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旗後燈塔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旗後燈塔

旗後燈塔」於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由單位「文化部」的謝致潁 先生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3,最近更新時間為:2023-07-27 16:41:24。 欄位name的內容是旗後燈塔 , 欄位representImage的內容是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80/17706118b1fc73d6462a9bb15727ccab00f93f2b.jpg , 欄位intro的內容是咸豐10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後,打狗於同治2年(1863)正式開港,商船往來日繁,而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至光緒9年(1883)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英籍工程師於旗後山北端山頂上,興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的燈塔,內設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見距約10浬,以維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可惜現今已不復存在,徒留基座於今燈塔北邊。 日治時期日人為擴建高雄港,於大正5年(1916)著手重建燈塔,大正7年(1918)完工成現有之燈塔。燈塔底層為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建築,主體後方則是八角形磚塔,頂部轉為圓筒狀,設三等電燈,見距約20.5浬,並有24小時電報發報系統。因燈具不斷更新,目前已換裝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為85萬支燭光。 目前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由於交通部航港局的用心維護,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巴洛克建築舊觀,它從大正7年(1918)以來無間斷的發出光芒,指引海上的船隻,確保航海安全。 , 欄位type的內容是1.1 , 欄位level的內容是直轄市定古蹟 , 欄位address的內容是旗下里旗下巷34號 , 欄位longitude的內容是120.264958177247 , 欄位latitude的內容是22.6153956920286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headCityName的內容是高雄市政府 , 欄位srcWebsite的內容是http://nchdb.boch.gov.tw/assets/advanceSearch/monument/19851127000080 , 欄位registerDateValue_eng的內容是1985-11-27 , 欄位typeName的內容是古蹟 , 欄位main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cityName的內容是高雄市 , 欄位groupTypeName的內容是文化資產 , 欄位mainTypePk的內容是19851127000080 , 欄位version的內容是1.0 , 欄位hitRate的內容是485

name

旗後燈塔

representImage

intro

咸豐10年(1860)《北京條約》簽訂後,打狗於同治2年(1863)正式開港,商船往來日繁,而導航設施需求日益迫切,至光緒9年(1883)水師副將王福祿聘英籍工程師於旗後山北端山頂上,興建中式方形紅磚建築的燈塔,內設英製六等單蕊定時光燈,見距約10浬,以維夜間船隻進出打狗港的安全,可惜現今已不復存在,徒留基座於今燈塔北邊。 日治時期日人為擴建高雄港,於大正5年(1916)著手重建燈塔,大正7年(1918)完工成現有之燈塔。燈塔底層為文藝復興後期的巴洛克建築,主體後方則是八角形磚塔,頂部轉為圓筒狀,設三等電燈,見距約20.5浬,並有24小時電報發報系統。因燈具不斷更新,目前已換裝為新式四等旋轉透鏡電燈,光力增為85萬支燭光。 目前這座聳立在打狗港口的燈塔,由於交通部航港局的用心維護,建物仍維持日治後期的巴洛克建築舊觀,它從大正7年(1918)以來無間斷的發出光芒,指引海上的船隻,確保航海安全。

type

1.1

level

直轄市定古蹟

address

旗下里旗下巷34號

longitude

120.264958177247

latitude

22.6153956920286

registerDateValue

1985-11-27

headCityName

高雄市政府

registerDateValue_eng

1985-11-27

typeName

古蹟

mainTypeName

文化資產

cityName

高雄市

groupTypeName

文化資產

mainTypePk

19851127000080

version

1.0

hitRate

485

「旗後燈塔」所屬的資料集:「查詢單一類別文化設施資料」的其他資料

name: 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校舍(講堂、行政大樓、文薈廳、普字樓)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30829000001/f6b552
intro: 市定古蹟「臺灣師範大學原高等學校講堂」位於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一六二號,是現今師範大學禮堂之前身,高等學校為進入大學之前必讀的學校,因此它的設立與臺灣大學同時期。建於一九二九年,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所設計
type: 1.1

name: 吉安慶修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70401000001/e64074
intro: 花蓮僻處東部臺灣,開闢最遲,設治於光緒元年(1875),不旋踵,甲午戰敗,臺灣遂淪陷於日本。日人治理花蓮,初設奇萊辨務署,隸屬臺東,後改辨務署為出張所。明治32年(1899)12月,日人賀田金三郎設賀
type: 1.1

name: 原臺南高等女學校本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626000009/18ce4b
intro: 臺灣的正式女子中等教育以台北的總督府高等女學校最早,臺南高等女學校則次之,於大正六年(一九一七)五月以總督府高等女學校分校之名義創立。該校最初以兩廣會館做臨時校舍,並由當時國語學校之教授志保田銓吉擔任
type: 1.1

name: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423000001/11bae2
intro: 八仙山林場為日治時期臺灣三大官營林業之一,豐原因此成為當時重要的木材集散地,並於今南陽路成立八仙山林品管理處。本建築早期為第一招待所(供日人及長官住宿),戰後興建的雙併及長條型建築,充分展現日治時期至
type: 1.1

name: 虎尾糖廠第三公差宿舍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1225000001/ec7c12
intro: 大正5年(西元1916年)創建本建築物,公差宿舍為日治時期糖廠的招待所,平時提供員工出差、短暫住宿的地方,第三公差宿舍與第一公差宿舍提供相同的服務,其差異性為接待人員之位階較無第一公差宿舍階級高,因此
type: 1.1

name: 新屋范姜老屋(新屋區中正路110巷3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211105000002/2846c6
intro: 清乾隆元年(1736年)范姜殿高來臺拓墾,大房殿榮分甲頭厝一帶、二房殿高分上庄子一帶、三房殿發分東勢一帶、四房殿章分北勢一帶、五房殿爵分後湖塘一帶。當時在新屋一帶陸續起造不少新屋,當地人稱「起新屋」,
type: 1.1

name: 芝山岩惠濟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21/3c3e82
intro: 芝山岩惠濟宮,位於士林區至誠路一段326巷26號,奉祀開漳聖王陳元光。廟始建於清乾隆十七年〈西元一七五二年〉,於二十九年〈一七六四年〉竣工。其後經歷嘉慶十六年〈西元一八一一年〉、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年〉
type: 1.1

name: 中山公園湖心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417000001/668326
intro: 湖心亭所在地為日治明治36年(1903)開園之「臺中公園」,園內原有自然水塘,經人工整修後成池。明治41年(1908)10月為慶祝縱貫鐵路全線通車典禮,於池中建亭,來臺主持通車式的日本閑院宮載仁親王曾
type: 1.1

name: 樹林後村圳改修碑及水汴頭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10217000001/68be7b
intro: 待修復或再利用計畫完成後填列
type: 1.1

name: 餘三館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28/3a46db
intro:   永靖餘三館陳家祖籍為廣東省潮州府饒平縣塘埔鄉大榕社的客籍人士,第十世祖陳智可自大陸渡海來台,定居於永靖一帶,至第十二世祖陳德耀擔任墾首而遂漸致富。   陳家第十五世祖陳義方於清同治元年(1862)
type: 1.1

name: 嘉南大圳官田溪渡槽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40521000002/8d2893
intro: 嘉南大圳渡仔頭溪渡槽橋築構於大正11年(西元1922年),西元1922至1930年間設有鐵道。昭和9年(西元1934年)後拆除鐵道,改鋪設鋼筋混凝土橋面。
type: 1.1

name: 北港鎮安宮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80731000001/dbdf3b
intro: 北港鎮安宮興建年代說法有二:一、依光緒11年(1885年)的〈水月庵帳冊〉,曾記載捐獻王爺廟(鎮安宮),故推判當時已設有此廟。其二、文獻《臺南州祠廟名鑑》記載「王爺廟」創立於光緒12年(1886年),
type: 1.1

name: 北投真言宗石窟建築群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725000002/59c753
intro: 日治初期,自日本內地有眾多佛教宗派來台傳教,其中真言宗弘法寺原本借用艋舺黃氏宗廟布教,之後於1910年於新起街市場右側、新起橫街一丁目新建本堂竣工,除本尊為弘法大師及十一面觀世音之外,另自高野山勸請不
type: 1.1

name: 日新醫院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50317000001/078917
intro: 本建築由涂爐醫師所創建,涂爐,嘉義縣朴子市人,1893年(清光緒十九年)。 父涂應采,母侯氏,家境富裕。日本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公學校卒業後,由公學校校長小島順引領負笈日本。1916年(日本大正
type: 1.1

name: 聖王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1127000011/86030d
intro: 聖王廟,一稱威惠王廟或開漳聖王廟,主祀原名陳元光的威惠王,或稱開漳聖王、聖王公、威烈侯,因此亦有人稱他為陳聖王或陳將軍。 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又號光華。先世為河東人(今山西省南部),從祖父一代起
type: 1.1

name: 溪湖田寮陳萬福故居
intro: 「溪湖田寮陳萬福故居」為閩南建築的近現代化,屬日治時期現代工法的古風貌延續。用加強磚造方式建造,石刻書法藝術(隸書)特殊,牆壁除紅磚作壁飾外,還有特殊條紋溝面磚,具中西融合的建築形式。屋脊剪黏保存傳統
type: 1.2
address: 中山里成功路田寮巷10號

name: 大地吳守椪古厝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90410000004/720d8d
intro: 吳守椪古厝為吳氏先祖吳守椪所興建,迄今已123年歷史。 大地吳守椪於19世紀中葉下南洋,於新加坡從事枋廊行業,致富返鄉後於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興建自宅,計費7000多白銀,營造過程所需之木料、紅
type: 1.1

name: 國姓鄉北港溪石橋(糯米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40818000001/e95fa3
intro: 北港溪糯米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溪村之北港溪上,是現今臺閩地區指定的古蹟中少見的橋樑建築類型。該橋原為一簡便的木構造橋樑,橋寬約一丈,位在今橋下游不及十尺之處。據當地耆老憶述,北港溪舊木橋極為簡陋,
type: 1.1

name: 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1119000002/61ba49
intro: 臺南一中前身為日治時期台南州立第二中學校,該校是於大正十一年(一九二二)創立,並以竹園小學校之一部份建築當做臨時校舍,第一任校長為高橋隆氏。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竹園小學校遷移,原有校舍全部移交給第二
type: 1.1

name: 林投日軍上陸紀念碑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00128000004/4fb245
intro: 清光緒21(1895)年3月23日日軍由裡正角登陸澎湖之後,隨即向太武山推進,為了減輕損傷,決定隔日派海軍陸戰隊由林投登陸夾擊清軍。昭和11(1936)年11月21日日軍於林投登陸處也立了一塊紀念碑。
type: 1.1

name: 文臺寶塔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50819000093/8521dc
intro: 文臺寶塔位於金門縣金城鎮古城村舊金城南磐山南端,是一座由花崗石條壘砌而成的五層實心塔。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江夏侯周德興奉命抵禦倭寇屯戍浯洲(今金門)時,建造了三座寶塔,文臺寶塔便是三塔中碩果僅存
type: 1.1

name: 鶯歌汪洋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17000001/9c88c1
intro: 鶯歌和對岸的三峽,同處於大漢溪中游。藉水利之便,此地豐富的茶、米等物產,可以順水而下,赴臺北轉運販售,加上清末至日治初期縱貫鐵路開通,更進一步掌握此優勢,許多商家在這種情況下順勢而起,帶動地方的經濟發
type: 1.1

name: 臺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831228000012/7556c3
intro: 創建於西元1624年,於西元1634年完成。位於當時臺灣西南沿海的一鯤身沙洲上。為荷蘭對中國、日本貿易之中途站及統治福爾摩沙全島之政治中心。明永曆15年(西元1661年)鄭成功來臺驅荷,改一鯤身為安平
type: 1.1

name: 草山教師研習中心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11/f66115
intro: 市定古蹟「草山教師研習中心」位於北投區陽明山建國街二號,原是作為草山公共浴場,創建於一九二九年,草山溫泉遠近馳名,當時建造這座規模宏大的公共澡堂,內分男女浴池,其八角形浴池最具特色。草山改名為陽明山之
type: 1.1

name: 竹蓮里傳統聚落古井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160812000001/dcd6f1
intro: 依據1895年(日軍攻台戰鬥地圖)來看,當時新竹城南門外已有頗具規模的聚落,此區重要寺廟「竹蓮寺」於清嘉慶年間遷建至此,推測必與聚落形成有關:而早在雍正年間因設詢府及民壯屯田開墾,而得「巡撫埔」之名,
type: 1.1

name: 楊華故居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90615000008/c70b72
intro: 楊華字良淵,號鳳山,湖下人。生於清乾隆10年(1745),卒於清道光6年(1826)。楊華為清代將領,年少時從基層汛兵做起,直到三十來歲仍是從九品的外委,乾隆末平定臺灣林爽文叛變,擢升福建水師提標中營
type: 1.1

name: 大山背樂善堂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60725000005/b09740
intro: 樂善堂創建於1889年(光緒15),由大山背居民藍正然,見此地風景秀麗,獨資建一簡陋之小廟,稱為石峽廟。1895年(光緒21年)日軍進佔臺灣,鍾石妹等起兵抗日,本廟遭日軍焚毀。之後由地方人士發起募捐修
type: 1.1

name: 臺北第一高女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19980325000004/a308bd
intro: 北一女中原為日據時期州立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初創於1904年,為臺灣最早的高女之一。光復後改制為臺北一女中,教育英才無數,成為臺灣最出名的女子中學。它的校址原為清代城內的文廟,初建時期的校舍均為木造,
type: 1.1

name: 中壢鐵道4號、5號倉庫
intro: 中壢地區在日治時代為重要的稻米產區,當時週遭的火車站倉庫是重要的倉儲設施。本案標的亦是作為南桃園稻米倉儲運輸之用,為中壢及南桃園經濟發展,如米、茶等產業儲運歷史的見證。
type: 1.2
address: 中和路39號;中和路49號

name: 淡水重建街14號街屋
representImage: http://cloud.culture.tw/e_new_upload/task/ec0c4582-6042-444b-9a5a-3afe8cb1b3ff/20090112000001/1bb086
intro: 淡水市街地聚落隨著早期港埠的開發逐漸發展,並沿著河岸以福佑宮為中心延伸出具有商業機能的街道,以今日中正路、重建街及清水街為主軸形成街屋型態之建築群。今日重建街14、16號在日治時期最早地籍登記為明治三
type: 1.1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文化新聞稿

每月更新,20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0: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魚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9: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油畫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16:22

文化部

國家電影中心典藏目錄

每1年更新,23

何秉融 先生 | 02-23924243 | 2023-07-27 16:05:26

文化部

藝文中心

不定期更新更新,30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6:04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與地方考試文化行政類錄取人數統計

每年更新,19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1-04-07 16:57:58

文化部

典藏目錄-樹脂類

每年更新,20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50:59

文化部

典藏目錄-建築與居處空間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0:11

文化部

展覽資訊

每1日更新,35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05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32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決算

每1年更新,15

吳 小姐 | (02)8512-6611 | 2023-07-19 20:58:3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教育

每周更新,18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0:48

文化部

兒童文化館-繪本花園動畫書目

每年更新,53

呂學榮 先生 | 02-85126470 | 2021-04-07 17:05:10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甲殼類

每1年更新,1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37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藻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5:45:10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內部各委員會、任務編組及財團法人之性別統計表

不定期更新更新,20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50

文化部

蒙藏文物展覽參觀人數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18-08-09 14:06:51

文化部

特色圖書館

每年更新,53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3:12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設計

每周更新,23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54:49

文化部

出版書目資料

每1年更新,18

聶志文 小姐 | 02-85126464 | 2023-07-27 17:23:12

文化部

文化部獎補助-要點

每年更新,15

林先生 | 0422295848#665 | 2017-09-07 19:39:50

文化部

文創商店

每年更新,31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42:58

文化部

輔導蒙藏族人口年齡層性別統計表

每年更新,1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4 10:36:20

文化部

蒙藏重要活動明細表

每年更新,16

蕭永源 先生 | 02-2356-6462 | 2021-04-07 17:04:46

文化部

音樂表演資訊

每1日更新,10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52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玻璃類

每年更新,1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47:3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鳥類

每1年更新,1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4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社會學

每周更新,29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25:4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16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