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1: 0 time2: 0 time3: 0 time4: 0 total: 0 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
台灣資料通-開放資料查詢 台灣資料通-公開資料預覽查詢
關鍵字資料搜尋

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

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於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由單位「文化部」的林千筠 小姐所提供,聯繫電話是02-85126685,最近更新時間為:2022-01-07 18:31:50。 欄位MOC_Id的內容是Culture_Object280774 , 欄位Id的內容是280774 , 欄位Title的內容是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 欄位Description的內容是 土茯苓 似茯苓而小,色赤,俗呼山尾慈. , 欄位Keyword_Des_Rights_2的內容是OGDL , , , 欄位MOC_Url的內容是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80774&IndexCode=Culture_Object , 欄位Original_Url的內容是https://cmsdb.culture.tw/object/58EE54BF-5B8F-4356-A835-94A01E4FA390 , 欄位Keyword_Format的內容是圖像 , 欄位LastUpdateTime的內容是2020-12-01T21:45:44 , 欄位Keyword_Subject_1的內容是生物、生態與環境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774

Id

280774

Title

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土茯苓 似茯苓而小,色赤,俗呼山尾慈.

Keyword_Des_Rights_2

OGDL

ImageUrl

  1. 0

Keyword_Rights_2

  1. 0
    _CC BY_

Keyword_Format

圖像

LastUpdateTime

2020-12-01T21:45:44

Keyword_Subject_1

生物、生態與環境

「土茯苓似茯苓但比較小 臺灣府志卷之四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生物、生態與環境」所屬的資料集:「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生物、生態與環境類」的其他資料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70
Id: 509470
Title: 災難篇-亡羊補牢
Description: 在1951年(民國40年)10月22日上午發生的花蓮大地震中,明星文具行的招牌被震倒,房柱則是稍稍傾斜,當時立即以木柱支撐,就這樣安然度過主震後三天密集的餘震,其他沒有採取補救措施的傾斜房子,幾乎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357
Id: 514357
Title: 蘭陽大橋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宜蘭市中正、民負;蘇澳鎮白米;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礁溪鄉三民;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五結鄉大二結;以及南澳鄉碧候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

MOC_Id: Culture_Event637655
Id: 637655
Title: 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西側住家
Description: 照片為2007年4月27日(民國96年)鳳儀書院整修前頭門西側住家。 頭門的外觀是鳳儀書院的重要門面,但是有兩戶分別占住東、西兩端,其中西側住戶門牌是鳳山市中正路129巷3弄8號。這戶住家的門口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891
Id: 277891
Title: 雙鉤藤、獨活、昆布、風不動、金不換、炮仔草、毛將軍 噶瑪蘭志略卷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雙鉤藤、獨活、昆布、風不動、金不換、炮仔草、毛將軍

MOC_Id: Culture_Object739168
Id: 739168
Title: 林試所木纖系大門底片
Description: 本件與林業試驗所收存另一幅影像(林業試驗所藏品編號004089.U.000.000)位於同一底片上,原底片收存頁面編號標註「木纖系大門1、2」、「造紙工場」。畫面為建築物門口,有一人蹲於門口空地,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96
Id: 662896
Title: 省議會林木園造園工程記錄之照片-現場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大約有11人於戶外,前景為一片低矮植物,後景為樹欉及竹欉。此照片拍攝地點應為位於臺中霧峰的臺灣省議會(後為臺灣省諮議會)。 根據1960年11月發行的《臺灣省林業試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337
Id: 506337
Title: 錐麓大斷崖
Description: 自大正3年(1914)太魯閣戰爭後,日人即在太魯閣各部落中開通連接道路,今日的錐麓古道即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道路的下方約有450餘公尺的岩嶂(意即斷崖),不論是遠望還是近觀,這樣壯麗的景觀絕對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239
Id: 506239
Title: 池南水池
Description: 照片中為日治時期的池南水池,即為今鯉魚潭。早在日治時期,池南地區曾有木瓜山事業的林場在此經營,同時也建立起各地的小聚落,池南周邊大部分為山林事業的貯木、存放、運送的一個集散地,同時附近的池南水池也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250
Id: 755250
Title: 上池醫院拆除10
Description: 直式黑白底片,此為一系列廖日京收藏之底片。本件自上池醫院東側上池醫院院長黃文陶家厝的二樓向西北拍攝,畫面左方為拆除中的上池醫院,中央一層房舍為尚未拆除的上池醫院建物。 廖日京(1929-2013

MOC_Id: Culture_Object516044
Id: 516044
Title: 臺灣花蓮港風景其六花崗山公園北入口
Description: 此圖由片山寫真館發行,為日治時期花崗山公園北入口處,可窺見昔日花崗山公園的建設非常完善,如排水系統設施、鵝卵石堆砌的石造矮牆、行道樹的規劃等,同時也能讓車輛方便進出,可見昔日的日本人對當地的休閒遊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938
Id: 661938
Title: 下畚箕湖伯公-永興祠V.S楓香
Description: 伯公廟拜亭左側前有棵約一百多年的楓香樹,楓香(Liquidambar formosana)屬於金縷梅科,廟旁這棵楓香樹圍約2.72公尺、樹高約17公尺,樹上有附生植物:海洲骨碎補。曾天有先生想起兒

MOC_Id: Culture_Object296949
Id: 296949
Title: 馬祖夏季食材─鮀(海蜇)
Description: 海蜇是常見的涼拌料理食材,閩將之稱為「鮀」, 除了經濟價值還有健康療效,含有多量碘質、營養豐富、零膽固醇。在馬祖,約在清明過後的五月天,隨著海水漸暖,海蜇就會隨著潮水來到。 對馬祖人來說,海蜇全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027
Id: 277027
Title: 澎湖自開闢後,多疾疫、兵戎及歉收之荒 海南雜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大靈無梯登蒼穹,呼閽不答天夢夢;開闢以來千萬劫,水火疾疫與兵戎。雖言盛世無災祲,堯水湯旱周大風。黔黎渾噩不知識,空自披髮號鴻濛。宣經念佛渾多事,惟有行善可回造化工。福善禍淫應如響,普天之下其理同。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349
Id: 280349
Title: 金不換可治跌打損傷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金不換:即三七,本名山漆.「本草」謂其能合金瘡,如漆粘物,治跌打尤效.

MOC_Id: Culture_Object514298
Id: 514298
Title: 蘭陽首座—天埤水力發電廠
Description: 2002年社區日曆計包含:礁溪鄉三民;宜蘭市中正、民負;三星鄉天送埤;羅東鎮羅東;南澳鄉碧候;蘇澳鎮白米;頭城鎮龜山島;冬山鄉珍珠;員山鄉阿蘭城;大同鄉崙埤以及五結鄉大二結等十二個社區,本月份是屬

MOC_Id: Culture_Object277724
Id: 277724
Title: 南北淡水均為瘴癘之鄉,南淡水之瘴作寒熱,北淡水之瘴蓋陰氣過盛, 福建通志臺灣府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南北淡水,均屬瘴鄉。南淡水之瘴作寒熱,號跳發狂,治之得法,病後加謹即愈矣。北淡水之瘴,瘠黝而黃,牌泄為痞為鼓脹,蓋陰氣過盛,山風海霧鬱蒸,中之也深,又或睡起醉眠,感風而發,故治多不起,要節飲食、薄

MOC_Id: Culture_Object280297
Id: 280297
Title: 乳草可通乳 噶瑪蘭廳志卷六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乳草:生附地,枝細葉紅.背微紅,婦人少乳者,和肉煮食之,能通乳竅.或云即扁蓄.

MOC_Id: Culture_Object755178
Id: 755178
Title: 水島うらら與許建昌在登玉山途中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底片,為廖日京拍攝。右一為許建昌(時為臺灣大學植物學系副教授),中間為水島うらら。 廖日京(1929-2013),臺灣大學森林系教授。曾任職於林業試驗所等單位,為臺灣植物分類學界重要學者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527
Id: 279527
Title: 海龍入藥功效比海馬強 臺灣通志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澎湖澳,冬日雙躍海灘,漁人獲之,號為珍物;首尾似龍,無牙爪,長不徑尺,以之入藥,功倍海馬(「赤嵌集」).

MOC_Id: Culture_Route597931
Id: 597931
Title: 豆腐岬風景區
Description: 南方澳是內埤海岸沙洲和對面島嶼,因砂石在島嶼的南方堆積,使得島嶼和陸地相連而形成陸連島,每年夏天都會刮起西南風,因此又稱南風澳。豆腐岬位於南方澳漁港東側,由陸連島與連島沙洲連貫而成,島嶼藉著沙洲與

MOC_Id: Culture_Event638355
Id: 638355
Title: 書院最後一進龍邊側門外
Description: 照片為2021年(民國110年)鳳儀書院最後一進廳事龍邊的側門外,這個側門平時都是上鎖的,想要到側門外一探究竟,只能延著書院左邊圍牆繞到這裡。 這個不起眼的側門,在書院旁居民的記憶裡,是書院在整

MOC_Id: Culture_Object732473
Id: 732473
Title: 阿里山達那社照片遠景
Description: 橫式黑白照片。照片收藏於《寫真帖》。上方書寫「阿里山達那社ノ蕃人」。在阿里山一帶的鄒族有二個北鄒族大社,達那社與特富野社。 照片拍攝於1909年末,金平亮三陪同日本來臺的眾議院議員荒川五郎荒川五

MOC_Id: Culture_Object661426
Id: 661426
Title: 高美濕地好賞鳥-將規劃遊憩設施剪報
Description: 縣府編列預算設置觀鳥台、停車場,讓民眾有個休閒遊憩好去處 提供者: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 拍攝時間:民國87年6月21日(西元1998年6月21日)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513
Id: 509513
Title: 太魯閣峽口
Description: 此照片右一為1940年代穿著短褲短袖的花蓮廣告界前輩李路加先生,於太魯閣峽口之合影。太魯閣峽谷壯麗的風光向來為國內外旅客的熱門去處,目前隸屬於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範圍含括花蓮、臺

MOC_Id: Culture_Object307012
Id: 307012
Title: 濕地
Description: 本張照片來自《西瀛風物》第一期〈消失中的海岸濕地-兼談招潮蟹的生與死〉一文,拍攝對象為濕地。濕地扮演著沉澱過濾、吸附吸收、氧化還原、代謝分解、光合作用者的角色,對水土保持、消弭洪患、穩定海岸、孕育漁場

MOC_Id: Culture_Object662880
Id: 662880
Title: 林業試驗所第六屆評議會之照片-辦公廳門口
Description: 橫式有白色邊框的黑白照片。畫面為建築物門口,門上方可辨識文字標示「臺灣省林業試驗所評議會第六屆常會」。照片中建物為當時的主要辦公廳,為日治時期興建,約於1970年左右拆除,位於今日林業試驗所總所行

MOC_Id: Culture_Object278131
Id: 278131
Title: 留府城防守之兵,因臺灣地氣潮濕,水土不服,受病者多,奏請添兵 欽定平定臺灣紀略卷二十一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日,臣等全軍盡力勦殺,官兵、義民儘數出陣。至酌留府城防守之兵五千九百名,因臺灣地氣潮濕,時值炎熱雨水頻漲,該兵丁不服水土,受病者多;且有挑剩軟弱者在內。是以,不能將此項存兵調赴軍前應用。臣常青、臣

MOC_Id: Culture_Object509468
Id: 509468
Title: 災難篇-臨危不墜1
Description: 圖為1951年(民國40年)花蓮大地震,位於花蓮市區自由街與博愛街之間中華路上的明星文具行,在地震災後及時採取臨時補救措施的情形。當年的花東縱谷地震系列造成相當嚴重的災情,震後三天內的餘震更超過三

MOC_Id: Culture_Object279256
Id: 279256
Title: 海龍入藥功效比海馬強 臺灣通史卷二十八 台灣文獻史料叢刊
Description: 海龍:產於澎湖,首尾似龍,無足,長及尺,冬日雙躍海灘,以之入藥,功倍海馬。

MOC_Id: Culture_Object506436
Id: 506436
Title: 水璉公學校
Description: 照片中的建築為水璉公學校,即是現在的水璉國小。水璉部落在各個層面皆相當有可看性。就地質來說,位於水璉南方的第十八號橋下方之蕃薯寮溪谷,擁有十分奇妙的河谷景觀。該橋的西側多為沉積岩,故溪流流經時容易

文化部 的其他資料集

查詢單一類別未過期活動資料

每1日更新,131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6:42:21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地理

每周更新,41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2:31:59

文化部

蒙藏業務支出統計表

每半年更新,2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18-08-10 15:56:4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產業類

每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7:16

文化部

典藏目錄-工藝美術類

每1年更新,2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56

文化部

典藏目錄-紙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6:00

文化部

其他藝文資訊

每1日更新,3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3:29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音樂

每周更新,30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38:21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會計月報-特別收入基金

每1月更新,20

李 小姐 | 02-85126634 | 2023-08-10 13:42:05

文化部

典藏目錄-應用美術類

每1年更新,25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06:20

文化部

蒙藏學術資訊明細表

不更新更新,22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1-06-29 12:27:01

文化部

文化部及所屬有限取用資料清單

每年更新,22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3:01

文化部

典藏目錄-東南亞島民族類

每1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7:23

文化部

蒙藏委員會訓練及活動參加人數性別統計

不定期更新更新,16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4:09

文化部

蒙藏族輔導成果統計表

每1年更新,24

林雅萍 小姐 | 02-2356-6453 | 2023-07-28 14:45:31

文化部

蒙藏ㄧ般文物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張德媛 小姐 | 02-2341-1105 | 2023-07-28 14:46:24

文化部

典藏目錄-金屬類

每年更新,22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37:25

文化部

文化部國家文化資料庫-電影

每周更新,86

黃思維 先生 | 02-85126683 | 2018-07-13 11:40:27

文化部

街頭藝人展演空間資訊

每年更新,65

黃建文 先生 | 02-85126684 | 2022-01-07 18:34:04

文化部

典藏目錄-藝術圖像類

每年更新,16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8 18:00:05

文化部

文化部典藏網類別統計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6 | 2023-07-27 15:32:57

文化部

講座資訊

每1日更新,83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7:35: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考古類

每1年更新,19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7:28:50

文化部

文化部單位預算

每1年更新,31

林瑀玟 小姐 | 02-85126642 | 2023-08-01 10:20:23

文化部

文化部文化志工統計

每1年更新,20

范益綜 先生 | 02-85126787 | 2023-07-28 15:19:32

文化部

競賽活動

每1日更新,44

謝致潁 先生 | 02-85126683 | 2023-07-27 15:00:43

文化部

蒙古檢察官司法研習班統計表

每1年更新,28

紀英豪 先生 | 02-2356-6445 | 2023-07-28 14:48:18

文化部

典藏目錄-石材類

每1年更新,24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3-07-27 16:43:19

文化部

典藏目錄-觀念藝術類

每年更新,23

朱純慧 小姐 | 04-22176325 | 2020-02-19 17:26:36

文化部

文化部附屬單位預算-作業基金

每1年更新,25

林楷衛 先生 | 02-85126632 | 2023-07-26 17:35:29

文化部