雲林縣分會慰問抗日海南忠貞義士
Description:
該剪影收錄在《中華婦女》,第二十一卷第十期(1971)頁首分會工作影輯。
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雲林縣分會主任委員陳雪芳於1971(民國60)年5月28日端午節上午九時前往虎尾鎮慰問抗
外太魯閣的平埔族居民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86
Id:
514586
Title:
外太魯閣的平埔族居民
Description:
照片中牽著牛車的是居住在外太魯閣(即今北埔、康樂到崇德一帶的平原)的平埔族,應該是噶瑪蘭族人。在18世紀末期漢人移入蘭陽平原,造成噶瑪蘭族人的土地流失,而另一方面又必須面對山區的泰雅族族人,因此原
MOC_Id:
Culture_Organization733354
Id:
733354
Title:
Singo Barong Taiwan(虎面孔雀羽冠舞在臺灣)
Description:
虎面孔雀羽冠舞在印尼語稱為Reog,是印尼的傳統舞蹈,源自印尼東爪哇的波諾羅戈縣(Ponorogo),起源於15世紀,2013年波諾羅戈虎面孔雀羽冠舞被認定為印尼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
MOC_Id:
Culture_Object670749
Id:
670749
Title:
婦聯六村工作隊訊
Description:
〈分會通訊〉,石漱燕作,收錄在《中華婦女》,第十七卷第三期(1966)頁15至頁18。
婦聯五村牛奶供應站,承蒙中華婦女反共聯合會(簡稱婦聯會)總會空軍分會主任委員徐王民英語總幹事大力支持及承辦
台邦.撒沙勒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252407
Id:
252407
Title:
台邦.撒沙勒
Description:
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族人南部座談會,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1月29日下午於屏東縣政府南棟大樓306會議室舉辦,包含郭東雄、曾有欽、台邦.撒沙勒、打亥.伊斯南冠.犮拉菲等共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056
Id:
272056
Title:
阿里擺部落(A’lripay)
Description:
阿里擺部落位於臺東縣卑南鄉賓朗村,在花東縱谷南端起點的左側地方,也是東部幹線台9線的起點。部落地形為平原,鄰近河川,有太平溪,與下賓朗部落屬於相同行政區,兩個部落相距約二公里。村里唯一的學校,賓朗國小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95
Id:
272195
Title:
阿拉巴灣部落(Alapawan)
Description:
阿拉巴灣部落位於臺東縣東河鄉泰源村,西元1879年在夏獻綸《後山輿圖》中有描繪「阿那巴灣社」,為泰源村最早的稱呼,日治時期曾稱呼為阿塱八灣,西元1937年,為了與日本國內命名統一所見,改為「高原」,戰
崇武新村會員聯誼大會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665249
Id:
665249
Title:
崇武新村會員聯誼大會
Description:
崇武新村建於1954(民國43)年,為了安頓1949(民國38)年撤退來臺的官兵及眷屬,多為空軍飛機修復單位之軍眷。崇武新村所屬崇武里,昭和年間屬「大武町」, 1969(民國58)年才大武里分出,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07
Id:
589407
Title:
娜魯灣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物為位於娜魯灣部落的顯著標的物:瑞美社區活動中心。Narowan部落,漢語稱做娜魯灣部落,位於花蓮縣瑞穗鄉瑞美村,居民以阿美族居多。Narowan部落為晚近成立的部落,根據林修澈主編的《
沙浪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685780
Id:
685780
Title:
沙浪
Description:
成群的蘭嶼風景明性片東清沙浪
拍照、打卡,一趟旅程來更新人生,東清青年沙浪,是蘭嶼文創業者,在夜市有個小攤販叫「明性片」,賣自己拍攝的明信片、自己設計的T-shirt,大學攻讀媒體相關科系,讓他
花蓮港廳阿美族人合影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598
Id:
514598
Title:
花蓮港廳阿美族人合影
Description:
此為花蓮港廳玉里支廳廳長松尾溫爾寄自花蓮港的繪葉書(花蓮港廳阿美族人合影),約攝於1910年代中期。特別的是此繪葉書不是印刷品,影像本身即是照片,並在後面加印地址欄位等,應是特別請人製作,畫質也很
鄭天財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People671557
Id:
671557
Title:
鄭天財
Description: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政策評估座談會台北場,西元2020年(民國109年)8月23日於IEAT會議中心舉辦,出席人員包含原委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馬見議員、何明輝副執行長、羅素玫教授、李瑛教授等其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215
Id:
272215
Title:
達魯那斯部落(Talunas)
Description:
現今臺東縣延平鄉桃源村,日治時期稱為北絲鬮溪,標高250公尺。昭和8年(1933),日本政府進行集團移住政策後,將內本鹿布農族人遷移至此,當時是將內本鹿社的Wanlasi小社4家83人,及Sarubi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20
Id:
272120
Title:
篤立富安部落(Tudrivuan)
Description:
篤立富安部落位於臺東縣金峰鄉賓茂村,是金峰鄉飛地之一,位於太麻里鄉金崙村境內西南部,在金崙溪河口沖積北端,金崙林道賓茂二號橋的兩側,與金崙村比鄰,是西元1951年(民國40年)遷村後建立的新聚落。Tu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289
Id:
732289
Title:
Gaya與1930霧社事件紀錄片拍攝
Description:
照片約為1996年邱若龍為拍攝Gaya與1930霧社事件紀錄片時拍照,被對鏡頭的男子為導演魏德聖,當時協助邱若龍拍攝。於南投縣仁愛鄉春陽部落拍攝,賽德克族耆老穿著傳統服飾在當時同為族人的南投縣仁愛
MOC_Id:
Culture_Object222381
Id:
222381
Title:
六月:Tmukuy小米的強勢回歸-Payi Biyuq的小米田
Description:
Masu在2017的春天重新回到支亞干。Payi Biyuq種植的小米田讓大家印象深刻,金黃色的小米簇擁著生長,形成美麗景象,她說這次在gnbabaw(間拔)的時候捨不得拿掉太多,所以小米長得比較茂密
中區及南區公部門座談會族群與語言
MOC_Id:
Culture_Event334724
Id:
334724
Title:
中區及南區公部門座談會
Description:
西元2019年(民國108年)4月17日下午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杜康草堂會議室,舉辦原住民族命名文化的不當限制及流失調查計畫案中部及南部公部門座談會,海樹兒.犮剌拉菲主持,由文化部文資局廖科長健雄及
MOC_Id:
Culture_Event630012
Id:
630012
Title:
蘭大弼全家陪同母親及岳母同赴四重溪旅遊
Description:
蘭大弼有空閒時,經常帶領高仁愛醫生與子女外出踏青、登山、旅遊,除了上山外,也常到海邊、或是日月潭遊玩。1965年中連瑪玉自英返回彰化探望老友,高仁愛的母親也第二次來台灣探視女兒,蘭大弼一家人遂陪伴
MOC_Id:
Culture_Place142578
Id:
142578
Title:
豐山臧宅
Description:
本戶為外省榮民,來自安徽省,曾經經歷過古寧頭與八二三戰役,最後經由退輔會安排來到花蓮開墾,最終定居豐田。
本資料為基於2008 年進行之客家文物普查時之訪查,當時訪查著重於村落的家戶文化普查;於
MOC_Id:
Culture_Object272153
Id:
272153
Title:
瑞興部落(Pakalaac)
Description:
瑞興部落位在瑞和村西側的1至4鄰,瑞和車站則位在部落大約2鄰的位置,卑南溪右岸。北方鄰近關山鎮月眉里;東方為卑南溪,鄰近八伊拉善部落;南方為瑞源村;西方為瑞豐村。鄉道東29線(瑞景路)為部落重要道路,
MOC_Id:
Culture_Event648429
Id:
648429
Title:
【日文文獻解讀-4-4】1934年11月1日〈布農族的繪曆〉
Description:
布農族的繪曆
內容:(接續)家族世代皆為蕃社的祭司,父親Laung Mangdavan(金茂山,ラオンマグラバン)47年前由巒大社的小社Katoguran社移居過來,同時成為Qanituan(加
MOC_Id:
Culture_Place589430
Id:
589430
Title:
森榮部落內顯著建築標的物-森坂步道入口處
Description:
Cilo’ohay部落,漢語稱做森榮部落,位在花蓮縣鳳林鎮森榮里,居民以阿美族居多。照片中的教堂森榮部落的天主堂,就位在森坂步道的入口。森榮里在日治時期是林業開發興盛地區,吸引福佬人、客家人與阿美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典藏目錄-昆蟲類
每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9:35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5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推動綱要計畫
每1年更新,15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6 16:49:43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16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舞蹈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56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4:2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歷史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3:35
文化部典藏目錄-政治社教類
每1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9:31
文化部典藏目錄-粉彩畫類
每1年更新,17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7:24
文化部典藏目錄-纖維染織類
每年更新,14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6:19
文化部典藏目錄-武器防禦類
每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10:14
文化部
典藏目錄-明信片類
每1年更新,15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5:38
文化部文化部獎補助-報名資訊
每1年更新,15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23-07-28 16:42:47
文化部蒙藏委員會內部訓練出席人數性別統計
不更新更新,11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3:41
文化部典藏目錄-平面書畫類
每1年更新,20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2:41
文化部典藏目錄-哺乳類
每1年更新,18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5:34:08
文化部
蒙藏文化中心臉書瀏覽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3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17:09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委員名單
每年更新,13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38
文化部文化部文化資料開放諮詢小組會議
每半年更新,21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6 18:14:16
文化部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1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工藝
每周更新,20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01:12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1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在台蒙胞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7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18-08-16 16:03:31
文化部典藏目錄-原住民類
每年更新,12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12:01
文化部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17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177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24
文化部
藝術村
不定期更新更新,1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54:16
文化部典藏目錄-生活衣飾與用品類
每年更新,19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8:36
文化部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13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5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經緯度查詢附近文化設施資料
不定期更新更新,73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1:1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